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朝露:曹禺笔下的“茶花女”

2023-09-25 17:57:26 来源:网络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

曹禺的戏剧作品极富盛名,往往会在短短几幕之中即有强大的冲突性,每个人物都具有着其典型性和矛盾力。在众多人物中,曹禺尤其善于刻画女性形象,以《雷雨》中的繁漪、《日出》中的陈白露为代表。

这二位又有明显不同,繁漪是狂热,白露是沉沦。繁漪是冷寂又暴怒的,像一座休眠的火山。她的美丽咄咄逼人,她的愿望又是理想化的。她反抗、不屈,她的爱与恨都在燃烧。与繁漪相比,陈白露人如其名: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夏日过去后,露水即将凝成冰霜,虚无缥缈。她将自己的人生化作了晨光时的露水,脆弱、转瞬即逝。她不相信理想,或言她不相信自己能够看到理想实现的一天,因此她选择了不反抗,顺着时代的洪流醉生梦死,直到走投无路。

茶花女:在清醒下堕落

陈白露是一个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的“茶花女”样的人物。她是北方洋城天津的头号交际花,住在豪华酒店最豪华的套间里,账目如流水,也有大把的人乐得为她埋单,愿花上千银元得她一吻。她的房间是名流们往来的地方,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她被年龄可以做她父亲的银行行长潘月亭包养,并通过夜夜笙歌来维护上流社会的关系,暗中帮助潘月亭的生意。

改编的同名电影《日出》(1985)海报

改编的同名电影《日出》(1985)海报

她在成为交际花后的人生轨迹与“茶花女”玛格丽特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拒绝追求者的话都有着强烈的既视感。

玛格丽特:

“一个每年要花到十万法郎的女人。对一个像公爵这样的有很多钱的人来说是可以供养得起的,可如果换成一个像您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就很棘手了。以前我所有的年轻的情人都没过多长时间就离开我了,这就是明证。”

陈白露:

“你有多少钱?……我要人养活我,你难道不明白?我要舒服,你不明白?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花钱,要花很多很多的钱,你难道不明白?”

在这样的浮华中,她们获得了生活上的快活;她们又都在内心里有巨大的空虚感,因为“茶花女们”对这种庸俗、轻贱的奢华又都看得真切,却得不到心灵上的解脱。当陈白露度过耀眼的二十二岁生日时,她是全场目光的焦点,每个人都用双眼记住了她这一刻的璀璨,但她同时失去了过去、失去了未来。顶顶的红人,觥筹交错,男男女女都娇笑着称她一句“心肝宝贝”“陈小姐”“潘太太”,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她们是娼妓,不过是高级些的娼妓罢了。

《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戏中陈白露唯一一次反抗便是搭救“小东西”。小东西是被卖身给金八爷的小女孩,她逃到白露的房间中,让陈白露动了恻隐之心:她自甘堕落,但不想一个被逼良为娼的孩子卷入比她更为下贱的、最凄惨的命运里。她不惜一切代价去搭救,英雄式的行为既是善良,也是一种自救。然而,金丝雀没有能力在所有人命运的幕后黑手中救下任何人,她亲眼见证了小东西变成在三等妓院老妓女翠喜怀中裹着的尸体。那一刻,隔着小东西的尸体,“一个年轻的貌美的女人和一个受尽欺凌、蹂躏而憔悴衰老的女人,就这样默默地、彼此对视着”。这是低级娼妓与高级娼妓的对视。曹禺在《日出(跋)》中写小东西与翠喜是命运的共同体,翠喜是小东西的未来,然而陈白露实际也在这命运的一环中。翠喜曾经也是风光一时的头牌妓女,年老色衰下场如是。与其说她是惨死的小东西的未来,不如说风头正盛的陈白露是她的过去?她们三个看似阶级地位极其悬殊,但都是卑微如草芥的生命。

曹禺写作陈白露这一形象,取材于许多红颜薄命的交际花、女明星。彼时因为金主破产便自尽的交际花也不在少数,陈白露的死亡接着潘月亭的破产,看上去是一个无法承受生活瞬间倒塌的女人为自己过往的选择与赌博偿还预支的债务,实际上,她对潘月亭自然是没什么感情可说,真正压垮她的也并不是一个金主的落魄,而是结尾王福升那句“金八爷已经替您把账都还了”。金八爷给她结账的行为无疑是从潘月亭处购买她的全部使用权,这于她而言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只要她继续当她的红人,每天花钱如流水,谁来保障她的生活不都是一样的吗?更何况金八爷能够整垮潘月亭,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权力掌控者,这对于一个交际花的事业来说,是只上不下。

