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最新转播技术引争议!眼睛盯球左右摆太累?

2022-10-11 22:48:45 来源:网络

2022年乒乓球世锦赛团体赛,终于在成都顺利落幕。

短短10天的比赛时间,36个成员协会的440名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还有无数的赛事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造就了国际乒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乒赛团体赛盛宴。

鏖战的硝烟散去之后,本届世锦赛的余韵仍在球迷圈中回荡不已。

其中比较引发球迷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为何本届世锦赛的转播视角发生了改变?

新的转播视角引发热议

在本届世锦赛当中,主转播视角摒弃了以往常见的正后上或是斜后上方的高机位,而是采用了横向视角,也就是与场上裁判一模一样的视角。

这一转播视角的变化,很快在各个网络论坛社区里引发了不大不小的网络热议。

虽然有一些球迷表示了支持,认为这个视角能够看清运动员的手腕动作以及上前退后的脚步,觉得这个视角更刺激。

也有人尝试着从转播技术的变革上给出解答。

但是更多的球迷对这个视角持反对意见,觉得别扭以及不适应。他们认为这个新的视角主要有两个大的问题:

第一,这个视角比起传统视角来说,看不清球的路线,眼睛一直盯着球跑,眼睛需要左右来回摆,看久了很累。

第二,这个视角看起来感觉不太激烈,现场感不强,特别是有时候那个镜头太高。

甚至还有一些较真的网友直接给国际乒联和WTT提意见的。

还有球迷针对赞助商的品牌露出提出建议。

由此可见,至少对于大部分球迷、特别是有一定观赛资历的老球迷而言,这一次转播视角所带来的变化,绝对是谈不上令人欣然接受的。

当然,对于国际乒联这次的转播视角变化,就此断言其为败笔还为时尚早,毕竟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是要经过市场的不断检验和磨合。

但为什么国际乒联会在此时下定决心,要对这已经使用了许久的传统转播视角进行革新呢?

乒乓球电视转播痛点难掩

事实上,横向机位视角并不是什么转播方“灵机一动”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在近几年的WTT冠军赛转播中早已经大量被启用。

去年的休斯顿世乒赛单项赛,就是在传统的“三大赛”转播中首次大量尝试了横向视角,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于是转播方才将这一转播视角顺势沿袭了下来。

那么,为什么有球迷朋友会对这样的转播视角有所不满?而乒乓球的几种转播视角,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电视转播痛点所在。

体育电视直播圈子内,乒乓球恐怕是公认的最难以通过电视转播来展现运动魅力的项目了——甚至很难有之一。

因为乒乓球的球体小、球拍小、球台也相对较小,而在实战比赛当中,乒乓球的球速极快、旋转极强、弧线变化极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令电视转播方在技术上无法解决的矛盾:

想要看清乒乓球的弧线和旋转、以及球员的动作细节,就必须将镜头拉近拉低。

想要看清乒乓球的运行线路、以及双方球员的近远台攻防脚步和博弈,又必须将镜头拉远拉高。

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再加上乒乓球比赛每一次得分大多都短促激烈,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留给比赛导播的反应时间极为短暂,很难像足球篮球甚至网球这类大场地项目的转播那样通过镜头切换来捕捉最好的转播角度。

所以,一场高水平的乒乓球对决,不管是选择哪一种电视转播视角,都没有办法让观众能够完全地领略到比赛的全部细节。

任何一种转播视角,都只能是经过取舍之后,牺牲部分观赛细节带来其他更好的体验。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解答前面的那个问题。

不同的转播视角的各自优缺点

第一个是本次世锦赛最常见的横向视角,也是裁判视角。

这一转播视角能最为直观地欣赏和对比双方运动员的竞技对抗,对运动员的“戏份”分配平均,而且还能感受到相对真实的球速。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最大优点,那就是——

这一视角能够很好地适配新时代的流媒体转播,特别适合手机横屏,这对于一直追求乒乓球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国际乒联来说,恐怕才是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也因此导致了国际乒联在WTT冠军赛里把这一转播视角尝试成熟之后,马上就迫不及待地将其移植到了三大赛当中。

