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启动:“从此刻出发”

2022-04-16 18:28:57 来源:网络

2022年4月15日,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正式启动,本届主题为“从此刻出发”,评委团由梁永安、林白、刘铮、罗翔、王德威组成。即日起至5月15日,组委会接受出版社、出版公司或作者本人提交作品。最终获奖者将于10月的颁奖典礼现场公布。

继首届“不悔少作”,第二届“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第三届“成为同时代人”,第四届“愿你道路悠长”之后,2022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年度主题为“从此刻出发”

如果所有的叙事在脱口时就注定是俗套一种,哪怕再真挚的感情付诸笔端,都必将沦为自我感动,我们要如何“给自己讲故事,才能活下去”?还是说,唯有沉默才是自尊的?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说,“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这也是本届主题的题中之义。书写,便是从此刻出发,指向未知处,因而不必滥情或沉默,也不必被线性的“当下”俘获。

从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设立之初,为了公正开放,评委每年轮换。评审团的构成一直包含作家、文化学者、评论家及跨界评委等,而观察组委会对于本届评委的选择,可以感受到新兴媒体方式之于文学的影响与介入。复旦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生导师梁永安,近两年因在网络上向年轻读者开讲恋爱课受到广泛关注,法学教授罗翔更是B站顶流,有深度、有温度、有趣味的视频风格让他广受年轻一代的喜爱,当然“网红”身份的背后,梁永安和罗翔也有着丰厚的文学积累。作家林白是当代中国女性经验最重要的书写者之一,为文学奖提供可贵的女性视角。更有常年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的王德威教授和文学评论家刘铮的坐镇,将以理论的尺度和批评的视角,给予作品更多理性的分析。

附:2022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参赛规则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参评对象限定45岁以下用汉语写作、在大陆地区出版过中文简体版作品的作家。

参评作品须为小说,类型不限,纯文学及跨类型的犯罪、推理、科幻等均可参加。

参评作品应为2021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间正式出版的书籍,最迟送交作品的时间为2022年5月15日,以材料送出的快递或邮戳时间为准。

8月1日,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将根据每位评委提出的2至3位初选人选,公布初名单。

9月15日,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根据由评委以多数表决产生的5名人选 ,公布决名单。

最终获奖者(1名)将于10月举行的颁奖礼现场公布。

,第五届许连捷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启动:“从此刻出发”

相关:

夷陵之战1800周年:万万不要歧视你的对手距今1800年前,刘备和陆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而在这场战争背后,有着诸多耐人寻味、深思的细节。我们从中也可以观察书生意气的发生、转变与影响。撰文 | 张哲时光倒流一千八百年,刘备和陆逊的军队正紧张对峙。乱世鲜有太平日子。为了替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一改讨伐汉贼的核心战略,对昔日的盟友孙权挥师相向。刘备派人开辟通路,联络异族,策反郡县,挑衅敌军。另一边,陆逊受孙权委派,在夷..

女性友情若何塑造了波伏瓦?4月14日是法国思想家、作家波伏瓦逝世36周年的纪念日。波伏瓦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者、思想家,也是法国享有盛名的小说家,在群星璀璨的巴黎左岸里,波伏瓦如同一柄利剑刺破男性森林,也用她耀眼和富有洞见的思考,启发女性思考自己的语言和生存定位。可是长久以来,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却是她和伴侣萨特的关系,一位深邃的女性思想家,却总被笼罩在萨特的阴影下。然而,波伏瓦的好友认为,早在波伏瓦遇到萨特之前,她就已..

若是撇开电子阅读,我们每年用来阅读的时刻是若干好多?近日,小米发布了最新的电子书产品——多看电子书Pro 2,而它和其他电子阅读所共同使用的“电子纸”,据洛图科技(RUNTO)的研究数据显示,也在爆发“最强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比十年前增长了11倍。电子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已然在发生变化。电子产品核心原件的主要元素是硅,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也被称为“硅时代”。今天,得益于各种阅读工具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精准,一方面..

我为什么纪念喷香港片子?曾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港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数百部港片成为了一代人成长的坐标与参照——“吴宇森的热血枪战兄弟情、王家卫的爱恋纠缠男女怨、周星驰的诙谐恶搞无厘头、徐老怪的是非恩仇江湖叹”……当我们一提起港片,这些经典的镜头与片段裹挟着青春的回忆涌现。而那些随着时光老去或已不在的香港电影人,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时代越是仓皇,难免越想在已被定义的昔日时光里找寻慰藉..

43岁往后,他不再因无常而绝望 | 蒋勋重读苏轼苏轼的诗歌,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又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在台湾作家蒋勋看来,苏轼“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当然,不同时期的苏轼在不同心境下写出的诗词全然不同,这些对于生命经验的自然书写、对于生命的片段领悟,让苏轼建立起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与豁达。下文摘选自《蒋勋说宋词》,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可豪迈,可深..

城市到底属于谁?1961年,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借此告诉大家,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甚至有了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

家乡回不去,是因为这些村子糊口图景已磨灭不见了丝瓜架下或扁豆花开,这些典型的乡村景象,离着大多数人越来越遥远。城市中掀起的“露营热”看似让人们更加靠近自然,却难以带着你我真正穿越回村庄去过那种质朴而踏实的生活。作家于兰在其书《声在树间》,重绘村庄里遥远的记忆,寻找那些消逝的乡村事物,带着我们去观察那些叫不上名字来的野草、或是当年从未抓住过的野生小动物。村子里那一草一木、一瓜一藤等野生而自由的生命,仿佛总蕴含着让我们再次热爱生活的力量。本文经..

纽约的餐桌:一份城市打工人记实纽约是一座海纳百川、活在当下的城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人间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街区、车站、公寓、广场,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群。一日三餐,人生百味。纽约人的餐桌,纽约人的饮食,诉说着怎样的故事?美国调查记者、非虚构作家,该书作者艾娜·雅洛夫(Ina Yalof)居于纽约,食于纽约。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撰写过健康、信仰和幸福等多种主题的文章,作品见于《GQ》《时尚芭莎》《纽约》..

卢梭: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虑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在走路时沉思,思维和脚步一起迈向远方。走路——这种恐怕是人类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作家索尔尼的眼中,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而不仅仅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通行。在《走路的历史》这本书中,她系统地考察了走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源流发展。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在一次步行探访好友的途中,从随身带的《法国信使》一书里获得启发,开始把行走和思考这两件事结合在..

夷陵之战1800周年:万万不要歧视你的对手距今1800年前,刘备和陆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而在这场战争背后,有着诸多耐人寻味、深思的细节。我们从中也可以观察书生意气的发生、转变与影响。撰文 | 张哲时光倒流一千八百年,刘备和陆逊的军队正紧张对峙。乱世鲜有太平日子。为了替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一改讨伐汉贼的核心战略,对昔日的盟友孙权挥师相向。刘备派人开辟通路,联络异族,策反郡县,挑衅敌军。另一边,陆逊受孙权委派,在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