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库里迷妹,更是高尔夫大满贯冠军

2023-06-28 16:14:40 来源:网络

殷若宁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第一篇图文,是她的偶像库里。

2021年12月15日,库里成为NBA新一任“三分王”。殷若宁则引用了库里写在球鞋上的格言“I can do all things”(我无所不能)来记录这一时刻。

在这篇图文发出的两天前,殷若宁刚刚结束了LPGA(高尔夫女子美巡赛)资格考,并以并列第4名的高排名拿到2022赛季LPGA会员全卡。一年半之后,在女子PGA锦标赛的比赛周末,殷若宁也如那句她写下的格言一样,“无所不能”。

北京时间6月26日,在巴特斯罗下部球场崎岖的果岭上,殷若宁在最后两轮的比赛中标准杆上果岭率达到100%,这也意味着,殷若宁在连续两天都保持着无人能出其右的击球稳定性。在进入周日的决胜轮之前,殷若宁还只排在并列第4位,但她一直极有耐心地一路追赶,并在最后一洞成功“捉鸟”,没有留给对手任何余地。

最终,在这轮女子年度第二场大满贯——毕马威女子PGA锦标赛中,20岁的殷若宁末段反转,以一杆优势拿到个人首座大满贯冠军——她也成为自冯珊珊2012年6月11日赢得LPGA锦标赛后,第二位赢得大满贯赛的中国大陆球员。

在外界看来,殷若宁在PGA锦标赛的加冕就像横空出世。但只有她自己一直清楚,她迟早将会捧起LPGA的冠军奖杯,她有这个年龄少见的大气度和大心脏。在她自己看来这个大满贯或许并不算出乎意料。

01

“二年级生”的成熟

赢得冠军,走下球场,来到新闻发布厅,殷若宁站在发言台前,静候记者们的“拷问”。

对于殷若宁这位来自中国的LPGA“二年级生”,高尔夫世界依旧有着太多好奇。毕竟,在几天之前,人们关注更多的依旧是刚刚转职业不久的美籍华裔新星张斯洋(Rose Zhang)、重返赛场的内莉·科达、正遭遇状态低谷的高宝璟,以及始终在女子高尔夫比赛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的韩国与泰国军团。即使是长期关注比赛的名宿安妮卡·索伦斯坦,都未曾想到过殷若宁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会来得如此之快。

20岁的殷若宁脸庞看起来还有几分孩子气,但她在面对提问时的对答如流却早已有了老将风范。当有记者开玩笑提及她在奥兰多的“房东”林希妤该涨房租时,殷若宁也幽默地用“我该考虑买下她的房子”回应,赢得了满堂笑声。但在复盘比赛的关键时刻与谈及未来的目标时,殷若宁的回答却坚定、简洁而不失信心。

殷若宁有着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这是殷若宁的球童琼·莱曼(Jon Lehman)对她的评价。“她的击球水平与举止风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她很特别。”

被殷若宁视作“大姐姐”与好友的林希妤,则记得她在2019年别克LPGA上海锦标赛与殷若宁见面时,这个女孩给她带来的震撼。“她问我该怎样进入LPGA,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孩子确实很有想法。很多球员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并不会计划得那么长远。”

林希妤一直把这次交流记作她与殷若宁的初见,但有趣的是,两人在此之前早已同场竞技过。殷若宁告诉「翻滚坚果」,她和林希妤在2018年就曾经在中国公开赛中同组出发,但或许是在别克上海赛的交流给双方都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所以她们总误以为那是两人的初次相识。

别克上海赛让林希妤记住了“很有想法”的殷若宁,她们的友情自此开始。林希妤分享的经验,则让当时已在业余赛场小有名气的殷若宁更清楚自己的下一步。“我一直认为我会转职业,什么时候转职业只是时间问题。和希妤姐聊完,打完别克赛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喜欢在职业赛场上比赛的感觉。当时我想,一定要尽早打上LPGA。”殷若宁说。

确定要走职业道路后,她走下的每一步都足以让人惊讶。2020年,殷若宁夺得女子中巡赛资格考状元,随即成为女子中巡赛第一位转职业后前三场比赛都夺冠的球员,然后她通过了女子美巡赛资格考。接下来的经历,在殷若宁捧起PGA锦标赛冠军奖杯之后已变得家喻户晓。

