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林格伦纪念奖揭晓,瑞典插画家伊娃·林徳斯特伦获奖

2022-03-23 11:03:54 来源:网络

2022年林格伦纪念奖揭晓,瑞典插画家伊娃·林徳斯特伦获奖

2022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已于瑞典时间3月22日公布,来自瑞典的插画家伊娃·林徳斯特伦 (Eva Lindström) 获奖。今年恰逢该奖项设立20周年,组委会还将发布特别版周年纪念出版物,收录多位评审团成员的个人随笔,他们在文章中回顾了历年获奖者的情况。

北京时间2022年3月22日20:00,儿童文学界被认为与国际安徒生奖齐名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公布,最终荣誉由瑞典插画家伊娃·林徳斯特伦 (Eva Lindström) 获得。

林格伦纪念奖官网上的伊娃·林徳斯特伦。

林格伦纪念奖官网上的伊娃·林徳斯特伦。

“在伊娃神秘的图像世界里,万事万物变化无常——树木移动到国外、狗呈现出不相称的比例、各种物体在神秘消失后又突然归来……她用跃动的笔刷和肆意的色彩在文本和图像间创设出一种模棱两可的对话。在伊娃笔下,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是流动的,成年人显得冷峻而严肃、狂野且幽默,他们始终与永恒的问题搏斗——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以及,谁拿走了我们的‘帽子’?”林格伦奖评审团这样评价伊娃的作品。

伊娃·林徳斯特伦于1952年出生于瑞典东部城市韦斯特罗斯。20世纪80年代起,她开始为各种杂志创作漫画,并出版图画书。她笔下的故事主题多涉及日常与存在之间的摇摆不定,善于从孩子的体验和视角出发,捕捉发生在儿童日常玩闹间的悬疑时刻,故事奇特而充满独创性。在她看来,儿童与成人,甚至人与动物之间其实并非泾渭分明。至今伊娃已出版约35本图画书,202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 (暂译,Ingenting är omöjligt för oss) 中,读者可以跟随两个小孩和他们的狗一同降落到另一个星球之上。

《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封面。

《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封面。

伊娃也曾入围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插画奖短名单,海燕出版社引进出版过她的多部作品,包括《我不喜欢水》《我们喜欢藏起来》《伦德和狗狗》《猴子和我》等。

《我不喜欢水》,[瑞典]伊娃·林德斯特伦 著/绘,成蹊 译,海燕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我不喜欢水》,[瑞典]伊娃·林德斯特伦 著/绘,成蹊 译,海燕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据组委会公布,包括伊娃在内,今年有来自71个国家共计282名候选人获得提名。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10月发布的这份名单中,来自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和儿童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由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提名。

林格伦奖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丽徳·林格伦 (Astrid Lindgren) 的名字命名,由瑞典政府设立于2002年。该奖每年表彰一位或数位作家或插画家以及全球多个机构,旨在以此促进儿童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同时激发儿童和青少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获奖者将得到奖金500万瑞典克朗 (约合370万元人民币) ,因而该奖也是儿童文学领域奖金最高的奖项之一。

该奖项的评审团由12名专家成员组成,包括作家、插画家、文学学者、图书馆员、评论家和儿童权利专家。此外,还有一名成员代表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家人。每年,评审团都会评估从各大提名机构收到的数百份提名;而按照要求,提名机构需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作家、插画家、口述故事讲述者和阅读推广者有充分了解。评审团也可以提名候选人,但不接受任何团体或个人的自荐。评审团成员每年开会8次,讨论并交换看法。在此期间,他们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相关专家意见和其他参考资料。

林格伦纪念奖20周年纪念刊物。

林格伦纪念奖20周年纪念刊物。

2022年也是林格伦纪念奖设立20周年。自该奖项设立以来,评审团已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21位获奖者,其中包括11位作家、7位插画家和3个阅读推广机构。据悉,组委会还将发布一份特别的周年纪念出版物,收录多位评审团成员的个人文章,他们在文中回顾了历年的获奖者情况。

参考资料:

1.https://alma.se/en/the-award/

2.https://www.alfabeta.se/bok/ingenting-ar-omojligt-for-oss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a_Lindstr%C3%B6m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记者:申璐;编辑:申婵;校对:付春愔。题图来自林格伦纪念奖官网。


,2022年林格伦纪念奖月经回潮 揭晓,瑞典插画家伊娃·林徳斯特伦获奖

相关:

默音回应作家林培源:诚恳的报歉仅针对剽窃自己近日,青年作家林培源小说《黑暗之光》涉嫌抄袭作家、日本文学译者默音小说《人字旁》一事引发公众热议。2009年8月,默音以新人作者身份在杂志《鲤》刊发短篇小说《人字旁》,讲述了发生在潘海生、沈婷和双性人潘小鱼三人间的纠葛故事,其中双性人小鱼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令人印象深刻。同年12月,《最小说·三周年特刊》出版,收入林培源短篇小说《黑暗之光》,故事围绕润生、兆桢和性别不明的“狼孩”凌生展开。3月..

