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俄乌展开无人机攻防大战,基辅警察举枪射击空中的俄无人机

2022-11-19 13:32:37 来源:网络

一个视频画面传遍了世界:在基辅,一名警察用突击步枪射击扎向地面的一个小型飞行器,不过没有成功,因为这个被乌克兰人称为“轻便摩托”的飞行器撞向一处居民楼后爆炸。这一天有四人殒命。仅仅10月18日一天,俄罗斯就派遣了数十架“目击者”-136自杀式无人机,主要针对乌克兰的城市和能源基础设施,总共完成了43次袭击。

据法国《快报》周刊网站报道,从10月10日开始的这一轮轰炸,凸显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无人机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知更鸟或小型飞机大小的无人机,正在重新定义21世纪高强度的战争方式。

战绩与局限并存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如果没有20多架土耳其“旗手”-TB2无人机组建的机队,乌克兰可能很难阻止俄军对基辅的进攻。这些可以连续飞行27小时的无人机很难被地面部队发现,其搭载的激光制导弹药摧毁了众多坦克和装甲车辆。

10月17日,基辅警察在向空中的俄军无人机射击。(路透社)

10月17日,基辅警察在向空中的俄军无人机射击。(路透社)

这些无人飞行器还有其他战绩。4月中旬,在人们还不清楚其功能(激光制导或牵制攻击)的情况下,“旗手”无人机就协助陆地发射的“海王星”导弹,击沉了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然而,这些无人机也有局限性。法国索邦大学副研究员皮埃尔·格拉塞尔说:“在春季交战后,俄罗斯对前线力量进行了重组,能够集中防空力量对付这些无人机,很多无人机被摧毁了。此后,还能执行任务的‘旗手’无人机只能远距离活动。”

为了能让俄罗斯人经历噩梦,乌克兰人还获得了一些其他种类的武装无人机。“弹簧刀”-300无人机就像一根法棍面包那么大,美国人给乌克兰提供了好几百架。这款机型用笔记本电脑就可以操控,可以在撞击目标后发生爆炸(更重型的“弹簧刀”-600甚至可以穿透坦克的装甲)。俄罗斯方面则拥有“柳叶刀”无人机,10月份,它对敌军阵地的攻击日渐增多。

寿命短消耗极大

在俄乌前线使用最多的却是民用无人机。这些小型无人机可以侦测到地方部队的行动,确定攻击目标然后将信息传回。在这方面,乌克兰人成为佼佼者。一名法国军方人士透露:“他们侦测和开火的速度比俄罗斯人更快,充分利用了无人机的优势。”

在俄罗斯人等待开火命令时,乌克兰人已经通过可以下载到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迅速做出决定。这种“炮兵优步”程序可以传递信息给距无人机最近的大炮、迫击炮和火箭炮。

乌克兰人还给这些可以在商店买到的无人机装备了榴弹,能够在敌军部队上方投放。很多视频显示,这种战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乌军方称:“这种行动有时可能缺乏精准度,但是它们能让地面部队感到恐惧。”

实际上,双方阵营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摧毁敌方的无人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双方会使用电磁武器或更为重型的装备,例如俄罗斯方面使用的Zhitel电子干扰系统。英国国防智库皇家三军研究所认为,其结果就是,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坠毁,在乌克兰战场上一架无人机的寿命或许只有一星期左右。

为了满足这种极大的消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今年夏季推出了筹款平台,命名为“无人机大军”。该项目旨在促使乌克兰军队得到具备各种能力的无人机,并强化无人机的维护及操控人员的培训。

技术创新很迅速

在针对俄罗斯的无人机战中,乌克兰也在寻求从西方获得尽可能多的短程地空防御系统,以求具备摧毁“目击者”-136无人机的能力。需求如此紧迫的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可能已经订购了多达2400架这种无人机,其设计就是在起飞前便确定好固定袭击目标,而且它们价格低廉(每架两万美元左右)。

乌克兰当局称9月以来已经摧毁了数百架这样的无人机。面对这些无人机,民众也被动员了起来:乌政府发放的一本小册子介绍了如何预判该型号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以便能够在飞行途中将其击毁。

原法国驻联合国使团军事负责人多米尼克·特兰康将军认为:“俄罗斯人很快就会失去这些无人机带来的优势,因为乌克兰人将发明出拦截无人机的技术,他们在这方面更加积极也更具创新力。”

这种技术创新在2014年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以及顿巴斯部分地区从乌克兰分离后发展迅速。当年,那些想给自己国家提供最佳武器的乌克兰工程人员创办了两家低成本军用无人机企业,如今它们的产品都用在了战场上。也是在2014年,由民间人士和预备役人员组建的“空中侦察”部队并入了乌克兰军队。除了确保前线行动之外,这支部队还扮演着孵化器的作用,通过R18多旋翼无人机进行培训和支援。

