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调查军事训练场恐袭事件 分析称或为乌情报机构策划

2022-10-17 09:02:29 来源:网络

据俄新社等多家俄媒报道,俄国防部当地时间15日表示,两名来自独联体某个国家的公民在俄别尔哥罗德州一个军事训练场发动袭击,造成11人死亡,15人受伤。俄国防部说,这是“恐怖主义袭击”。

俄新社16日称,这起恐袭事件发生时,一批准备赴乌克兰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士兵正在训练场上进行训练。两名恐怖分子持枪突然向受训人员开火,随后两人被击毙。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当天表示,这是一个可怕的事件。他称,死伤者中没有当地居民。

塔斯社报道截图

塔斯社报道截图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16日宣布,已正式就该事件进行立案调查。不少俄媒和分析人士认为,这起事件背后可能是乌克兰情报机构策划或指使。据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16日报道,有消息人士称,这次恐袭是来自中亚某国的恐怖分子所为。两名恐怖分子可能是以参加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为由混入军事训练营。不过,这些信息没有得到俄官方证实。报道还称,目前,中亚地区恐怖分子活动十分活跃。在当前形势下,外国情报机构,特别是乌克兰情报机构并不难招募到人员在俄境内从事恐怖活动。

事件发生后,有俄罗斯媒体和专家对近期因开展部分动员和广泛征召外来移民入伍带来的兵员素质不一的情况感到担忧。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6日报道,俄军事专家克努托夫认为,类似的情况在作战和训练时都可能发生,因为在当前大规模征兵的情况下,有些精神不稳定、具有犯罪倾向或敌方间谍人员可能被征召入伍。同时,专家也不排除这次事件是预先策划的恐怖袭击,即派人加入俄军并组织针对俄军人的谋杀。专家认为,在一次性征召30万人时,安全部门不可能详细地掌控一切。

俄tsargrad电视台16日刊登军事记者库利科夫斯基的评论称,这次事件让人担忧,是否应该让来自独联体邻国的志愿者参加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正如别尔哥罗德地区发生的悲剧所表明的那样,恐怖分子可能渗透到俄军中。因此,吸引外国人加入俄军应当对他们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近些天来,在俄展开对乌克兰的空袭同时,乌也加强了对俄国内的渗透袭击。15日,乌军炮击了俄别尔哥罗德州的一处石油设施。前一天,乌军对该州一个热电厂发动袭击,使当地部分地区停电。在此之前,当地一个弹药库被乌军炮火击中,造成人员伤亡。

,俄调查军事训练共振音响 场恐袭事件 分析称或为乌情报机构策划

相关:

俄称打击多地乌目标 摧毁多门美国军援M777榴弹炮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6日通报称,俄军使用高精度远程空基武器打击乌克兰军事和能源设施。所有指定目标都被击中。在克里沃罗格方向,俄军击退了乌军的进攻。在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打击了乌军第92机械化旅。在哈尔科夫地区,俄军摧毁多门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6日称,俄军正沿着俄乌两军接触线炮击乌军阵地并在一些方向上加强防御。俄军当天还发动了多次空袭。

日本将向印度出口军用通信天线 专家:包含明显政治考量【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 日本共同社15日报道称,日本拟向印度出口海上自卫队新型护卫舰上配备的具有隐形功能的通信天线,印度继菲律宾之后成为日本对外出口武器又一国家。专家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此次试图通过对印军售的“试水”,密切印日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印日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内的安全合作关系,包含有明显的政治考量。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基于《防卫装备品和技术转移协定》,日..

法媒:法国将在本土训练2000名乌克兰士兵据法新社巴黎15日报道,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说,法国将在本国领土上帮助训练2000名乌克兰士兵。他说,这些士兵将“在我们的部队接受为期数周的训练”,并说训练分为三个级别:一般性战斗、“乌克兰方面提出的后勤保障等具体需求”以及如何使用乌克兰的西方盟友提供的防御物资。他说法国会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做这件事,并说:“不会以好战的方式,因为我们没有参战。”他说,法国还将向乌克..

手机废人:“已读不回”背后的不安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

年轻,且有两条腿,简直所向披靡星期天文学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星期天文学」第13辑,嘉宾是作..

为何在继母迫害女孩的童话中,父亲要么不在,要么不管?蓝胡子、强盗新娘、白雪公主、灰姑娘……几代人讲述这些故事,它们如此疯狂惊悚,又如此平淡日常。“格林兄弟开始立志为‘诗歌史’添砖加瓦,根本无意出版‘供人消遣的书’。后来,威廉·格林不知不觉响应起大众的需求和期待,格林童话越来越远离初版时的粗野和纯朴,内容逐渐净化、风格化、文学化,大人孩子都喜欢。”哈佛大学民俗和神话研究教授玛丽亚·塔塔尔带我们重回童年的魔法森林,重新翻阅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儿童..

如今打开一本书,有的注释篇幅甚至超过了正文作为书的读者,我们或许有个直观感受是,这几年注释的篇幅似乎比以前更大了。打开一本书,有的注释篇幅甚至超过了正文。这当然不是指整本书一大半都是注释,而是有许多书,翻看几页,会发现有那么一两页是满篇的注释。如果是尾注,放在书的最后,有注释的页数加起来几十上百也是可能的。这些繁多的注释,似乎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宣告我们没有能力读下去。而我们本身也经常以一本书有没有满篇的注释,来决定是看还是不看,背后的..

昨天我哭够了,今天心情好愉快啊今天我们如何养育孩子?是希望他(她)和自己一样成功,还是不要再走自己过去的老路?口头说着只愿他/她健康、快乐、幸福——事实上已是近乎完美的期许——而常因现实的落差而焦虑不已?……几乎每一对父母都终将面临这些难题。即便翻过了数百本育儿指南,身临其境时也可能依然手足无措。学者胡泳在新书《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中无意于找寻标准答案,却希望提供一个不焦虑的、直抵心灵本质的解题样本。书里没有“鸡娃”..

我再也不想吃外卖了过去的半个月里,“科技与狠活”成了全网热词。美食博主辛吉飞以“揭黑”式科普为特色,引发了全网无法控制的食品安全恐惧。在辛吉飞爆火的那一期视频,他揭秘了自助餐的合成肉——往一堆碎牛肉和鸡肉里加入用于蛋白质重组的 TG 酶、大豆分离蛋白和肉类香精粉,居然把一堆碎肉做成了一整块牛排。后来,辛吉飞就把这类的视频作为主打,流量也越来越高。对于这些用食品添加剂增色增香制成的美食,他通通将其称之为“科技与狠活”..

书房是有故事的地方,是每个读书人的精神角落一我的画画之旅,缘于2016年底,时吾儿小茶包三岁多,正是爱涂涂画画的年纪。某日,伊说:“爸爸,跟我一起画画吧!”我们就在书房里翻找他平日爱读的绘本,照着涂涂画画起来。从未学过画画的我,恨不得此刻立马变身画家。之后,一起涂画成为我们的亲子日课,我也渐渐爱上这样的涂涂画画。恰逢茶包妈妈生日,和小茶包商量制作一本“小豆本”做礼物。网上找了教程,用一张彩纸折好“小豆本”,我们分工在不同页画上小画。这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