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2023-06-30 20:09:46 来源:网络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短假期意味着什么,电影史告诉你。”下文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细数电影史上那些或长或短的假期,比如《罗马假日》中的一天一夜,《断背山》中一年一两周的相聚,或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长达一两个月的暑假……

毛尖认为:“假期一长,情智递增……至少一个月,才能让该发生的都发生。”“本质上,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而华师大这些年爱情人口的持续走低,跟短寒假不是没有关系的。”

愿你今夏有个长假,可伴着这份特殊的“假日影单”消暑。

我们配得上更好的事物

我们配得上更好的事物

撰文 | 毛尖

撰文 | 毛尖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2019年1月1日,格外悲痛,因为发现我们学校的寒假是全世界最短的。短假期意味着什么,电影史告诉你。

一天

一天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美国)的一天一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假期。电影最后,万般不舍的奥黛丽赫本决心重新承担起她的国家责任回归王位,格里高利派克送她到公主行宫外的拐角。赫本说:“我不知道如何说再见。我一个字都说不出。”派克:“那就不说。”

钱德勒说:告别,即是死去一点点,这是本场戏的概念。也是短假期的危害。第二天是赫本的记者招待会,她在高高的皇家位置上看到派克,回答了关于“最难忘”的问题,“罗马,当然是罗马。”

《罗马假日》电影片段

《罗马假日》电影片段

不过,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台词,其实来自电影开头,赫本在药性发作迷迷糊糊状态下说出的几句诗。“死后依然能听见你的声音,尘土之下我的心还会雀跃。”这首不可考的诗据说是编剧所为。另一首来自雪莱的《阿列苏萨》,赫本说是她的最爱,“阿列苏萨从她的雪峰睡榻上起身……”这几句引诗,保证了这部伟大电影永恒的青春性,这个短假期尽管无比残酷,无比致命,却也被确保了一个欢欣的afterlife。

两三天

两三天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2008,英国)是一部很英国的电影。杀手肯与雷,圣诞期间来到布鲁日,表面上是度假,其实是等待一个任务。终于肯接到老板电话,指示他杀掉雷,因为之前雷在杀一个牧师时误杀了一个男孩,为了行业荣誉雷必须死。

整部电影一直在转折,肯拔枪从背后步步逼近雷,但准备扣机关的一刻,雷自己先举起枪对准了自己。先动感情的先死,前赴后继的,肯倒下,老板倒下,侏儒倒下、雷倒下。

《杀手没有假期》电影片段

《杀手没有假期》电影片段

好吧,我要说的是,侏儒。导演麦克唐纳一半电影用了侏儒,《三块广告牌》是2017年大热片,《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出演侏儒一角。《杀手没有假期》中的侏儒看上去斯文,却更邪典。不过,麦克唐纳表现侏儒,从来不因为他们是生命奇观,而是,他们是更加浓缩的我们,更加浓缩的岁月。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杀手》中的侏儒就像这个短暂的圣诞假,被老板在匆忙的假期行程中失手了结,假期短生命更短

四五六天

四五六天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1959,苏联)是电影绝唱,苏联没有了,银幕上也再没有那样的苏联男孩和女孩。卫国战争期间,十九岁的阿廖沙用军功换来一个假期。将军一共给他六天时间,来回路上四天,帮妈妈俢屋顶两天。

虽然是战争期间,阿廖沙的心却是晴朗的。他一路助人为乐也接受生命馈赠,火车上遇到舒拉,整个世界刹那安静,只有风只有树只有你。可惜,美好的事物总有一个“但是”跟在后面,最美好的就有一个最大的“但是”,第四天送别舒拉,尽管他们根本不需要对彼此说一句“我喜欢你”,但匆忙的假期确实也没给机会让他们说出那句话。最后一天抵达家乡,阿廖沙只剩十分钟时间,“妈妈,我马上得走。”他和母亲在稻田中挥别,“妈妈,我会回来的。”

说过的话没有算数,阿廖沙被战争带走,李健为此写过一首歌,《一辈子的十分钟》。不过,俄罗斯的悲壮和美学也就在这样的时刻被确立,就像茨维塔耶娃的诗:一生中的所有事物/我都是以诀别,而不是以相逢/以决裂,而不是以会合/不是为了生,而是为了死去爱/并且爱下去的

\n

七天

七天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上帝的年假是七天,憨豆的黄金周也是七天,七天用来造人用来相爱都足够,即便是Mr. Bean这样情商智商都测不准的喜剧人物,在《憨豆的黄金周》(Mr. Bean’s Holiday, 2007,英、法、德联合制片)里,也能收获自己的豆女郎,突然从007的情商飙到700,假期一长,情智递增

不过,相爱容易,守护爱情,七天远远不够。《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2005)是李安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青冥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绿巨人”之后,为广大善男信女再造的人性小庙,“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杰克和恩尼斯,被牧场老板临时取消了一个月的工作,他们的爱情进度条终于止步在刚刚开始的假期前。之后,虽然杰克步步进逼,恩尼斯却无力回应,只有每年几天时间去断背山做一个温故知新之旅,但是一年一两周,谁都不够,影片流传最广的那句台词脱口而出,“但愿我知道如何戒了你。”

