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重回皇马,可能真不是开玩笑

2021-03-14 08:13:52 来源:网络

自从在欧冠赛场被波尔图淘汰以来,C罗一直保持着沉默。

直到昨日深夜,C罗在自己的社交媒体首度发声:

“在人生中,比不断跌到更重要的是你重新站起来的速度、以及你到底有多坚强,真正的冠军永不言弃!我们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与卡利亚里的比赛上,放在接下来的意甲比赛上,放在意大利杯的决赛上,以及本赛季一切我们仍能努力实现的目标上。”

“的确,过去的荣誉属于博物馆(我应该这么说!),但不幸的是足球是有记忆的,哥也是有记忆的!历史不能被抹去,历史是需要每天我们用坚韧不拔、团队合作、不断坚持和努力工作来书写的,那些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将永远不会获得荣耀和成功。”

这段“很C罗”的话,确实又让我们看到了总裁走出困境的决心。

事实上,在尤文连续2个赛季在1/8决赛倒下之后,C罗又一次成为了众多媒体攻击的对象。最突出抨击他的点,就是他在关键战的表现太不符合预期。

意大利多家媒体已经爆出,尤文内部已经不满C罗的表现,并不希望和C罗续约,认为C罗并不符合高薪的表现。

这个时候,一些曾经未曾想过的大胆猜测成为了近期足坛热议的话题——C罗或许会重回皇马。

西班牙以《阿斯报》为主的一些媒体披露了一些细节。C罗的经纪人门德斯和皇马已经有了会面,双方正在讨论C罗回归皇马的可能。

这个看上去天方夜谭的想法,如今正在发酵。

由于C罗在比赛最后时刻的那个任意球防守时的漏人失误,他被许多尤文名宿痛批。总裁又一次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与此同时,皇马队长拉莫斯甚至直接表达了他对C罗的想念。拉莫斯在前段几天的线上采访时直言:“C罗离开皇马是双输,不仅C罗输了,皇马也输了。因为他是最好的球员之一,他让我们接近胜利,能够帮助我们赢球,这是应该维持一辈子的关系。”

皇马队长的意思耐人寻味,这也是皇马方面第一次正面承认“放走C罗是个错误”。

没有人会否认C罗在皇马时期的表现。从一张白纸到伯纳乌的传奇,C罗在皇马的这9年以来贡献了太多太多精彩的时刻。若不是最后和老佛爷因为薪资的问题闹翻,总裁很有可能终老皇马。

来到尤文之后,C罗的个人数据其实并不差。但明显能够感觉到的是,在欧冠赛场的C罗已经缺少了曾经的统治力。同时,随着尤文在意甲统治力的下降,C罗的处境更加尴尬。部分尤文球迷仍然认为,C罗的到来毁了尤文。曾经尤文稳拿的联赛冠军,这个赛季也可能会泡汤了。

但不论自己的水平如何,C罗永远不会低头。他骄傲、他不服输、他想要证明自己的那种热情从来没有消逝。我想,这才是C罗球迷热爱他的地方。

是否回归皇马,对于C罗来说可能真没这么重要。因为不论是在尤文还是皇马,亦或是曼联、大巴黎,C罗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战斗。

,C罗重回皇马,可能真不是阳新一中 开玩笑

相关:

春天读书,陷进去了一年之中,春天最好,世界洗去灰色,渐渐丰富起来。在这个时节,读一读书,让自己和世界一起丰盈、蓬勃、舒展。如果你一时想不出阅读的书目,可以参考下面这份2月「理想家」都在读的书单,还有理想国近期出版的新书预告。1.《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物辞典,酝酿四十年的现代文明启示录。从阿赫玛托娃到茨威格,人类历史上闪耀的群星在这里重新建立联结。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

3·11地震十周年,日本人的坚忍克制如何阉割了现代政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理查德·劳埃德·帕里(Richard Lloyd Parry)曾在持续六年追踪调查日本3·11特大地震之后写作了《巨浪下的小学》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日本是一个“充满自然暴力元素的国家”——它位于地球上三个构造板块相互碰撞和摩擦的交接点,火山、台风、洪水、山体滑坡、地震和海啸应接不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如果没有日本堪称完美的防灾..

