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无语照忠魂

2018-09-13 17:41:53 来源:网络

月光下。那个瘦瘦的青年男子。他把手插在裤兜里。慢悠悠地走着。空气中寒意渐重。他把棕色夹克的拉链一直拉到了领口。

他在一棵荔枝树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低下头看地上斑驳的树影。秋虫也倦了吧?唧唧、唧唧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寒风吹来。他身上那些细碎的光圈和他一起打了个寒颤。

他踱到了那尊高高的塑像下。和塑像一样朝那个方向站立。顺着那个方向。遥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葫芦岛。那里有一个叫兴城的旅游城市。兴城。它的别名就是宁远。

此刻。三千里外的兴城一定和东江边的水南村一样。沐浴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中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是历史的见证者。三百八十一年前那个秋天。它一定还记得。

八月十六日深夜。北京城的西市刑场寒气袭人。空气中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吃过“卖国者”肉的老百姓早已回家了。刑场上只剩一个光秃秃的头颅。他怒目圆睁。似乎在质问老天:为何我忠心报国。英勇杀敌。还落得如此的下场?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只见一匹马风驰电掣般来到了刑场。从马上跳下一个身穿黑衣的蒙面人。他双手抱起地上的头颅。跳上马背。顷刻间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那个含冤而死的四十七岁的岭南进士。他从单骑阅塞到宁远大捷击退拥有十三万铁骑的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再到宁锦大捷打败皇太极。戎马倥偬书写的是一个血淋淋的“忠”字。而那个冒死从刑场盗走头颅的佘义士。他和他的十六代后人一直守护着辽东督师的坟墓。让我们知道了“义”字沉甸甸的重量。

三百八十一年前的中秋夜。皇城笼罩在一片银色的月光之下。身陷囹圄的袁崇焕伫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那一轮桔黄色的圆月。他的心又飞到了辽东。他想起当年率领千军万马出长城时。月亮也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想起有一年的中秋夜。刚打完仗的他和部下一起赏月。写下“战罢文场笋阵收。客徒不觉是中秋”的诗句。月亮还是当年的月亮。可他却成了一个阶下囚。生死未卜。也许。刚才和娘亲、素香、娟儿、义士在这里吃的团圆饭是他们最后的相聚了。娘亲。原谅孩儿不孝。不能为您送终了。

而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他多么希望。皇帝能幡然醒悟。放他出去。让他重回辽东。哪怕是战死。他也要死在辽东啊。

他含泪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慢慢吟哦出一生中最后一首中秋诗: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当年驰万马。夜半出长城……

,朱浩文

相关:

潘向黎读古诗词做现代生活家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9月9日与读者见面。 潘向黎自幼沉浸于古诗词的艺术氛围中,该书收录了她近年来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最新作品,展示了她宽广的眼界和独到的品位,大量引用古今学者的评点文字,延续了她一贯的典雅风格。 潘向黎很欣赏诗人韦应物,她说韦应物不像很多诗人把生活过得穷困潦倒,让人同情、悲愤,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里能把自己安顿得比较好的人。 潘向黎欣赏 “读古诗,做个现代生..

沈鹏 诗稿小品百子湾开展近日,沈鹏诗稿展暨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开馆展在北京百子湾艺术街区开幕,展览展出著名书法家、诗人沈鹏近几年的诗稿小品共计30余幅,作品通篇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和书卷诗意。 沈鹏为当代书坛公认的学者型诗人书法家,在他身上既有艺术家的修养和气质,又有学者和诗人的雅逸境界。他将用笔、结体、章法、神韵等精神气息统摄于自己的诗意情感之下,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他的草书、行书、隶书,若以古法绳之,古意十足。 北京介居..

美妙的虫音每天都可以在嘈杂的校园中听到一阵阵的虫音。夹杂在汽车声、上课声的余音中。却似乎比这种烦躁的声音更轻易的占领我的鼓膜。在我平静的时候。我会默默的倾听它们那若隐若现的声响。似乎很有节奏。也很悦耳动听。人的心情总是随着外界的事物而不断的起伏波动。越是烦闷。反而更会去留心那些细微的事物。 它们每天这样不停的演奏着。似乎只是为了我而演奏。至少我这么以为。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会去留意它们微弱的声响。在芸芸众生..

