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乌军已成强弩之末 难以再发动连续反击

2022-11-23 09:38:37 来源:网络

西方媒体:乌军已成强弩之末 难以再发动连续反击

尽管乌克兰方面高调宣称“准备夺回克里米亚”,但西方媒体近日接连泼来冷水:持续的9个月的战事让俄乌双方以及乌克兰背后的美欧都疲惫不堪,乌军接连取得战场优势后已经成为强弩之末,难以再发动连续反击。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2日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发表讲话,拒绝了与俄罗斯进行短期休战的想法,并警告北约“不要让俄罗斯得到喘气的机会”。但北约方面表示,持续了9个月的俄乌冲突,已经导致部分北约国家的武器和弹药库存下降到危险的地步,要补充库存并非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上将说:“当你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弹药时,你必须评估为此所承担的风险。”立陶宛国防部长阿努索斯卡斯21日就表示,“防空问题关系到整个地区安全,立陶宛打算加快采购额外的中程防空系统,同时拒绝向乌克兰转交PZH 2000自行榴弹炮和NASAMS 防空导弹。”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虽然乌克兰在今年秋季的连续进攻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接连夺回哈尔科夫东北部地区,随后逼迫俄罗斯尴尬地从赫尔松地区撤军,但乌军现在面临着额外的障碍。首先,俄军在一系列撤离之后,已经依靠地利稳住了防线。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修建了多层防线。在卢甘斯克地区作战的乌克兰第92机械化旅士兵安德烈接受采访时表示,俄军修建了三道防线,“他们正在防线后等待乌军的攻击”。英国国防部的情报也支持了这种说法:俄军正在克里米亚附近挖掘新的战壕,它们距离现有前线约60公里,表明俄军正在为乌军的进一步推进做好准备。同时俄军新动员的部队中出现许多拥有丰富经验的士兵。报道提到,俄军从赫尔松地区主动撤出了精锐部队,他们可能会出现在其他地方成为“可怕的敌人”。

美媒还提到,如果乌军想在赫尔松方向发动新的攻势,和当初俄军面临的难题一样——需要跨越第聂伯河。报道称,该河最窄处仍有约1/3英里宽,这意味着乌军必须靠修建浮桥才能通过,但这些浮桥需要时间完成运送和安装,而且很容易被摧毁。

此外,当前泥泞的环境使得野外机动尤其困难。“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正在与紧张的弹药供应和疲惫不堪的士兵进行斗争”。俄军当前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持续轰炸也影响了乌军的作战能力。捷克军事专家佩特拉什称,乌克兰在最近几个月的反击中耗费了太多的武器和物资,正在等待美欧的援助。美国战争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梅森·克拉克表示,综合这些因素,基辅可能要等到明年1月或2月才能进行另一次大规模进攻。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的这些报道与美国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近日的公开表态相呼应。马克·米利表示,当前通过谈判解决俄乌冲突的时机“可能已经成熟”。他表示,从哈尔科夫到赫尔松的前线“开始稳定”,从长远来看,乌克兰完全夺回莫斯科占领的土地是“不现实的”。“在你处于优势而对手处于劣势时进行谈判,或许能达成政治解决方案。”但他的建议遭到乌克兰方面的强烈反对。

,西方媒体:大梅沙海滨公园 乌军已成强弩之末 难以再发动连续反击

相关:

中美防长年内第二次会谈 这三点值得关注22日中美防长在柬埔寨举行的会谈之后,中美两军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向备受关注。专家认为,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之后,中美防长会谈到更多实质性议题,双方会就一些非常具体问题进行坦诚沟通,中方会给美方亮明底线、划下红线。11月22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谈。中美防长会谈后,中方发布的新闻稿表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

美防长:美国军援使乌军冬季作战状况比俄军好得多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国会山报》2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周一表示,“只要需要”,美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斯汀回答了一个有关乌克兰局势的问题,他说,“很难预测事态将如何发展,会按照什么时间表,但只要需要,我们就会支持乌克兰。”美国防长指出,美国方面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200多亿美元资金。他还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在战场上非常成..

