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志不忘!81年前的南京,是每个人心头抹不去的刺青……

2018-12-13 10:10:48 来源:网络

《刺青》这部漫画是韩国漫画家朴建熊2013年创作的,该漫画以韩国慰安妇郑玉顺女士自述为原本,线条粗砺,只有黑白两色,简而又简的画面,却比文字更触目惊心。

资料图:图为韩国漫画《刺青》(部分截图)。这部漫画是韩国漫画家朴建熊2013年创作的,该漫画以韩国慰安妇郑玉顺女士(右图)自述为原本,线条粗砺,只有黑白两色,简而又简的画面,却比文字更触目惊心。(拖拽图片可查看大图)

(中新网12月13日电)“南京马路上尸首累累。有时要先移动尸体,汽车才能通行”——这是1937年12月18日,美国记者德丁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记录下的,当时南京的景象。如今,战火早已远去,但那时的满目疮痍,却早已刻在每个人心头,成为了抹不去的刺青。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为传播历史真相不断奔走。在他们眼里,和平,不是一句空话。

从那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寒冬。——《刺青》

就在几个月前,一部触目惊心的韩国漫画在网络刷屏,这部漫画名为《刺青》。该漫画以一位韩国慰安妇自述为原本,简而又简的画面,却比文字更触目惊心。漫画中描述,她12岁时被日军抓走,被移送到一个军事设施。那里关着大约400名年轻的朝鲜女性,她们被迫沦为5000名日本兵的性奴隶。期间,她经历的日军种种暴行,令人发指!之后她们被带到中国,她与十几位女孩试图逃跑,但失败了。日军用酷刑折磨她们,在她们全身进行刺青。有一天,她们被带到一个大坑旁,日军将她们推下去进行活埋。最后,是一位中国男子将她与另一位女孩救了出来。她虽然逃出生天,却逃不出这段惨痛回忆。那代表着耻辱的刺青,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

重温这一历史事件,有助中日人民了解历史真相,吸取惨痛教训。——高兴祖

为了追寻历史的真相,作为南京大屠杀研究第一人,上世纪60年代,高兴祖等四位南京大学教师带着七位学生开始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调查研究。高兴祖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他不畏艰辛,亲历亲为,运用实证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地发掘考查,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整理公布了丰富的史料,其中有许多珍贵的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高兴祖撰写了上百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论文,用事实证据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谬论,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学术尊严,亦同时打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

我甘愿做一根细微的“毛细血管”,助力还原历史真相,以悼同胞。——张定胜

出生于1969年的南京人张定胜,并没有亲历过这座城市最惨痛的日子。然而他与南京大屠杀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爷爷,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的外公,是一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抗战老兵;而他自己,也从没有停止过找寻这段历史的真相与证据。上世纪80年代,《南京报》上一幅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照片,让年仅14岁的张定胜震惊不已,“日军拎着一颗中国人的人头,得意洋洋的样子把我惊呆了。”从此,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抗战史探寻上面。35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南京主城及周边地区260多处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遗迹旧址。35年里,他撰写了60多篇寻访研究文章,绘制了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遗迹旧址寻访地图。他说,“我甘愿做一根细微的‘毛细血管’,用自己的勤奋和坚持,助力专家教授还原并印刻下历史的真相,以悼同胞、以慰先烈、以醒后人。”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也是不能忘记的。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童增

为了给受害者讨回公道和尊严,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的童增,不懈努力了20多年。就在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童增致函日本政府。他希望日本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认真反省谢罪,对所有二战受害者真诚道歉赔偿。他说:“今天,虽然中日关系有所缓和,但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能够逃脱当年的战争罪责,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也是不能忘记的。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童增曾表示,通过对日民间索赔运动,令西方更多国家的人们了解到这段血腥的历史。

记录应该被永远铭记的过去。——美国导演罗思

同样希望西方国家了解这段历史的还有美国女导演、奥斯卡奖得主瓦妮萨·罗思。她用一部纪录片,再一次把那段黑暗的历史告诉世界,把那些血与泪的故事流传给后世。她所执导的纪录短片《女孩与影像》,今年4月在美国首映。影片讲述了如今已89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遭遇。罗思直言:“绝大多数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她希望这部纪录短片能被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欣赏到。影片的电影剪辑师利维奥·桑切斯也表示,这段历史在西方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希望能让西方观众更多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记住过去的悲剧,才能防止历史重演。

日本只有拿出谢罪的勇气,才能赢得亚洲邻国的尊敬。——松冈环

今年5月,日本电视台也播出了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这部时长约45分钟、题为《南京大屠杀2——检验历史修正主义》的纪录片,通过在中日两国搜集到的一手历史资料,驳斥了日本国内试图否认或篡改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行径。这部纪录片可被视作是2015年10月4日播出的同名纪录片的续集。上部纪录片中公开了大量对参与到南京大屠杀中的原日本军人的采访,直接证明了事件的真实性。但随着节目的播出,一些人对节目进行攻击,质疑史实的真实性。