但这一视角的缺陷在于,对于球的运行弧线、侧旋变化和落点变化体现较弱,比赛中最为热血沸腾的远台多拍相持难有精彩表现力。

而且最令人诟病的一点是,在这一视角下,观众想要完全看清场上的比赛细节,眼睛就必须随着球不停左右大幅移动,略微影响了观赛体验。

第二个是此前比较主流的转播视角,也就是正后上方高机位广角。

这是大部分乒乓球观众最为熟悉的比赛视角。

可以说,这个视角最大的优点就是“中庸”。

乒乓球的球体、旋转和弧线、球员的技术动作和移动攻防等比赛细节,在这一视角下,几乎全都能最大程度地囊括其中。

但“中庸”也就意味着“不拔尖”。

远距离的广角镜头,必然导致了所有细节都不会太过清晰,而且对乒乓球的速度、力度、旋转和弧线的表现能力比较弱。

这样的镜头下,细节被削弱了之后,比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完全体现不出本应有的高水准和激烈对抗。

第三个是早年乒乓球比赛的转播视角,也就是肩扛摄影仪器的摄像师和教练的视角。

这个视角和现场比赛VIP座位的视角是一致的,是临场感最为出色的视角,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球的美妙弧线和旋转,极有代入感。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是最完美的观赛视角。

以大蟒许昕这个神仙球为例,也只有在这个视角下,观众才能看到,高水准的乒乓球相持当中,每一个落点、每一条弧线和每一次球路的变化是如何的诡异而美妙。

但与极为突出的优点相比,这一视角的缺陷也显得同样突出。

很显然,在这一视角下,摄像机镜头对面台的细节是很难看清的,而就算是摄像机这一边的近台,也会有小半块区域不时被运动员的身体所遮挡。

最后,是垂直视角。

这一视角的优点和缺点也是同样的鲜明。

优点无疑在于最为直观和清晰的乒乓球运行线路和落点。

缺点不仅仅在于对乒乓球的旋转和弧线表现极弱,更重要的是,看不到运动员的人脸和动作,代入感极差,是大部分观众几乎无法容忍的。

所以一般来说,这一视角并不会被作为主流转播所使用,而只会在精彩回放当中出现。

结语

当明白了这些转播视角各自的优缺点之后,我们应该也就能理解到,此次转播视角的变化,其本质还是在于国际乒联对于项目市场化的追求所导致的。

至于这一变化是好还是坏,恐怕也一时难以下定论,需要让市场来对其进行更多的检验。

那么,在文章的结尾,我们想就此做一个小小的投票调查——

作为观众的球迷朋友们,你又比较喜欢哪一个视角呢?

,世乒赛最新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转播技术引争议!眼睛盯球左右摆太累?

相关:

书房是有故事的地方,是每个读书人的精神角落一我的画画之旅,缘于2016年底,时吾儿小茶包三岁多,正是爱涂涂画画的年纪。某日,伊说:“爸爸,跟我一起画画吧!”我们就在书房里翻找他平日爱读的绘本,照着涂涂画画起来。从未学过画画的我,恨不得此刻立马变身画家。之后,一起涂画成为我们的亲子日课,我也渐渐爱上这样的涂涂画画。恰逢茶包妈妈生日,和小茶包商量制作一本“小豆本”做礼物。网上找了教程,用一张彩纸折好“小豆本”,我们分工在不同页画上小画。这份心意..

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据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媒体消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于当地时间10月8日晚间逝世,享年75岁。布鲁诺·拉图尔(1947-2022),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以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相关研究著称,是STS巴黎学派的创办者。研究领域横跨人文社科多个重要领域,影响力波及科学史、艺术史、哲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学等。法国《世界报》在讣闻中评价他为“这一代最重要的法国知识分子之一..

