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两套剧本,第二套你可能不知道

2022-10-25 22:23:26 来源:网络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这其实指的是水面之上的残酷厮杀。实际上,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有一套由潜艇来实施的水下作战方案,与水面上取得的战绩相比,可谓以惨败收场。

从人操鱼雷到微型潜艇

1931年,日本海军一个叫做横佐的预备役大佐提出了使用人操鱼雷攻击敌人军舰的方案,设想是由1名艇员操作带战雷头的鱼雷,以蓄电池为动力,航速30节,可以对美军战列舰构成威胁。应该说,初始方案是一种自杀性人操鱼雷,或许是由于战争还未爆发,日军高层还没有到后期的丧心病狂地步。因此,1933年当该方案提交给军令部后,得到了一个批示,要求设计方案必须保证驾驶鱼雷的艇员能够在攻击后及时脱身。所以方案组不得不加大鱼雷尺寸,最终演变为有人驾驶携带鱼雷发射管的微型潜艇。

1934年,第一艘微型潜艇在日本秘密建造,称为“甲标的”,意思是“甲型反潜标靶”,先后共建造36艘。

旧日本画刊中的“甲标的”潜艇示意图

该艇水下排水量46吨,长23.9米,宽1.85米,高3.4米,装1台600马力电机,单推单桨,水下最高速度19节。武器为艇首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装在管内,无再装填能力。

派上用场

在策划袭击珍珠港前,日本海军一部分人将“甲标的”微型潜艇作为一种重要战力来谋划。由于要采取秘密潜入的方式,日本海军决定由远洋潜艇携带微型潜艇的方式进行作战,这种做法可谓是现代潜艇携带特种部队潜水器的鼻祖了。

美军“沃德”号驱逐舰发现并开炮攻击“甲标的”潜艇

1941年11月11日,日本海军组建了第3潜艇大队作为水下偷袭珍珠港的特别部队,共辖5艘丙级潜艇。这5艘潜艇在甲板后部加装了固定“甲标的”微型潜艇的基座,每艘潜艇可以携带1条“甲标的”微型潜艇。

下场

12月6日落日后,丙级潜艇完成战前准备,携带“甲标的”微信潜艇航行到珍珠港附近海域。20时12分,第一艘“甲标的”从伊-16号潜艇上脱离,至23时03分,所有5艘“甲标的”完成释放。这些“甲标的”本身为了适应此次任务进行了特殊改装,最明显的是增加了割网器,以突破美军防潜网,而鱼雷发射器前段也加固了格栅保护装置,以防止近海珊瑚撞坏鱼雷管。

战后美军在珍珠港海域打捞起“甲标的”潜艇

但这些“甲标的”微型潜艇一离开母艇,就发现在陌生海域航行和在国内水域训练完全两码事,很快像没头苍蝇一样开始乱转,有的迷失了航向,有的装上水下礁石而搁浅,最终,在整个偷袭行动中,只有一人因被美军俘获而生还,其余9名驾驶员无一例外葬身大海,可以说日本的整个水下偷袭计划以失败告终。

,日本偷袭浮世绝香 珍珠港有两套剧本,第二套你可能不知道

相关:

关心花儿的胖瘦,让我认出了李清照婚姻美满的纯情少妇、丈夫出轨的中年怨妇、再婚又离异的悔恨孤独女、永念第一任丈夫旧情的寡妇......似乎一谈到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总会有人为她贴上这样的标签。在作家路也看来,如果让李清照听到这些形容,她定会慨然大喊一句:“余不耐!”就像女词人笔下争妍斗艳的花,真实的李清照一生都在与命运PK。她赌书泼茶、写文怒骂丈夫、公公甚至朝廷,在男性主导的环境下保持独立,保持质疑。仅用“才女”一词来形容、指代和看待..

六神磊磊聊金庸:好的爱情,会让人解放自动播放▲点击观看「凤凰网文化直播间」/ 六神磊磊:只要给金庸读书的机会,他就敢给你考第一冰雪聪明的黄蓉,明艳动人的赵敏,秀若芝兰的周芷若,可爱豁达的任盈盈,坚忍善良的程灵素.....金庸笔下的这些女性角色,今天仍被我们津津乐道,因为在她们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她们,我们也能习得稍许为今适用的人生智慧。前段时间,我们邀请作家、“著名金庸迷”六神磊磊来到文化直播间,分享他对金庸笔下独具..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如何锻炼情绪的韧性?近年来,各种不确定性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韧性。列纳德·蒙洛迪诺的新书《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正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情绪的力量,进而重建精神韧性。本文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彭凯平为《情绪》一书所撰写的序言,其中所提及的锻炼情绪韧性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瘟疫、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大灾难后依然存活..

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跟着博主学拍照,打造迷人的松弛感;松弛感女生为什么受欢迎;从优秀女生身上学到顶级魅力:松弛感;为什么她们自带松弛感;松弛感,不在乎就很酷……这是在某知名社交媒体平台搜索“松弛感”,立即弹出的热门讨论。松弛感,是今年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非常火爆的一个流行词。关于“松弛感”最初的来源,在信息驳杂的互联网几乎已不可考。但仔细梳理这些与松弛感有关的词汇,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特点。比如,与此前的同类流行词..

杜甫的诗,柳永的词,庄子的思,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在古人的世界里,诸多高见巧思、佳品杰作都来自登高俯视。杜甫登高,悲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以自然之变感怀人生之变;庄子登高,借鲲鹏之翼扶摇而上以“游无穷”,身体灵魂全然自在逍遥;张择端登高,绘《清明上河图》,世间种种逼真完整地再现……可以说,如果不是站在高处俯视脚下世界,就很难脱离世俗纷扰,也不会感受到思绪万里神游的快感——在无限的大地和天空的怀抱中,人脱离了肉身的限制,与历史、未来,乃至宇宙共震..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侦探,也许是你我推理小说是一种拧巴的文学类型。它一边是“精英文学”,一边写的又是人类最本质的、未经包装的欲望。它极尽诡异、猎奇之能事,写出来的却是逻辑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它的文学性常常被怀疑和诟病,喜欢它的读者却说这是最浪漫的文学。它是再小不过的点生发出来的一桩事件,人物不太会成长,时间甚至也不总是流动,却以小见大,从侦探的形象甚至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变迁。《布朗神父探案集》的作者G.K.切斯特顿曾说:“推理小说的第一..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篇“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1923年,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发表了《译者的任务》。与本雅明的许多作品一样,这篇文章当时由于过于晦涩难懂,并未引起足够多人的注意。多年之后,它才终于被认定为翻译理论领域极其重要的文献。翻译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称其为“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本雅明在本文中提出了许多先知式的关于翻译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翻译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为了“交流”,而是接近某种巴别塔之前的“语言原型”,这带有他本人十分典型..

拥有一个菜园,为何成了我们对城市理想生活的最佳想象?《菜园简史》,[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卫俊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爱弥儿,或论教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告诉学生爱弥儿什么是“所有权”,卢梭特意选了乡间别墅旁的一片菜园,让小爱弥儿在这里种蚕豆。在老师的陪同下,爱弥儿每天都来这里给种子浇水,观察植物的萌芽、破土和生长。随着植物的生长,爱弥儿也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所有权”。卢梭写道:..

手机废人:“已读不回”背后的不安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

年轻,且有两条腿,简直所向披靡星期天文学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星期天文学」第13辑,嘉宾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