“独生子”喜剧启幕北京喜剧周9月10日晚,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的2018北京喜剧周活动在北京剧院启幕。开幕式上,一出以“独生子”为主角的喜剧《拯救大兵友友》精彩亮相。《拯救大兵友友》由武警文工团、云南话剧院联合推出,是我国首部以关注“独生子女”为主角的舞台喜剧,以兵营生活为主旋律,传递国家正能量,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叩击心灵感悟人生真谛,启迪人生心智。 2018北京喜剧周活动,以“喜剧就是力量”为主题,不..

亚洲首次发现的珍稀古人类头骨化石河北地质大学12日举行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该校向新闻媒体展示了新近收藏的珍稀古人类头骨化石——似海德堡人头颅化石。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珍稀古人类化石不仅是中国的首次发现,而且也是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不仅为研究现代人起源提供了确凿的化石证据,而且也为重新认识人类发展历史和演化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有必要对以往提出的“多中心起源”的观点与“人类三次走出非洲”的“老根发新枝”的演化模式重新进行评价和..

《北京文学》鲁奖获奖小说专号受欢迎近日,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在提前出版的今年第10期推出了不久前刚刚公布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专号,收入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阿来《蘑菇圈》、尹学芸《李海叔叔》、小白《封锁》、肖江虹《傩面》等5部中篇小说,黄咏梅《父亲的后视镜》、马金莲《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冯骥才《俗世奇人》(精选)、弋舟《出警》、朱辉《七层宝塔》等5部短篇小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 为让读者..

“中国原创‘静悄悄’很震撼”当演出结束后,乐池里满头大汗的指挥大师吕嘉转过身来惊讶地发现马林斯基剧院的俄罗斯观众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圣彼得堡当地时间9月11日晚,中国国家大剧院主题为 “中俄友谊文化之旅”的交流演出,以中国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拉开帷幕。这部由中国作曲家根据俄罗斯文学、电影创作的中文歌剧,首次登台俄罗斯顶级艺术殿堂,同样是由中俄两国艺术家们共同完成,极具艺术感染力,令在场的俄罗斯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此次中国国家..

散文话剧《白鹭归来》讲北京大运河故事近日,由作家红孩围绕北京一城三带大运河之萧太后河创作的中国首部散文话剧《白鹭归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首演。该剧借助多媒体手段,融合京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以“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展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呼吁人们传承历史文化,关注首都发展。 有着悠久历史的北京有条著名的河,它的名字叫萧太后河,此河距今已有约1100年历史,由于那时北京属于辽国境地,辽人对历史记录有限,对萧太后和萧太后河的记录也很少,因此..

那是一幅怎样的妙境稀疏的云彩。像女子清秀的脸庞涂抹了红晕。清甜爽快。轮廓分明。大大的天空。长满温和深邃的眼睛。它们多情专注地投射在并不宽阔的水面后。像触手可及的花朵和幸福的涟漪。不但明朗好看。而且逐渐加深加厚。细软的沙石组合的或绵山、或沙丘。或土堆。粘合了诸多的故事及其背后史诗般的历史。 水床与沙堆间。在天际和大地间。存在某些纠结迷幻的影子。这影子层叠交汇及挪移。是不守规矩。不该按常理去揣度。尖塔。屋宇。村子。云..

说书人转战网络能否重生?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离世。“世间再无‘且听下回分解’”“一个时代结束”成为许多人在悼念这位老艺术家时的感叹。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评书还在,只是和大师云集的时代相比,现在演出场次少、名角儿缺位,让这门艺术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书馆少,两个巴掌就数过来 “对面审贼”是一句行话,说的是演员和观众面对面表演,观众就围在演员身边盯着看的一种表演关系。评书,从发轫至今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