这就是短假期的问题。本来,时间长一点,他们也许能彼此戒掉,因为一想到得抽一辈子的烟,估计谁也不想再抽了吧。

两三周

两三周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两三周,是电影中设定的假期分水岭。德西卡的《短暂假期》(Una breve vacanza,1973,意大利)很有意思,在大陆基本被翻译成完全相反的《悠长假期》。不过,在想象“短暂”和“悠长”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有时又会觉得,就像花花公子和情种经常是同一张脸,这个世界上本来也许就无所谓反义词这种说法。

《短暂假期》延用了德西卡的一贯语法,一个在狼藉人生中过着暗淡生活的底层妇女,公婆、受伤的老公加上三个儿子,都得靠她男人般的工作度日,身体不好她也不敢去看医生,怕被解雇。终于,她被查出有肺病需要横穿意大利去治疗。在北部疗养院,生命的枷锁突然被打开的刹那,她开始读小说,开始关心别人也被别人关注,而且,她开始恋爱,开始她真正的假期。然而,终点到来,她的肺病已经痊愈,该走了。看到这里,特别特别想对医生说,他妈的她没好,她需要继续在疗养院接受治疗。

但德西卡毕竟是拍《偷自行车的人》的导演啊,尘埃里来,还是要回到尘埃里去。生命的假期,到底得多长,才能让观众幸福?

长于一个月,或者

长于一个月,或者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至少一个月,才能让该发生的都发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2017,意大利)是一部特别温柔又各种虐心的电影。意大利里维埃拉,少年艾里奥和美国青年奥利弗,越走越近,终于情不自禁。本来爱就是劣势,少年爱更是摧枯拉朽伤筋动骨,好在假期够长,有时间煎熬有时间沉醉有时候吵架也有时间修补,当然,所有的甜蜜都会成为时光里的债务,上帝也经历分别更别提人类,火车站送别奥利弗,十七岁的艾里奥终于连回家的力气也没有。

不过不管怎样,这部电影还是会让《断背山》的主人公羡慕到浑身发绿,因为艾里奥和奥利弗互相用自己的名字呼唤对方时,周围没有一丁点坏人坏事,艾里奥的父亲更是在电影快结束时对悲痛的儿子说了下面这段话:你有一段美好的友谊,也许超过了友谊。我羡慕你。多数父母都希望这一切烟消云散,祈祷他们的孩子就此收手。但我不是这样的父母。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的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更少。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痛苦,但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

艾里奥在父亲的话里整顿身心,终于他有能力在猝不及防的生命体验中,提取出和欢欣一样宝贵的痛苦,只要,只要假期足够长。

短于一下午

短于一下午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不过,对于从来没有足够寒假的华师大人来说,也不要轻生,因为电影史也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论。简单说,没有足够长,如果足够短,也有万千可能。

《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第二部最好。《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2004,美国)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剧情和男女主人公,九年后,美国人伊桑和法国人朱莉再次在法国相遇,岁月流逝,当年巨大的错失也能用三言两语间说清,生命之重风淡云轻拍下来,这是林克莱特的能力。伊桑现在是畅销书作家,来法国签售,下午的活动,傍晚的飞机,他们只有一下午的时间。

一下午,他们在巴黎街头聊天讨论争吵和好,在话语层面,他们走过了恋人的所有阶段,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过去,时间的大限越来越清晰,但是他们的剧情刚刚进入高潮,伊桑说,我想听你唱歌,朱莉说,没有吉他伴奏我肯定不唱。不过吉他在家里。

伊桑坚持,来得及。他们就去了朱莉家。朱莉弹着吉他,伊桑看着她,黄昏的光线无限温柔,朱莉的声音无限温柔,“宝贝,你要错过你的航班了。”伊桑说:“我知道。”

时间的压力带来一场革命,伊桑后来就留在法国。因为长度的剧烈震荡,伊桑和朱莉都在刹那孤注一掷,“我们配得上更好的事物。我们枯萎在温情中。”足够短带来生命盛宴,一生中遇到一次,你几乎就可以媲美神。

当然,这些都只发生在电影上。本质上,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而华师大这些年爱情人口的持续走低,跟短寒假不是没有关系的。

,假期就白俄罗斯地图 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相关:

中国游泳队公布杭州亚运会名单,傅园慧无缘在家乡比赛傅园慧遗憾落选。30日上午,中国游泳协会官方公示了中国游泳队杭州亚运会参赛运动员名单,傅园慧遗憾落选,无缘参加在家乡举办的亚运会。女运动员(21人):万乐天、马永慧、王一淳、叶诗文、朱蕾桔、李冰洁、李家萍、杨畅、杨佩琪、杨浚瑄、吴卿风、余依婷、汪雪儿、张雨霏、柳雅欣、俞李妍、高唯中、唐钱婷、彭旭玮、葛楚彤、程玉洁。男运动员(19人):王长浩、王谷开来、王浩宇、王梓炀、牛广盛、闫子贝、孙佳俊、刘培鑫、杨..

