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2022-03-29 09:14:23 来源:网络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讲诗词,也写诗词。她说她的诗词是“梦里边梦见的句子”,是词句“自己跑出来,然后才写成诗”。她生于民国、长于战乱,结婚生子后在台湾飘零,随即又被迫离乡、远赴北美。然而,在叶嘉莹看来,“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去国二十多年后,叶嘉莹终于完成了她的返乡之旅。而几十年命途多舛的经历也化成诗词,留下她的生命证言。

先生自己写词,也关注历史上的女性词人——不止于李清照。从宋朝的幼卿、戴复古妻到清末的秋瑾、佚名农家女子,她们声名或许不大,但其词作也凝聚了生命血泪,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叶先生从故纸堆中打捞起这些有厚度的词作,带领读者体会她们爱而不得时的痛苦、国破家亡时的悲慨......

下文选自《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因篇幅所限,有删减。经出品方授权发布。

叶嘉莹

叶嘉莹

1

幼卿与戴复古的妻子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词”这种文体,是女性的形象,女性的语言,女性可以写自己的伤春怨别。可是古代的女子哪一个有谈爱情的自由?没有啊!女子就是要相夫教子,侍奉公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如果没有延续后代,就犯了“七出之条”,至于谈爱情,哪一个女子有胆量去谈爱情!

诗呢,女子虽然作,可是作不过男子,因为他们男子都有志可言,女子无志可言。至于写小词,男子可以写爱情的歌词,男子可以用女子的口吻写爱情的歌词,温庭筠说:“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他是写一个女子对男子的怀念。女子不能写这样的感情,尤其是良家的妇女,所谓缙绅之家的妇女。

所以说,李清照真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写自己的相思爱情。她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写她的相思,而且是对她丈夫的相思,这本来是合乎礼法的。可是宋朝王灼在《碧鸡漫志》里就批评李清照的歌词,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陆放翁的《渭南文集》写了一篇《孙夫人墓志铭》,有一位孙夫人,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李清照想要收她做弟子,教她填词,可是孙夫人家里人不同意,连孙夫人自己都说不可以跟李清照去学填词。

所以你就看,写诗女子写不过男子,写词女子根本就不敢写,所以最早期的歌词就是歌妓之词。歌妓一天到晚就唱这些歌词,她们熟悉这些个调子,敦煌曲子也是歌妓之词。“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天上圆的月亮像一团白银,“夜久更阑风渐紧”,夜很深了,风吹得越来越紧了,“为奴吹散月边云”,你这个风啊,就替我把天上的云彩吹散,把月亮露出来,“照见负心人”,照见那负心的人。又说“我是曲江临路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真正的女子写歌词就是骂那些男子的负心。可是男子写歌词都是女子怎么样对他相思,怎么样对他怀念,从来也不骂他负心。

这是早期的“歌词之词”,歌女都是通过这样的歌词抒写她的不平、她的悲哀、她的痛苦。偶然有士大夫人家里的女子也写了歌词,那是因为她遭遇了最大的不幸。女子平常不敢写表达爱情的歌词,只有当她遭遇了非常悲哀痛苦的经历,她内心的悲哀痛苦没有办法表达,于是才偶然留下了一首歌词。我说过在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红楼梦》里面薛宝钗不是劝林黛玉说你是不可以写诗的,尤其不可以流露到外面去给人家看见。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所以宋人的笔记偶然记载了一些女子的歌词,都是女子在极大的不幸痛苦中偶然写下的作品,如幼卿的《浪淘沙》: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这是宋人记载的故事,这个女子幼卿有一个感情非常好的亲戚,一个男子。后来因为她的父亲不满意不赞成,两人就分别了,她的表哥就另外结了婚,这个女子也结了婚。然后有一天在路上碰到这个表哥,她想跟表哥打一个招呼,表哥骑着马过去,理都不理她,所以是“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因为她有一段悲哀的感情故事,所以写了这首词。