一位业余青少年球员能在三年之内在职业赛场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但对殷若宁来说,这只是一个预期之内的成绩。去年赛季结束后,殷若宁其实就已与教练团队讨论定下过要赢一到两站比赛的目标。如今,目标达成,本赛季LPGA的赛程却刚刚过半,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殷若宁还可以继续赢下去。

02

冷静的战士

自称“九年库里球迷”的殷若宁从不讳言自己对偶像的喜爱。在殷若宁的眼中,球场上的库里既灵动,又冷静。

殷若宁自己的比赛风格,同样也很冷静。比赛时,殷若宁习惯关注实时排名榜的动态,但她却很少被场上局势的变动所困扰。

PGA锦标赛的最后一洞,殷若宁正是在看到日本选手笹生优花打出小鸟球并升至第一之后,才以一记漂亮的捉鸟结束比赛。殷若宁坦言自己在挥杆之前也有一种“奇怪”的笃定,她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打成这一记小鸟球。

打完这最后一球,殷若宁也只是用力地握了一下拳,没有太多的情绪外露。

如果将殷若宁在争冠关键时刻的冷静与沉着仅仅视作年轻球员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太过简单。从青少年与业余组时期走来,殷若宁好像从来就没有害怕过直面任何压力。

在殷若宁还在打业余组比赛时,女子中巡赛总经理李红就关注到了这位有些不一样的小球员。在堪称“百里挑一”的2019年中国信托精英赛的资格赛中,16岁的殷若宁在最后一球锁定了正赛外卡,也让李红眼前一亮。“那场比赛其实非常艰难,但这么小的孩子却没有出错,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名战士。”她跟「翻滚坚果」回忆道。

殷若宁在女子中巡-国际资格赛考试以及转为职业选手初期的比赛,李红都曾一一见证。在女子中巡-国际资格赛考试最后一轮时,李红曾惊讶于殷若宁的父亲直白地告诉殷若宁“如果你夺冠,就是资格考第一位中国冠军”,而殷若宁也的确做到了。

●李红为殷若宁与其他通过2020年资格赛考试球员进行职业素养培训

●李红为殷若宁与其他通过2020年资格赛考试球员进行职业素养培训

在殷若宁第一次踏上中巡赛正赛赛场时,李红曾想到她有首秀便夺冠的潜力,但她害怕给殷若宁带来太大压力。在第三站比赛时,李红一度认为殷若宁“不可能再赢了”,但殷若宁还是在仅剩三洞且依旧落后两杆的情况下,生生完成逆转。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总能保持冷静的人吗?”在PGA锦标赛赛后发布会上,曾有记者向殷若宁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殷若宁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们也同样好奇殷若宁如何炼成这样强大的心理,殷若宁则把功劳归给了父母。

“我爸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殷若宁告诉「翻滚坚果」,“他和妈妈都无条件地信任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我拥有‘大心脏’的原因。”

在整个比赛周日都情绪稳定的殷若宁,也唯独在颁奖仪式上提及父母时才显得有些激动。父亲是殷若宁高尔夫生涯的启蒙人,近来也一直陪伴着她征战美巡赛场。虽然有时殷若宁也会觉得场边的父亲“话太多”,但她也同样珍惜有父亲在场的时刻。而没有来到现场的母亲,则触动了殷若宁更多的情绪:“每次我夺冠妈妈都不在身边,我很想她也在现场见证。”

03

她,与她们

在殷若宁夺冠之后的报道与讨论中,有三个名字常常被提起:最早代表中国在LPGA取得突破的冯珊珊,与殷若宁并肩作战的林希妤,以及与殷若宁年龄相仿、集万千关注于一身的张斯洋。

●殷若宁和林希妤代表中国队出战国际皇冠杯

●殷若宁和林希妤代表中国队出战国际皇冠杯

在殷若宁看来,冯珊珊是她“非常尊敬的前辈”,也是她一直在追赶的榜样。在殷若宁刚刚进入职业赛场、对一切都很陌生的时刻,林希妤则传授给了她很多经验,林希妤像是她的“导师”,她们也是关系紧密的好友。

