“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

2022-09-13 10:21:56 来源:网络

九月一日,暑假结束,又到开学季。

而这一天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结点,夏天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新的季节与新的学期一并而来,每个人都要去面临自己的新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好奇与期待、陌生与茫然并至……

我们由此选摘了段来自不同学者、作家关于学校与学习、青年与抱负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有些整理自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演讲;有些凝练了他们多年求学、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比如钱理群曾经给北大学生的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

更多的则寄托了他们对于整个青年群体的期待,比如鲁迅在《导师》中写道:“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暑假总会结束的,我们也应该在这些文字中,一次次重新确认自己的成长。

“为什么进学校?”

摘自: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设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别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

摘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升学问题,跨进大学门限以后,还不能算完全解决。选科选课还得费你几番踌躇。

在选课的当儿,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尝不免互相冲突。许多人升学选课都以社会需要为准。从前人都欢迎速成法政;我在中学时代,许多同学都希望进军官学校或是教会大学;我进了高等师范,那要算是穷人末路。那时高等师范里最时髦的是英文科,我选了国文科,那要算是腐儒末路。杜威来中国时,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们把教育学也弄得很热闹。近来书店逐渐增多,出诗文集一天容易似一天,文学的风头也算是出得十足透顶。听说现在法政经济又很走时了。

朋友,你是学文学或是学法政呢?“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资禀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禀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所以你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

“须得埋头在案上”

摘自:丰子恺《我的苦学经验》

你们也许以为我的读书生活是幸运而快乐的;其实不然,我的读书是很苦的。

你们都是正式求学,正式求学可以堂堂皇皇地读书,这才是幸运而快乐的。但我是非正式求学,我只能伺候教课的余暇而偷偷隐隐地读书。

做教师的人,上课的时候当然不能读书,开议会的时候不能读书,监督自修的时候也不能读书,学生课外来问难的时候又不能读书,要预备明天的教授的时候又不能读书。担任了它一小时的功课,便是这学校的先生,便有参加议会、监督自修、解答问难、预备教授的义务;不复为自由的身体,不能随了读书的兴味而读书了。我们读书常被教务所打断,常被教务所分心,决不能像正式求学的诸君的专一。所以我的读书,不得不用机械的方法而下苦功,我的用功都是硬做的。

我在学校中,每每看见用功的青年们,闲坐在校园里的青草地上,或桃花树下,伴着了蜂蜂蝶蝶、燕燕莺莺,手执一卷而用功。我羡慕他们,真像潇洒的林下之士!又有用功的青年们,拥着绵被高枕而卧在寝室里的眠床中,手执一卷而用功。我也羡慕他们,真像耽书的大学问家!有时我走近他们去,借问他们所读为何书,原来是英文数学或史地理化,他们是在预备明天的考试。这使我更加要羡慕煞了。他们能用这样轻快闲适的态度而研究这类知识科学的书,岂真有所谓“过目不忘”的神力么?要是我读这种书,我非吃苦不可。我须得埋头在案上,行种种机械的方法而用笨功,以硬求记诵。

……

在我,只有诗歌、小说、文艺,可以闲坐在草上花下或偃卧在眠床中阅读。要我读外国语或知识学科的书,我必须用笨功。我没有正式求学的福分,我所知道于世间的一些些事,都是从自己读书而得来的;而我的读书,都须用上述的机械的笨法子。所以看见闲坐在青草地上,桃花树下,伴着了蜂蜂蝶蝶、燕燕莺莺而读英文数学教科书的青年学生,或拥着绵被高枕而卧在眠床中读史地理化教科书的青年学生,我羡慕得真要怀疑!

《钻研》,丰子恺 绘

“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摘自: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答某君书)……我细读来书,终觉得你不免作茧自缚。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你们所多的是生力”

摘自:鲁迅《华盖集·导师》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传,岂不可笑!

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别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则是自己错。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时,别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

有些青年似乎也觉悟了,我记得《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时,曾有一位发过牢骚,终于说:只有自己可靠!我现在还想斗胆转一句,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

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我们还没有正在饿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饭,正在穷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钱,正在性欲旺盛时遇见异性,而且很美的。我想,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到时会脸红。

或者还是知道自己之不甚可靠者,倒较为可靠罢。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知识另有一种作用”

摘自:王小波《对待知识的态度》

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其实我更该谈谈科学,说说它如何使我们知道未来。打个比方来说,我上大学时,学了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今天回想起来,都变成了老掉牙的东西。这门科学一日一变,越变越有趣,这种进步真叫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学习科学技术,使人对正在发展的东西有兴趣。但我恐怕说这些太过专业,所以就到此为止。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非无知的人可解。

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

大概是因为我曾独自一人度过了求知非法的长夜,所以才有这种想法……当然,我这些说明也未必能服人。反对我的人会说,就算你说的属实,但我就愿意只生活在现时现世!我就愿意得些能见得到的好处!有用的我学,没用的我不学,你能奈我何?……

假如执意这样放纵自己,也就难以说服。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必抱有坚强人格”

摘自:陶行知《学生的精神》

我现在要讲的题目,就是《学生的精神》。学生精神,大约分之为三点:

1、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还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2、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3、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一班学生——其实不仅是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我现在要举一段历史例子给诸君听,就是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可见方先生的人格及不怕死的精神,真令人钦佩而尊敬,亦可证明读书人不可忘掉气节。

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中,亟宜注意的。因时间仓卒,说得不周到处,请诸君原谅!

