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文艺新书:走到时间之中,开出花来

2023-09-26 15:25:55 来源:网络

9月23日,作家路内、张佳玮,诗人、批评家张定浩、木叶,《流星花园》编剧周苏婕,《笑着告别》译者李苑菲等11位讲书人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为读者推介2023年秋季的文艺新书。

“路内追随系列”

新修版“路内追随系列”是路内“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 》《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 》)并番外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 》的首次完整集结。该系列以70余万字篇幅,讲述工人子弟路小路1990到1999的十年间,在自己的故乡、三线小城戴城的故事。其中,《十七岁的轻骑兵》新增一篇路内2021年的新作。

“这四本书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回忆过去也不是顺着来的,都是倒来倒去来的。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路内分享道。

《侠客的日常》

“张公子”张佳玮带来了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文化随笔《侠客的日常》,全书分为际遇、侠情、群像、金古四辑。张佳玮在命运流转、衣食住行中还原他们的日常与情感,带读者赏读这些传奇故事里的日常烟火,体会离合悲欢中平凡侠者的一生。在活动中,张佳玮也分享了自己阅读武侠小说的经历。在他看来,武侠小说是一面镜子,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能映射出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文学批评的革命者》

张定浩重点推荐了英国著名学者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的革命者》。这不仅是一本文学批评,还是一本关于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批评并不是文学的附庸,就像文学不是生活的附庸。”张定浩说,“当我们打开一本文学批评著作,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从未有过的眼光,这种眼光超出我们自己,可以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这个过程不需要特别的准备,你只要抛开成见,带着倾听的耳朵进去就可以了。”

同时,张定浩也推荐了朱自清文选《你我的文学》。这是朱自清文学生涯的分水岭,寓示着他从创作者主体逐渐偏向普通读者的过渡。张定浩认为这是一个可贵的过程,通过阅读《你我的文学》,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学教科书之外更为具体的朱自清。

《你我的文学》

诗人木叶带来了他早年的作品集《那些无法赞美的》,书名取自他的一首小诗。新书分四辑,辑一为诗小说与散文诗,辑二是古今诗思的交汇,辑三为信件,包括校园刊物和民刊的序言,也包括关于画家、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摇滚歌星、异类人物的文字,辑四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的一些思考。

“这本小书是我的处女作。想献给的一些人,他们大多并不在身边,或者已经在时间之流有了自己新的运行方式,但他们的那些才情、智慧和事迹是不灭的。每一个书写者可能有一点小小的使命,把那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智慧、才华汲取出来,如果能变成文字就变成文字,如果不能变成文字,也可以一言一语地讲给身边的人:他们会走到时间之中,他们会开出花来。”木叶说。

《那些无法赞美的》

此外,《流星花园》编剧周苏婕带来了她的首部长篇《痴心人》,译者李苑菲重点介绍了“法国人最喜爱的殡葬师”纪尧姆·巴伊所写的《笑着告别》,在这本法国殡葬师另类回忆录中,纪尧姆·巴伊用百十则温情、幽默的真实记录摹画出丧礼中的人心、亲情、世态。

《收获长篇小说2023秋卷》

张诗扬、程方洁、解文佳、余静双、叶梦瑶五位上海文艺的文学编辑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为读者重点推荐了《收获长篇小说2023秋卷》、金宇澄全新修订版《繁花》、张定浩继《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之后的第二部诗集《山中》、青年作家刘汀的全新小说《水落石出》、作家李蕾的《春山可望:十首诗词讲透一个人》、学者邵晓峰解密的《宋式艺术生活》、作家锦翼的《三国封神榜》、伊格尔顿著述的《文化之用:从启蒙运动到反恐战争》、英国学者伊安•伯基特深度探究“自我”这一概念的《社会性自我》、美国桂冠诗人柯林斯写生和死、情和爱、永恒和变故、孤独和老年的《漫无目的的爱》、美国学者保罗·斯塔尔著述的《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路内、张佳玮、张定浩、木叶等11位讲书人来到上图东馆

,mail.163 秋季文艺新书:走到时间之中,开出花来

相关:

9月24日俄乌战场情报:拜登承诺对乌援助战术导弹战场态势大诺沃希尔卡方向:乌军组织部队向普里尤特涅和乌洛然涅区域展开进攻,俄军依靠火炮和无人机掩护实施防御,目前战斗仍在继续。新顿涅茨克与新马约尔斯克区域,俄军组织了新一轮反攻,成功夺取部分乌军阵地。扎波罗热方向:新普罗科皮夫卡北侧区域,乌军在无人机掩护下冲击俄军防线,目前已向南推进约150米。乌军在新普罗科皮夫卡东侧区域的进攻遭到俄军猛烈反击,目前未能取得突破。维尔波维区域,乌军继续向东攻打俄军..

