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作者:无法企及的现实主义

2022-03-18 10:48:17 来源:网络

有三十年的时间,意大利小说家埃莱娜·费兰特(笔名)都是匿名出版,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在公众露面,不接受采访。1991年她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写道:“我相信,书一旦写成,作者就失去了用处。如果书本身有话要说,它们会找到读者。如果没有,必然乏人问津。”

但是“那不勒斯四部曲”太成功,莉拉和莱努的友谊涵盖女性一生中将面对的问题,人们无法克制想认识作者的欲望。费兰特笔下的莱努思考,莉拉实践,有时相反。她们不姑息自己,因为没有现成的路,所以独自走进荆棘。在书中,莉拉和莱努最终老去,能够平静地回看自己有过的生活。书之外,最近几年的埃莱娜·费兰特愿意跳出作者的身份,多说几句。她开始接受采访,内容多收录于《Frantumaglia: A Writer's Journey》。她为一张报纸撰写专栏,内容从室内植物到儿童撒谎问题涉猎甚广。

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费兰特最近又出版了一本书叫《In the Margins: On the Pleasur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收录关于写作的各种想法。小书包括四篇文章,来自四场演讲。埃莱娜·费兰特本人仍未现身,演讲由他人代念讲稿,英语版本的译者安·歌斯坦恩担任翻译。

第一篇《痛苦和笔》,她写自己如何在文法学校学习在练习本上写作。那种练习本有自己的规制,黑色横线,纵向红线。文字被拘在其中,“非常地折磨过我”。“写字的材质应该予人启发,但我们的练习本不是这样的。如果写出它规定的范围,就会受到惩罚。”在这样的本子上写作时,费兰特经常会分心。她很珍惜本子左边的空白部分,总是不想破坏它,结果就是字都堆在右边。练习本的约束感进入费兰特写作时的潜意识,成为作者心理的一部分——遵守规则,渴望混乱。

第二篇《海蓝宝石》中,费兰特讲述了她“对真实事物的激情”,以及通过观察来写作的方法。“对我来说,写作时重要的是眼睛:颤抖的黄叶,咖啡机的细部,我母亲海蓝宝戒指散发出的海天光芒,姐妹们在空地打闹,穿蓝色罩衫的秃头男子。”她希望成为一面镜子,“根据过去和未来的情形收集碎片,确定它们的位置,一个故事就诞生了。故事总是自然地发生”。

埃莱娜·费兰特的信念是,现实就是“现实的样子”。年轻时代,现实主义诱惑她,使她相信现实主义就是文学的全部。当发现无法用文字准确地描述母亲的海蓝宝戒指,费兰特很沮丧。如实地描述,像镜子般映出他物,是个几乎无法企及的目标。即使文字无法做到,戒指仍然在那里,在暗处发出令人心醉的光芒。

如果现实主义是幻影,还能怎么样呢?后来她试过写哥特和幻想小说,写作带来的满足感很低。通过大量阅读,费兰特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为了写出真实,你必须接受写作者是一面扭曲镜子的事实。”一枚戒指不仅仅是一件首饰。它是经过时间、空间、人和人类情感塑造的产物。由于这些元素都在时刻变化,它的产物亦将如是。接受了这一点之后,费兰特把努力的重点放在旁白的叙述上。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莱努是叙述者。叙述是她最大的能力。她用这种方式应对混乱无解的人生,应对贫困、暴力和压抑,应对自己头脑中的风暴。从小时候和莉拉准备写书的时候起,莱努就开始锻炼这种能力,用观察和分析驾驭无法掌控的部分,创造自己的秩序。

“我在书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因为莱努的一生一直被她与世界的频繁冲撞所激荡。她很辛苦地建立起这种思考的模式,累累的伤痕激发出她未曾想过的可能性。当她以这种方式穿越一个愈发失控的故事时,或许这已经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场旁白和角色纠缠在一起的混沌。作者也不可避免地卷入故事中。”

埃莱娜·费兰特不是第一个如此投入其中的作者。有的作家走得更远,在小说中直接把作者本人也变成角色写进书里。费兰特没有这样做,相反她长期隐匿自身。就算这样,在她的书里,作者的个性、经历、想法依然显著地存在。

多种身份的交织,成为后两篇文章的主题。在《历史,我》中,费兰特谈到对她影响深远的作家们:艾米莉·迪金森、格特鲁德·斯坦和其他。费兰特在公众面前隐身,但她不吝分享这些文学脉络,让我们能够从历史中编织出她的样子。

采访中的埃莱娜·费兰特模糊和多变,在这些谈论文学和写作的稿件中,她显得更加诚恳和直率,用确定的语言表达,追溯某个灵感的个人与历史来源。我们可以把猜测当作乐趣:哪个才是更真实的作家本人?