从4月在洛杉矶初次问鼎LPGA巡回赛,再到在PGA锦标赛成为中国高尔夫的大满贯“第二人”,殷若宁总在被追问自己的取胜之于中国高尔夫的意义,但依旧还在书写历史的她却无暇也无需在这样的“深刻问题”上考虑太多。

殷若宁说,自己还在一直努力追赶冯珊珊的脚步,林希妤的经历同样也给了她许多激励。当然,她也坚信未来还有更多场胜利在等待着自己。

相比冯珊珊与林希妤,殷若宁与张斯洋的联系虽然不算密切,但却有些微妙。

●张斯洋是第一位蝉联NCAA第一级别高尔夫冠军的女选手

●张斯洋是第一位蝉联NCAA第一级别高尔夫冠军的女选手

如同殷若宁最初在女子中巡赛连连创下纪录一样,全美业余赛与NCAA比赛曾经是张斯洋的舞台。在4月转为职业选手后,张斯洋同样在自己的首站职业比赛中便夺得冠军。如果说殷若宁像是一位冷面战士,心理是她最强大而隐秘的武器,而张斯洋则被她在斯坦福大学的主教练安妮·沃克(Anne Walker)称作“高尔夫界的莫扎特与梵高”,她的天赋在每一次挥杆击球间流淌。

在PGA锦标赛之后,已有不少球迷开始畅想未来殷若宁和张斯洋能够成为女子高尔夫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同样年少成名,拥有相似的生涯起步,殷若宁与小自己8个月的张斯洋未来的轨迹注定会不断交织。

比两人相似之处更有趣的,则是殷若宁和张斯洋不同的成长背景。殷若宁从中国国内的青少年赛、女子中巡赛中拾级而上,然后越洋来到了美巡赛的赛场上,而经历过全美业余组和NCAA的张斯洋,则走的是一条职业高尔夫界更熟悉、有更多先例可循的路。在未来“顶峰相见”时,这样的对比注定会被多次提起。

当殷若宁捧起PGA锦标赛的冠军奖杯时,张斯洋则带着对最终排名的满意与对表现的不太满意结束了这个周末。巴特斯罗的长草与果岭成就了殷若宁,却给张斯洋带来了麻烦。转入职业后适应赛程节奏与新球场的艰难,殷若宁也曾经经历过,但在度过新人赛季“最难一年”后,她迅速迎来了突破。

新人赛季的心得,殷若宁还没有机会和张斯洋分享。在PGA锦标赛期间,殷若宁坦言自己还没有与张斯洋有过交流,但她也告诉「翻滚坚果」,自己一直关注着张斯洋在业余组时的表现,也深知张斯洋所取得成就的意义。业余组与过去的篇章翻过,殷若宁的舞台可能刚刚拉开序幕,一个充满话题且势均力敌的对手,将会让这个可能的新传奇故事里吸引更多目光。

而故事的其他元素和角色,也将闻风登场。中国女子高尔夫,又要开始热闹起来了。

,她是库里迷妹,更是高尔夫大满贯冠百科医典 军

相关:

普里戈任去向引发诸多猜测!俄媒:俄罗斯人不会原谅叛徒在俄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武装叛乱”事件平息后,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的去向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白俄罗斯媒体26日称当天发现他出现在明斯克一家酒店。但该消息未得到普里戈任本人或者白俄罗斯官方证实。据白俄罗斯Blizko网站报道,普里戈任当天被人看到出现在明斯克一家酒店内。对此,当地新闻官员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可以提供。这条消息十分简短,也没有配图,但众多国际媒体仍纷纷转发。与此同时,普里戈任在瓦格纳..

俄媒:西方欲通过武力夺取白俄罗斯政权据塔斯社6月25日报道,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调查局副局长康斯坦丁·贝切克透露,克格勃已掌握关于外国情报人员的信息,这些人在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训练武装分子,策划以武力夺取白俄罗斯政权。报道称,贝切克在白俄罗斯一台的节目中说:“克格勃知晓正在接受训练的武装分子,知晓训练这些人的情报人员的身份。我们知晓数个以好的名义做幌子、资助恐怖活动的基金会。”他表示,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的特种部..

