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安切洛蒂当选IFFHS年度最佳俱乐部教练

2023-01-10 11:28:14 来源:网络

北京时间1月9日,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FFHS)官方宣布,安切洛蒂当选年度最佳俱乐部教练。

安切洛蒂以245分排在第一位,领先第二名的瓜迪奥拉达到200分。第三名是现任摩洛哥主帅雷格拉吉,他曾执教维达德到2022年7月,随后执教摩洛哥国家队。第四名是利物浦主帅克洛普,第五名是罗马主帅穆里尼奥。

这是安切洛蒂在2007和2014年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官方:安切参数估计 洛蒂当选IFFHS年度最佳俱乐部教练

相关:

官方:前比利时国家队主帅马丁内斯出任葡萄牙主帅北京时间1月9日,葡萄牙足协官方宣布前比利时主帅马丁内斯就任葡萄牙国家队主教练。马丁内斯现年49岁,此前曾带领比利时国家队夺得2018年世界杯季军。本届世界杯,马丁内斯带领比利时小组赛未能出线随即离开球队。本届世界杯,葡萄牙在1/4决赛被黑马球队摩洛哥淘汰,功勋主帅桑托斯随即离队。

王笛:拥有学术创造力的学者,会对新书保持好奇历史学家王笛的《茶馆》、《袍哥》等作品不仅被专业学者阅读,也为大众读者所熟知。他在作品中始终倡导一种着眼于基层民众生活的史观,致力于打捞“历史的微声”。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与他的求学、阅读经历密不可分。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王笛同时从东亚史、美国社会文化史、人类学、政治学四个方向汲取学术灵感,并大量涉猎跨学科的各种著作,罗伯特·达恩顿的《屠猫记》、卡洛·金茨堡的《奶酪与蛆虫》等微观..

“交谊至深,感情至洽”:鲁迅为什么不骂郁达夫?在《谁是那个弱女子:郁达夫的爱恨离愁》一书中,学者杨斌围绕郁达夫的“弱女子”情结,以所谓“颓废作家”郁达夫的爱恨离愁为主线,力图破解其亲情、友情和爱情交织下的一些谜团。作者从史实的细微处出发,挖掘和讨论了郁达夫自己和友朋笔下令人失望的“尊容”;分析了郁达夫与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匠如胡适和鲁迅的来往和友情,以及他与同辈人物如徐志摩、林语堂等人的交往;并根据郁达夫的日记与王映霞的回忆,综合朋友们留下的细..

村上春树:我最爱的T恤们威士忌你爱喝威士忌吗?说实话,我很爱喝。倒不至于每天都喝、嗜酒成性,但若时机对了,也很乐意添杯。特别是夜深人静,一个人慢悠悠地听音乐的时候,最适合喝的酒就是威士忌。啤酒太淡,葡萄酒太高雅,马天尼有点装腔作势,白兰地又太克制……这样一来,也就只好拿出一瓶威士忌了。我平时基本维持着早睡早起的作息,偶尔也有熬夜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喝威士忌中度过。喝着酒,将一张听惯了的老唱片放在留声机上。无论怎么说,还是..

加缪:第二遍铃声,以及黄昏的囚车“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加缪所著《局外人》的开篇。主人公默尔索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他对于体制、滥情、程式化,对于很多“必须”,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但这却让他被贴上麻木不仁的反社会人格的标签,最后被判处死刑。而在文本之外,终其一生,加缪似乎同样在努力保持某种“局外”感,他游走在不同阶级、婚姻和意识形态阵营之间,尽管他的名字总是和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但加缪曾宣称:“不..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无法定义的“良质”,在《莱拉》中有了答案本文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为《莱拉:一场对道德的探究》所写的导读,原题为《溯流而上的“良质”探究传奇》,现标题为编者所拟。《莱拉》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曾创作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一畅销书,成为美国大学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莱拉》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续篇。罗伯特·波西格本书的作者美国作家罗伯特·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2..

我幼时过年,悲喜交集、苦乐参半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春节似乎来的格外早。这个年,无需居家,团圆可期,但同时也少了鞭炮和烟花的喝彩,少了那些藏在儿歌中的仪式感与热闹,我们该去何处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对作家陶亢德来说,过年最美好的意义在于让人想起童年。尽管儿童时代家境平平,却总是能在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里寻得一个崭新的、充满趣味的世界。送灶司、做除夜、裹粽子、放纸鸢、供月亮、赏“灯头戏”、吃年夜饭......那时候的年对孩子们来说..

史铁生:永存梦想的人间,比全是现实的世界,更能让我坦然对死1951年1月4日,史铁生生于北京。二十余年后,他在北京治疗腰腿疾,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也即他的写作事业的起点。坐在轮椅上,史铁生写出了一系列足以点亮中国文坛的名篇佳作。命运以双腿为限,关闭了他的大半尘世世界,也自然递给他一支写进灵魂的笔为偿。苦难从来没有让他变得阴郁,迷恋诉苦,反而助他从中沉淀出明亮的思想。或许可以说,理解史铁生笔下的文字,就是理解一条生命,如何在最为疑难之处觅..

加缪:人们所说的光荣,就是无拘无束地爱的权利在加缪有生之年,世界的动荡从未止息,这动荡锤炼着加缪的韧性与思想,竟使他短短的一生有了“丰盈”之感。他就像上天的玩偶,仿佛用以测试在怎样动荡的条件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最杰出的人。——凌越《加缪:为人道主义立下里程碑文》加缪:为人道主义立下里程碑文 | 凌越1957年10月16日,加缪和友人在巴黎福赛圣贝尔纳街的一家饭店吃饭,一个穿制服的服务员跑来,告诉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顿时脸色苍白,显得非常..

罗伯特·瓦尔泽:“让我们为自己保留一些心愿吧”1956年12月25日,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独自离开久居的精神病院外出散步,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躺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不久被人发现,警察到来,核查了身份:这人名叫罗伯特·瓦尔泽,一位早已被遗忘的瑞士德语诗人。罗伯特·瓦尔泽( 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大师,在欧洲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齐名。在世时默默无闻,后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照片摄于1899年。作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