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回应作家林培源:诚恳的报歉仅针对剽窃自己

2022-03-23 11:03:40 来源:网络

近日,青年作家林培源小说《黑暗之光》涉嫌抄袭作家、日本文学译者默音小说《人字旁》一事引发公众热议。2009年8月,默音以新人作者身份在杂志《鲤》刊发短篇小说《人字旁》,讲述了发生在潘海生、沈婷和双性人潘小鱼三人间的纠葛故事,其中双性人小鱼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令人印象深刻。

同年12月,《最小说·三周年特刊》出版,收入林培源短篇小说《黑暗之光》,故事围绕润生、兆桢和性别不明的“狼孩”凌生展开。3月17日,默音重新转发了12年前的声明,称起因是“最近被抄袭的豆瓣友邻接连不断”,联想到自己此前的经历觉得“感同身受”,并附上了《人字旁》的全文链接。有读者自发找出《黑暗之光》原文进行比对,此事随即在互联网上发酵,也引起不同观点的碰撞。3月20日,当事人默音再次针对此事发表声明文章《为什么我要对一场十多年前的抄袭旧事重提?》,对整个事件做了梳理。当晚,青年作家林培源对此事做出回应,发布声明《林培源:一封迟来的道歉信》,文章内容再次引发读者讨论,其中不乏有质疑之声。在收到部分读者反馈后,《人字旁》作者默音于2010年初在《鲤》小组公开发布《作者声明:<人字旁>被山寨了》,文章指出林培源的《黑暗之光》“山寨”了她此前曾发表的小说。收录方《鲤》编辑部在当时的声明下表示已就此事尝试与林培源联系,但未有后续进展。此后事件一度沉寂,前不久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默音短篇小说《人字旁》与林培源短篇小说《黑暗之光》故事情节对比图。图片出自默音发布于个人公众号的文章《为什么我要对一场十多年前的抄袭旧事重提?》。

默音短篇小说《人字旁》与林培源短篇小说《黑暗之光》故事情节对比图。图片出自默音发布于个人公众号的文章《为什么我要对一场十多年前的抄袭旧事重提?》。

针对此事,新京报记者尝试连线事件双方。默音称道歉信中的表态似乎并非就抄袭一事本身,且林培源方面尚未就此事与她取得进一步联系。同时,她也在采访中表示更希望大众就事论事,关注事件本身,避免情绪转嫁。她也不认为一个人抄袭过一次就会一直抄袭。当被问及希望得到怎样的回应时,默音谈道:“诚恳的道歉是仅仅就具体的这次抄袭进行道歉,这样就可以了,其实不需要太多。”

接受完新京报记者采访后, 3月21日晚,默音已公开在豆瓣回应称:“请大家理解我不再继续谈论此事。” 3月21日,新京报记者就此事也连线了林培源。林培源表示自己目前因为这件事“身心疲惫”,连带家人也受到了网络暴力,且已经公开发表过声明,不便再作回应。以下是记者与默音的采访实录。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3月20日林培源发表的道歉信?

默音:确实整个内容很长,不需要多说,大家都看得到。我只谈我读后的一个感受吧,全文中好像只有一个对不起——“我想再次对默音老师说:这么多年我没有就此事公开回应和表态,对不起!请您原谅我!”看完这句话之后,我就往上翻了翻,发现前面并没有“对不起”,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用“再次”。以及,这个对不起的核心内容是“这么多年没有就此事公开回应和表态”,而不是“抄袭”。

新京报:对方在道歉信中提到,除了公开道歉,也会私下和你取得联系争取原谅。请问林培源方面是否就此事和你有进一步的沟通呢?