德媒:俄黑海舰队护卫舰换装“二战伪装迷彩”防乌军袭击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6月25日报道,俄罗斯黑海舰队正在使用一种二战时期伪装迷彩的方式,来保护其作战舰艇,降低被乌克兰无人机或无人水面艇的攻击概率。美海军新闻网站援引卫星图像报道,为迷惑乌克兰无人机和无人艇,俄海军“埃森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在舰首和舰尾刷了一层新涂装。这种新深色迷彩涂装可缩小这艘战舰的视觉轮廓,以此来迷惑进攻方。美海军新闻网站称,这种涂迷彩的方式已经有几十年没人使用了,但在二战期间十..

俄乌冲突令欧洲觉醒:我们的防空系统存在严重缺陷据法新社报道,防空,对欧洲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觉醒,欧洲最近开始直面自己的防空短板。报道称,乌克兰不断地发生无人机和导弹袭击,让欧洲国家不得不直面自己在防空上的缺陷。专家们认为,即便欧洲国家想组织起来弥补这一缺陷,过程可能也很艰难、比较耗时及花费高昂。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说,巴黎航展上防御空中威胁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他表示:“人们会更多地去谈论导弹生产能力。这毫无疑问..

乌聘请弹道学“侦探”通过残骸识别俄导弹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6月23日报道,乌克兰检察机关聘请了一些弹道学的“福尔摩斯”,负责识别俄罗斯军队使用的各型射弹。报道称,在一座位于基辅的小花园里,弹药残骸排列成行。安德里·库利奇斯基一边在一棵棵小树间移动,一边指出K-55的巨大框架——或者说残留的部分。他解释说:“这是一种可以携带核弹头的火箭,射程超过2000公里。”旁边的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残骸。这位专家说:“其中一些是训练用的空包弹,像是用..

汾酒·凤凰军机处乌军反攻伤亡惨重 巡飞弹戳破“豹2神话”截止2023年6月27日,乌军的春季反攻已经持续了23天。在这场攻势中,接受北约训练的乌克兰新编野战旅也首次出现在战场上,而他们装备的“豹2”主战坦克、AMX-10RC装甲侦察车、“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也出现了相当规模的战损。今天我们邀请了军事专家熊伟老师和俞硕老师,来跟大家聊聊这场攻势的进展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可以说,在俄军构筑的“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防线”面前,乌军撞得头破血流。但纵观近三周的战斗,也会发现,乌..

专访《两种孤独》译者侯健:回归拉美文学爆炸原点,理解孤独《两种孤独》记录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的一次对谈。那时,拉美文学正处于“爆炸”盛况之中,对谈的双方都还是年轻的拉丁美洲小说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问世,而略萨凭借1966年出版的《绿房子》获得了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在这本书的译者侯健看来,现在的读者回过头再看他们五十多年前的谈话,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自己“回归到1967年去,..

自卖自夸和自怜自伤是小说家的大忌乔治·奥威尔“世间已不再会有像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样的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奥威尔‘简洁、质朴、精练‘的语言风格鲜有人能企及,更是因为这本小说在题材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小说创作大师班》的作者威廉·凯恩这样评价奥威尔。美国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则说:从美学上讲,奥威尔作为散文家的成就远胜于他作为小说家的成就。奥威尔的许多散文同样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不只是文学或美学上的,更是社会性的力量..

法国小说《大莫纳》中的青春历险与成长破碎《大莫纳》是法国文学中被翻译得最多、受众最广的作品之一,仅次于《小王子》。自1913年在《新法兰西评论》上以连载形式刊发以来,截至二十世纪末,《大莫纳》的简装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销量超过了400万册。在2023年5月6日上海图书馆“‘如此年轻,如此勇敢,却已经如此严峻’——《大莫纳》新书分享会”上,《大莫纳》译者、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许志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晔和字句策划苏远共同探讨了《..

玫瑰、雾与火焰:埃科小说中的符号游戏一天,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第一百二十页“喜剧艺术”部分开始,湿气与污渍导致书页严重受损,多处黏连。这本书的形象似曾相识——它出现在埃科最著名的推理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唯一的区别在于,小说涉及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卷,是被狂热的修士用毒药黏在一起的。埃科恍然大悟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他感慨道:我在年轻时买下了这本书,匆匆翻了一下,很讨厌它污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