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姑娘5天夺4金的秘籍曝光……

2022-10-21 19:10:08 来源:网络

专注力强、能吃苦、不服输……揭秘四川姑娘庞钰千5天夺4金“秘籍”

庞钰千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半面墙。 黎涛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21日电 题:专注力强、能吃苦、不服输……揭秘四川姑娘庞钰千5天夺4金“秘籍”

作者 祝欢 黎涛

钢琴、小提琴、古筝……在2022年射击(步手枪)世锦赛上夺得4金的四川南充顺庆籍射击小将庞钰千家中,各类奖状贴了半面墙,各类考级证书以及各个级别的奖牌琳琅满目。

正在读高三的“00后”姑娘庞钰千,世锦赛赛场上5天夺4金的亮眼成绩,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专注力强、能吃苦、不服输……在家人和师长眼中,这是她夺冠的“秘籍”。

母亲李凤鸣正在擦拭庞钰千喜欢的古筝。 黎涛 摄

母亲李凤鸣正在擦拭庞钰千喜欢的古筝。 黎涛 摄

家人:爱好广泛 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根据比赛记录,庞钰千的四枚世锦赛金牌分别来自50米步枪卧射混合团体(青年组),与队友杜林澍以16:6的比分完胜捷克选手;女子50米步枪三姿个人赛(青年组),最后时刻完成绝杀;女子50米步枪三姿团体(青年组),和队友携手夺冠;50米步枪三姿混合团体(青年组),经过激烈角逐,和队友夺冠。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支持。“女儿从小就让我们省心,阳光、积极、乐观,只要她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全身心投入,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谈及女儿庞钰千,母亲李凤鸣脸上满是笑容。

“3岁那年,女儿开始学习小提琴。5岁时,又对弹奏古筝有了兴趣,这也是她坚持最久的一项爱好,11岁就通过了古筝十级水平考试。”李凤鸣说,女儿的发展较为全面和均衡,初中时各科成绩都不错。初一下学期,因为身体协调性好,被南充高中射击队教练张明鹏相中,开始接受射击训练。

“刚进入射击队时才12岁,年龄很小,训练任务很重,我们很心疼,但是孩子没有叫苦,我们尊重她的选择。”李凤鸣说,当时,女儿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文化课,晚上下课后还要参加射击训练。

本届世锦赛中站上冠军台的庞钰千。 受访者供图

本届世锦赛中站上冠军台的庞钰千。 受访者供图

为了做好后勤保障,李凤鸣和庞钰千的外公李义伦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孩子。训练期间,李凤鸣每天提前做好营养丰富的饭菜,用保温饭盒装好,方便女儿在去射击训练的路途中能够按时吃饭。晚上9点左右训练结束,就接庞钰千一起回家,正是家人有力的保障,庞钰千才能够心无旁骛地练习射击。

“记得10月14号,外孙女跟队友拿下金牌,当时我们家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在外公李义伦眼中,外孙女从小就不怎么让人操心,比赛回来还会带一些小礼物给他。

目前,庞钰千仍在埃及开罗参加比赛,但在空闲时间也会分享自己的“动态”。近几天的比赛结束后,她给母亲发得最多的话就是:“低调、低调,一定要低调,在国家队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在10月19日结束的2022年射击(步手枪)世锦赛青年组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项目比赛结束后,庞钰千就再次向母亲分享了“动态”。

“妈妈,今天比赛没发挥好,你们莫失望哈!”“宝贝,你已经很棒了,这届世锦赛已经拿了4枚金牌,你是我们家的小英雄。”看到女儿的留言,李凤鸣安慰道。

实际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项目并非庞钰千的强项。未来,家人们表示会继续尊重和支持她的选择。

师长:专注力强 训练从不叫一声苦

庞钰千于2017年加入南充高中射击队,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射击教练在与其父母沟通后,最终选择让庞钰千先在课后进行训练。2018年,庞钰千在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拿下女子10米气步枪(乙组)冠军,成功进入四川省射击队特训。2021年庞钰千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同年入选国家队。

南充高中体育老师、国家一级运动员胡诗语是庞钰千的射击启蒙教练。“庞钰千摸到训练的枪气场都变了,她在射击方面极具天赋,她练习射击有一个优点,就是专注力很强,这是射击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特质。”胡诗语说。

胡诗语表示,庞钰千在世锦赛的精彩表现,她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练射击是一个长期积累且辛苦的过程,庞钰千从12岁坚持到了现在。”胡诗语说,在南充高中射击训练几乎是一年四季不停歇,就算春节也最多只放3天左右,又回来参加训练,庞钰千在训练中也从来没有请过假。

本届世锦赛中的庞钰千。 受访者供图

本届世锦赛中的庞钰千。 受访者供图

胡诗语透露,庞钰千接触射击的时候年龄尚小,面对着10斤左右的训练枪,手掌不够大,无法用掌托枪,她就用拳头托枪,这样长时间下来,小姑娘左手拳头上长了许多老茧。此外,每次训练要穿上训练皮衣,为了增加稳定性里面还要穿毛衣,从走上靶位到下靶位,大概会持续三小时,冬天还好,夏天满头大汗,衣服能够拧出水,但庞钰千从没叫苦。

