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吸引我的,从来不是美色

2022-10-11 10:06:49 来源:网络

你也许在平昌冬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之后,才逐渐认识到一位叫“羽生结弦”的花滑运动员。你不明白为何央视解说引经据典只为赞扬这个少年的不屈意志,你也不知晓为什么网民竭力为这个日本运动员呐喊助威。

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本文依据《苍炎》两部曲进行写作,作者是羽生结弦本人,虞雪健译。

《苍炎》

《苍炎——飞翔篇》

我在想,要如何向你介绍羽生结弦比较好呢?

他出生于1994年的日本仙台,4岁开始滑冰,初一时就获得了全日本初级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高一升入成年组之后获得四大洲花滑锦标赛亚军;在随后的几年里四次获得全日锦标赛冠军,三次蝉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两次获得冬奥会冠军,更是在两周内连续打破花滑最高分记录。

可以说,羽生结弦的职业生涯就是在各个大赛的领奖台上度过。然而,这样的介绍却不能让任何人真正懂得羽生结弦。

接下来,我将从这个思维导图出发,为你描摹一个完整的羽生结弦。

《苍炎》思维导图

一、少年与花滑的邂逅

没有任何偶像剧的浪漫开场,羽生和花滑的相遇仅仅是因为姐姐报名了滑冰班,于是自己也想一起滑冰。这个开局随意地就像你走在街上看见了一家好吃的路边摊,以前没吃过,于是选择了它。

羽生也是如此。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选择,成了余生全部的热望

童年的回忆对于羽生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

在小学三年级时,羽生的教练就对其展开了地狱般的训练,只为让这个孩子能够参加全日本初级花滑锦标赛。尽管那时候的羽生完全不喜欢花滑,也完全不理解教练的良苦用心,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羽生获得了B组金牌,开始了在各大赛事的征战之旅。

2004年羽生首次参加全日初级花滑锦标赛

当时的羽生就在仙台的滑冰场一圈一圈地练习着,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滑冰场也见证了这个少年的每一次跌倒,也见证了这个少年每次失败后的成长。仙台这个小镇,承载了羽生所有传奇的起始,他灿烂的一生从这个日本小镇绵延开来,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爆发并导致了海啸,仙台冰场受损过半,羽生失去了训练场地。经历过严重的大地震,在短暂的无措和迷茫之后,羽生选择慈善公演作为训练,一边为灾区民众尽绵薄之力,一边进行自己的花滑训练。这种无奈之举,成为羽生使劲想摆脱的悲情色彩,他不希望自己背上“灾区选手”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普通选手赢得比赛。

为家乡募捐的羽生

他拒绝任何人的同情,因为自身足够坚定。

二、年少成名的花滑天才

在羽生之前的日本花滑界,还没有一个人在17岁升入成年组且完成全部三周跳动作。2011年,在升入成年组后的第一次世界赛事上,羽生就获得了四大洲花滑锦标赛第二名,首次站上国际赛事的领奖台。作为日本花滑界的一股新兴势力,羽生向他的前辈们喊出了最有力的宣战。

在随后的全日本锦标赛中,羽生以总成绩第三首次进军世锦赛,此时的他正处在大地震之后的艰难时期。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花滑运动员,年轻的羽生结弦凭借出色的发挥排名第三。

如此年轻,却已足够惹眼。

在世锦赛结束之后,羽生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滑行和跳跃等方面的不足,尽管十分不舍家乡的父母和教练,仍旧选择前往多伦多,师从布莱恩·奥瑟进行深造。在这里,他与布莱恩教练团队从基本功开始一点点练习,细致地打磨编舞和曲目,进行系统化的练习,最终在2012年的全日锦标赛上斩获了第一个全日冠军。

