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球体”卫星入轨 俄版“星链”更强大

2022-10-24 08:17:45 来源:网络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星链”互联网卫星星座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但破坏了俄军试图让乌克兰基础通信系统失效的企图,而且还广泛被用于乌军的作战行动中。与之相应的是,俄罗斯于10月22日利用“联盟-2.1b”运载火箭将“球体”卫星星座的首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俄媒称,“球体”卫星星座由超过600颗卫星组成,它的功能与美国的“星链”和英国“一网”互联网卫星星座类似,但性能更加强大。

俄发射首颗“球体”项目卫星

俄塔社10月23日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宣布,莫斯科时间22日22时57分,“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俄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将“球体”项目首颗卫星“斯基泰人-D”和3颗“信使-M”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联盟-2.1b”运载火箭于22日点火升空。

报道称,这是东方航天发射场在2022年的首次发射,也是“联盟-2.1b”运载火箭首次完全使用新型萘基燃料发射,之前该火箭只有第三级才使用这种环保型碳氢燃料。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在声明中强调说:“萘基燃料的优势在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显著增加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

但最让俄罗斯媒体关注的是这次被送入预定轨道的“斯基泰人-D”卫星。俄罗斯《消息报》23日称,该卫星属于“球体”卫星星座的首颗实验卫星,负责测试俄罗斯未来宽带互联网卫星技术。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兼工业和贸易部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表示,整个“球体”卫星星座将由600多颗卫星组成,主要目标是通过创造新的太空技术、系统和产品来确保俄罗斯的高质量空间服务,以实现经济的有效数字化转型,并确保俄罗斯联邦的安全。“它的功能与‘星链’‘一网’等外国互联网卫星类似。”

与美国“星链”不完全相同

虽然俄媒在报道中普遍将“球体”卫星星座与美国“星链”卫星星座相提并论,但两者其实在设计和功能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据介绍,美国“星链”卫星星座规划由1.2万颗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小型卫星组成,主要轨道高度在300-400公里,通过围绕全球的卫星网络提供高速网络服务,从而摆脱地面基站的束缚。截至2022年9月,近地轨道上共有2300颗正在运转的“星链”卫星。外界对“星链”的进一步军事化潜力充满忧虑,特别是该卫星采用模块化设计,理论上可以通过更换任务模块,例如搭载光学/雷达成像设备以执行对地观测或反导预警等任务。“星链”庞大的卫星数量,使得对手干扰或破坏其功能的难度非常高。但到目前为止,“星链”卫星搭载的仍只有通信模块。

俄罗斯“球体”卫星星座效果图

相比之下,俄罗斯“球体”卫星星座拥有的卫星数量少得多,总共只有600颗左右,不过它们的功能更为复杂。按照俄罗斯前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说法,“球体”卫星星座项目包括运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种卫星,具备卫星通信服务、对地观测等不同功能,从而让俄罗斯拥有“最现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监控系统”。

其中运行在距离地面3.6万公里地球静止轨道的包括“快车”和“亚马尔”两大系列国有通信卫星,它们属于高端通信卫星。例如2019年发射的“亚马尔601”卫星重5.7吨,自带18个C波段转发器、19个Ku波段转发器、26个Ka波段转发器,可以为俄罗斯、东欧、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客户提供高速宽带服务。此外还有运行在高椭圆轨道的“快车-RV”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极互联网服务,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射首颗卫星。

而22日发射的“斯基泰人-D”卫星质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约为250瓦,有效寿命为3年。它属于“斯基泰人”卫星系统,后者才是与“星链”功能接近的宽带互联网卫星。俄罗斯专家解释说,由于俄罗斯宽带互联网卫星星座运行在870公里的轨道高度,高于美国“星链”的运行高度,且主要服务对象集中于俄罗斯附近,因此只需要288颗卫星就足以确保“完全覆盖地球表面”,并可以为俄罗斯周边,尤其是地面通信设施稀少的北极航道沿线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和通信服务。此外,“球体”卫星星座中还包括用于物联网的“马拉松”系列卫星。物联网设备对网络连接有着高带宽和低延迟的苛刻要求,因此“马拉松”系列卫星的运行轨道高度最低。

除了种类多样的通信卫星外,“球体”卫星星座还包括“检阅”地球遥感卫星和“金雕”对地观测卫星。罗戈津表示,这些卫星将配备有雷达和光学传感器,“将使我们能在夜间和透过云雾看到地面情况”。

由此可见,有着俄罗斯国家背景的“球体”卫星星座功能远比“星链”复杂,而且带有明显的军事用途潜力。

俄版“星链”面临挑战

尽管俄罗斯的“球体”卫星星座规划庞大,但该项目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整个计划的费用惊人。俄塔社承认,“球体”卫星星座的设想早在2018年就正式提出,但一直到2020年也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罗戈津当时的解释是,该项目已提交给政府,但遭遇资金困难。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曾估算该项目将花费1.5万亿卢布(约243亿美元),远超俄罗斯的承受能力。几经周折后,2021年底俄政府确认给“球体”卫星星座的总拨款额为180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曼图罗夫表示,按照计划,2022年将为该项目提供140亿卢布的政府拨款,2023年和2024年为180亿卢布,2025年下降为85亿卢布。为弥补资金不足,该项目后续还需要通过引进私人企业和风投进行募资。