俄总统新闻秘书:俄乌构和有本色性内容 但进展比预期慢当地时间2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谈判有实质性内容。但目前公开细节只会对谈判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佩斯科夫还表示,俄乌谈判比俄方预期更慢、更不充分。由于谈判日程的不确定性,无法具体说明下一轮谈判时间。

成婚纪念日那天,丈夫让妻子去孕育中心看病“谁能在纽约过得很好?”去美国留学前,凌岚的母亲忧心忡忡地问。那是90年代初。30多年后,凌岚将在美看到的社会新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加工,凝结成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小说主角,是与作者类似的美国新一代华裔移民。他们半途来到纽约,也将死在纽约。异国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阳春白雪,而同样充满辛酸和不如意:小夫妻因两次流产感情渐生嫌隙,丈夫压抑着内心的“豹子”,两人奋力弥合关系。在小说的结尾,“豹子”还是跳了出来,肆..

诗人张枣 :拥有先天,不胜孤傲张枣是80年代最具天赋的诗人之一,年少成名的他和海子、顾城、北岛等人一起,构成了那个“文学热”时代中的精神象征。在非虚构作品集《众声》所收入的这篇《诗人张枣之死》中,作者郭玉洁以简洁而精准的文字,回顾了张枣作为诗人的生命历程,也写到了不为人熟知的“中年张枣”,展现了他热爱红尘与烟火、并不那么诗性,甚至令人失望的一面。随着“市场”的90年代取代了“文化”的80年代,诗人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张枣选择了远居德..

汪曾祺笔下的14莳花:风和日暖,人在花中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曾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春日赏花,大概也称得上这种“无用的必要”。下文从汪曾祺散文集《草木有心,人间有情》中,摘选其笔下的14种“昆明的花”:茶花、樱花、夜来香、波斯菊……在他的笔下,不仅..

遗憾的是,我们的想象力一如既往稀缺人是具有想象力的动物。走在路上,我们不必站在城市之巅,只凭借见闻、阅读和记忆就可以去想象此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哪条街的交通可能拥堵,哪个区域的老年人可能居多。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感受自我和周边世界,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而我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用20世纪社会学家、社会思想家米尔斯(C. Wright Mills)的话说,这就是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将个人境遇想象为公共议题,在历史中看见人与社会的交织互动细..

社会学需要更多关于“现代”的研究|专访陈映芳60年前的1962年3月20日,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 Wright Mills)逝世,年仅46岁。在他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重读他影响范围最广的经典之作《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以此反思社会科学的想象力。我们专访了陈映芳(社会学)、任剑涛(政治学)和刘海龙(传播学)等三位学者。本篇为对社会学者陈映芳的专访。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米尔斯阐释“想象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个体陷于一团混沌的日常体验时,借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探寻周边世..

古 代 女 装 大 佬 简 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人对于美人的描写,总会引起无限遐想,然而历朝历代对于女性的美其实有着各不相同的标准——比如远古神话中的女神们,身上总是带有一些动物的特征,而《诗经》中的女性大多敢爱敢恨、美得健康而朴素,到了先秦时期是“楚王好细腰”这种对于“骨感身材”的过度追捧,而唐代是否真的“以胖为美”也未经证实。不过,对于美的追求并不仅限于女性,中国历史上,早已出现惊鸿一瞥的“女装大佬..

在小区里,狗的孤傲比人更深刻编辑推荐:今天大部分人生 活在城市空间里 ,而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不是街道,不是高楼,是一个个的小区。 如果有人给小区“著书立说”,他会写些什么?历史学家通常借助史料的文字记录理清事件的逻辑关系,拼接出一幅过去的图像。 学者徐前进却认为,这些文字记录不足以完整展示过去真实的日常生活: 在古代,老熟人之间如何寒暄? 商贩与顾客如何相互照应? 他们遛狗吗? 这些生活片段转瞬即逝,因重复性极高而显..

兰波、巴黎公社和诗歌看够了城市的“喧嚣和色相”,诗人“出行远去”。1875年,兰波停止了“写作和歌唱”,先是在欧陆徒步旅行,然后又去爪哇,也到过亚丁湾,最后在非洲,在帝国主义的艳阳炽烤中,他做起了军火走私生意。1891年,兰波在马赛去世,没来得及回到他的家乡。撰文 | 王璞1法国诗歌史上的谜案据说,1871年,一位17岁的外省青年到过巴黎。他名叫阿蒂尔·兰波。2021年,当我们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时,似乎忘记了巴黎公社和诗的关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