穿越极寒之地,她是“死亡公路”上唯一的女卡车司机“我(埃米)是一名女作家,也是沉默的家暴受害者。她(乔伊)是一名卡车司机,在美国最危险的公路上跑运输。”在某次被家暴后,埃米决定“出逃”,前往阿拉斯加,与乔伊见面。两位女性一起穿越666千米的致命冰路,在属于自己的车里,她们无须解释与证明什么,也不用再寻求他人的肯定。在道尔顿公路,在北极荒野的狼群与驯鹿前,在乔伊的大卡车上,两位女性互相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埃米开始明白,她所钦佩的乔伊的勇气和韧性..

上了班以后,才知今生唯爱自由 | 重读陶渊明凡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都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读,常读常新。陶渊明的作品至少有两篇,一是《桃花源记》,一是《归去来兮辞》,是永远不能道尽的。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渊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晶,那么,《归去来兮辞》则是渊明道德人格实践的记录。桃花源旋开旋闭,幽眇难寻,真所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归去来兮辞》由仕而隐,乐天知命,一切实实在在,读之即在目前。前者系念..

十九世纪的妇科男医生波齐:没有空窗期,每次都很真诚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个地道的法国迷,对这个国家的种种如数家珍,奉福楼拜为文学偶像,曾被评价为“最具法国味的英国作家”。据《巴黎评论》的记者写,他家图书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乔治·桑中年时的绝佳照片,是纳达尔于1862年拍摄的,还有福楼拜一封短信的原件。尽管如此,在邂逅萨金特这幅《在家中的波齐医生》之前,他也从未在19世纪的法国著作中见过这位塞缪尔·波齐医生。画中人的猩红色长袍实在是很精美,它很长,从脖..

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 聂鲁达逝世50周年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马尔克斯说:“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聂鲁达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于他自己而言,固然任何一个作家都想获诺奖,但媒体的叨扰和多年陪跑带来的疲惫却也让人烦恼。他戏称,诺奖获奖者的庆典和外省小城的小学发奖仪式相似。或许..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爱?“好想恋爱啊!”虽然年轻人嘴上这么喊着,但肉眼可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爱了。嗑CP、追星、找搭子……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服用”爱情代餐“。既然动动手、花花钱就能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何必要花功夫经营感情?而在山田昌宏看来,这不单单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困境。下文摘编自山田昌宏《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拟。01找不到恋爱对象的年轻人据说“逆向巧克力”蔚然..

从郭襄开始,金庸笔下的女性不再是陪衬了金庸笔下有很多“女侠”。而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女主角大都是男性角色的镶边陪衬。郭襄可能是罕见的、没有最后去找哪个男性角色依附的存在。她没有获得完美爱情,也没有找个人凑合凑合嫁了。在郭襄之后,金庸塑造了程灵素、李文秀、殷素素、赵敏、殷离、纪晓芙……她们皆有侠气,又都各有主见、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坚持自己,不肯迁就,这样的女性角色,在金庸小说中自郭襄始。下文摘选自张佳玮《侠客的日常》,经出版社授权推..

好莱坞某些重要构思,与《西游记》十分相似《西游记》是刻进每一代中国人DNA中的文化记忆。《西游记》“虽述变幻恍惚之事,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是一部嘲谑人生、有趣好玩的奇书。“名著总是如初见,而《西游记》更是迷倒世界无数读者的永恒经典。”马瑞芳将《西游记》与现代生活相连,将《西游记》与好莱坞电影剧情同构,把《西游记》的写作看成中国神话“5G”网络的构建。“《西游记》是本开卷有益、常读常新的书。它展..

“1986年生,作家。热爱黄昏、山野。喜欢走小路、绕远路。”“可能”和“比如”,是和七堇年将近三小时的聊天里,她最常说出的词,分别是171次,135次。拿来作为对她本人的注脚也刚好合衬:一个善用喻体的,敏于感知的,思路发散的,而又时常摆荡在确定性之外的形象。七堇年保持写作快20年了,拥有她的“那一代读者”,也因为出道于著名的新概念,活跃于彼时盛名如潮的柯艾(知道这个名字的朋友们想必也都年纪不小了)而身负很难抹去的标签:一个难以取悦母亲的文艺少女,一个优秀却自卑的..

影响费翔一生的作家安·兰德,曾被误解为庸俗价值观的捍卫者“在一般的采访中我提到安·兰德,没有人会认得,只有你会认得,我特别高兴。”在《十三邀》对费翔访谈中,初代偶像费翔和许知远谈到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作家,他说:“安·兰德是一个蛮有争议的作家,我看了她所有的书,不止一遍。”美国作家安·兰德曾写下《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数本畅销的小说,她的哲学和小说里提倡理性与个人主义,认为理想社会应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在节目中,费翔讲到安·兰德对极端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