这首还不是最悲哀的,我们再看戴复古妻的一首词,《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戴复古是宋代有名的诗人,他本来在家里已经结过婚,后来在外面有一个有钱的人家欣赏他的才华,要把女儿嫁给他。当时他隐瞒了自己结过婚这件事,就跟第二个妻子结了婚。可他毕竟是有了家室的人,他也很怀念他的家人,结果被他第二个妻子发现了,也被他的丈人发现了。他的丈人很生气,就要责备他,可是他第二个妻子对他感情很好,很同情他,看到他有以前的妻子,便不再留他,于是就写了这首歌词,把戴复古送走了。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词是这样写的:“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我是欣赏你的才华,只是可惜我自己没有福分跟你在一起结为夫妇,我没有办法把你留住。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我想写一首给你送别的词,但是我真不知道从何下笔,我几次写了,几次把我的纸揉碎了,我怎么忍心写下这样断肠的词句呢?

”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我要送你走,你看那路旁柔丝飘拂的杨柳依依,“柳”谐音”留”,可是千丝万缕的杨柳也留不住你,而且那千丝万缕的长条也抵不住我内心离别的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这几句有人说是后人添的。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当年你跟我结婚的时候,说过天长地久不相背负的,那不是梦中的语言,可是现在你毕竟已经结婚,你有家室,你要走了。

“后回君若重来”,如果你再有一次回到这里来,“不相忘处”,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还怀念我们当年的一段感情,“把杯酒、浇奴坟土”,你就拿一杯酒浇在我的坟土上。

这个女子后来就投水死了。所以,那时候的女子没有资格、没有胆量写爱情的歌词,早期的那些女子都是在极大的不幸中用血泪写自己的歌词,是真的悲哀痛苦,无可奈何的时候,偶然留下了一些歌词。

2

李清照与徐灿

时代当然是不断地在演进,下面再来看李清照。在时代的演进中,李清照是个很幸运的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有很好的才学,所以她小时候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有很好的才学,两人在一起看金石画册,写了《金石录》。 ”赌书消得泼茶香”(《浣溪沙》),这是清代纳兰性德对他们的羡慕和赞美。

中国古代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成名,如果能有作品留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家庭教育。 像我们说能够续成《后汉书》的班昭,还有能够替她父亲蔡邕整理书籍的蔡文姬,是她们的家庭有这样好的教育让她们完成了自己。 她先要受过很好的教育,她才能够有能力来写作。 你看看蔡文姬留下的作品《悲愤诗》跟戴复古妻一样是用她的血泪写成的,是用她平生不幸的生活写成的。 她丈夫死去了,后来到了匈奴结了婚有了儿子,又跟儿子分别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故乡后曹操给她配的一个人叫作董祀,董祀犯了法,她还要替她丈夫求情。 你看看历史上竟没有蔡文姬的传,写的是董祀妻,是她那个犯法的丈夫的妻子,没有她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女子当年的地位,所以她们这些诗篇真是用她们的生命、她们的生活、她们的血泪留下来的。

李清照是比较幸运而且是比较有勇气的,是个勇敢的人,所以李清照大胆写了很多首好词。可是在当时,社会上女子的地位,使得女性词的演进与男性词的演进互相影响。在李清照那个时代,宋人的笔记记载有李清照的《词论》,她说词“别是一家”,像苏轼、晏殊、欧阳修这些人作词“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李清照有一个观念:词一定是婉约的,声调一定是和谐的,只能写闺房之中的事情。李清照也经历了一段国破家亡的悲哀和痛苦,北宋沦亡,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死去了,所以她在诗里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渡淮水”(《打马图赋》),写出这样激昂慷慨的词句。你看她写的《金石录后序》完全看不到一点妇女之气,完全是男子之气,非常典雅的。所以女子受了男性的教育,就可以用这种男性的笔墨写出男性化的作品来,可以写出激昂慷慨的家国的悲慨来。李清照有能力在诗里边写得这样激昂慷慨,然而她在观念上认为词里不能够写这样的句子。像苏东坡“大江东去”之类的是“句读不葺之诗尔”,那不是词。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同样是写破国亡家,写家国的败亡,我还想举另外一个女子,就是清朝初年的女作家徐灿,我们可以把她们做一个比较。李清照写得很妙,国破家亡的感慨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先来看她的一首长调《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上片写她南渡以后那种寂寞的生活,下片写她回想到从前。真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她写得非常委婉,她不是正式地写国家的悲慨。