“沉潜、创造、酣畅、自由”

摘自:钱理群《漫说大学之大》

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是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你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然后你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讲,你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所以我觉得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

大家可以体会到,在中国的现实下,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是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的。

我曾经给北大的学生有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无论是玩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这样才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这是我所向往的。

在我结束演讲的时候,送给大家八个字:沉潜、创造、酣畅、自由。这也是我对演讲的主题——“大学之大”的理解。我觉得“大学之为大”,就在于首先它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你们的校园很大,宿舍很大,教学楼很大,这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的生存空间。然后更主要是提供大的精神空间。所以刚才强调读书要广、要博就是要有一个大的精神空间。

所谓大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里面,活跃着这样一批沉潜的生命,创造的生命,酣畅的生命和自由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状态作为底,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生命,这样的人多了,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至为整个世界,开创出一个大的生命境界:这就是“大学之为大”。

“祝你快乐,勇敢!”

摘自: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

祝你快乐,勇敢!

还有哪些文章/句子可以分享给今天开学的学生?

欢迎补充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减资 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

相关:

政府官员与乡间教师笔下的抗战见闻及其心灵体验“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性是历史的内涵。了解活生生的‘人’,才较能掌握历史的真相;愈是贴近‘人性’的思考,才愈能体会历史的本质。”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见闻与抒发个体情感的特殊载体,自然对研究历史上的人及其所处时代有着别样的价值。学界运用日记、笔记、回忆录等材料探讨民国史早有先例,就抗战史而言,则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日记乃是学者观照的重点,如罗敏利用蒋介石、徐永昌、王世杰等高层日记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会战前..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从“文理之争”到“大写”的大学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中文版终于面世了。从标题来看,吉见教授似乎一方面要对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奇葩”政策进行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文科摇旗呐喊。但仔细读完,发现吉见教授真正关心的是日本大学和日本年轻人的未来。无论是对“重理轻文”逻辑的批判,还是对日本大学存在的危机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应有状态的探讨,都无不体现出吉见教授作为站在日本高等教育第一线、同时也是..

人类的生活水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持续提高是一种错觉【编者按】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人类之旅: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试图利用“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

王赓武: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几年以前,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下我在怡保成长的故事。我知道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因为过程中我努力回想父母当年的样子。我和父母同住一城的岁月,除开1948年间的九个月,只有孩提时代到十九岁为止。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离家前我的世界有多不一样,好让他们了解对身为孩子的他们而言,有什么变了,以及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变了。内人娉婷(Margaret)知道我的故事,也赞成我趁着力所能及把故事讲出来。之所以决定出版..

贾浅浅被骂上热搜,多数人依旧不懂新诗几天前,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一份名单,“文二代”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名列其中。争议随之而起:作协的入选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正如她的诗歌被重新翻出来所呈现的那般,这并非贾浅浅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批评家唐小林发文《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让贾浅浅和她的诗歌首次置于公众审视之下。之前,有网友以“浅浅体”命名其诗歌,如今则直接称为“屎尿体”……当然,围绕贾浅浅的争议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诗歌,其实内里..

王尔德的毒舌金句,谁还没引用过几句呢?1881年,王尔德坐船横跨大洋来到美利坚,进关的时候骄傲地对海关官员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当然这只是一段野史,但即便是伪造,这句话也完全符合王尔德的身份、性格和气质,因为王尔德就是如此恃才傲物的毒舌天才。在王尔德短短46年的传奇人生里,他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金句”,其中不少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表达出来的。王尔德笔下的某些金句甚至曾在牛津某报纸上刊行过,为的是以“对年轻人有用的格..

科学家成功融合哺乳动物的染色体 自然界中通常需要一百万年时间访问:阿里云1核2G云服务器低至1折 最高可得500元满减优惠券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程是可能的。他们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具有新颖和可持续的核型的实验室家鼠,对染色体重排如何影响进化提供了关键的见解。研究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治琨说:“经过100多年的..

蓝色起源火箭发射失败,太空舱逃逸,助推器坠地访问:阿里云1核2G云服务器低至1折 最高可得500元满减优惠券 火箭上的太空舱携带了36个有效载荷,其中包括各种科学研究设备。图片来源:官方发射视频截图升空后1分零4秒,也就是火箭通常达到最大动压时出现异常。一级助推器引擎喷出一团巨大的黄色火焰,火箭开始倾斜并来回摆动,促使太空船立即启动紧急逃生系统。太空舱成功与火箭助推器分离,先是打开三个小型阻力伞来稳定太..

研究:新泽西州只有不到一半的自闭症儿童接受了重要的早期治疗访问:阿里云1核2G云服务器低至1折 最高可得500元满减优惠券 罗格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Josephine Shenouda说:“对于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婴幼儿来说,早期干预对于改善以后的生活状况非常重要。我们想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参与程度。”根据《残疾人教育法》的规定,美国的幼儿必须有机会接受EIP。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干预计划的程度,..

研究发现头骨限制了地球最早的陆地动物的进化访问:阿里云1核2G云服务器低至1折 最高可得500元满减优惠券 四足动物在大约4亿年前从鱼类进化而来,是最早的具有四肢和指头的陆地动物。它们是从两栖动物到人类的祖先。这项研究于9月9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对100多种活体和化石动物的头骨组织进行了量化,以更好地了解头骨如何随着四足动物的进化而变化。这项研究是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庞培法布拉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