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罗韦利的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2022-03-18 11:29:01 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来自意大利作家卡洛·罗韦利。

“伟大的科学和伟大的诗歌一样,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有时可能会得出同样的见解。”

喜爱科普读物的读者一定熟悉卡洛·罗韦利这个名字。作为意大利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卡洛·罗韦利在学术研究中成果斐然,被誉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与此同时,卡洛·罗韦利在学术界之外也广受赞誉,科普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在全球销量超过了百万册。他的最新著作《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从诗意的宇宙望向复杂的世界,以浪漫的语言来解答关于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

The Jury of Books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作者:( 意)卡洛·罗韦利

作者:( 意)卡洛·罗韦利

译者: 胡晓凯

版本: 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卡洛·罗韦利,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 的开创者之一,在时空物理学上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曾在美国、意大利工作,现在法国带领量子引力研究小组,兼任法兰西学院(IUF)院士、法国科学哲学国际学院资深会员、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等。 他的《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时间的秩序》畅销全球,被译成了41 种语言。 国内出版后历次获得文津图书奖、新京报年度好书、出版人年度书目等。

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近10年人文科普随笔首次结集出版。

共收录46篇精品随笔,分别从物理学和宇宙奥秘、科学家的传奇人生、人文与科学三个角度,引领你了解困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的亘古难题,解答关于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

“伟大的科学和伟大的诗歌一样,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有时可能会得出同样的见解。”

从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到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

从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到乔治·勒梅特、罗杰·彭罗斯、史蒂芬·霍金。

从作为昆虫学家的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显示的科学素养,到关心地外文明的丘吉尔、在政治生涯中对科学事业的支持。

它为何吸引人?

《时间的秩序》出版3年之后,下一个“史蒂芬·霍金”,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全新科普力作。卷福、坂本龙一等名人们都在读,口碑如潮的明星作家!

系列作品畅销10年、销量接近60万册;一代人的宇宙启蒙,新作延续传奇。极致精装精美开本,封面烫银设计。《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时间的秩序》等书畅销全球,被译成了41 种语言。

完整呈现科学世界的迷人与优美,一代人的宇宙启蒙从诗意的宇宙望向复杂的世界,一场物理与人文的对话。随书附赠“纳博科夫的蓝蝴蝶立体书签”。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试读)

但丁、爱因斯坦和三维球面

在但丁攀登到亚里士多德宇宙的最外层之后,贝雅特丽齐邀他向下看。他看到了整个天界,其中位于最底部的地球似乎在他的脚下缓慢旋转。然而,接着贝雅特丽齐就邀请他往上看,看向亚里士多德宇宙之外的地方。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有一个确定的边界,在那儿一切都将结束。然而,但丁却看到那里有一个炫目的光点,周围有九个巨大的天使球面围绕着它。这个光点在哪里,那些有天使的球面又在哪里?它们是否位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宇宙这个巨大的球体之外?但丁说,宇宙的另一部分“环绕着第一个宇宙围成一个圈,就像第一个宇宙围绕别的部分一样”,在下一个诗章中,就说它“似乎是被它围住的东西反围住了”。这个光点和天使球面围绕着宇宙,同时又被宇宙包围着。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两套同心圆,一个包围着另一个,只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诗歌意象。意大利的高中课本干脆将这个光点和球面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中剔除了。但是对于当代的数学家或宇宙学家来说,这种对宇宙的描述是非常清晰的,但丁描述的那个物体是确定无疑的。他描述的是一个“三维球面”,1917 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假设过,这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的形状,今天,它跟最新的天文测量数据是相符的。但丁奔涌的诗歌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在几个世纪前就预见了爱因斯坦对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什么形状的敏锐直觉。

什么是“三维球面”?它是一个数学结构,一个几何形状,不容易想象,但也没那么困难。要理解它,可以想想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我在地球上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最后会到哪儿呢?我会到地球的边缘吗?不会。我会在路上经过无数个新国家吗?也不会。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如果一直绕着地球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的地方。这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很难理解,今天依然会让小学生们大笑,但是最后我们都会习惯它,我们现在发现它也非常合理。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面”。数学家们的说法更精确:地球表面的“拓扑学”,也就是它的“实在形式”,是“二维球面的” (“二维”是因为在地球上我们能够往两个主要方向走:南北或东西) 。让我们代所处的这个宇宙问同样的问题。让我们想象乘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旅行,一直保持一个方向。最后我们会到哪儿?我们会到达宇宙的边缘吗?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会发现无限的新空间吗?这个似乎既没什么吸引力,也不可信。所以接下来呢?存在第三个可能性:在地球上旅行了足够长时间后,我们回到了最初出发的地方,“环绕”了宇宙一圈。如果宇宙是个三维球面,这就是会发生的事情。