让一千朵花儿开放!《菊花》/ 克劳德·莫奈 / 1878秋日宜赏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诗词塑造了菊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它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清净、淡然与隐逸。放眼全球范围,除却菊花东渡日本后短暂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日本皇室的象征,更多时候,它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普鲁斯特将它写进《追忆似水年华》,莫奈为其创作系列油画。历史上与菊花有关的奇闻逸事,有和平也有暴力:十七岁的少女手举菊花..

如何度过生命的至暗时刻?她的答案是“不吃屎,不骑马”一我喜欢她的名字,尽管一开始我只认识她姓赵,另外两个字连音都读不出来。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李白《古风》萝与蕤,是香草,是藤蔓,是繁茂而坚强的生命。 赋予这名字的是她的父亲,赵紫宸,这位燕大宗教学院院长大概永远想不到,这个名字将预示着这女子的未来,看上去脆弱不堪,实则坚韧不拔。赵萝蕤,在燕京大学的绰号是“林黛玉”。我喜欢她一张弹钢琴的背影,时间在那一瞬间凝滞,仿佛留下的只有音符和属于她的优..

《我将前往的远方》:单身初老,我现在很好几年前《断代》简体中文版亮相时让人惊艳,因为大陆读者很久没有读到同类的书写时代史的小说了。郭强生混合自己和同辈的笑与泪,以阴郁笔调编写出可为时代存证的泣血故事。如今他的散文集《我将前往的远方》也引进大陆,同样以自身经历为原点,关注单身初老族的境遇。《我将前往的远方》,郭强生著,后浪文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2年8月照顾高龄父亲,让他变成更好的人开头几章写自己照顾老父,颇使人共情。但凡家里有高龄失..

苏东坡: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虽然苏东坡和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身份,但他和我们一样要面对普通人的烦恼、人生的不确定和命运的无常。他也痛苦过、迷惘过,甚至绝望过,但最终却用一颗旷达的“闲心”守住了心灵的空间,消解了所有的磨难,活得快乐且通透。“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是苏东坡一生作为闲人的最好写照;“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苏东坡最简单的快乐指南。在下文作者费勇看来,“东坡”的意义在于:“人应该拥有一块..

那些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了时代标本每隔一段时间,网络流行语总以其生机勃勃的姿态,大肆侵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芭比Q了、yyds、emo、绝绝子……这些词语简单好用,却也某种程度上侵蚀了中文的丰富性。网络流行语真的会“杀死”中文吗?还是让汉语更为当下且具有活力?有研究者发现,汉语的发展演变本身就是词汇不断增量的历史,有些流行语沉淀下来,也成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的一部分。而那些可能没有存活到现在的流行语,其短暂的寿命过后,反而成为了时代标本..

从“鲁迅有点帅”说起说起鲁迅的外貌,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其诗作《自嘲》中的形容——“横眉冷对”,虽然有如此严肃冷峻的加持,然而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以如今的审美标准来看,恐怕怎么都称不上“帅气”。鲁迅、萧伯纳、蔡元培从左至右,摄于1933年对于鲁迅的外貌描述最准确的,应该是他身边的亲人、好友、学生们。在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笔下,鲁迅“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而作家郁达夫甚至称鲁迅为“中..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说起唐朝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太多,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然而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之外,还另有一个唐朝诗人在其中显得尤其特别——王梵志。作为一名唐初河南的底层农民,王梵志创作的一大主题就是道德劝诫,所谓“教你做人”,然而他在“讲道理”、劝诫讽喻的时候,真的触及了社会现实,讽刺当时的官吏司法、世态人情,在通达、通透之处看透了生死、爱憎与得失。下文摘选自王晓磊(六神磊磊..

没人关心女性的性爱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 & 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日本女性主义先驱,其作品《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启发了无数女性。铃木凉美,拍过100多部成人电影的“前AV女演员”,她将此段经历与观察写成学术论文后,被东京大学录取。相差35岁的她们经历迥异:铃木在性交易市场目睹过男性低劣的欲望,已对男人彻底绝望;上野经历过无数次愤怒与失望,但仍对世界充满信心。她们在2020年开始通信,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12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