作家余华频频引发讨论;吴孟达丧礼举行|文艺周报文艺周报 Volume 36凤凰网读书文艺周报,盘点一周国内外文化新闻,在碎片化信息洪流里,留下值得被记录的部分。过去的一周文艺关键词有:作家余华频频引发关注;诺奖得主石黑一雄推出新作;阎连科获颁纽曼华语文学奖奖章; 中国女子诗词大会启动,叶嘉莹受邀担任名誉主任; 华裔女导演赵婷凭借《无依之地》再获重要奖项;《你好,李焕英》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0;吴孟达丧礼在香港举行……# 作家余华新作《文城》及其现身教育..

化解“教育焦虑”: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有关教育的问题总是令人苦恼。这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应该学习人文学科还是科学学科?教育应该更偏向于物质还是精神?在教育中,我们是把灌输有直接实用价值的知识作为目标,还是试着给学生传递那些本身具有美好意义的精神财富?教育是不是应该尽快成为某一行业或职业的技术培训?孩子们应该被教育成谈吐不凡、举止得体的人吗?除了艺术家以外,艺术鉴赏对其他人来说有价值吗?“教育焦虑”可能是当下最令家长、老师和学..

《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深藏于方志中的巨大宝藏十余载苦心孤诣,七千方志呈现八百年间方言之生生灭灭;两代人薪火相传,九百文献一览三十二省谣谚之精彩纷纶。《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全十一册)曹小云、曹嫄 辑校旧方志中的方言文献,是我们了解、研究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的历史、演变等可靠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历朝历代方言状况、汉语方言音义与民族语音义演变情况,准确释读小说戏曲文献中的方言俗语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编纂大型历史方言..

老师,如果我们待在这儿,可能会死掉!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随后引发巨大海啸,致使1.8万人遇难。共75个孩子不幸身亡,其中竟有74人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预警明明已经发出,大川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还是错过了逃生的窗口呢?2011年3月11日那个地狱般的下午,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摘自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的非虚构作品《巨浪下的小学》,帕里在六年的研究中发现,可能真正的问题正是日本本身。《旧世界的最后一小时》文/理查德..

刷脸泛滥,人工智能需要处理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吗?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人工智能的建议一再被来自科技界的代表提及。显然,人工智能系统已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好处,并且有潜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波特兰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梅拉妮·米歇尔在《AI 3.0:思考人类的指南》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你可能一直在使用的许多服务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有些甚至你都没有意识到,如语音转录、GPS导航和出行规划、垃圾邮件过滤、语言翻译、信用卡欺诈警报、书籍和音..

“世界主义者”陈乐民:做“有灵性的沙粒”《查理周刊》惨案、伦敦的爆炸、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蔓延欧洲的新冠疫情……近年来新闻里不时传来欧洲的坏消息,让我们不由得产生困惑:曾经光辉的欧洲文明已经沉沦了吗?欧洲文明还重要吗?新近出版的九卷本“陈乐民作品新编”可以被看作是对这种困扰的回应。陈乐民生前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与欧洲学家。解读欧洲文明进程的轨迹,并把这种对异域文明的观察最终落到对本土文明的省察,是陈氏文明史书写的独特思想路径。陈乐民(1930-2..

余华时隔八年写出的《文城》是“纯文学爽文”吗?“尽管我对作为小说的《文城》评价有很大保留,但我依然要承认,《文城》背后的余华有些打动我——与此相比,《第七天》背后的那个余华就会让我感到不适,他功成名就,却偏要来不可靠地代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愤怒和残酷。”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说:评余华《文城》文 | 李壮让我们开门见山地说:在我个人看来,余华的新长篇《文城》,是个好故事,不是个好小说。接下来,让我来具体解释一下这句很短却又很绕的话。01“小说”和“故..

有人把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都画出来了卡尔维诺在经典作品《看不见的城市》里假借马可·波罗之口,向忽必烈讲述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见过的城市。书中,马可共讲述了55座城市,卡尔维诺将这些城市固定在11个系列里,每个系列5个片段,这些片段被重新组合,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