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审稿潜规则被 Science 曝光:作者名气越大 审稿人打分越高

2022-09-17 18:21:56 来源:网络

当一篇论文的唯一作者不为人知时,只有 10% 的审稿人建议接收这篇论文,但当同一篇论文的署名者是诺贝尔奖得主时,59% 的审稿人表示赞同。

对于这一差距悬殊的数据,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诚信与同行评议》主编 Mario Malicki 直呼“令人难以置信”。

话不多说,让我们赶紧来看看研究人员是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

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其实多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太效应”的抱怨一直存在。

马太效应,是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引申到学术界来,就是地位高的研究人员往往能不成比例地获得更多研究成果。

相较于以前都是“口说无凭”,这次研究人员用一个精心设计的试验给出了确凿的证据。

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 Jürgen Huber 领导的研究团队,向大约 3300 名研究人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审查一份为期刊准备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有两位作者,都来自美国查普曼大学:

一位是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Vernon Smith,去年他在 Google Scholar 上被引用超过 5.4 万次;另一位则是 Smith 以前的博士生 Sabiou Inoua,去年被引用次数只有 42。

为了实验效果,3000 多位潜在的同行审稿人被分成 3 批,分别被告知了不同的作者信息:

第一,只点名 Smith,把他列为通讯作者;第二,只有 Inoua;第三,没有作者。

该团队近日在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同行评议和科学出版物大会上报告说,最终有 821 名研究人员同意进行评审。

从结果上看,Smith 的“诺奖得主光环”似乎影响了人们的反应。

在只得到他名字的研究人员中,38.5% 的人接受了评审邀请;在没有收到作者名字的人员中,这一比例为 30.7%;而只有 Inoua 的版本接受比例最低,仅为 28.5%。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出现偏见,研究小组还进行了下一步研究。

他们将重点放在 313 名最初没有收到作者姓名的自愿审稿人身上,并随机分配给他们 3 份手稿中的一份进行审稿:

其中一份只列出 Smith,另一份仅列出 Inoua,第三份没有作者。

该团队还告知评审者,他们的评估将是一项试验的一部分,该试验涉及多个受邀同行评审,而不是通常的两到三个(但是没有透露研究设计)。

与上一轮结果相同,Smith 的手稿赢得了审稿人的最高评价,他们称赞其包含了新的信息和有数据支持的结论。

与此对应的是,在没有作者的版本中,只有 24% 的人建议接收该版本(有直接或轻微修改),而这一比例在 Inoua 一个人版本的中还要再少一倍。

面对这一差距悬殊的数据,有网友却表示并不意外: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有确凿的证据还是发人深省的。

有人还把这一现象形象的比喻为“大明星也可能演烂片、不知名演员也可能有突破性表演”,并呼吁改变这种看法:

因斯布鲁克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 Christian Konig Kersting 也表达了对这一结果的担忧:

同样的工作不应该因作者不同而受到不同的评价,因为这会让年轻和不知名的研究人员很难在学术过程中迈出第一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网友提议是时候开始实行双盲审机制了。

双盲审,即作者和评审者互相都不知道身份,一般被认为比普通的盲审更加客观公正。

但对于这个提议,Konig Kersting 却表示,这种策略可能不起作用,因为审稿人通常可以从预印本或会议报告中识别作者。

话说回来,对于这种学术界“潜规则”,你怎么看?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reviewers-award-higher-marks-when-paper-s-author-famous

[2]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59.3810.56

,学术审稿潜规则被 Science吉拉德 曝光:作者名气越大 审稿人打分越高

相关:

欧洲航天局拟提交可行性计划 太空太阳能发电迈出探索性一步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天,已经有航天机构、公司以及科学和学术机构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许多国家希望借以实现气候中和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方案做出贡献。报道称,在这方面,欧洲航天局迈出了建设未来太空太阳能电站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英国希望在2030年进行太空太阳能电站的第一次在轨演示,以便在2040年向其电网输电。这种努力涉及大量机构和组织,包括空中客车公司和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等企业,以及剑桥大学..

