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足协做出的正确,但却愚蠢的决定

2023-08-04 01:24:02 来源:网络

撰文 / 赵宇

2021年初,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开始按中国足协规定,全部施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到今天,已过去2年零8个月。

强行要求俱乐部完成中性化名称改革时,中国足协称“这是足球方案的规定”。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出台,文件中有关于职业俱乐部中性化名称的建议,原文描述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

首先是“鼓励”,而非强制、必须。另外还加上了“具备条件”的定语,意思是不强求所有俱乐部,只对“具备条件者”提出期望。在如何实现的问题上,特别提出了“逐步”。

制定政策时之所以加这么多定语和前提条件,是因为企业冠名足球俱乐部的存在形式已近30年,政策制定者考虑到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加上这些前提条件和定语后,甚至可以从这句话中读出些许暧昧的味道。

很遗憾,足球管理者们没有按照“鼓励”、“具备条件”、“逐步”的方式去做事情,而是采取他们最擅长的强行、不考虑内外部因素、一刀切。

客观来讲,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初衷是好的,它是职业联赛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和完成的,但它的完成需要有相对成熟的条件。

中国足协于2020年年底提出中性化名称改革。当时的大背景是疫情爆发第一年,所有企业在经营上都遇到了困难,大家不清楚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秩序,就连中超都不得不关起门来踢赛会制比赛;另外,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商多数都是房地产企业。自2019年起,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部分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

在经济环境相对低迷,所有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困惑之时,中国足协提出了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似只是改个名字,内核却是伤筋动骨的政策,而且要求必须完成,没有协商余地。在今年这场足坛风暴中被抓的足协主席陈戌源甚至叩问投资人们的良心,给联赛打上了公益的标签。

政策施行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发生了。

在没有广告效应的情况下,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逐渐丧失了投资足球的热情。自身经济状况窘迫,那个只砸钱,没有经济回报的足球俱乐部,成为第一个被舍弃的对象。

他们在舍弃经营多年的俱乐部时没有任何情感,热情似火地进入,冷若冰霜地退出。过去这2年零8个月,解散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超过两位数。

一定有人会问,如果让这些企业继续冠名俱乐部,就不会解散吗?当然也会,但这个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部分俱乐部的消亡。如果俱乐部以企业名称命名,他们在做退出或消亡的打算时,恐怕会顾及面子问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赤裸脊背。

在执行职业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政策的过程中,还闹出过不少笑话。

北京国安俱乐部原本有两个股东,中赫集团和中信集团。中国足协认定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国安”与北京国安的“国安”二字关联,属于企业名称,要把存在了30年的“国安”二字摘掉。中赫集团为保住“国安”,只能收购中信集团股份,本身就不那么有实力的中赫集团因此压力倍增。

“促进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是俱乐部中性名称改革的初衷之一,结果国安为了保住“国安”二字,让自己变成了股权单一的俱乐部。中赫集团想出让部分股份,喊了几年,没人愿意接。

河南建业俱乐部的名称用了20多年,在中性化名称的要求之下,必须改名。中国足协施行中性化名称是希望能“打造百年俱乐部”,结果执行政策后,用了20多年的名字消失了。原本距离百年俱乐部还差70多年,现在不得不重新开始,还差100年。河南建业俱乐部后来改名为河南嵩山龙门,后来又改成河南队。

以企业名称为俱乐部命名时,换一家投资公司就换个俱乐部名字的情况很常见。足协出台中性化名称政策,目的之一是杜绝这种现象再发生。结果企业名称没有了,俱乐部的“中性名称”倒可以改来改去。

武汉卓尔俱乐部2021年更名为武汉队,2022年变成武汉长江。3年用过3个名字,最后因资金问题,于2023年年初解散。

俱乐部不但让自己活成了笑话,同时也狠狠地抽了中国足协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强行推出的“俱乐部中性化名称”政策一记耳光。

管理者们当年之所以一意孤行地推进这个不合时宜的政策,无非是为了凸显在任期间的政绩。只要能完成自己的kpi,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嘴上说为完成足改方案提出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领会到足改方案的精神,甚至背离了方向。

好的初衷放在了错误的时间节点上,就会一错再错。

在职业联赛发展过程中,俱乐部中性化名称是一定要完成的,如何完成,在什么时间完成,需要动一番脑筋,毕竟它存在了将近30年,不是拍拍脑门,出台个政策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它的最佳完成时间应该是疫情过去、经济复苏、投资足球企业经营状况逐渐趋于稳定之后。如果从现在开始计算,至少需要再过个三五年时间。

既然中性名称是个正确但却愚蠢的决定,是否还要再回到过去?当然不必。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就该继续走下去,并且要严格限制俱乐部不能再改名字。

再说中性化名称政策,无非是希望中国足协的管理者们未来做任何决定时能考虑到内外部条件,把各种利弊想清楚后再去下结论。如果做任何事都先考虑政绩,中国足球将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样子。

去年夏天,我帮一个杂志做“中国足球参加世界杯20年周”专题。与一位参加过世界杯的国脚聊天时,他反问我:“中国足球有天灾吗?”看我沉默,他立刻说:“中国足球没有天灾,全是人祸。”

,这why so serious什么梗 是中国足协做出的正确,但却愚蠢的决定

相关:

老北京胡同里,藏着全世界最不内耗的人“街坊们,甭管您在四九城里哪个地界儿生活,总有一条胡同陪伴着您从落生到成长。”这话在北京的老街坊邻居眼里看来,一点儿不假。胡同是北京这座一线城市历史过往的胎记,它也是一条条血管与经脉,构成了北京的肉身和生命。但如今商业化的影响,曾经的胡同愈发洗褪了以往的朴实,不断讲求年轻化的创新。你还记得真正的胡同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自由摄影师尚君义《胡同的日常》一书于今年5月出版,在胡同文化逐渐消散的当下,本书..

