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赛U13组火力全开,学生军感受“职业”魅力

2023-08-03 23:13:01 来源:网络

“你尊重对手吗?为什么赛后不和对方握手?”站在长春87中学的操场边,北京八一翱翔U13足球队的领队赵鑫高声责问42号队员袁帅。“我伸手了,是他没反应过来……”小家伙流着泪刚要解释几句,领队又狠狠打断了他,“你的心里有这个团队吗,你这样做完全是为你自己!”

这一幕出现在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全国总决赛的现场。在长春绿园赛区的小组赛第二轮比赛中,八一翱翔在两度落后的情况下,经过苦战,以4比2战胜了海南中海俱乐部队。比赛过程一波三折,两队的小队员在场上对抗激烈,也出现了几次小摩擦,这才有了赛后两队队员拒绝握手的场面发生。

学球更要学做人

“其实是很小的事情,但青少年足球比赛比的是球技,更比的是做人,如果现在就给他们养成这样的坏毛病,长大了更麻烦。”在教训完小球员后,看到记者站在场地边,赵鑫走过来特意解释了两句。

从夺得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北京赛区头名,一路杀到全国总决赛的舞台,八一翱翔从教练到队员都无比珍惜这次比赛的机会。“这是这批队员第一次打全国比赛,也是我第一次带队打这样的比赛。”八一翱翔队的主教练郝强看着眼前的小队员,眼里流露出几分关切。

球员时代,郝强一直在职业圈打拼。他出道于北京国安青训梯队,入选过刘春明执教的87国青队,后来辗转效力过安徽九方、贵州智诚、浙江毅腾等中甲球队。直到2022年前后,郝强从梅州客家队退役,在考取了教练员证书后,便拿起了八一翱翔队的教鞭。

站在赛场边,郝强不自觉地会回想自己少年踢球的样子,“那时候都是在土地上踢球,现在孩子踢球条件太好了,尤其是这次到全国总决赛,无论吃住行还是训练比赛,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踢好球,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中青赛U13组火力全开,学生军感受“职业”魅力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从诞生之初就不设参赛限制,“打破壁垒”让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员自由参赛。这种赛制让八一翱翔这样的校园球队在分赛区比赛时就拥有了和国安U13这样职业队梯队交手的机会。对此,有过十多年职业球员经历的郝强也是颇有感触,“让这些来自校园的小球员与职业梯队的球员同场竞技对双方都有很好促进作用,我们队的球员来到赛区后都挺兴奋,两场比赛肉眼可见孩子们的进步。”

踢球没耽误学习

八一翱翔来自于有着70多年历史的北京八一学校。2019年的时候,学校就已经把足球纳入到必修课程,同时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称号。据领队赵鑫介绍,目前,学校从五年级开始,每个级部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18人学校足球队。这支八一翱翔队的全体队员都来自学校的初一级部。

在对阵海南中海俱乐部比赛中,帮助八一翱翔打进反超进球的是左边后卫宋子健。小家伙在下半场利用大禁区外任意球的机会,用一脚漂亮的“落叶球”洞穿了对手的大门。这粒进球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成年队比赛的进球。在皮球飞入球网的一刻,现场的工作人员与观赛者都不自觉地迸发了一声惊呼,“这球没有几年练球的功力绝对踢不出来。”直到比赛结束,大伙还在回味着那粒精彩进球。

带着赞许与好奇,记者也找到了宋子健。对于那粒看似不该在他这个年纪打进的精彩任意球,宋子健并没有太在意。“就是平时练的比较多,我爸在家里给我买了一个小球网,还买了羽毛球用的网,用来模拟人墙,没事我俩经常拿着到公园去练任意球。”小宋轻描淡写地说道。

和身边队友差不多,宋子健也是5、6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足球。“开始自己不太喜欢,但队友们在一起越踢越有意思,现在足球是我最热爱的运动,反正踢足球也没太耽误自己的学习,最近一次考试考了全班第5吧。”小家伙不经意间的谈话还透出了几分“凡尔赛”的味道。

中青赛U13组火力全开,学生军感受“职业”魅力

感受“职业”的魅力

随着中国青少年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如今在U13这个年龄段,职业梯队在球场上面对高水平的校园球队已经看不出太多优势。八一翱翔以北京赛区头名晋级到全国总决赛,在赛区决赛中,他们击败的正是北京国安的U13梯队。

与八一翱翔有相同经历的是同在长春绿园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U13足球队。在本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山东赛区的比赛中,这支学校球队同样是在决赛当中击败了鲁能U13梯队勇夺赛区冠军,从而跻身到了全国总决赛。不过,来到长春的第一场比赛,他们就遭遇了当头一击,0比2输给了武汉三镇一初队。

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是山东省的足球传统名校,两次获得山东省足球联赛冠军、三次亚军,还曾获得过五人制足球比赛山东省冠军。能够在赛区决赛击败鲁能梯队,依靠的绝非是运气。但来到全国总决赛的舞台,面对新科中超冠军的梯队,他们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上下半时被对手各进一球。

这支武汉三镇一初队与他们的一线队“一脉相承”,聘任了日本外教须藤右介担任球队主教练。再加上外籍守门员教练与体能教练,在六人组成的教练组中,有三名外教身影。这个人员配置在青少年足球队中绝对算得上“豪华”。再看硬件配置,从战术板到热身用的器材,再到先进的录像分析设备,这支青年军也是一应俱全。

显然,输给这样一支豪华之师,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队并不会难以接受。主教练吕强赛后不断地安慰着球员,“大伙踢得很不错,咱只有多和这样的对手交手,才能有所收获,比赛虽然输了,但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后面比赛咱接着来。”

,中青赛U1win10 iso 3组火力全开,学生军感受“职业”魅力

相关:

老北京胡同里,藏着全世界最不内耗的人“街坊们,甭管您在四九城里哪个地界儿生活,总有一条胡同陪伴着您从落生到成长。”这话在北京的老街坊邻居眼里看来,一点儿不假。胡同是北京这座一线城市历史过往的胎记,它也是一条条血管与经脉,构成了北京的肉身和生命。但如今商业化的影响,曾经的胡同愈发洗褪了以往的朴实,不断讲求年轻化的创新。你还记得真正的胡同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自由摄影师尚君义《胡同的日常》一书于今年5月出版,在胡同文化逐渐消散的当下,本书..