李清照毕竟是没有把她国破家亡的感慨直接地写下来,后来到了明清之际有另外一个女作者就是徐灿。这些女作家身世有相似之处,徐灿的父亲徐子懋也是仕宦的家庭,她从小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嫁的丈夫陈之遴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人。徐灿跟她的丈夫结婚以后不久,她丈夫也高中了进士,在明朝的崇祯年代做了很高的官。可是不久她的公公陈祖苞就因为犯罪死在监狱里边了,而且是自杀的。崇祯皇帝大怒,犯了罪的臣子要等到皇帝下令处死,皇帝没有处死,自己先自杀了,这是违抗圣旨的,因此就处罚他的儿子永不录用。徐灿就随丈夫离开了朝廷,离开朝廷不久,明朝也就灭亡了。到了清朝的时候,她丈夫又做了清朝的官,经历了这种种波折还不说,她丈夫在清朝也获罪了,后来就把他们流放到东北的尚阳堡,是很远的地方。

刚才我们看李清照写的《永遇乐》, 现在我们来看一首徐灿的《永遇乐》。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她完全以元宵佳节来反衬现在的寂寞凄凉。“无恙桃花”,桃花每年都开,桃花依然是桃花,燕子也依然是燕子,可是当明朝败亡之后,她觉得一切景色都改变了,春天的景色不同了。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他们又回到北京,她的丈夫又做了高官,“往事何堪说”,往事不堪重提了。 “逝水残阳,龙归剑杳”,明朝灭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如同日落西斜永远不会再回来,皇帝也死了,一切人事全非,“多少英雄泪血”,当明亡的时候,江南也有很多人起兵抵抗,后来也都被消灭了。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 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销歇。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 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徐灿的时代是把国破家亡的悲慨直接地写出来,把她像男子一样的悲慨写出来,是李清照写的“木兰横戈好女子”,“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在词里边不写的,她认为不能写到词里边去。 而徐灿写了,徐灿之所以这样写,这不只是徐灿个人性格的不同,而是因为时代,因为词的演进不同了。

你要知道,词在李清照以前,“花间”跟北宋初年的小令都是写相思的,都是写美女的,都是写伤春怨别的,所以她以为这样悲慨家国的东西不能写到词里边去。 可是当北宋败亡南宋开始之前,苏东坡已经出现,他用诗的笔法来写词。 像朱敦儒亡国以前写的“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鹧鸪天》),国破家亡以后他所写的“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 所以经过败亡以后,时代不同了,那些破国亡家的悲慨就写到词里边来了。 不仅是北宋到南宋的败亡,而且明朝到清朝的败亡,有多少人像陈子龙之类的写下了破国亡家的悲慨的词篇。 所以妇女的词是随着男子的词的演进而演进的,她们知道词里边可以写这些东西了,所以徐灿在词中就写到这些家国的悲慨。

3

秋瑾与吕碧城

再后来,妇女就慢慢觉醒了,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革命,男子革命,女子也革命。前面我们专门讲过吕碧城的词,在此便不赘述。这里来看一首秋瑾的词《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据吕碧城的记载,秋瑾有一天来拜访她,吕碧城门前的用人通报外面有一个梳头的爷们要见你,秋瑾穿着男装像是爷们,可是她还梳着女子的头,后来她们谈得很投机,秋瑾就留下来跟吕碧城同住。第二天早晨吕碧城蒙眬一睁眼,忽然间看到一个人穿着靴子,她大吃一惊,原来秋瑾还穿着男子的靴子。秋瑾这个时候就是女性的觉醒,她就把女性的觉醒都写到词里边去了。你把我派作蛾眉,我却不屑于、不愿意做一个女子。我是女子,不得与男子并排并列,可是我的内心比男儿还要激烈。这是女性的意识刚刚觉醒正要革命的时候,跟戴复古妻子的时代就完全不同了。