理工男的跃迁:奇瑞祭出“瑶光2025”凤凰网汽车讯 新一轮汽车竞赛的参局者相继瞄定了赛道。在抉择的路口,能笃定方向的便底气十足。9月16日晚,25岁的“理工男”奇瑞,在安徽芜湖奇瑞龙山试验中心举办的“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活动上,宣布了他的“人生大事”:向科技转型。这意味着,奇瑞迎来新的一局。“理工男”的严谨规划,体现在“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是战略的核心依托。在此基础上,将全力打造包含平台架构、..

业内标杆!朱婷成教练员上课的教材,女排精神代表性人物中国女排出征世锦赛,蔡斌执教的这支球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除了新老交替之外,朱婷和张常宁的缺席,使得中国女排的主攻线整体实力下滑明显。尤其是朱婷的缺席,她是中国女排的队长、精神领袖,连续缺席比赛的情况下蔡斌也重新树立了新的队长袁心玥。不过从此前的世界女排联赛来看,袁心玥想要起到朱婷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难度还是很大的。朱婷不仅是中国女排的队长,更是女排精神代表性人物,在教练员上培训课程的时候,讲..

寻找米兰·昆德拉的另一面米兰·昆德拉一直是充满争议的作家,无论是他的文学观还是人生经历。《寻找昆德拉》这本传记的出版,让读者可以窥视昆德拉在写作背后的另一副面孔。本文来自传记译者王东亮,他从阅读和翻译昆德拉作品的个人体验出发,分析了昆德拉小说中可能被忽略的面向。撰文丨王东亮我和昆德拉的几次“相遇”似乎都发生在法国巴黎,除了小说《笑忘录》的翻译。最早听说米兰·昆德拉这个名字是在1990年初,刚来巴黎第八大学报到的时候。学校临..

他在深圳的出租屋里,只有一台破冰箱 | 星期天文学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

人的日子都没过好,为什么要管动物?专访黄宗洁在当下,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件日益复杂的事。城市化的进程必然愈发猛烈,各式各样的天灾、剥削和伤害都无法避免,近几年还有新冠疫情的侵袭。这些都导致动物的处境危机四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动物的权益是否必然要被牺牲?知名学者、台湾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黄宗洁,已专注动物保护及相关研究三十年,她的代表作《它乡何处》近期刚刚推出了简体中文版。书中,黄宗洁以冷静而富有情感的视角,探讨展演动物、野生动物、同..

姓名的文化史:从居里夫人到玛丽·居里每个人都有名字,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姓名背后代表的社会文化。中国百家姓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简单说来姓是血缘(故有同姓不婚一说,以此“别婚姻”)、氏是阶级(表示同一姓下的不同宗族分支,贵族才有氏,通常以封地、官名等命名),如屈原其实姓芈,屈氏(其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和楚王同姓,被封在“屈”这个地方,遂以“屈”为氏),名平,字原。“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通常没..

专访“元宇宙商业之父”马修·鲍尔:担心元宇宙被过度炒作如今,元宇宙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国际顶尖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元宇宙。这说明一个事实:我们正在从大数据时代迈入元宇宙时代,元宇宙已经在全面颠覆我们生活、工作与思维。谁最先进入元宇宙,谁就将最先赢得未来。人们对元宇宙是什么,以及将会带领人类走向何方众说纷纭。2022年,元宇宙商业之父,也是全球最早、最全面介绍元宇宙的趋势家,影响了扎克伯格等科技大咖的元宇宙定义者马修•鲍尔(Matthew Ball..

想象英女王的“阅读人生”:在位70年,她都读过哪些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成为女王,当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接受过家庭教育,但..

年过半百之后,我想和父亲一起老去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也许我们都有在孩提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经历,彼时彼刻,我们会感到害怕,感到无助。“你和妈妈会不会死? ” 这是本文作者、中国台湾作家郭强生,在幼年第一次面对死亡问题时试图做出的无助发问。不过,彼时的郭强生,也只是远远地张望着这一切,毕竟,对一个孩童而言,这一切都还很遥远。而在经历了母亲病逝、父亲迟暮后,在“初老的年纪”,五十岁的郭强生对生命的归途有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