工作造成的痛苦会伤害灵魂 | 《工厂日记》无论是处于21世纪的我们,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打工人”,西蒙娜·薇依用一句话连结了我们的痛楚,即“工厂造成的痛苦没有任何作用。它们会伤害灵魂”。《工厂日记》可以被看作是一本真正的“日记”。这位身体瘦弱的法国哲学家通过真实地在工厂里和其他人一起工作,放下自我的意识、忍受机器的噪音、重复繁重的工作,她了解了这些工人的苦难,于是,她义愤填膺,但又带着某种渴望社会改变的心,写下了这些文字。正如她自己所说,..

3D版《繁花》来了,快王家卫一步王家卫多年前就曾买下《繁花》的影视版权,没想到,美食家沈宏非却快了一步。《繁花》在2023年出了批注本。给书批注的沈宏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尤其精通本土饮食之道。评论家毛尖指出:金宇澄笔下那些很容易被普通读者走马过去的衣,食,住,行,被沈宏非加强出来后,就有了复调的意思。批注和原文辉映成趣,“直接把《繁花》升格成了3D版”。《繁花》的故事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关注上世纪后半叶的上海..

张旭东:重新认识鲁迅的杂文7月31日,三联学术论坛第11期,“林中响箭——杂文的自觉与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二层举行。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张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作家余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参与讨论并发言。论坛由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外国文学系副教授、比较文学项目主任王璞担任主持人。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外国文学系副教授、比较文学项目主任王璞今年7月,学者..

宋代的读书人为何热衷于算命?中唐以前,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主要依靠血缘关系维持,门阀士族把持着社会的上升通道,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他出生在哪个家族。中唐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随着科举的兴起和发达,寒门士子,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可随着科举考试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考中的几率必然越来越小。而且即便考上了进士,进了官场,因为进士的数量越积越多,普通士人想要在仕途上出人头地,也是越来越难如登天。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压..

“我希望我在变老之前死去。” | 鲍勃·迪伦私人歌单5首《答案在风中飘》是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全新作品。书中迪伦评述猫王、约翰尼·卡什、雷·查尔斯、小理查德、雪儿、谁人乐队、诱惑演唱组等人的音乐,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他的私人音乐歌单,也用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20世纪流行万花筒般的画像。我们从其中选出了5首好听且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歌曲,你可以一边聆听,一边阅读音乐评论家鲍勃·迪伦对这些歌曲以及它们背后的精彩人物和故事的讲述,获得解读历..

上厕所看书才是正经事啊爱书之人,从来可以是任何人。爱读书的人,也不只在书桌前读书。比如,厕所阅读的流行程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如厕时读书,不只是我们密而不宣的习惯,也是古今中外都有人严肃讨论的事。原来小偷也读书,甚至读书“雅”贼还能和被偷书的文人成为朋友......下文摘选自《担头看花》,从钱锺书《容安馆札记》谈出恭看书,雅贼窃书又回访,到“不必读”书单、康德散步考辨等学人掌故,作者陆灏的这几篇读书札记透出外松内敛的寓言般..

一些笨手笨脚也不影响我们是幸福的“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是我们都可能遇到的状况。看上的羽绒服卖断货了,打翻番茄酱弄脏了毛衣袖子,擦水的时候发现忘记带手帕……人生糟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在沮丧的时候,请转念一想,倒霉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幸运呢?继去年4月出版的《星期四,喝可可》之后,日本新锐治愈系作家青山美智子在《星期一,喝抹茶》这部续篇当中以云纹咖啡馆为纽带,从这样一个在周一会意外成为抹茶咖啡店的、平凡又独特的地方出发,安排一群..

7月新书推荐: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7月最后一天,本月新书推荐如期而至。本月新书,有卡尔维诺评传《伊洛塔·卡尔维诺:写小说的人,讲故事的人》,今年正值其诞辰百年,此书也可视为中文世界对其的追念之一;有东北作家班宇时隔 5 年后再版出炉的《冬泳》;有鲍勃·迪伦的乐评合集《答案在风中飘》,以及“初代播客元老”本雅明的博客合集《本雅明电台》;在社科类新书中,我们能一一读到那些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育儿放弃》《谁住进了养老院》《社会为什么对..

译者黄燎宇:马丁·瓦尔泽拥有艺术魂、英雄魂与民族魂据外媒7月29日报道,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去世,享年96岁。马丁·瓦尔泽著有《菲利普斯堡的婚事》《惊马奔逃》《迸涌的流泉》《批评家之死》《恋爱中的男人》《寻找死亡的男人》《逃之夭夭》等作品,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马丁·瓦尔泽七月中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马丁·瓦尔泽中文译者黄燎宇才拜访了瓦尔泽位于博登湖畔的家。“今年三月他做了一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