根据美国“星链”卫星的经验,建造和发射卫星还只是“花钱如流水”的开始,真正的大头集中在运营阶段。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近日透露,为了保障向乌克兰提供的约2万套“星链”地面终端的正常使用,该公司每月的专项运营费用就高达数千万美元,让SpaceX公司难以承受。可以预料的是,“球体”卫星星座在相当长时间里将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对于资金不足的俄航天部门而言,前景并不乐观。此外,当前俄罗斯民用通信卫星大量使用外国部件,在遭遇西方严厉制裁后,如何提升卫星的国产化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颗富贵论坛 “球体”卫星入轨 俄版“星链”更强大

相关:

美国101空降师随时准备对阵俄军?距边境仅几英里【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俄乌冲突僵持不下、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急剧恶化之际,美国陆军101空降师4700多人被爆已部署在罗马尼亚境内。这是二战后这支队伍首次出现在欧洲大陆。目前,101空降师正在离乌克兰边境仅几英里的地方训练演习,为与俄军的“潜在战争”做准备。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1日报道,这支轻装部队绰号为“呼啸之鹰”,训练有素,可在数小时内部署到任何战场,随时准备战斗。此次101空降师之所以部署到欧洲,..

援乌or保护家园?俄乌冲突正耗尽欧洲武库持续的俄乌冲突让双方以及背后支持乌克兰的西方都筋疲力尽。虽然西方持续渲染俄罗斯精确制导武器已耗尽,但美国《星条旗报》10月22日承认,当前整个欧洲也都出现库存武器短缺的情况。这使得欧洲国家面临艰难选择:是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库存,支持乌克兰反击俄罗斯,还是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保留剩余的武器。报道称,几个月来,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运送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但对于许多较小的北约国家,甚至一些..

马达西奇公司负责人在扎波罗热被捕 被控犯有叛国罪多家乌克兰媒体报道称,当地时间10月22日,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负责人、83岁的维亚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Vyacheslav Boguslaev)在扎波罗热市的家中被逮捕,他被指控犯有叛国罪。报道指出,扎波罗热市仍在乌克兰方面的控制下。报道援引安全消息人士的话称,调查人员撬开博古斯拉耶夫住处大门,进入其家中进行搜查。博古斯拉耶夫被捕后,由车队押往基辅。他被怀疑向俄罗斯提供直升机和飞机的零部件,并与俄罗斯特种部队有联系。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如何锻炼情绪的韧性?近年来,各种不确定性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韧性。列纳德·蒙洛迪诺的新书《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正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情绪的力量,进而重建精神韧性。本文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彭凯平为《情绪》一书所撰写的序言,其中所提及的锻炼情绪韧性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瘟疫、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大灾难后依然存活..

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跟着博主学拍照,打造迷人的松弛感;松弛感女生为什么受欢迎;从优秀女生身上学到顶级魅力:松弛感;为什么她们自带松弛感;松弛感,不在乎就很酷……这是在某知名社交媒体平台搜索“松弛感”,立即弹出的热门讨论。松弛感,是今年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非常火爆的一个流行词。关于“松弛感”最初的来源,在信息驳杂的互联网几乎已不可考。但仔细梳理这些与松弛感有关的词汇,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特点。比如,与此前的同类流行词..

杜甫的诗,柳永的词,庄子的思,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在古人的世界里,诸多高见巧思、佳品杰作都来自登高俯视。杜甫登高,悲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以自然之变感怀人生之变;庄子登高,借鲲鹏之翼扶摇而上以“游无穷”,身体灵魂全然自在逍遥;张择端登高,绘《清明上河图》,世间种种逼真完整地再现……可以说,如果不是站在高处俯视脚下世界,就很难脱离世俗纷扰,也不会感受到思绪万里神游的快感——在无限的大地和天空的怀抱中,人脱离了肉身的限制,与历史、未来,乃至宇宙共震..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侦探,也许是你我推理小说是一种拧巴的文学类型。它一边是“精英文学”,一边写的又是人类最本质的、未经包装的欲望。它极尽诡异、猎奇之能事,写出来的却是逻辑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它的文学性常常被怀疑和诟病,喜欢它的读者却说这是最浪漫的文学。它是再小不过的点生发出来的一桩事件,人物不太会成长,时间甚至也不总是流动,却以小见大,从侦探的形象甚至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变迁。《布朗神父探案集》的作者G.K.切斯特顿曾说:“推理小说的第一..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篇“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1923年,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发表了《译者的任务》。与本雅明的许多作品一样,这篇文章当时由于过于晦涩难懂,并未引起足够多人的注意。多年之后,它才终于被认定为翻译理论领域极其重要的文献。翻译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称其为“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本雅明在本文中提出了许多先知式的关于翻译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翻译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为了“交流”,而是接近某种巴别塔之前的“语言原型”,这带有他本人十分典型..

拥有一个菜园,为何成了我们对城市理想生活的最佳想象?《菜园简史》,[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卫俊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爱弥儿,或论教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告诉学生爱弥儿什么是“所有权”,卢梭特意选了乡间别墅旁的一片菜园,让小爱弥儿在这里种蚕豆。在老师的陪同下,爱弥儿每天都来这里给种子浇水,观察植物的萌芽、破土和生长。随着植物的生长,爱弥儿也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所有权”。卢梭写道:..

手机废人:“已读不回”背后的不安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