4

集大成者沈祖棻

沈祖棻先生

沈祖棻先生

现在,我就要讲到沈祖棻先生。我真的觉得沈先生在我们女性的作者里边是一个集大成者。钱仲联先生作有《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他说沈先生是“地彗星一丈青扈三娘”,他有几句评语说:“三百年来林下作,秋波临去尚销魂。”“三百年来”是指清朝以来,“林下”指的是妇女的作品,到最后结束“秋波临去”之时尚能令人销魂,写得如此之动人。

到沈先生的时代,我认为真的是不同了。我们看到早期的“歌词之词”,男子的歌词对于他的诗是一种背离。女性的词对于她的诗是继承。从《诗经》开始,《诗经》里的《谷风》《氓》都是写那些不幸的妇女的遭遇,当然也有幸福的妇女。总而言之,女子是写她真正的感情,女子是写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情意。词跟诗是一个系统传下来的,只是观念不同。李清照的时候认为有些激昂慷慨的句子不能够写到那些婉约的小词里边去,可是经过从北宋到南宋,从“歌词之词”到“诗人之词”,有了苏辛之出现,再到徐灿的时候这个观念演进了,所以她可以把这些激昂慷慨之情都写进去。

秋瑾的时候很强调女性革命的思想和意识。而到了沈先生的时候,女子跟男子无论是在教育方面,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研究方面几乎完全都平等了,她不需要再像秋瑾那样去争取妇女平等独立的地位了。而且,沈先生她不但是一个词人,同时也是一个学者,所以她不但是“词人之词”,而且是“学人之词”。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这些女子都经历了一些乱亡,李清照经过北宋南宋之际的乱亡,徐灿经过明清之际的乱亡,沈先生也经过了一个抗战的时期。可是沈先生的词不再是李清照那样的词,也不再是徐灿那样的词,她写出来的词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沈先生曾经写过几首《浣溪沙》的小词,我们十首取二。其《涉江词》前序云:

司马长卿有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然观所施设,放之则积微尘为大千,卷之则纳须弥于芥子,盖大言小言,亦各有攸当焉。余疴居拂郁,托意雕虫。每爱昔人游仙之诗,旨隐辞微,若显若晦。因效其体制,次近时闻见为令词十章,见仁见智,固将以俟高赏。

沈先生的这一组词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古代的词不但是有“歌词之词”“诗人之词”,到了南宋的末期有所谓“赋化之词”,用比兴喻托来写。南宋词的比兴喻托常常是用长调来写的,像《乐府补题》咏“白莲”“莼”“龙涎香”就是用长调来写。沈先生用小令来写比兴之词,写得非常典雅,写得非常深隐,是难得的好词。不但在女子之作中是难得的好词,就是在男子之作中也是难得的好词。

词的演进,不但是词的本身在演进,词的观念也在演进。本来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意义的,本来只是“歌词之词”,可是清代常州派的张惠言就从这小词里边看到了比兴变风,看到了有这种深远的意味。

5

别调贺双卿

现在我还要讲到的是一个“别调”。我们说这些女性的词作,不管是李清照,不管是徐灿,还是沈祖棻先生,都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是很高的知识分子。现在我要讲一个“别调”的女词人,一个乡下的农村女子,这个女子是个传说之中的女子,到现在我们对她的姓名仍不详知,是不是真有这个人都不知道。我倒是以为,这个双卿是有这么回事,但被清人史震林在《西青散记》里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一写,所以让人觉得里边有的地方是假的。不过,我认为有的地方是真的,因为她的有些个词句不是造假可以造出来的。你说可以模仿造假,苏东坡那么高的才学,他写的拟陶渊明诗那么多首,他有心去模仿陶渊明,却还是不像。以苏东坡之高才模仿陶渊明却到底不像陶渊明,所以说我认为,像双卿这样的词不是可以模仿出来的。

