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昔时没钱买书,却读得最吃苦

2022-03-18 10:48:28 来源:网络

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文字引来友人互动:我读书最刻苦的时光,是没钱买书的中学时代,现在的劲头差老远了。

我列举了两个证据:一是,当年大约花了两天,抢着看完向同学借的《射雕英雄传》上中下;二是,在村里废弃猪圈里“轮蹲”时,发现别人遗弃的手纸是一本撕了一半的杂志,挑了自认为干净的书页带回家细读。

这引发了不少朋友的共鸣。一位河北友人跟帖:我也有类似经历,例如两天看完从租书摊借来的盗版《射雕英雄传》上中下。一位美女同事也跟帖:以前一个老师说,他那时连药瓶上的字也要读一读,还不舍得一次读完。

我年少时,父亲还是省吃俭用给我订过一点书报的,例如引我进入文学世界的《儿童文学》。这是我父亲超越常人的地方。但总的说来,我没余钱买更多想看的书。

由于苦读了些书,我在初三实现了写作上的弯道超车,且在县广播站文学栏目发表了人生第一篇作品,拿到一笔一元稿费。1988年,这笔稿费不算少。

我读书最多的另一个时期,是在部队。入伍时,除了背了一包沉甸甸的复习资料外,还带了一本席慕容的散文集和一本艰涩的哲学书。我听说有人特瞧不起席慕容的文字,但我特感谢席慕容,那时她和三毛一样,打开了我的视界,让我在无人知晓的茫茫大山深处有了独自承受煎熬的力量。

我们的连队独自驻扎在一条山溪旁。溪边有核桃树,树下有岩石,是我的读书场。最近的一个小镇,要徒步走上半天才能到达,镇上乏善可陈,但有书报亭、阅览室,也是我的读书场。后来上调团部,团部不远处有一间龙门书店,我在那淘过不少老版本的书。

继而更幸运,调到黄河边的部队,和图书室管理员“同居”。我每天除了写部队报道寄出去,就是在图书室啃书。那段时间读得最多的是人物传记,“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这句经典,就是那时入眼的。

但是此后懈怠了很多,进了媒体,碎片化阅读更是成了常态。多年来,除了把一本《万历十五年》读了足有几十遍之外,居然鲜少完整读过几本像样的书。

人到中年后,伴随着杂事缠绕,精力下降,我虽有购书行为,但多数书本就此尘封。勉力靠所剩无几的“老本”支撑,写稿卡壳越来越频繁,常有江郎才尽之感。反观一些读书不辍的老教授、老作家,依然才高笔健。

魏剑美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最可怕的是,那些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引来好评。汗颜的是,我大概就是那种不读书还拼命写作的人。偶尔去大学讲课,也备感腹中空空,只能讲些写作的纯技术。但我也提醒学生们,离开识见的支撑,单纯修炼纯技术没有意义。

写作出现疲惫感,甚至“文字缺氧”,这种技术上的挫折,源于精神养分不足。平日与文友、学者约饭局,或者参加主题论坛,感受尤其真切。其间我的哑然无言,只因读书少。

二十年后再看,一些原来的同道,早已因多年来的坚持或转型,站在一个更高的山峰上了。想到彼此不再“同行”,不免大惊失色。于是相信,一天、一个月、一年不读书,其变化可能看不出来,但十年、二十年不读书,就有云泥之别了。不读书,是我们和有趣的人渐行渐远的核心原因。

近几年我痛定思痛,逐步恢复多读状态。疫情反复间,常宅家持书,心自安然。我还参加了几家网站邀约的读书问答或荐书活动,暗自庆幸,幸亏这两年读了一些书,不然就只能掩面羞惭。饶是如此,一些师友们列出的书单还是把我惊到了,心中又掠过无数后悔。

好在,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打气,还是觉得未来长日又可以重新设计了。二十年之后,再回看吧。

夜读|当年没钱买书,却读得最刻苦

,夜读|昔时没钱买书,却读得最张玉滚 吃苦

相关: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无法企及的现实主义有三十年的时间,意大利小说家埃莱娜·费兰特(笔名)都是匿名出版,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在公众露面,不接受采访。1991年她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写道:“我相信,书一旦写成,作者就失去了用处。如果书本身有话要说,它们会找到读者。如果没有,必然乏人问津。”但是“那不勒斯四部曲”太成功,莉拉和莱努的友谊涵盖女性一生中将面对的问题,人们无法克制想认识作者的欲望。费兰特笔下的莱努思考,莉拉实践,有时相反。她们不姑息自己..