但金八爷和普通的金主不一样。他是胁迫小东西就范的人,更是将小东西逼上绝路的罪魁祸首。当她孤身一人来到天津过这样灯红酒绿的生活时,她的心便已差不多死了;当那承载了白露恻隐之心的小女孩头上系着她送的红绳自尽时,她看着自己又被金八爷杀死了第二次。李石清在她的靠山失势之后骂她“你这个娼妓”,她纸醉金迷、雍容华贵的体面本质被揭穿,他给予了她最直白的羞辱。她的虚荣被当面横刀劈开,她依靠潘月亭,李石清依靠潘月亭,潘月亭又被金八爷玩弄,谁都逃不出这个连面都没露过的人的掌心。她不能再继续成为刽子手的玩物,于是服毒自尽。

人终究要做到“心口合一”,如陈白露一般清醒地堕落,可以说是这场戏从一开幕,便已注定了悲剧的结局。陈白露最终捧回了那本名为《日出》的诗集。这样模糊、朦胧的暧昧如日出的光影,照在陈白露茫然的脸上。她以为她故意的迷失能够获得长久的安宁,最终还是自食恶果了。

《日出》是她最初也是最后的精神寄托,但这究竟是不是一个虚幻的梦,随着陈白露的死亡,也无从得知了。《第一炉香》里,同样做着交际花的葛薇龙曾经许下:“我回去,做一个全新的人。”她没能够回到上海,陈白露也没能等来日出。

电影《日出》剧照

电影《日出》剧照

救风尘:虚假的理想主义

在这类故事中,总会有个尽力救风尘的男性形象出现。《茶花女》中是阿尔芒,《日出》中则是方达生。

方达生的一切看上去都是“不合时宜”。他是陈白露的青梅竹马,和白露有年少时的情愫,在乡下做着教师,对声色犬马的名利场有着近乎文化冲突的不适。他的出现就是来劝说白露离开、和他回乡下结婚。

陈白露对他的拒绝正是来自她对人性以及软弱的理想主义的了解。她曾经嫁给过理想主义——她和一个诗人在乡下结婚,过着贫穷的生活,生有一个孩子,这都是她为了对方口中的爱情的付出。当他们的孩子死了,那个诗人毫不留情地抛下她,追逐着他口中的“日出”去了。她早就经历了同样的追求,也过了方达生幻想中的贤妻良母、不求荣华富贵的生活。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田园牧歌式自由的、具有高贵人格的理想,和陈白露这种虚妄、消耗的富贵人生是精神的两个维度。但陈白露早就知道了这是空想理想主义,也看出了方达生的单纯、幼稚和肤浅。方达生甚至不愿意去理解陈白露的处境、这个社会的恶疮,他有理想和坚持,但他只会愤愤不平地说:“世上怎么允许金八这种人活着”,直到白露讽刺地回答:“金八这种人决定了我们怎么活着”。

他看似代表了不为世所容的清流一样的正义,但这种正义实际上是极度软弱、自我崇拜的。最后,陈白露失去了一切、面对高额账单时,方达生苦口婆心劝说的内容依旧是“你心里痛苦。……你应该离开这儿,你应该结婚”。他对于陈白露既有着居高临下的道德规劝,但当知道陈白露与前夫的经历之后,又马上选择了放弃。曹禺在《日出》的跋中写道:“可怜的是这帮‘无组织无计划’,满心向善,而充满着一脑子的幻想的书呆子。……却自己是否能为大家‘做一点事’,也为将来的阳光爱惜着,就有些茫茫然。”

电影《日出》剧照:方达生与陈白露

电影《日出》剧照:方达生与陈白露

在《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再次堕落是牺牲,她的爱情足够古典、动人。《雷雨》中也处处是爱情,哪怕最终为爱成魔。《日出》则不同,从头至尾无一人有真正的爱情。顾八奶奶的爱情是用金钱置换的,方达生追寻的是幻影中的竹均,陈白露爱的诗人奔向日出,不会为她停留。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方达生没有能力给陈白露带来真正的希望,陈白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无力去反抗,更不像方达生一般有着天真的傻气,不堪的痛苦让她无声地死去了。这些故事似乎离得很远,又随着每天的日出涌现。曹禺认为故事的内核在于《道德经》里的这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认为自己是笔下讽刺的对象方达生一样的人,然而能够留下《日出》这样的作品,写下陈白露这一动人的悲剧角色,已然是“迎着阳光由中门昂首走出去”。

,譬如朝露:曹禺笔下的“茶myprotein 花女”

相关:

穿越极寒之地,她是“死亡公路”上唯一的女卡车司机“我(埃米)是一名女作家,也是沉默的家暴受害者。她(乔伊)是一名卡车司机,在美国最危险的公路上跑运输。”在某次被家暴后,埃米决定“出逃”,前往阿拉斯加,与乔伊见面。两位女性一起穿越666千米的致命冰路,在属于自己的车里,她们无须解释与证明什么,也不用再寻求他人的肯定。在道尔顿公路,在北极荒野的狼群与驯鹿前,在乔伊的大卡车上,两位女性互相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埃米开始明白,她所钦佩的乔伊的勇气和韧性..