默音:目前还没有。

新京报:2010年你曾在声明中提及希望林培源就抄袭一事公开道歉,当时的声明没有收到什么回复,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对你之后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默音:我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一个被抄袭的人,其实会怀有一种奇怪的耻感、一种所谓的“羞耻感”。后来其实我也一直在坚持写作,无论去文学论坛也好,笔会也罢,会忍不住先要看一下名单,看他在不在。我会很怕碰到他,感觉非常尴尬,因为我不知道我该怎样面对这个人,就是在他从未承认这件事的情况下,如何去面对他。

当然现在因为我这一次把这件事情坦诚地说出来,也有许多人,认识的,更多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看到了,像是得到了一个社会上的认可吧。我现在觉得我不怕面对他了,但是现在想来也仍然觉得很奇怪,一个被抄袭的人竟然会生出一种耻感。

新京报:你在自我陈述里也提到,“回头看,内心并非没有疑惧,如果中途放弃写作,不就输给了那道阴影吗?”当时的“疑惧”还有印象吗?以及这道“阴影”指的是什么?除了“愤怒”,“丧失”的又是什么?

默音:我觉得我现在能够特别坦然地发声,也是因为逐渐意识到我们其实是站在一个非常平等的地位上的。尽管我并不知道我们的书的销量具体是怎样的,但是彼此都出过几本书,而且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的作者。

但是当时来看,因为我那时是一个没有人知道的作者,而他已经拥有一定量的“粉丝”,我在那时出来说这样的话,就显得非常微弱。2010年我发完那个声明后,他的读者来留言说,他们相信他是不会抄袭的。处于那样一种不是完全对等的情况下去对话,其实非常无力。

默音发布于豆瓣的漫画。

默音发布于豆瓣的漫画。

至于“丧失”的内容其实很难表达清楚。前不久在豆瓣上连续看到两名友邻被抄袭,我转发了他们的声明,然后画了这幅小画,也是想到了我自己的经历。抄袭者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单是给自己挂一张和原创者相似的面具,其实他们是拿走了你的脸。直到底下有人回复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就突然想起来,我其实早就在互联网上说出了整个事情,但是互联网似乎并没有记忆。

新京报:有观点认为很多文学创作起源于模仿,包括此前木心涉嫌抄袭事件引发的关于“文本再生”的相关讨论,你觉得“模仿”和“抄袭”之间的边界要如何去界定?

默音:林培源在道歉信中反复提到过,说自己只是用了我故事的内核。但是我在微博里贴过一张“调色盘”,读者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它其实不仅是内核,而是很多的情节都和我(故事)的走向完全一样。写双性的故事没问题,很多人都在写,但是如果连情节都是一样的,那就有点太明显了。

不否认,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喜欢的作家的影响,但我肯定不是他喜欢的作家啊,他只是偶然看到我的小说而已。

新京报:整件事发展到现在,你还有什么补充想说的吗?

默音:我再补充声明下我的观点吧,我不认为一个人抄袭过就会一直抄袭,也有可能一个人抄袭过以后,他非常认真地写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后,我认为诚恳的道歉是仅仅就具体的这次抄袭进行道歉,这样就可以了,其实不需要太多。

最后想对你们平台的读者说,创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请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去自由地创作。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采写: 申璐; 编辑: 走走; 青青子; 校对: 柳宝庆。

,默音回应月经来了十几天还没完是怎么回事 作家林培源:诚恳的报歉仅针对剽窃自己

相关:

俄总统新闻秘书:俄乌构和有本色性内容 但进展比预期慢当地时间2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谈判有实质性内容。但目前公开细节只会对谈判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佩斯科夫还表示,俄乌谈判比俄方预期更慢、更不充分。由于谈判日程的不确定性,无法具体说明下一轮谈判时间。

成婚纪念日那天,丈夫让妻子去孕育中心看病“谁能在纽约过得很好?”去美国留学前,凌岚的母亲忧心忡忡地问。那是90年代初。30多年后,凌岚将在美看到的社会新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加工,凝结成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小说主角,是与作者类似的美国新一代华裔移民。他们半途来到纽约,也将死在纽约。异国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阳春白雪,而同样充满辛酸和不如意:小夫妻因两次流产感情渐生嫌隙,丈夫压抑着内心的“豹子”,两人奋力弥合关系。在小说的结尾,“豹子”还是跳了出来,肆..