想象三维球面的困难在于,它在我们习惯的空间内并不存在。出于这个原因,地球表面不能在一个平面地图上很好地呈现。虽然如此,有一个简单的想象三维球面的方法。想想地球的表面,一个在地图上复制它的方法就是画两个圆盘:一个上面画上北半球的大陆,中间是北极;另一个用同样的方法,画的是南半球。赤道在两个圆盘的边缘,画了两次。如果我们从南极出发,往北走,在某个时间我们一定会穿越赤道:我们将地球表面分成了两个圆盘,我们从一个圆盘“跳”到另一个。显然,在现实中,这样的跳跃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南边来的人看到的北半球“包围”着南半球,而在北边来的人看来,南半球则“包围”着北半球。

三维球面可以用两个球以同样的方式来呈现。一个球是它的“南半球”,另一个是“北半球”。隔开和连接两个半球的“赤道”面被呈现了两次:它是两个球之间的界线。

一个从第一个球中心出发的旅行者,像但丁一样,“从一个球面到另一个球面”,当他到达赤道 (球的表面) 后,他往下会看到一个同心球面的组合,在他头上有另一个相似的同心球面,围绕着一点闭合。这另一个半球会同时“包围”第一个球,也被第一个球所包围。换句话说,这种对三维球面的呈现和但丁的描述是相符的。美国数学家马克·帕特森在1979 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其中,他首次写到但丁是如何清晰描绘了三维球面的。但是今天任何一个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都会轻易地在但丁对宇宙的描述中认出三维球面。

但丁怎么能在6个世纪前就预见到爱因斯坦的发现呢?

我认为一个原因可能是,但丁的空间想象力是中世纪的,没有被僵化的牛顿物理学所束缚。牛顿物理学认为物理空间是欧几里得式的,是无限的。对但丁而言,就像对亚里士多德一样,空间只是事物之间关系的结构,这个结构可能会有古怪的形状。而且,神居于宇宙边界“之外”的观点在《宝库》中可以找到,这是但丁的老师布鲁内托·拉蒂尼对中世纪知识的精彩汇编。而且,上帝作为被天使环绕的一个光点的观念,在那一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很多中世纪形象中都能找到。但丁只是将已经存在的拼图碎片以一种创新和智慧的方式拼在一起。

我想但丁可能尤其受到一个形象的启发。他在1301 年离开佛罗伦萨,当时浸礼堂穹顶上无与伦比的镶嵌画行将竣工。如果今天你去参观浸礼堂,抬头往上看,你会看到一个光点 (穹顶顶端的天窗透进来的自然光) ,周边环绕着九个等级的天使,每个等级都有清晰的标签:天使、大天使、权天使、能天使、力天使、主天使、座天使、智天使、炽天使—和它们在天堂里的排序一样。想象你是浸礼堂地板 (南极) 上的一只蚂蚁,你向任何方向去爬;不管你当初是从哪个点出发去爬墙,最终都会到达那个天使环绕着的光点 (北极) 。那个光点和天使“包围着”浸礼堂其他的内饰,同时也被它们所“包围”。浸礼堂的内部显然是个二维球面。但丁和13 世纪佛罗伦萨的任何一个居民一样,一定都被城市里这座即将落成的宏伟建筑所震撼。那幅令人震撼的、可怕的地狱镶嵌图案,是齐马步埃的老师,科博·迪·马克瓦尔多的作品,它被广泛认为是但丁笔下地狱的灵感来源。但丁是否可能在浸礼堂的内部结构中找到了他关于宇宙形状的灵感?天堂复制了它的结构,里面有一圈圈天使,还有那个光点,从二维变成了三维—通过这种做法,它抵达了爱因斯坦的三维球面。

不管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个想法,一个事实是,但丁以其非凡想象力解答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怎样让一个有限的世界和一个没有“边缘”的世界达成和解。令人惊奇的是,他给出的答案,跟六个世纪后爱因斯坦用精确的数学演算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而且,它很可能就是那个正确答案。

我们为什么对但丁这么感兴趣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我作为科学家很容易接受,那就是,但丁不仅学养很高,而且拥有非凡的智慧,这也包括科学上的理解力。听今天一个有学养之人开玩笑甚至是炫耀说,他们对于科学完全无知,就像听一位科学家吹嘘说他从未读过诗一样令人感到沮丧。

诗歌和科学都是人类精神的表现形式,它们创造新的思考世界的方式,以求更好地理解世界。伟大的科学和伟大的诗歌一样,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有时可能会得出同样的见解。今天的文化将科学和诗歌截然分开,这在我看来是愚蠢的,因为它让我们更难看到两者所共同揭示的世界的复杂和美丽。

,卡洛·罗韦利的张予馨 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相关:

美国考虑将伊朗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黑名单中移除【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包小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美国新闻网站Axios 17日援引美国消息人士和以色列官员的话报道称,为推动伊朗方面公开承诺为地区紧张局势降温,美国拜登政府正考虑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移出恐怖组织黑名单。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政府尚未作出决定。伊朗政府对此消息也未作出任何评论。Axios解释称,伊斯兰革命卫队不仅是伊朗的一个军事部门,也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参与者。将革命卫队列..

