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村超: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2023-07-05 07:40:26 来源:网络

村超的球员,本质上只是一群普通人,在卖鱼卖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业余时间踢踢球,再和当地民族文化、美食旅游包装在一起,推向了普罗大众。踢球的人踢得好不好,看球的人看不看得懂,这些都不重要,说穿了就是一个热闹。

文 / 羽则

知名足球作者,代表作《英超风云》《西甲风云》

最近这段时间,要说中国足球圈有什么爆火的事情,大概就是阿根廷队来华那场友谊赛和贵州村超了。

村超火到什么程度?根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27日相关内容全网各平台浏览量超过了200亿次。这个数字完全甩开国家队友谊赛和中超等职业比赛,欧冠决赛在国内的关注度也远没达到这个数量级。

而我们都知道,每当有什么事情火爆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总会引来许多争议。有人借着村超再贬一次国足,有人说炒作过多根本没什么价值。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村超的那些事儿,以及这项赛事究竟该不该承担更多的东西。

「这一天,榕江等了很久。」

咱们所说的村超,全名叫做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榕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县城,这里确实长年有着群众自发的踢球基础,但村超还是一个由县里重点打造的新鲜IP。目的,自然是为了推广旅游业和传统文化。

这一点,榕江县县长徐勃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得很坦率。从2021年底开始,榕江县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策划了5次IP打造活动,结果都不如人意。

第一次是黔东南州群众基础很深的斗牛,太过危险不利推广;第二次是「大山里的CBA篮球邀请赛」,打完球配套推广没跟上;第三次是苗族鼓藏节,非遗文化缺乏广泛受众;第四次是半程马拉松+民间祭萨,比赛时间太短没有延续性;第五次则是参考台江县经验搞了自己的「村BA」,但……寨版往往比不过原版。

直到,2023年5月13日「村超」开打。

以村为单位组成的20支参赛队伍,先打小组赛再进淘汰赛,直到7月底的决赛。每场比赛有9个换人名额,每周从周五打到周日。尤其是周六的比赛日,赛前赛后穿插着大量的民俗表演,连续四场比赛从下午3点打到半夜,被称为「超级星期六」。

最火的一个「超级星期六」,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8万左右,踢到深夜还有接近2万人留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都在各大平台开放了直播,带有「村超」标签的精彩进球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轻松过亿

韩乔生来到现场参与解说,范志毅带着果洛藏族联队来踢了村超代表队,迈克尔-欧文发来了鼓励视频,华春莹在推上盛赞「这是伟大的比赛」,就连BBC都发表文章介绍了这一赛事。某种程度上,这可能真就是中国足球近些年正面意义上最出圈,甚至「最出国」的时刻。

榕江县的第六次IP塑造尝试,终于获得了爆发式的成功。

县长徐勃说:「这一天,榕江等了很久。实践证明,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非遗文化,单一的IP打造都很难出圈,必须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根据他的介绍,榕江县38.5万人口里,有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这个人数,想想都觉得了不起!所以搞足球联赛是榕江本地的比较优势,因为群众参与度高,大家也很认可这样的活动。

不管有没有夸张的成分,至少这个县真的有着14块标准尺寸的足球场,也有许多孩子会在村超的比赛间歇上场踢两脚。

当然,也不是说这里真就是国内足球氛围最浓厚的地方。各地自发性质的业余联赛其实也有不少,但他们很难像榕江这样,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有来自当地政府的鼎力开发支持

表演村民身上的民族服饰、《侗族大歌》和《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好奇与互动,榕江卷粉和烧烤等当地美食烘托出的节庆气氛……这些共同组成了「村超」的人间烟火气,把业余足球这一个平时并不受关注的活动包装成了一道大餐。

彻底点爆了流量。

别挑战职业,也别看轻业余

不得不承认,村超带来的流量里确实有并不小的一部分,来自那些借机嘲讽国足的人。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的评论区,甚至是一些自媒体的标题上,看见类似这样的言论:「这水平换国足都踢不出来」、「他们才能踢进世界杯」、「村超出个队约战,国足敢答应吗?」

曾经我觉得这种都是一时的口舌之快,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有人是这么想的。

对于这些话,任何理性上的反驳估计多半是徒劳,但我还是想举点例子。举办村超的榕江县属于黔东南州,黔东南真有一支球队参与中冠这个正规的业余联赛,叫做黔东南苗岭。

而今年的中冠联赛都匀赛区里,他们前四轮分别输了0-3、0-7、1-11和1-6,目前进2球丢27球排名垫底

如果你看职业足球也看过村超的直播,一眼就能明白对抗强度和比赛节奏压根就是两回事。就算不了解足球联赛是个什么样的系统,上面的积分榜也能告诉你:假如村超实力真的强,首先要挑战的不是什么国足,而是帮助黔东南在中冠里争得一席之地。

这只是中冠的分区赛,在分区前两名才能进入正赛,正赛前两名才能升入中乙。然后中乙上面是中甲,中甲上面是中超,中超选人进国家队(基本上)。村超和国足之间,就是有这么多层的层级差距。