再见76人!哈登做出决定,三大潜在下家出炉,快船望组四巨头冲冠自从76人被凯尔特人淘汰出局后,76人随队记者庞培一直在紧跟追踪哈登的未来。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和哈登牵扯最多的,一定是火箭队。不过随着火箭在选秀大会上得到阿门汤普森,加上火箭无心给哈登超级顶薪合同+围绕他打造球队,哈登回归火箭的大门实际上已经关闭。76人也想留住哈登,但是不想给哈登超级顶薪的报价,此外哈登新赛季的角色定位有可能会继续下降。眼看哈登已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快船挺身而出!根据Woj和查拉尼亚..

三盘大战逆转!袁悦三连胜成功突围,中国选手9人征战温网正赛当地时间6月29日,温网资格赛决胜轮比赛展开争夺,中国金花袁悦出战,她的对手是世界排名137位的布兰达-弗吕维尔托娃。双方在本场比赛战满三盘,袁悦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实现逆转,2-1将对手淘汰出局,成功晋级跻身正赛。首盘袁悦在第3局遭到破发,第4局她错失4个破发点机会,第5局袁悦发球局再次失守,1-4落后对手。第6局袁悦连下4分破发,随后她保发追至3-4。第9局袁悦在非保不可的一局遭到破发,3-6输掉第一盘。第二盘袁悦在第..

《耘:每当有人醒来》:星星们不再独自发光2000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复兴”现象,其契机为一大批优秀作家从社会各界汇聚到了高校——如王安忆去到复旦大学并开设了写作课,刘震云、阎连科和王家新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飞宇调入南京大学……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担任主任,之后小说家苏童和余华、诗人欧阳江河和西川等多位老师的加入,让北师大的文学教育有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2014年以后,当来自全国各地..

“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是一种真切的纽带" | 6月新书推荐“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曾是一种真切的纽带。一个阅读中的人看似与周围的一切相隔绝……然而阅读中也有很大的公共因素,它存在于那些你和其他人读过的书。”本月新书推荐其一《我以文字为业》中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每位阅读者慰藉,阅读尽管有其私人的一面,然而通过文字产生的隐秘联结,或许更为牢固。每个月的新书推荐,其实也是我们试图通过共享阅读经验与趣味,来达成这种联结。本月新书——有莫言的剧本《鳄鱼》,此书不仅跳脱..

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头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读书笔记我们在抄书你来吗?前几日,读书君和好久不见的实习生抄书君说,大家都想再次看到读书笔记。此时的抄书君,已经是工作三年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长期浸泡在价值判断和逻辑拉扯的环境里,忽视了对太阳、诗歌和眼泪的感受力。相信许久不见的大家,也经常如此。嗯好,那让咱们一起捡起读书笔记。书中总有小块的自由,希望大家经由此处,游到云海里,跑进山里去。参与方式: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我们会选取留..

傍晚携爱人散步、饮冰酪。浴。过夏天的 13 种方式今夏的高温来势汹汹,未至七月却堪比三伏。让人回想起加缪对酷夏的描述,“这么走着的时候,一直觉得血老往头上涌”。闷热与汗流浃背是夏天的副作用,燥热总是无法令人愉悦。但可别因此就讨厌了夏日啊!其实,夏天蕴藏着无尽的魅力与乐趣。否则莎士比亚就不会说:“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你却比夏日更可爱温存。”否则村上春树也不会说:“可能的话,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见,季节但愿是夏天。”夏季的热,是消暑的理由,让吃喝玩乐..

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文人墨客的舌尖大都敏感,能在寻常的食物中品出不寻常的滋味。孔子收徒,弟子最好能拎几条腊肉来做学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对吃的主张。大才子金圣叹临上刑场,耳语儿子一个吃食密招,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味。苏东坡对待口腹之欲,似乎更接地气,透着人间的暖意。苏东坡苏东坡曾跟好友刘贡父聊起一种美味,三白饭,是他儿时常吃的,味道之好,无法比拟,通常一口气能吃三大..

“有事情可以抱怨总比没有好。” | 雷·布拉德伯里“有些时光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有些夏日拒绝结束。”——雷·布拉德伯里今天分享的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废公路》。主人公一家自驾开上一条乡野的废公路,一路上景色惬意怡人,但妻子总担心这条无名之路上会有未知的危险出现,尽管如此,在儿子和女儿的欢欣鼓舞下,男主人公还是把车继续开了下去。这场短途冒险会遇上什么,谁也料想不到。惊喜还是惊吓?最终你总会有所看见,有所收获。读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

专访《两种孤独》译者侯健:回归拉美文学爆炸原点,理解孤独《两种孤独》记录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的一次对谈。那时,拉美文学正处于“爆炸”盛况之中,对谈的双方都还是年轻的拉丁美洲小说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问世,而略萨凭借1966年出版的《绿房子》获得了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在这本书的译者侯健看来,现在的读者回过头再看他们五十多年前的谈话,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自己“回归到1967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