工作造成的痛苦会伤害灵魂 | 《工厂日记》无论是处于21世纪的我们,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打工人”,西蒙娜·薇依用一句话连结了我们的痛楚,即“工厂造成的痛苦没有任何作用。它们会伤害灵魂”。《工厂日记》可以被看作是一本真正的“日记”。这位身体瘦弱的法国哲学家通过真实地在工厂里和其他人一起工作,放下自我的意识、忍受机器的噪音、重复繁重的工作,她了解了这些工人的苦难,于是,她义愤填膺,但又带着某种渴望社会改变的心,写下了这些文字。正如她自己所说,..

3D版《繁花》来了,快王家卫一步王家卫多年前就曾买下《繁花》的影视版权,没想到,美食家沈宏非却快了一步。《繁花》在2023年出了批注本。给书批注的沈宏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尤其精通本土饮食之道。评论家毛尖指出:金宇澄笔下那些很容易被普通读者走马过去的衣,食,住,行,被沈宏非加强出来后,就有了复调的意思。批注和原文辉映成趣,“直接把《繁花》升格成了3D版”。《繁花》的故事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关注上世纪后半叶的上海..

张旭东:重新认识鲁迅的杂文7月31日,三联学术论坛第11期,“林中响箭——杂文的自觉与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二层举行。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张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作家余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参与讨论并发言。论坛由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外国文学系副教授、比较文学项目主任王璞担任主持人。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外国文学系副教授、比较文学项目主任王璞今年7月,学者..

宋代的读书人为何热衷于算命?中唐以前,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主要依靠血缘关系维持,门阀士族把持着社会的上升通道,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他出生在哪个家族。中唐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随着科举的兴起和发达,寒门士子,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可随着科举考试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考中的几率必然越来越小。而且即便考上了进士,进了官场,因为进士的数量越积越多,普通士人想要在仕途上出人头地,也是越来越难如登天。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压..

“我希望我在变老之前死去。” | 鲍勃·迪伦私人歌单5首《答案在风中飘》是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全新作品。书中迪伦评述猫王、约翰尼·卡什、雷·查尔斯、小理查德、雪儿、谁人乐队、诱惑演唱组等人的音乐,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他的私人音乐歌单,也用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20世纪流行万花筒般的画像。我们从其中选出了5首好听且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歌曲,你可以一边聆听,一边阅读音乐评论家鲍勃·迪伦对这些歌曲以及它们背后的精彩人物和故事的讲述,获得解读历..

上厕所看书才是正经事啊爱书之人,从来可以是任何人。爱读书的人,也不只在书桌前读书。比如,厕所阅读的流行程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如厕时读书,不只是我们密而不宣的习惯,也是古今中外都有人严肃讨论的事。原来小偷也读书,甚至读书“雅”贼还能和被偷书的文人成为朋友......下文摘选自《担头看花》,从钱锺书《容安馆札记》谈出恭看书,雅贼窃书又回访,到“不必读”书单、康德散步考辨等学人掌故,作者陆灏的这几篇读书札记透出外松内敛的寓言般..

一些笨手笨脚也不影响我们是幸福的“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是我们都可能遇到的状况。看上的羽绒服卖断货了,打翻番茄酱弄脏了毛衣袖子,擦水的时候发现忘记带手帕……人生糟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在沮丧的时候,请转念一想,倒霉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幸运呢?继去年4月出版的《星期四,喝可可》之后,日本新锐治愈系作家青山美智子在《星期一,喝抹茶》这部续篇当中以云纹咖啡馆为纽带,从这样一个在周一会意外成为抹茶咖啡店的、平凡又独特的地方出发,安排一群..

7月新书推荐: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7月最后一天,本月新书推荐如期而至。本月新书,有卡尔维诺评传《伊洛塔·卡尔维诺:写小说的人,讲故事的人》,今年正值其诞辰百年,此书也可视为中文世界对其的追念之一;有东北作家班宇时隔 5 年后再版出炉的《冬泳》;有鲍勃·迪伦的乐评合集《答案在风中飘》,以及“初代播客元老”本雅明的博客合集《本雅明电台》;在社科类新书中,我们能一一读到那些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育儿放弃》《谁住进了养老院》《社会为什么对..

译者黄燎宇:马丁·瓦尔泽拥有艺术魂、英雄魂与民族魂据外媒7月29日报道,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去世,享年96岁。马丁·瓦尔泽著有《菲利普斯堡的婚事》《惊马奔逃》《迸涌的流泉》《批评家之死》《恋爱中的男人》《寻找死亡的男人》《逃之夭夭》等作品,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马丁·瓦尔泽七月中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马丁·瓦尔泽中文译者黄燎宇才拜访了瓦尔泽位于博登湖畔的家。“今年三月他做了一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