这种创新性也体现在了海上。乌克兰工程人员设计了一些携载爆炸弹药并可远程遥控的无人艇。10月29日,至少有六艘无人艇参与了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基地舰队的攻击。加上空中无人机的攻击,此次袭击导致俄罗斯多艘舰船受损,包括一艘驱逐舰。

,法媒:俄乌展开无人机攻防代代花的功效与作用 大战,基辅警察举枪射击空中的俄无人机

相关:

家居服,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同样重要在女性的内衣发展史中,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女性觉醒史。资深内衣设计师于晓丹认为,不断进化的家居服如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每当回家换上家居服,“我们又从纷纷扰扰、竞争残酷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下文盘点了“家居服”的进化史,从衬裙、T恤到21世纪更为流行的居家运动衣……家居服不同阶段的流行风潮,更为凸显了女性希望摆脱永无止境的家务、在家中拥有自由空闲时间的愿望。近几年因..

人生太短,《追忆似水年华》太长一套《追忆似水年华》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榜单前三,还是可以充当枕头的催眠神器?有人说,或许只有流落荒岛上才会读完这本书。而对翻译家余中先来说,《追忆似水年华》可能是一幅光彩夺目的油画,一座结构鲜明的大教堂,一条蜿蜒绵长的意识之河,他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像一座高山,是法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写作《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他从小体弱多病,对太..

画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秀英奶奶一辈子只念过1年半的书,65岁她重新识字、画画。过去的记忆总不请自来,那些旧人、旧事萦绕,无法释怀,于是她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他们大多是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因为生活的禁锢,悄悄埋没和消失在平凡的生活里。这些人努力生活,忙着劳作,忙着结果,就像她家乡内蒙古原野上不知名的果子。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可能是因为对生活害怕,又或许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亲人..

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外乡人萨拉马戈诞辰100周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年11月16日-2010年6月18日100年前,也就是1922年的今天,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诞生。这位在疫情期间因其小说《失明症漫记》与《复明症漫记》而被反复阅读与谈论的作家,在1998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可——“他那为想象、同情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着我们,使我们能再次体悟难以捉摸的现实。”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萨拉马戈坦言创作《失明症漫记》的原因:“《失明症漫记》是对人类理性..

200余年来,总有人想给《红楼梦》写一个团圆的结局11月1日,在老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人们纷纷缅怀这位塑造了经典关公形象的老艺术家。不少人在B站等网站上重温《三国演义》,而后在评论和弹幕中能看到观众的感慨,“如果关二爷能稍微和东吴示弱一下就好了”“如果庞统没死的话诸葛亮后期就不会那么累了”“张飞性格不那么急躁的话打下吴国也不是没有希望”等等。四大名著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巅峰之作,除《西游记》之外,都留下了不少令读者意难平的结局。..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生大事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1.11-1881.2.9 图为186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巴黎“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发现爱情、发现大海那样,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的开篇,博尔赫斯如此写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作家们,总是绕不开去阅读他、谈论他、引用他,以及受他的影响去创作——纪德在1922年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中谈到:“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生大事”;受《卡拉..

地上的血丨星期天文学·张天翼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

谁偷走了你的笑容:笑口常开的前提是拥有一口“精致的牙”?如今,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专门的口腔诊所遍布大街小巷,俨然成为独立于医疗体系的存在。我们习惯将负责保养、修复、拔除、更换病牙的专业人员笼统称为“牙医”,不过这一称谓背后可能会模糊其出现的历史语境。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牙科医生”(dentistes)至少要追溯到17世纪末的巴黎。在那之前,拔牙匠和当地的打铁匠没什么分别。用“现代牙科之父”皮埃尔·福沙尔(Pierre Fauchard)的话来说,“牙医”这一群体实则相当..

人类的群体性狂热,为什么总在历史上不断重演?伊斯兰国的极端信仰为何崛起?比特币、元宇宙等新概念为什么令人们疯狂?美国作家威廉·伯恩斯坦认为,人类的宗教与金融狂热有着漫长的历史,他在《群体的疯狂》中将信息技术、金融和神经科学的诸多进步结合起来,对大众幻觉进行了新的阐释,分析人类的群体性狂热背后的社会和心理逻辑。下文经出版社授权,刊发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教的方钦为《群体的疯狂》所写的导读。原文名为“疯狂之下,理性奈何”。作者认为,《群体的疯狂..

不朽哲学家咖啡馆:11岁女孩与哲学家的六封通信【编者按】11岁的小女孩诺拉·K.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部《苏菲的世界》。阅读了这部哲学普及读物后的诺拉,通过信件向哲学教授赫斯勒提出了充满想象力和哲学意味的问题:时间是一种幻觉吗?动物有意识吗?宇宙是否无限大?维托利奥·赫斯勒在回信中设想出一个哲学游戏来回答这些永恒的有趣的问题。他臆造出一个不朽哲学家的咖啡馆,从古至今的伟大哲学家们在此聚会,共同讨论诺拉的回信。伟大的思想家们互相争执,整个哲学史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