双卿是个农家的女子,嫁给一个农夫做妻子,“夫恶姑暴”,丈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非常粗鲁。这个女子虽然不是仕宦的家庭,不同于李清照、徐灿、秋瑾,当然更不同于沈先生,可是她怎么就会写词了呢?她舅舅是一个乡村教师,她舅舅每天教学生念书,她耳濡目染就听会了。双卿妙的就是她的感觉非常敏锐。沈祖棻先生的好处在于字字都有来历,杜甫的诗也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双卿这个女子,她勉强学会了写词,没有“读书破万卷”,未必字字有来历,却是自己独出心裁,用自己独造的语言,说自己的话。且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她街坊有一个女子叫韩西,这个韩西其实不识字,也不填词,但是韩西欣赏双卿,也喜欢听双卿读词。后来邻女韩西许聘给人结婚走了,所以双卿在“姑恶夫暴”的环境当中就再也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了,于是她就写了这首词。

读书破万卷有读书破万卷的好处,不读书破万卷、完全是自己独造的语言也有独造语言的好处。“寸寸微云”,天上那一寸一寸淡薄的微云;“丝丝残照”,一丝一丝落日的余晖;“有无明灭难消”,没有典故,没有出处,真是写得好!光影之间一下子有了,一下子没有了,一下子明亮了,一下子黯淡了。“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我们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唯一的她可以谈话的、同情她的女伴出嫁走了,“断魂魂断”,我本来就是断魂,我这个断魂今天又魂断了,我的断魂如何?我的断魂飘荡在空中是“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走得那么远,“隐隐”是看不见了,“迢迢”是那么遥远。“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从今天你走了以后,酸酸楚楚的生活就像今天晚上一样,再也没有人跟我谈话了。

“青遥,问天不应”,“青遥”两个字真是神来之笔,“青”是天之颜色,“遥”是天之距离,你走了看不见了,看到的天是“青遥”,一片那么高远的蓝色;“问天不应”,我要问天我为什么这么不幸?“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这么纤细的、这么瘦弱的双卿,“袅袅”是她的身材,她是如此之寂寞,百无聊赖。“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我更看见谁,又有谁看见我,谁在跟我一样怜惜这些个花草?“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我还盼望有谁跟我在一起,我们常常没有纸笔,我们就把脸上擦的白粉用水调一调写在绿色的树叶上。“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谁再关心我,生生世世,从黑夜到白天。

从幼卿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女性词人从最初的用自己的生命血泪写出的作品,到随着男性词作的演进,从婉约到豪放,到妇女的意识觉醒和解放,再到沈先生这位集大成者的出现,作品完全跟男子一样,是“学人之词”“诗人之词”“史家之词”,而且风格多样,是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品读的。

(本文据2003年南京大学演讲整理而成,白静整理)

,从幼卿永川天气 到秋瑾,女词人不止李清照 | 叶嘉莹

相关:

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揭秘《雪国》的降生秘闻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是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第一句。小说以穿过县界的隧道为开始,暗示着空间的转移,目的地“雪国”则是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雪国》讲述的是一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来到了雪国的温泉旅馆,分别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产生了情感纠葛。作为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该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却描绘出了极其细腻唯美的情境,极致..

英国“终身贷款权”成型:这是职业教育的出路吗?提起“终身学习”,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陌生,“活到老学到老”早已成为寻常巷陌间耳熟能详的俗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这一概念在席卷全球的失业浪潮背景下被再度提及。随着数字化未来向我们飞驰而来,就业市场上的新职业大量浮出水面,然而身处其中的个体却日益陷入外部要求快速迭代与自我技能更新速率迟缓的失衡中。于是,“用人方招不到人”与“就业者找不到坑”两个看似矛盾的情节却在全球多国人才市场上同时上演。如何解..

每一件身外长物,都藏着一段断舍离的历史长物者何?多余之物也。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可谓无用之物。而文士好之尚之,趋之若鹜,谓非此不可谓之品位,无此不可语之优雅。噫!诚然怪哉。然而人之为人,异于禽兽者几希,所几希者,恰在可以化无用之物为有用。长物虽不足以蔽体,但足以遮俗;虽不足以果腹,然可以养心。虽是文人清赏,亦足逞耳目之娱,去铅华粉黛,亦可观风月无边。虽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观韵,幽思清神,不可或缺。然所求过甚,所欲过当,以无..