而且所谓「中国足球希望在贵州」的说法,也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

由于缺乏基层教练员,缺少比赛机会,职业球队恒丰/智诚已经解散等等原因,贵州足球的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一方面,对足球感兴趣的孩子想要接受系统训练基本只能去贵阳或者遵义,类似「2034杯小学生足球大会」这样的比赛,贵州赛区基本都由这两个城市的青训梯队组成。国内球迷比较熟悉的贵州籍球员,像是汪嵩、谢鹏飞、范云龙、弋腾、韦健和唐渊等人全都来自于贵阳,只有陈中流来自都匀。

2021年,范云龙等贵州籍中超球员曾经一起回到贵阳,带着留守儿童踢过慈善比赛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贵阳,近些年很多想走足球道路的苗子也都在小升初的时候会选择离开。比如走出职业球员最多的名校贵阳实验二小,很多孩子都是小学毕业之后就前往外省梯队,为了追求自己的足球梦想。

所以,虽然榕江县有着一定的足球基础,黔东南州也有凯里一中这样的当地校园足球传统强队,省内比赛中拿到过一些成绩。但从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来说,别说什么全国范围了,在贵州省内都不算是能打的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村超就像另外一些人说的那样「过分炒作、毫无用处」。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并非完全没有联系,更不是什么非要站队互相对立的事情。

其实,虽然我们常说中国足球底子薄弱,但近几年有了很多底层业余赛事。单独拿广东举例,佛山有个村际(百村)足球赛,已经办了五届,参赛队伍超过50支;清远市的太平镇有个办了超过七年的「盛世贺岁杯」,所在的清新区还有「清联杯」七人足球赛,冠军会作为代表参加市内比赛,市冠军再出战广东全省范围的「超级杯」,可以看做业余联赛的小型金字塔。

更草根的,还有湛江市吴川、徐闻、遂溪、坡头等地的基层农村,自发组织和自筹资金办了「迎春杯」和「贺岁杯」等赛事,成为了当地过年节庆的一部分。

这些都没有火,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村超所在的榕江县之前也有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现场观众同样寥寥无几,直到今年大力打造IP才变身成为了流量之王。

然而包装也好,炒作也罢,本身并不意味着就是个贬义词。业余足球终于打出了一个爆火的品牌,对于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肯定是一件好事。原本就有的其他比赛说不定会有更多人参与,也可以预料到会有更多的地方学习类似的操作,至少能带来更多的球场和更多人的踢球机会。

甭管水平低还是不低,土壤的价值从来都不是看哪棵树长得最高,而是能让多少树枝繁叶茂。没有人指望玩沙子的孩子能解决物理难题,但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个人产生了兴趣,未来踏入科学的大门。

不谈全国影响,单论当地本身的话,看得出来各级政府都想把足球和体育打造为贵州的一张名片,与旅游推广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孩子和新的参与者。即使注定不可能一直维持目前的热度,对于基础较好、青训薄弱的黔东南乃至贵州足球都是利好。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流量席卷而来又匆匆而去,追赶着永远会有的下一个热点,互联网很快再次失去了记忆。

即使那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

也许,并不需要什么意义

好些年前,我有次经过比利时荷语区的一个乡间小镇。村庄外围的足球场上,正在进行男女混合的小学生比赛,场边除了家长还有上百名围观群众,甚至还有当地一家电视台正在转播。

喜欢凑热闹而且好奇心爆棚的我,和场边两个看得津津有味的大叔用英语聊了起来。当我感慨你们这里对足球确实真爱,怪不得国家队现在这么多球星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却提出了纠正:「他们是专业培养出来的,我们只是业余爱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踢得开心,看得也开心,这就够了。」

这话对当时的我来说多少有一些震撼。

因为我们在谈论与足球强国的差距时,经常会提到他们有多少完善的青训系统,多少观众坐满的低级别球场,多少各个年龄段的业余赛事。习惯性地,会把群众基础与水平高低不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却忘了整体水平的高度只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村超的球员,本质上只是一群普通人,在卖鱼卖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业余时间踢踢球,再和当地民族文化、美食旅游包装在一起,推向了普罗大众。踢球的人踢得好不好,看球的人看不看得懂,这些都不重要,说穿了就是一个热闹

就像你去庙会赶集,不需要真的精通戏曲唱本与唱腔;去淄博吃烧烤,也没人期待能成为川鲁粤淮扬之外的第五大菜系。职业足球不可能从村超的竞技水平或者组织方式上学到什么,村超也不必承载更多关于「中国足球」的意义。

范志毅说:「我希望村超还是在1.5踩住,不要升级到2.0版本的好,因为它很纯粹。还是一个纯粹的自发的足球联赛。」而任何一项纯粹的自发的体育活动,起点都只是强身健体,或者业余爱好。

我们经常谈论太多意义,其实很多事并没有意义,甚至尼采说人生本就没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敷衍了事,认真对待工作,快乐享受生活,纵然徒劳也不会空虚。

正如职业足球与业余「村超」。人生就该有追求,这些热闹已足够。多出任何一点点积极,全都是惊喜。

,顶流村超: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安全操作规程 意义

相关:

林峥谈近代北京公园及其文学文化想象林峥(章静绘)公园是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为因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创造的产物,它是现代都市之心,是城市规划中始终挥之不去的乌托邦理想。在中国,“公园”一词古已有之,指称的却是官家园林,与西方public park的概念完全不同。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的《公园北京》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近代北京的过程。以公园为视角,该书呈现了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文学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

《耘:每当有人醒来》:星星们不再独自发光2000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复兴”现象,其契机为一大批优秀作家从社会各界汇聚到了高校——如王安忆去到复旦大学并开设了写作课,刘震云、阎连科和王家新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飞宇调入南京大学……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担任主任,之后小说家苏童和余华、诗人欧阳江河和西川等多位老师的加入,让北师大的文学教育有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2014年以后,当来自全国各地..

“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是一种真切的纽带" | 6月新书推荐“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曾是一种真切的纽带。一个阅读中的人看似与周围的一切相隔绝……然而阅读中也有很大的公共因素,它存在于那些你和其他人读过的书。”本月新书推荐其一《我以文字为业》中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每位阅读者慰藉,阅读尽管有其私人的一面,然而通过文字产生的隐秘联结,或许更为牢固。每个月的新书推荐,其实也是我们试图通过共享阅读经验与趣味,来达成这种联结。本月新书——有莫言的剧本《鳄鱼》,此书不仅跳脱..

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头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读书笔记我们在抄书你来吗?前几日,读书君和好久不见的实习生抄书君说,大家都想再次看到读书笔记。此时的抄书君,已经是工作三年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长期浸泡在价值判断和逻辑拉扯的环境里,忽视了对太阳、诗歌和眼泪的感受力。相信许久不见的大家,也经常如此。嗯好,那让咱们一起捡起读书笔记。书中总有小块的自由,希望大家经由此处,游到云海里,跑进山里去。参与方式: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我们会选取留..

傍晚携爱人散步、饮冰酪。浴。过夏天的 13 种方式今夏的高温来势汹汹,未至七月却堪比三伏。让人回想起加缪对酷夏的描述,“这么走着的时候,一直觉得血老往头上涌”。闷热与汗流浃背是夏天的副作用,燥热总是无法令人愉悦。但可别因此就讨厌了夏日啊!其实,夏天蕴藏着无尽的魅力与乐趣。否则莎士比亚就不会说:“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你却比夏日更可爱温存。”否则村上春树也不会说:“可能的话,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见,季节但愿是夏天。”夏季的热,是消暑的理由,让吃喝玩乐..

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文人墨客的舌尖大都敏感,能在寻常的食物中品出不寻常的滋味。孔子收徒,弟子最好能拎几条腊肉来做学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对吃的主张。大才子金圣叹临上刑场,耳语儿子一个吃食密招,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味。苏东坡对待口腹之欲,似乎更接地气,透着人间的暖意。苏东坡苏东坡曾跟好友刘贡父聊起一种美味,三白饭,是他儿时常吃的,味道之好,无法比拟,通常一口气能吃三大..

“有事情可以抱怨总比没有好。” | 雷·布拉德伯里“有些时光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有些夏日拒绝结束。”——雷·布拉德伯里今天分享的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废公路》。主人公一家自驾开上一条乡野的废公路,一路上景色惬意怡人,但妻子总担心这条无名之路上会有未知的危险出现,尽管如此,在儿子和女儿的欢欣鼓舞下,男主人公还是把车继续开了下去。这场短途冒险会遇上什么,谁也料想不到。惊喜还是惊吓?最终你总会有所看见,有所收获。读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

专访《两种孤独》译者侯健:回归拉美文学爆炸原点,理解孤独《两种孤独》记录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的一次对谈。那时,拉美文学正处于“爆炸”盛况之中,对谈的双方都还是年轻的拉丁美洲小说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问世,而略萨凭借1966年出版的《绿房子》获得了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在这本书的译者侯健看来,现在的读者回过头再看他们五十多年前的谈话,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自己“回归到1967年去,..

自卖自夸和自怜自伤是小说家的大忌乔治·奥威尔“世间已不再会有像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样的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奥威尔‘简洁、质朴、精练‘的语言风格鲜有人能企及,更是因为这本小说在题材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小说创作大师班》的作者威廉·凯恩这样评价奥威尔。美国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则说:从美学上讲,奥威尔作为散文家的成就远胜于他作为小说家的成就。奥威尔的许多散文同样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不只是文学或美学上的,更是社会性的力量..

法国小说《大莫纳》中的青春历险与成长破碎《大莫纳》是法国文学中被翻译得最多、受众最广的作品之一,仅次于《小王子》。自1913年在《新法兰西评论》上以连载形式刊发以来,截至二十世纪末,《大莫纳》的简装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销量超过了400万册。在2023年5月6日上海图书馆“‘如此年轻,如此勇敢,却已经如此严峻’——《大莫纳》新书分享会”上,《大莫纳》译者、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许志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晔和字句策划苏远共同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