诗人张枣 :拥有先天,不胜孤傲张枣是80年代最具天赋的诗人之一,年少成名的他和海子、顾城、北岛等人一起,构成了那个“文学热”时代中的精神象征。在非虚构作品集《众声》所收入的这篇《诗人张枣之死》中,作者郭玉洁以简洁而精准的文字,回顾了张枣作为诗人的生命历程,也写到了不为人熟知的“中年张枣”,展现了他热爱红尘与烟火、并不那么诗性,甚至令人失望的一面。随着“市场”的90年代取代了“文化”的80年代,诗人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张枣选择了远居德..

汪曾祺笔下的14莳花:风和日暖,人在花中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曾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春日赏花,大概也称得上这种“无用的必要”。下文从汪曾祺散文集《草木有心,人间有情》中,摘选其笔下的14种“昆明的花”:茶花、樱花、夜来香、波斯菊……在他的笔下,不仅..

遗憾的是,我们的想象力一如既往稀缺人是具有想象力的动物。走在路上,我们不必站在城市之巅,只凭借见闻、阅读和记忆就可以去想象此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哪条街的交通可能拥堵,哪个区域的老年人可能居多。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感受自我和周边世界,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而我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用20世纪社会学家、社会思想家米尔斯(C. Wright Mills)的话说,这就是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将个人境遇想象为公共议题,在历史中看见人与社会的交织互动细..

社会学需要更多关于“现代”的研究|专访陈映芳60年前的1962年3月20日,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 Wright Mills)逝世,年仅46岁。在他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重读他影响范围最广的经典之作《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以此反思社会科学的想象力。我们专访了陈映芳(社会学)、任剑涛(政治学)和刘海龙(传播学)等三位学者。本篇为对社会学者陈映芳的专访。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米尔斯阐释“想象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个体陷于一团混沌的日常体验时,借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探寻周边世..

古 代 女 装 大 佬 简 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人对于美人的描写,总会引起无限遐想,然而历朝历代对于女性的美其实有着各不相同的标准——比如远古神话中的女神们,身上总是带有一些动物的特征,而《诗经》中的女性大多敢爱敢恨、美得健康而朴素,到了先秦时期是“楚王好细腰”这种对于“骨感身材”的过度追捧,而唐代是否真的“以胖为美”也未经证实。不过,对于美的追求并不仅限于女性,中国历史上,早已出现惊鸿一瞥的“女装大佬..

在小区里,狗的孤傲比人更深刻编辑推荐:今天大部分人生 活在城市空间里 ,而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不是街道,不是高楼,是一个个的小区。 如果有人给小区“著书立说”,他会写些什么?历史学家通常借助史料的文字记录理清事件的逻辑关系,拼接出一幅过去的图像。 学者徐前进却认为,这些文字记录不足以完整展示过去真实的日常生活: 在古代,老熟人之间如何寒暄? 商贩与顾客如何相互照应? 他们遛狗吗? 这些生活片段转瞬即逝,因重复性极高而显..

兰波、巴黎公社和诗歌看够了城市的“喧嚣和色相”,诗人“出行远去”。1875年,兰波停止了“写作和歌唱”,先是在欧陆徒步旅行,然后又去爪哇,也到过亚丁湾,最后在非洲,在帝国主义的艳阳炽烤中,他做起了军火走私生意。1891年,兰波在马赛去世,没来得及回到他的家乡。撰文 | 王璞1法国诗歌史上的谜案据说,1871年,一位17岁的外省青年到过巴黎。他名叫阿蒂尔·兰波。2021年,当我们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时,似乎忘记了巴黎公社和诗的关系。“如..

中国人最爱的英国作家,为什么是他?电影《面纱》剧照想要试图评价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先生,您可能需要一本辞典。这是位话题性与争议性满满,著作、八卦同时等身的文学巨匠。而想要找到个阅读他的理由则再容易不过,虽然此人长期被评论为“二流作家”,但其20部长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集、3本游记、9本随笔集外加29部戏剧,委实皮薄馅大,可读性奇强。祖师奶奶张爱玲,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伍尔芙、乔治·奥威尔、王朔、白先勇、村上春树等一众文坛宗师都对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