阿多诺是若何批判海德格尔《存在与时刻》的?2021年,阿多诺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学术专著《Jargon der Eigentlichkeit》在其写就半个多世纪后,国内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同时刊印中译本,分别译为《本真性的行话》《本真性的黑话》。阿多诺在该书中反思了以思想(或概念)把握“现实的总体性”这一形而上学幻想。撰文 | 罗松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也..

《神秘海域》名排场神还原:20年后,片子将比游戏还游戏?电子游戏和电影原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电子游戏里,玩家是情节的参与者,在电影里,观众是故事的接受者。当然也可以说,玩家的参与实际上不可能脱离系统的设定,而电影的输出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观众的反应。现在,电子游戏和电影似乎展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融合,“难解难分”,所以在这个数字时代,既有游戏版《迷魂记》,也有近日刚上映的电影版《神秘海域》。电子游戏的电影化,以及电影的电子游戏化,都是如何..

工作日几乎不歇息,周末补觉有用吗?加班、过劳等话题总是不断冲上热搜,快节奏、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我们慢慢与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渐行渐远。作息失调、失眠、浅眠等睡眠问题,可能已经成困扰当代青年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睡眠不足有多危险?为什么我们难以入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下文中,美国医学博士拉斐尔·佩拉约给出拥有良好的睡眠4条建议——失眠时,请把下面这句话变成你的口头禅:床是用来睡觉的!下文编选自《高质量..

东野圭吾,在中国当顶流的日子刷了这么多年豆瓣,你有没有研究过豆瓣青年心目中真正的顶流作者是谁?不知从何时起,曾经文青心目中的“通用符号”村上春树,早已易主为东野圭吾。实际上,在豆瓣,东野超越的不只是村上春树,就连余华、莫言、王小波、张爱玲、三毛、刘慈欣、J.K.罗琳、太宰治等等一系列国内连锁书店的C位作家,都被他甩出了好几条街。豆瓣关注人数这数据看似离谱,却又在预料之中。在今天,阅读被普遍当作点缀文化身份的标签,很多作家其实只..

有一种极致的春味,只有喷香菜星人才知道这世上最简单也最麻烦的事,就是为吃饭找个理由。因为吃饭本身不需要理由,但怎么吃却需要理由。比如周末值班写稿到晚上十二点,饥肠辘辘地泡了一碗红烧牛肉面,打开微信朋友圈却发现你的好友晒出自己刚刚成功地干掉了一锅鲜美异常的腌笃鲜,说是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就因为这目光掠过的一瞬,手中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红烧牛肉面顿时就不香了。然后你以自己身心遭受饥饿、疲惫和嫉妒的三重打击作为理由,打算点个外卖自我安慰,却发现..

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小我有关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不只有手术和住院,还有医生与病人、家属的相处关系。在医患纠纷中,大部分问题,正是因为互不信任、沟通障碍而扩大,终至失控。虽说人总要看病,但我们对待疾病和治疗总是讳莫如深,平时它们被隐藏在日常生活之外;一旦出现,又引得过度紧张。没人喜欢跑医院,我们却也忽略了,和医生的交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无奈日常”。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个人有关。王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都说《水浒传》讲忠义。但是《读水浒》这本书的作者押沙龙却认为,水浒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不忠不义,杀人如麻。至少在呼唤忠义之前,《水浒传》首先是一部真实的小说。对林冲这一经典角色,他也持相似观点:在成为读者想象中的“英雄”、“暖男”之前,林冲首先是个真实的人。除去武功高强外,他很普通,不过想安稳度日,不作为,也不执着。“有点儿仗义“,”有点儿朴实”,但都不彻底。无论后人给水浒赋予了什么价值..

我们莫非真的需要“魂灵伴侣”吗?“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一百多年前,作家茨威格曾如此感叹道。而如今,几乎每个现代人都会从这句话中找到一丝丝共鸣,《经济学人》在几年前就曾不无夸张地宣称“孤独是21世纪的麻风病”。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它却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与孤独相伴吗?英国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孤独传》中,探究了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他看..

“春天来了咱们一路去玩去”……适合春天做的30件事 向冬天告别冬天过去了。春把北平的冰都慢慢的化开,小浪小湖像刚刚睡醒,一睁眼便看见了一点绿色。小院的墙角有了发青的小草,猫儿在墙头屋脊上叫着春。——老舍《四世同堂》喝着花茶,晒晒太阳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余秀华《我爱你》去陌生的酒馆,喝一杯鸡尾酒那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春日夜晚,一轮明亮的满月浮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