“庞钰千在南高射击队训练时,练习托枪基本是30秒左右一次,每天训练3小时左右,近两年时间里光托枪都会有数十万次,她都坚持下来了。”胡诗语介绍,在后来的练习中,逐渐也形成了庞钰千的优势项目——50米步枪三姿。

南充五中教师刘红是庞钰千的初中班主任,在南充五中三年求学,刘红一直见证着庞钰千的改变。“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庞钰千在接触射击这项运动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变得很沉稳、内敛。”刘红说,在庞钰千的影响下,近几年南充五中又输送了一批热爱射击的学生前往南充高中射击队训练。

“勤奋、认真、自律。”这是庞钰千的高中老师岳鹏程对她的印象,“只要坐在教室就非常认真,上课积极思考,下课主动提问。”(完)

,四川姑娘5天夺4金的秘籍曝光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相关: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如何锻炼情绪的韧性?近年来,各种不确定性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韧性。列纳德·蒙洛迪诺的新书《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正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情绪的力量,进而重建精神韧性。本文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彭凯平为《情绪》一书所撰写的序言,其中所提及的锻炼情绪韧性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瘟疫、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大灾难后依然存活..

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跟着博主学拍照,打造迷人的松弛感;松弛感女生为什么受欢迎;从优秀女生身上学到顶级魅力:松弛感;为什么她们自带松弛感;松弛感,不在乎就很酷……这是在某知名社交媒体平台搜索“松弛感”,立即弹出的热门讨论。松弛感,是今年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非常火爆的一个流行词。关于“松弛感”最初的来源,在信息驳杂的互联网几乎已不可考。但仔细梳理这些与松弛感有关的词汇,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特点。比如,与此前的同类流行词..

杜甫的诗,柳永的词,庄子的思,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在古人的世界里,诸多高见巧思、佳品杰作都来自登高俯视。杜甫登高,悲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以自然之变感怀人生之变;庄子登高,借鲲鹏之翼扶摇而上以“游无穷”,身体灵魂全然自在逍遥;张择端登高,绘《清明上河图》,世间种种逼真完整地再现……可以说,如果不是站在高处俯视脚下世界,就很难脱离世俗纷扰,也不会感受到思绪万里神游的快感——在无限的大地和天空的怀抱中,人脱离了肉身的限制,与历史、未来,乃至宇宙共震..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侦探,也许是你我推理小说是一种拧巴的文学类型。它一边是“精英文学”,一边写的又是人类最本质的、未经包装的欲望。它极尽诡异、猎奇之能事,写出来的却是逻辑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它的文学性常常被怀疑和诟病,喜欢它的读者却说这是最浪漫的文学。它是再小不过的点生发出来的一桩事件,人物不太会成长,时间甚至也不总是流动,却以小见大,从侦探的形象甚至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变迁。《布朗神父探案集》的作者G.K.切斯特顿曾说:“推理小说的第一..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篇“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1923年,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发表了《译者的任务》。与本雅明的许多作品一样,这篇文章当时由于过于晦涩难懂,并未引起足够多人的注意。多年之后,它才终于被认定为翻译理论领域极其重要的文献。翻译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称其为“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本雅明在本文中提出了许多先知式的关于翻译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翻译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为了“交流”,而是接近某种巴别塔之前的“语言原型”,这带有他本人十分典型..

拥有一个菜园,为何成了我们对城市理想生活的最佳想象?《菜园简史》,[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卫俊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爱弥儿,或论教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告诉学生爱弥儿什么是“所有权”,卢梭特意选了乡间别墅旁的一片菜园,让小爱弥儿在这里种蚕豆。在老师的陪同下,爱弥儿每天都来这里给种子浇水,观察植物的萌芽、破土和生长。随着植物的生长,爱弥儿也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所有权”。卢梭写道:..

手机废人:“已读不回”背后的不安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

年轻,且有两条腿,简直所向披靡星期天文学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星期天文学」第13辑,嘉宾是作..

为何在继母迫害女孩的童话中,父亲要么不在,要么不管?蓝胡子、强盗新娘、白雪公主、灰姑娘……几代人讲述这些故事,它们如此疯狂惊悚,又如此平淡日常。“格林兄弟开始立志为‘诗歌史’添砖加瓦,根本无意出版‘供人消遣的书’。后来,威廉·格林不知不觉响应起大众的需求和期待,格林童话越来越远离初版时的粗野和纯朴,内容逐渐净化、风格化、文学化,大人孩子都喜欢。”哈佛大学民俗和神话研究教授玛丽亚·塔塔尔带我们重回童年的魔法森林,重新翻阅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儿童..

如今打开一本书,有的注释篇幅甚至超过了正文作为书的读者,我们或许有个直观感受是,这几年注释的篇幅似乎比以前更大了。打开一本书,有的注释篇幅甚至超过了正文。这当然不是指整本书一大半都是注释,而是有许多书,翻看几页,会发现有那么一两页是满篇的注释。如果是尾注,放在书的最后,有注释的页数加起来几十上百也是可能的。这些繁多的注释,似乎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宣告我们没有能力读下去。而我们本身也经常以一本书有没有满篇的注释,来决定是看还是不看,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