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制导炸弹重挫乌军 法媒:今年已投掷超3500枚

2024-04-25 15:04:40 来源:网络

法国《快报》周刊网站近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俄罗斯:制导炸弹,莫斯科挫败乌克兰的致命武器》,作者是保罗·维罗尼克。文章摘编如下:

本月初,在乌克兰防守重镇武赫列达尔,发生巨大爆炸后一股黑色的浓烟升上天空。一枚俄罗斯制导炸弹准确地袭击了这座已成废墟的城镇,两年来乌克兰军队一直坚守在这里。

图为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挂载的制导炸弹,尽管该炸弹只是在传统炸弹基础上加装了滑翔翼组件,但实战效果显示这类武器相当有效。

图为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挂载的制导炸弹,尽管该炸弹只是在传统炸弹基础上加装了滑翔翼组件,但实战效果显示这类武器相当有效。

在乌克兰前线,几个月来此类炸弹的使用数量激增。在距离武赫列达尔东北约50公里的阿夫杰耶夫卡,战斗最激烈时每天有60多枚制导炸弹落下。面对被围困的威胁,乌军在今年2月份决定撤离阿夫杰耶夫卡。

据乌军参谋部统计,自年初以来,俄军已投掷了超过3500枚这种制导炸弹,相当于2023年同期的16倍。俄罗斯的优势是库存很多。

“起初,这只是一些苏联时期的普通炸弹,俄罗斯的库存数量非常多,”乌克兰“战略21”全球研究中心负责人米哈伊洛·贡恰尔解释说,“但目前的版本是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加装了飞翼和制导模块,以便扩大打击范围和提高精度。”

经过这种改进后,俄罗斯飞行员如今不用被迫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在目标上方投掷炸弹,而是可以远距离投掷,避免被乌克兰防空系统击落。

经过技术改进后,俄罗斯军队拥有了一系列大口径制导炸弹,如FAB-250(重250公斤)、FAB-500(500公斤)及FAB-1500(1.5吨),这是为了让轰炸更具摧毁性。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前空军军官让-克里斯托弗·诺埃尔指出:“FAB-1500上的炸药重达675公斤。这些炸弹被改进的主要目的是对较大型固定目标实施打击,例如指挥中心、地堡或者弹药库。”

由于担心俄罗斯在今年夏季发动大规模袭击,乌克兰在前线匆忙建立了长达2000公里的防御工事,然而这些制导炸弹加大了对乌军的压力。

最终,这些炸弹能够撕碎乌克兰的防御线吗?航空专家、前军事飞行员格扎维耶·蒂特尔曼认为:“仅靠制导炸弹还不够,但俄罗斯使用它们只是为了削弱乌军。这是用来楔入敌方前沿的又一个工具。”

除了具有强大的摧毁力之外,这些制导炸弹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价格。诺埃尔解释说:“和满是电子设备的导弹不同,这些炸弹不贵。美国2023年3月向乌克兰提供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JDAM),单价估计在2.1万美元左右,而一枚陆军战术导弹(ATACMS)高达150万美元。”

蒂特尔曼强调说,因为“不用推进器从而不散发热量”,这些会飞的炸弹很难被探测和拦截。

乌克兰军队要克服的挑战最后被归结为一点,要能够摧毁挂载这些炸弹的战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断要求增加供应远程防空系统,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此外,很多欧洲国家承诺提供的F-16战机,也能带来可贵的帮助。贡恰尔表示:“通过我们要求欧美伙伴提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这些战机可以压低俄罗斯空军的活动频率。”

,俄军制导炸弹重朱梅馥 挫乌军 法媒:今年已投掷超3500枚

相关: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不劳而获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曾经的神圣意义早已消失,勤勉的品德不再被大众所追随,劳动回归到仅仅是个人挣钱谋生的手段。与此同时,躺平成为了更多人的渴望,它意味着“拒绝既有的、乏味的、无聊的、毫无意义的工作”。下文中,汪民安教授从劳动最初的哲学意义出发,分析不同时代劳动概念的演变,由此回看今天的躺平现象——他引用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理论,“我们今天应该要实践不去做的潜能”,如同罗兰·巴特所说:“人们要敢于懒惰..