羽生与布莱恩教练

不仅如此,羽生继续保持高水准,在2013年的大奖赛总决赛中首次获得冠军,并且接连斩获第二个全日冠军,成功入选索契冬奥会日本代表团。

2014年,年仅19岁的羽生结弦在索契冬奥会一举夺魁,成为66年以来最年轻的奥运金牌得主。

在2011-2014年里,羽生获得了全日锦标赛,世锦赛,大奖赛以及奥运会所有比赛的冠军。

在本应该懵懂的年纪,羽生却已经披上了胜利者的蓑衣,开始了在各个赛场上的拼杀。

三、冰上王者,与病痛的战斗

在2014年11月,与上海举办的中国杯自由练习时,羽生与中国选手闫涵相撞,下颌流血,呼吸急促地躺在冰面上,在队医的简单包扎和处理后,羽生仍旧缠着绷带完成了《歌剧魅影》的表演。

带上比赛时坚毅的眼神

瘦弱的身体因支撑不住疼痛和跳跃带来的冲击力,数次摔倒在冰面上,到节目后半段已经连摔倒后爬起来都成了很困难的一件事。赛后羽生回国接受检查,头部、下颌、腹部以及左大腿挫伤,右脚踝关节扭伤, 恢复时间需要两到三周,而三周后就是NHK杯。

12月上旬,尽管面临着伤病带来的疼痛,但羽生仍旧毅然参加了NHK杯,最终以288.16获得大奖赛总决赛两连冠。回程途中羽生腹部剧烈疼痛,手术缝合的地方开始肿胀发炎甚至流脓,确诊了脐尿管残余症。也就是链接膀胱和肚脐的脐尿管被残留在腹部,引起了化脓。

手术之后,恰好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羽生连续三次蝉联全日本锦标赛冠军。

2014年的12月,注定是值得纪念的。羽生结弦不仅是战胜了众多参赛者,更是战胜了自己。

四、创纪录的少年,为花滑史留下光辉一页

在追求情绪表达和零失误表演的道路上,羽生从未停止脚步。在2014-2015赛季,羽生凭借短节目《第一叙事曲》和自由滑《SEIMEI》,在NHK杯和大奖赛总决赛上,接连刷新短节目、自由滑和总分的最高分记录,成为历史上首个超过300分的花滑选手。

身着蓝白色渐变的考斯滕,伴随着肖邦钢琴曲缓缓滑行,羽生犹如天鹅落入湖水中央泛起涟漪。而改编自电影《阴阳师》的自由滑节目,羽生身穿由狩衣改编的表演服,随音乐摆出阴阳师的造型,一跳一动带领观众进入魔幻故事中。

2015年NHK表彰仪式上回应观众的欢呼

音乐戛然而止,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了羽生的成绩。这一刻,不仅是羽生结弦个人的高光时刻,也是花滑史上的一个记入史册的时刻,宣告着一个更高标准、更高追求的时代的到来。

羽生结弦,则是这个时代的领军者。

回顾羽生二十多年的花滑生涯,羽生结弦乐此不疲地从三周跳时代向四周跳时代迈进,在这个提高难度才能获得更好成绩的战场上,羽生一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他即是跟随时代在进步,也是不断推着时代进步。

羽生结弦,这四个字没有什么稀奇的,但这四个字组成了一个传奇,一个充满了斗志和元气的人,一个热血的少年。他不只是一连串的获奖信息可以诠释的。

为何只有羽生结弦获得了这样的成绩?

一、基于严苛训练所带来的底气

尽管年幼的羽生不喜欢训练,但他却十分热爱比赛,享受赛场上的掌声和欢呼。在没有获得奖牌的那些比赛后,羽生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训练,只有训练能够给他自由而舒缓的空气,一旦闲下来就仿佛被无形的手掐住了咽喉一样。

就是这样的心态,让羽生从小就忍受了非常残酷的花滑训练,这也为他后续各大赛事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2012年前往多伦多进行训练时,因为远离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因为语言不通等问题,让羽生可以专心地训练。

百炼成钢,这是羽生成功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秘诀。

二、无时无刻的自省和思考

在每一次比赛中,羽生都会发现对手身上的优点,比如陈伟群的滑行。从别人身上看见差距,才可以找到自己可以更加优秀的地方。

失败的时候,羽生会反思自己在情绪上是否不够稳定,是否过于关注他人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事,是否因为现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自己失误……