日媒:日本空有先进武器却无法打入国际军火市场尽管日本推动武器出口的政策已延续多年,但效果寥寥。《日本经济新闻》21日就抱怨“日本空有先进武器装备,却迟迟无法打入国际军火市场”。报道称,在11月6日举行的海上自卫队国际阅舰式上,多国政要登上日本“出云”号轻型航母,观摩日本最新国产潜艇表演连续潜航和上浮、P-1海上巡逻机发射红外诱饵弹、US-2水上救援机在水面起降。报道感慨地说,“这些日本国产装备的性能折服了在场的各国外交官、武官和媒体人士”,但它们却外..

从《儒林外史》到《浮生六记》,古代文人这样过日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所读到的文人形象各不相同,比如《儒林外史》中被科举制度逼疯的范进,或是“三言二拍”中自私虚伪的文人雅士,当然也有一些远离世俗的奇人,如同《浮生六记》中的沈复与芸娘,诗意地栖居于江南一隅,赏月烹茶。从这些以文人为主角的古典文学中,我们也能一窥古代文人的生活细节。文人要生活,除了考取功名,只能靠教书、做幕僚、卖字潦倒度日,可谓“腹中藏著五车书,饥来一字不堪煮。” 而文人的爱情,..

为了挽救中年危机,我去南极跑了趟马拉松村上春树曾写过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跑步,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在书里,他这样写道:“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在村上的描述下,跑步就像是治疗人们精神内耗的一种方式。下文作者大头马开始跑步也出于近似的心境,“跑步是为了缓解对主业的焦..

小雪到,晒晒太阳猫猫冬今日小雪今日小雪,似有雪意,终是诗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白昼的时间不足十小时,我们将在漫漫长夜中等待冬天的第一场雪。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雨虹不见,阴阳不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小雪的解释为:“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日,天气间将始终充塞着一种矜肃的氛围,预示着将至的凛冬。故宫博物院小雪:最有..

一位老北京的“后门桥河沿胡同”时代丨京华物语后门桥,原名本是海子桥,后来称万宁桥。站在后门桥上,什刹海的水波光粼粼,下桥头不远就是东不压桥。在《走读北京大运河》一书中,作者讲述了早年间居住在后门桥一代的生活记忆。本期京华物语,就来说说半个多世纪前的“后门桥河沿胡同”时代。本文选自《走读北京大运河》(京华通览),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走读北京大运河》(京华通览),杨良..

家居服,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同样重要在女性的内衣发展史中,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女性觉醒史。资深内衣设计师于晓丹认为,不断进化的家居服如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每当回家换上家居服,“我们又从纷纷扰扰、竞争残酷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下文盘点了“家居服”的进化史,从衬裙、T恤到21世纪更为流行的居家运动衣……家居服不同阶段的流行风潮,更为凸显了女性希望摆脱永无止境的家务、在家中拥有自由空闲时间的愿望。近几年因..

人生太短,《追忆似水年华》太长一套《追忆似水年华》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榜单前三,还是可以充当枕头的催眠神器?有人说,或许只有流落荒岛上才会读完这本书。而对翻译家余中先来说,《追忆似水年华》可能是一幅光彩夺目的油画,一座结构鲜明的大教堂,一条蜿蜒绵长的意识之河,他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像一座高山,是法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写作《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他从小体弱多病,对太..

画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秀英奶奶一辈子只念过1年半的书,65岁她重新识字、画画。过去的记忆总不请自来,那些旧人、旧事萦绕,无法释怀,于是她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他们大多是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因为生活的禁锢,悄悄埋没和消失在平凡的生活里。这些人努力生活,忙着劳作,忙着结果,就像她家乡内蒙古原野上不知名的果子。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可能是因为对生活害怕,又或许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