北大教授胡泳:这个世界多为年轻人设计,对老年人不够友好","type":"text"},{"data":{"duration":1140,"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16/CBEFDAFC5F5C8E5A0568F60B8A43151F47D65FF7_size109_w1035_h518.jpg","attachmentType":"video","fileSize":"112726","guid":"92b9918f-e97a-459c-ae13-0e3f22101a30","audioFileSize":"17818","attachmentId":"92b9918f-e97a-459c-ae13-0e3f22101a30","mobileUrl":"https://video19.ifeng.com/video09/2024/04/19/p7186753255..

“每天工作四小时,一切都会好起来”据说现在的打工人身上都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班味儿”,那是一种“上过班才有的疲惫气质”。如果你也曾接受过劳动即美德的信念,强迫自己每天辛勤工作,不妨听一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如何为慵懒辩护。罗素在作品《赞美闲散》中警示我们,“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为了辛劳而辛劳,而是要通过辛劳去实现不再需要辛劳的生活状态。工作之外,打工人能不能拥有闲暇,如何在生活中寻回自我?罗素说,每天工作四小..

守规矩成方圆,不守规矩,成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历史上相当特别的一群人,学者汤一介认为,他们所代表的,正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魏晋风度,是以礼法教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中的异类。然而,他们的洒脱起于无奈,汤一介说,他们“生不逢时”,所以借酒消愁,转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从看似消极中,另辟蹊径,开创出一种风骨,这大概就是七贤的独到之处。下文摘选自《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篇..

刘亮程回得去的家乡从《一个人的村庄》开始,作家刘亮程的书写几乎总是只关于他生活多年的那座村庄。在其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大地上的家乡》中,他把书写的范围扩大到了“家乡”,这是一种从狭义推及广义的家乡。当今的年轻人总觉得家乡是“回不去的”,似乎只要离开了那里,就很难重新融入家乡的价值体系里。刘亮程却认为,“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当他们归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孙的家乡。每个人都会接受家乡给他的所有,最终活成他..

威风凛凛的龙,原来最早是神仙们的“豪车”从古时开始,龙就是皇家的象征,到了现代,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一种“同根同族”的文化认同。然而,龙的意义其实经过了漫长的变迁,在最开始的神话故事中,龙只是神仙的坐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类似于豪车一样的存在。关于龙,学者施爱东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中国龙”的概念是被发明出来的,是中国遇到西方文化后,反过来自我审视与思考而产生的结果。所以龙的意义的变迁,也从侧面反映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本文..

独家对话诺奖得主古尔纳:事情不公正时,写作才有价值","type":"text"},{"data":{"duration":1558,"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15/D0F6FAED8B62AAD8B17283C17FCD5F48829A63CE_size833_w1035_h518.png","attachmentType":"video","fileSize":"147426","guid":"5c5cbd1a-63a2-4fe9-937c-e7daaf7978a4","audioFileSize":"24351","attachmentId":"5c5cbd1a-63a2-4fe9-937c-e7daaf7978a4","mobileUrl":"https://video19.ifeng.com/video09/2024/04/07/p7182742059..

4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古人的日常礼仪《华夷·海洋·财政:宋代中国的内与外》黄纯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收录作者2018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及公开讲座三十余篇,分为“华夷内外”“海洋文明”“财政治理” “札记评论”四部分。“华夷内外”涉及宋代的疆界形态与疆界意识、宋代的华夷观念、从宋代多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的统一性、宋朝文明向东亚诸国的传播等;“海洋文明”包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取向、宋代对海陆关系的认知及其新变、宋代海洋政策的国内效应、中国..

赵鼎新:浙大这些年,“实现的要比当初设想的多”赵鼎新教授以及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最近成为焦点。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致命弱点》一文中,他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总结为三点:“一、在国内介绍和推广历史社会学研究,在西方与各国顶尖学者展开对话,同时朝着重新树立中国的历史观和时间本体论的方向努力。二、通过支持和推动宗教社会学、族群社会学以及帝国研究等领域,帮助国内社会学在研究视野和研究问题意识上从内地拓展到边疆,从边疆拓展到海外,做大国的学问,为中国做一个负责..

为什么会有人想不开,跑去开书店?很多热爱文艺的人都有过开书店的梦想,但是看看实体书店经营的惨状,这梦想多半也会“止于念想”。可为什么总有些人会真的“想不开”,跑去开书店?为什么还有那么一批独立书店,不仅能活下来,还越做越好?《书见·第三季》一书中,收录了全国各地独立书店主理人的一些亲身经历,他们有的人把独立书店开到了乡村里,有的人砸掉吧台,让书店打造成“公共生活的载体”。书店的主理人们明白,想要在如此艰难的营生里创出了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