庆山-安妮宝物:过尽千帆,独行其是一个作家的书陪伴了你二十一年,这些书开始变得像一个老伴,二十一年的相濡以沫换来的是一言难尽。你知道它的好,也知道它有什么不好,可是那种支撑你们继续走下去的心思居然没有熄灭,可见你们因缘未尽。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2021年末出版最新散文随笔集《一切境》,352页,是两年内的日记、日常观察和心得的聚合。形散,神也散,有读者诧异:好像织了两年的微博,可有必要出版?《一切境》,作者:庆山,版本:人民文学出..

漂浮在外的每个春天都在想,不知家乡的杏花开了没有火车飞驰,窗外满是阳光,阳光下铺展的田野,田野上安宁的树木和村庄。一个中年男人从地平线上下来,沿着弯弯的小坡路,走在广阔的天地间。深色衣服,夹克敞开,两只胳膊前后甩着,目光紧盯几步之外,他没有环顾两边的田野,也没有抬头看火车。他走得有些急,似乎皱着眉头。也许他就住在附近的农场,刚干完活儿有点口渴,也许他厌恶这里。我呢,我以及火车上的人,我们又是谁?我看见他走着,像一幅画,一个梦,印在我灵魂深处,..

去大英博物馆看木乃伊:陈平原的伦敦旅行日志2001年的暑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陈平原收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邀请,来到英国伦敦。因为意外变化,本来的学术演讲计划变成了为期一个月的“旅行假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陈平原白天出游,逛书店、看展览、访名校,晚上则在家中阅读借来、淘来的闲书。因为住处紧邻大英博物馆,这里也是他游览、观察最多的地方。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序言中,他写道:“走过不少国家,见识过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到目前为止,最让我..

今天我们该若何谈恋爱?| 崔健 x 周国平2000年初,崔健与周国平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对谈。当时,崔健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摇滚人,周国平是影响一代人思想的学者,两人的对话本身就形成了一场特殊的文化事件。这场对谈缘起于周国平对崔健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兴趣——“我越来越相信,虽然他被公认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但他的意义要超过摇滚。”所以在对谈中,崔健更像是一位受访者的角色。两个人的聊天内容以音乐为重点,兼及崔健对艺术、文化、社会、人生的看法……而时隔十几年..

“我从未见过不爱昆廷·布莱克的孩子。”昆廷•布莱克1932年出生于英国,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负有盛名的插画家和作家,获得过英国国内有关儿童读物的多项大奖。1999年,他成为第一位“童话桂冠诗人” (Children’s Laureate) 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该奖表彰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伟大插画家和作家,后来的获得者有安东尼•布朗、迈克尔•罗森等。2002年,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插画奖。昆廷•布莱克,英国插画家,绘本作家。昆廷•布莱克以绘制插画著称,由他..

传布学若何战胜学科身份焦炙?|专访刘海龙60年前的1962年3月20日,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 Wright Mills)逝世,年仅46岁。在他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重读他影响范围最广的经典之作《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以此反思社会科学的想象力。我们专访了陈映芳(社会学)、任剑涛(政治学)和刘海龙(传播学)等三位学者。本篇为对传播学者刘海龙的专访。让我们首先从眼下的一个现象说起。202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近日公布,在考研越来越“卷”的今天,传播学因其几乎最..

996、裁员、生育困境:那些35+人群的职场漂流从去年年末开始,爱奇艺、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都陆续传出了裁员的消息。疫情之下,大量行业受到影响,类似裁员的情况并不仅限于大厂。每当就业形势出现波动之时,普通人感受到的冲击总是最大的。这种情况下,两种人在职场上最为艰难,一种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还有一种是踩在35岁边缘的中年人。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就业问题,比如在90年代初以及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日本就曾有过一段就业冰河期。尽管时代不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