每一次失败,羽生总是可以找到原因并且在下一次比赛前进行纠正。一次次反复,一次次回顾自己的不足,让他清晰地看到自己通往成功的道路究竟在哪里。他看到了师从布莱恩的费尔南德兹在滑行和四周跳上的稳定发挥正是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为何他选择前往多伦多深造的原因。

在无法训练的那些时间里,羽生总是通过意象来模拟实际冰场的训练。在无法得到教练实际的建议时,他就自己思考如何有效运用肌肉来进行跳跃。在无法做行动上的巨人时,羽生不惜成为思想上的巨人。

三、坚强的意志和为战而生的决心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过的那样,羽生的意志力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在地震之后失去滑冰场的时间里,在手术后无法下地训练的那些时间里,在看着比赛迫在眉睫却无法练习的那些日子里,羽生如何不被紧张、焦躁、痛苦的情绪所打倒?

在面对自己的偶像,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如何不被两人之间的距离所打倒?

拿破仑曾说:“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努力及毅力。”很显然,羽生做到了。他有着别人艳羡的天赋,通过别人所不可及的努力,取得了别人所达不到的成就,这就是一切成功的钥匙。

除了比赛,羽生结弦还剩什么?

也许一个运动员,离开了赛场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只追求更高的分数,那羽生结弦也不过是众多参赛者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但事实上,羽生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艺术家。

在追求更高难度的技术时,羽生也在追求更高标准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将自己的比赛看做是向自己发起的挑战,看成是向观众传达情绪和感受的方式,他想让自己的那一番心情被感知到。

因此,他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毅然挑战难度极大的4A,放弃在节目编排上追求更多的四周跳以获得更高的分数。也许这是羽生在蝉联两次冬奥会冠军之后,在人生追求上超越其他参赛者的地方吧。

在为家乡举行的多次慈善公演活动中,羽生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他的内心情绪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急切地渴望表达和被理解,这是羽生作为一个花滑王者少有的脆弱时刻。正是在经历了地震的苦难,羽生人性的一面才得以圆满。

软弱与坚毅并存之下,更令人动容的是二者在羽生身上的共融。

写在最后:

2012年开始出版的《苍炎》,是羽生为家乡募捐所写作的一本自传。讲述了羽生结弦从年幼滑冰到进入青少年组,再到进入成年组后的每一次大赛的心路历程。你会看到一个在聚光灯下看不到的鲜活的生命。感受苦难向命运发出强烈挑战的时候,真正内心坚强的人会如何抉择。

如果你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一些勇气。命运不可改变,可改变的知识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本书还有众多羽生的高清照片,可以作为写真进行收藏。

这本书的全部营收,将用于支持羽生故乡的赈灾。

,羽生结弦吸引我的,从来不滚瓜烂熟的意思 是美色

相关:

弹药未抵达 日美军演中止“海马斯”火箭炮射击训练据日本朝日电视台10日报道,驻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在北海道举行的联合军演中,美军原本计划实施“海马斯”火箭炮射击训练,但因弹药未抵达而中止。本次射击训练弹药本应从青森县三泽基地运出,但驻日美军称因手续上的问题没有运出。

书房是有故事的地方,是每个读书人的精神角落一我的画画之旅,缘于2016年底,时吾儿小茶包三岁多,正是爱涂涂画画的年纪。某日,伊说:“爸爸,跟我一起画画吧!”我们就在书房里翻找他平日爱读的绘本,照着涂涂画画起来。从未学过画画的我,恨不得此刻立马变身画家。之后,一起涂画成为我们的亲子日课,我也渐渐爱上这样的涂涂画画。恰逢茶包妈妈生日,和小茶包商量制作一本“小豆本”做礼物。网上找了教程,用一张彩纸折好“小豆本”,我们分工在不同页画上小画。这份心意..