十九世纪的妇科男医生波齐:没有空窗期,每次都很真诚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个地道的法国迷,对这个国家的种种如数家珍,奉福楼拜为文学偶像,曾被评价为“最具法国味的英国作家”。据《巴黎评论》的记者写,他家图书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乔治·桑中年时的绝佳照片,是纳达尔于1862年拍摄的,还有福楼拜一封短信的原件。尽管如此,在邂逅萨金特这幅《在家中的波齐医生》之前,他也从未在19世纪的法国著作中见过这位塞缪尔·波齐医生。画中人的猩红色长袍实在是很精美,它很长,从脖..

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 聂鲁达逝世50周年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马尔克斯说:“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聂鲁达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于他自己而言,固然任何一个作家都想获诺奖,但媒体的叨扰和多年陪跑带来的疲惫却也让人烦恼。他戏称,诺奖获奖者的庆典和外省小城的小学发奖仪式相似。或许..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爱?“好想恋爱啊!”虽然年轻人嘴上这么喊着,但肉眼可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爱了。嗑CP、追星、找搭子……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服用”爱情代餐“。既然动动手、花花钱就能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何必要花功夫经营感情?而在山田昌宏看来,这不单单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困境。下文摘编自山田昌宏《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拟。01找不到恋爱对象的年轻人据说“逆向巧克力”蔚然..

从郭襄开始,金庸笔下的女性不再是陪衬了金庸笔下有很多“女侠”。而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女主角大都是男性角色的镶边陪衬。郭襄可能是罕见的、没有最后去找哪个男性角色依附的存在。她没有获得完美爱情,也没有找个人凑合凑合嫁了。在郭襄之后,金庸塑造了程灵素、李文秀、殷素素、赵敏、殷离、纪晓芙……她们皆有侠气,又都各有主见、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坚持自己,不肯迁就,这样的女性角色,在金庸小说中自郭襄始。下文摘选自张佳玮《侠客的日常》,经出版社授权推..

好莱坞某些重要构思,与《西游记》十分相似《西游记》是刻进每一代中国人DNA中的文化记忆。《西游记》“虽述变幻恍惚之事,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是一部嘲谑人生、有趣好玩的奇书。“名著总是如初见,而《西游记》更是迷倒世界无数读者的永恒经典。”马瑞芳将《西游记》与现代生活相连,将《西游记》与好莱坞电影剧情同构,把《西游记》的写作看成中国神话“5G”网络的构建。“《西游记》是本开卷有益、常读常新的书。它展..

“1986年生,作家。热爱黄昏、山野。喜欢走小路、绕远路。”“可能”和“比如”,是和七堇年将近三小时的聊天里,她最常说出的词,分别是171次,135次。拿来作为对她本人的注脚也刚好合衬:一个善用喻体的,敏于感知的,思路发散的,而又时常摆荡在确定性之外的形象。七堇年保持写作快20年了,拥有她的“那一代读者”,也因为出道于著名的新概念,活跃于彼时盛名如潮的柯艾(知道这个名字的朋友们想必也都年纪不小了)而身负很难抹去的标签:一个难以取悦母亲的文艺少女,一个优秀却自卑的..

影响费翔一生的作家安·兰德,曾被误解为庸俗价值观的捍卫者“在一般的采访中我提到安·兰德,没有人会认得,只有你会认得,我特别高兴。”在《十三邀》对费翔访谈中,初代偶像费翔和许知远谈到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作家,他说:“安·兰德是一个蛮有争议的作家,我看了她所有的书,不止一遍。”美国作家安·兰德曾写下《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数本畅销的小说,她的哲学和小说里提倡理性与个人主义,认为理想社会应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在节目中,费翔讲到安·兰德对极端个人主义..

研究表明,工作越努力,越穷?这么多年了没涨工资,有没有认真工作?如果可以这样简单地归因,那么世界上的事情倒是会变得明了很多。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认真工作未必就会带来涨薪。大多数人持有的“贫穷是懒惰的结果”观点,会让自己对一系列事实疑惑不解,比如贫穷国家的工人工作时间要长于富裕国家。有的时候,工作越努力,越穷。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夏准在《每个人的经济学》一书中,从工作时长入手,一步步厘清了勤奋与财富状况并不总是正相关。本文..

大鹏: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所以我做了很多事","type":"text"},{"data":{"duration":2031,"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37/264CC2990712A2FF1EA60756B64A2873F7783867_size27_w345_h228.jpg","attachmentType":"video","fileSize":"218921","guid":"9c0f7e7d-d9aa-43f6-b159-b0d7898f5534","audioFileSize":"31748","attachmentId":"9c0f7e7d-d9aa-43f6-b159-b0d7898f5534","mobileUrl":"https://video19.ifeng.com/video09/2023/09/14/p71081094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