中国人最爱的英国作家,为什么是他?电影《面纱》剧照想要试图评价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先生,您可能需要一本辞典。这是位话题性与争议性满满,著作、八卦同时等身的文学巨匠。而想要找到个阅读他的理由则再容易不过,虽然此人长期被评论为“二流作家”,但其20部长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集、3本游记、9本随笔集外加29部戏剧,委实皮薄馅大,可读性奇强。祖师奶奶张爱玲,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伍尔芙、乔治·奥威尔、王朔、白先勇、村上春树等一众文坛宗师都对他推..

夜读|昔时没钱买书,却读得最吃苦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文字引来友人互动:我读书最刻苦的时光,是没钱买书的中学时代,现在的劲头差老远了。我列举了两个证据:一是,当年大约花了两天,抢着看完向同学借的《射雕英雄传》上中下;二是,在村里废弃猪圈里“轮蹲”时,发现别人遗弃的手纸是一本撕了一半的杂志,挑了自认为干净的书页带回家细读。这引发了不少朋友的共鸣。一位河北友人跟帖:我也有类似经历,例如两天看完从租书摊借来的盗版《射雕英雄传》上中下。一..

阿多诺是若何批判海德格尔《存在与时刻》的?2021年,阿多诺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学术专著《Jargon der Eigentlichkeit》在其写就半个多世纪后,国内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同时刊印中译本,分别译为《本真性的行话》《本真性的黑话》。阿多诺在该书中反思了以思想(或概念)把握“现实的总体性”这一形而上学幻想。撰文 | 罗松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也..

《神秘海域》名排场神还原:20年后,片子将比游戏还游戏?电子游戏和电影原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电子游戏里,玩家是情节的参与者,在电影里,观众是故事的接受者。当然也可以说,玩家的参与实际上不可能脱离系统的设定,而电影的输出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观众的反应。现在,电子游戏和电影似乎展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融合,“难解难分”,所以在这个数字时代,既有游戏版《迷魂记》,也有近日刚上映的电影版《神秘海域》。电子游戏的电影化,以及电影的电子游戏化,都是如何..

工作日几乎不歇息,周末补觉有用吗?加班、过劳等话题总是不断冲上热搜,快节奏、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我们慢慢与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渐行渐远。作息失调、失眠、浅眠等睡眠问题,可能已经成困扰当代青年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睡眠不足有多危险?为什么我们难以入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下文中,美国医学博士拉斐尔·佩拉约给出拥有良好的睡眠4条建议——失眠时,请把下面这句话变成你的口头禅:床是用来睡觉的!下文编选自《高质量..

东野圭吾,在中国当顶流的日子刷了这么多年豆瓣,你有没有研究过豆瓣青年心目中真正的顶流作者是谁?不知从何时起,曾经文青心目中的“通用符号”村上春树,早已易主为东野圭吾。实际上,在豆瓣,东野超越的不只是村上春树,就连余华、莫言、王小波、张爱玲、三毛、刘慈欣、J.K.罗琳、太宰治等等一系列国内连锁书店的C位作家,都被他甩出了好几条街。豆瓣关注人数这数据看似离谱,却又在预料之中。在今天,阅读被普遍当作点缀文化身份的标签,很多作家其实只..

有一种极致的春味,只有喷香菜星人才知道这世上最简单也最麻烦的事,就是为吃饭找个理由。因为吃饭本身不需要理由,但怎么吃却需要理由。比如周末值班写稿到晚上十二点,饥肠辘辘地泡了一碗红烧牛肉面,打开微信朋友圈却发现你的好友晒出自己刚刚成功地干掉了一锅鲜美异常的腌笃鲜,说是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就因为这目光掠过的一瞬,手中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红烧牛肉面顿时就不香了。然后你以自己身心遭受饥饿、疲惫和嫉妒的三重打击作为理由,打算点个外卖自我安慰,却发现..

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小我有关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不只有手术和住院,还有医生与病人、家属的相处关系。在医患纠纷中,大部分问题,正是因为互不信任、沟通障碍而扩大,终至失控。虽说人总要看病,但我们对待疾病和治疗总是讳莫如深,平时它们被隐藏在日常生活之外;一旦出现,又引得过度紧张。没人喜欢跑医院,我们却也忽略了,和医生的交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无奈日常”。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个人有关。王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都说《水浒传》讲忠义。但是《读水浒》这本书的作者押沙龙却认为,水浒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不忠不义,杀人如麻。至少在呼唤忠义之前,《水浒传》首先是一部真实的小说。对林冲这一经典角色,他也持相似观点:在成为读者想象中的“英雄”、“暖男”之前,林冲首先是个真实的人。除去武功高强外,他很普通,不过想安稳度日,不作为,也不执着。“有点儿仗义“,”有点儿朴实”,但都不彻底。无论后人给水浒赋予了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