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据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媒体消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于当地时间10月8日晚间逝世,享年75岁。布鲁诺·拉图尔(1947-2022),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以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相关研究著称,是STS巴黎学派的创办者。研究领域横跨人文社科多个重要领域,影响力波及科学史、艺术史、哲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学等。法国《世界报》在讣闻中评价他为“这一代最重要的法国知识分子之一..

让一千朵花儿开放!《菊花》/ 克劳德·莫奈 / 1878秋日宜赏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诗词塑造了菊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它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清净、淡然与隐逸。放眼全球范围,除却菊花东渡日本后短暂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日本皇室的象征,更多时候,它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普鲁斯特将它写进《追忆似水年华》,莫奈为其创作系列油画。历史上与菊花有关的奇闻逸事,有和平也有暴力:十七岁的少女手举菊花..

如何度过生命的至暗时刻?她的答案是“不吃屎,不骑马”一我喜欢她的名字,尽管一开始我只认识她姓赵,另外两个字连音都读不出来。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李白《古风》萝与蕤,是香草,是藤蔓,是繁茂而坚强的生命。 赋予这名字的是她的父亲,赵紫宸,这位燕大宗教学院院长大概永远想不到,这个名字将预示着这女子的未来,看上去脆弱不堪,实则坚韧不拔。赵萝蕤,在燕京大学的绰号是“林黛玉”。我喜欢她一张弹钢琴的背影,时间在那一瞬间凝滞,仿佛留下的只有音符和属于她的优..

《我将前往的远方》:单身初老,我现在很好几年前《断代》简体中文版亮相时让人惊艳,因为大陆读者很久没有读到同类的书写时代史的小说了。郭强生混合自己和同辈的笑与泪,以阴郁笔调编写出可为时代存证的泣血故事。如今他的散文集《我将前往的远方》也引进大陆,同样以自身经历为原点,关注单身初老族的境遇。《我将前往的远方》,郭强生著,后浪文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2年8月照顾高龄父亲,让他变成更好的人开头几章写自己照顾老父,颇使人共情。但凡家里有高龄失..

苏东坡: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虽然苏东坡和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身份,但他和我们一样要面对普通人的烦恼、人生的不确定和命运的无常。他也痛苦过、迷惘过,甚至绝望过,但最终却用一颗旷达的“闲心”守住了心灵的空间,消解了所有的磨难,活得快乐且通透。“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是苏东坡一生作为闲人的最好写照;“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苏东坡最简单的快乐指南。在下文作者费勇看来,“东坡”的意义在于:“人应该拥有一块..

那些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了时代标本每隔一段时间,网络流行语总以其生机勃勃的姿态,大肆侵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芭比Q了、yyds、emo、绝绝子……这些词语简单好用,却也某种程度上侵蚀了中文的丰富性。网络流行语真的会“杀死”中文吗?还是让汉语更为当下且具有活力?有研究者发现,汉语的发展演变本身就是词汇不断增量的历史,有些流行语沉淀下来,也成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的一部分。而那些可能没有存活到现在的流行语,其短暂的寿命过后,反而成为了时代标本..

从“鲁迅有点帅”说起说起鲁迅的外貌,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其诗作《自嘲》中的形容——“横眉冷对”,虽然有如此严肃冷峻的加持,然而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以如今的审美标准来看,恐怕怎么都称不上“帅气”。鲁迅、萧伯纳、蔡元培从左至右,摄于1933年对于鲁迅的外貌描述最准确的,应该是他身边的亲人、好友、学生们。在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笔下,鲁迅“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而作家郁达夫甚至称鲁迅为“中..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说起唐朝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太多,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然而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之外,还另有一个唐朝诗人在其中显得尤其特别——王梵志。作为一名唐初河南的底层农民,王梵志创作的一大主题就是道德劝诫,所谓“教你做人”,然而他在“讲道理”、劝诫讽喻的时候,真的触及了社会现实,讽刺当时的官吏司法、世态人情,在通达、通透之处看透了生死、爱憎与得失。下文摘选自王晓磊(六神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