的确,81年后的今天,一些日本人仍在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铭心会负责人松冈环女士始终认为,这一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责任完全在日本一方。没有彻底清算战争责任,对日本人也是一种不幸。她表示,“日本只有拿出谢罪的勇气,才能赢得亚洲邻国的尊敬。”21年前,松冈环在日本登报征集线索并开设“南京大屠杀热线”,收集有关侵华老兵的信息,开始了对加害者一方的取证调查,6年后,《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一书在日本出版,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30年来,松冈环女士不间断走访、收集资料,整理出书籍、证言集、照片集等,已自费制作了三部电视纪录片,并计划自费制作第四部。2018年4月4日,已经年过七旬的松冈环女士,将她在30年间记录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影像资料捐赠给纪念馆。

历史的真相将一直传播。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就在国家公祭日前夕,又有两位94岁高龄的幸存者去世。历史见证者正在凋零,但传播这段历史的人数却不断增加。他们,为挖掘更多证据,呕心沥血……就像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所说:“我相信……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永志不忘!81年前nba历史三分榜 的南京,是每个人心头抹不去的刺青……

相关:

在德彪西的音乐里,我们听到莫奈和王维2004年深冬,法国奥塞美术馆珍藏的38幅印象派名画在上海展出,这股印象派的热潮似乎为隆冬的上海带来了几分春意;然而在1876年,当莫奈的画作《日出·印象》在巴黎展出的时候,引来的评论却是狂潮般的批评与咒骂——“印象”一词的含义一度等同于“失败”。十年之后,这种强调外在事物对艺术家所产生的瞬间感受的流派确立了自己的美学观念,此时,这群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印象派”艺术家们已经掀起了艺术史上新的一页,卷入其中..

《茶馆》重排 是“致敬”“颠覆”还是“再生”李六乙执导了莎氏名剧《哈姆雷特》、王晓鹰尝试了中希双语版《赵氏孤儿》、赖声川改编了曹禺《北京人》、赵立新自导自演了斯特林堡的《父亲》……今年,国内一批知名导演纷纷走上改编创作的道路,他们所挑战的对象,并非是单纯躺在纸面上的文学作品,而是在舞台上留下过辉煌历史的戏剧经典。其中,尤以亮相十月乌镇戏剧节、由孟京辉和德国戏剧构作师共同改编的《茶馆》最具话题性。 围绕这部“另类”《茶馆》,议论纷纷,有着截..

把握时代的敏锐 书写时代的雄心王蒙、蒋子龙、刘心武、李敬泽、施战军……老牌文学杂志《人民文学》的多任主编、编委难得同时出现,而让他们相聚的理由,依然是文学。昨天“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揭晓。获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的徐怀中、王蒙、蒋子龙、刘心武,可以说正是一路见证书写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代表作家。他们以各自的代表作捕捉社会发展节点,成为当代原创力量中的醒目坐标。 恰如王蒙所说:“文学是人类的复活节日。复活,从而更..

文物回归的曲折路径文物流失可能只在一瞬间,但是文物的追索却往往历经坎坷有时甚至举步维艰。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据悉,此次虎鎣的回归,不只是简单的捐赠,它包括舆论、外交、专业支撑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 在此列举了一些主要的..

陈履生:文物“回家”需以智慧突破重重关隘名家访谈 嘉宾: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副馆长) 采访:范昕(本报首席记者) 在外漂泊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终于回家,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这样一则消息令人振奋。与之相对应的其实是很多中国人有过的共通感受——在海外众多博物馆里邂逅中国文物时的五味杂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还有多少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条归家之路,究竟走得有多艰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独家专访了近年来持续关注..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在京首发《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阶段性成果12日在京首发,这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作的最新成果。 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主持开展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历时13年。这一出版工程从最早的“两岸故宫宋画”扩大为《宋画全集》,再拓展延伸到如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从最早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并被列入《..

都撞上彩妆 故宫家的口红怎么打起来了?故宫真的发生宫斗了,女主角是口红。 12月9日,“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以下简称故宫文创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6款故宫国宝色口红,颜色采集自故宫六种国宝,外观图案设计则来源于宫廷后妃的服饰和绣品,并采用3D打印,纹理细腻。 故宫文创首次跨界做彩妆,瞬间刷屏朋友圈,虽然有人吐槽外观设计神似某大牌口红,但一天不到,微店里的热门色号就售罄了。 谁知,反转马上来了。 这天晚上,“故宫淘宝”官微发了一条“否认”微博,..

逐梦40年:在文艺中触摸时代脉搏说来真巧,1978年,我由川进京求学,在北京这个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改革开放大潮里经风雨,见世面,受启迪,长智慧。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在党的指引和人民的培养下行进在文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上,亲身见证了40年来文化事业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繁荣发展。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改革开放之初,党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辩证分析,实事求是地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这才有..

玉花寿之王博士艺术作品展2018年12月15日起至17日止,一连三天在深圳大鹏画院将举办玉花寿之王博士的艺术作品展。 王玉花博士曾任美国奥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现任美国国际艺术馆终身名誉馆长,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中心、协会世界联合会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中心、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个人作品集《世界顶级色彩和水墨画》由国际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被美国国际艺术馆永久独立陈列展出。 ..

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京味浓厚《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创作的经典童话,12月22日,根据该童话改编的国家大剧院原创儿童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将在大剧院十一周年“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当天首演。12月12日,该剧主创主演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媒体见面会,展示剧中的部分旋律,该剧既有儿童喜爱的轻快风格,也因带有京剧和京韵大鼓风格充满京味。 此次“没头脑”和“不高兴”走上歌剧舞台,由评剧艺术家韩剑光担任编剧、青年作曲家张艺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