我们知道,四席演讲的讲者是费兰特的扮演者。那个握笔的人,真名也不叫埃莱娜·费兰特。她让演员Manuela Mandracchia扮演她,在2021年11月做了前三次演讲。第四次的讲者是学者、批评家Tiziana de Rogatis。在费兰特和她创造的文学世界中,身份是重要的元素。

莉拉的一生中经历过很多次身份认同的崩溃和重建。费兰特用一个词“smarginatura”形容这种状态。这个词和书名中的“margin”有关,意思是边界的变化和溶解。莉拉在人生的后半段经常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删除,或者变成一本书。莱努则充当写书的人,消解自己,变成文字。她们不断地创造,又不断被剥夺。想要的东西就去努力拿到手,被扔进地窖的娃娃和消失的女儿却永远不会回来(真的吗?)。星空是缀满碎玻璃的沥青,莉拉最后如愿以偿地消失。她没有改变世界,老街区的人似乎还在灰黄的布景中走来走去,但细看,很多人已经死了。

有一次莉拉和莱努吵架,指责她“你们这些人总是喜欢用‘突然、转眼’的字眼,但事情从来不会突然发生”。隐身在埃莱娜·费兰特背后的作者懂得人生的漫长,知道四本书不可能写出两个女性的一生,但她还是放手一搏,以自身为扭曲的镜子,缓缓地写出一切发生的过程。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我张玉良 的天才女友》作者:无法企及的现实主义

相关:

阿多诺是若何批判海德格尔《存在与时刻》的?2021年,阿多诺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学术专著《Jargon der Eigentlichkeit》在其写就半个多世纪后,国内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同时刊印中译本,分别译为《本真性的行话》《本真性的黑话》。阿多诺在该书中反思了以思想(或概念)把握“现实的总体性”这一形而上学幻想。撰文 | 罗松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也..

《神秘海域》名排场神还原:20年后,片子将比游戏还游戏?电子游戏和电影原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电子游戏里,玩家是情节的参与者,在电影里,观众是故事的接受者。当然也可以说,玩家的参与实际上不可能脱离系统的设定,而电影的输出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观众的反应。现在,电子游戏和电影似乎展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融合,“难解难分”,所以在这个数字时代,既有游戏版《迷魂记》,也有近日刚上映的电影版《神秘海域》。电子游戏的电影化,以及电影的电子游戏化,都是如何..

工作日几乎不歇息,周末补觉有用吗?加班、过劳等话题总是不断冲上热搜,快节奏、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我们慢慢与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渐行渐远。作息失调、失眠、浅眠等睡眠问题,可能已经成困扰当代青年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睡眠不足有多危险?为什么我们难以入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下文中,美国医学博士拉斐尔·佩拉约给出拥有良好的睡眠4条建议——失眠时,请把下面这句话变成你的口头禅:床是用来睡觉的!下文编选自《高质量..

东野圭吾,在中国当顶流的日子刷了这么多年豆瓣,你有没有研究过豆瓣青年心目中真正的顶流作者是谁?不知从何时起,曾经文青心目中的“通用符号”村上春树,早已易主为东野圭吾。实际上,在豆瓣,东野超越的不只是村上春树,就连余华、莫言、王小波、张爱玲、三毛、刘慈欣、J.K.罗琳、太宰治等等一系列国内连锁书店的C位作家,都被他甩出了好几条街。豆瓣关注人数这数据看似离谱,却又在预料之中。在今天,阅读被普遍当作点缀文化身份的标签,很多作家其实只..

有一种极致的春味,只有喷香菜星人才知道这世上最简单也最麻烦的事,就是为吃饭找个理由。因为吃饭本身不需要理由,但怎么吃却需要理由。比如周末值班写稿到晚上十二点,饥肠辘辘地泡了一碗红烧牛肉面,打开微信朋友圈却发现你的好友晒出自己刚刚成功地干掉了一锅鲜美异常的腌笃鲜,说是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就因为这目光掠过的一瞬,手中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红烧牛肉面顿时就不香了。然后你以自己身心遭受饥饿、疲惫和嫉妒的三重打击作为理由,打算点个外卖自我安慰,却发现..

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小我有关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不只有手术和住院,还有医生与病人、家属的相处关系。在医患纠纷中,大部分问题,正是因为互不信任、沟通障碍而扩大,终至失控。虽说人总要看病,但我们对待疾病和治疗总是讳莫如深,平时它们被隐藏在日常生活之外;一旦出现,又引得过度紧张。没人喜欢跑医院,我们却也忽略了,和医生的交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无奈日常”。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个人有关。王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都说《水浒传》讲忠义。但是《读水浒》这本书的作者押沙龙却认为,水浒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不忠不义,杀人如麻。至少在呼唤忠义之前,《水浒传》首先是一部真实的小说。对林冲这一经典角色,他也持相似观点:在成为读者想象中的“英雄”、“暖男”之前,林冲首先是个真实的人。除去武功高强外,他很普通,不过想安稳度日,不作为,也不执着。“有点儿仗义“,”有点儿朴实”,但都不彻底。无论后人给水浒赋予了什么价值..

我们莫非真的需要“魂灵伴侣”吗?“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一百多年前,作家茨威格曾如此感叹道。而如今,几乎每个现代人都会从这句话中找到一丝丝共鸣,《经济学人》在几年前就曾不无夸张地宣称“孤独是21世纪的麻风病”。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它却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与孤独相伴吗?英国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孤独传》中,探究了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他看..

“春天来了咱们一路去玩去”……适合春天做的30件事 向冬天告别冬天过去了。春把北平的冰都慢慢的化开,小浪小湖像刚刚睡醒,一睁眼便看见了一点绿色。小院的墙角有了发青的小草,猫儿在墙头屋脊上叫着春。——老舍《四世同堂》喝着花茶,晒晒太阳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余秀华《我爱你》去陌生的酒馆,喝一杯鸡尾酒那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春日夜晚,一轮明亮的满月浮在空中,..

只有书本才能给你供给想象,让你看到新的世界 | 童庆炳童庆炳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他的名字,但是在作家圈中他却被奉为“一代文坛教父”——他曾在作家研究生班中,教过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一批今天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家。2011年3月,童庆炳先生(1936—2015)给北师大本科生授课然而,在成为一代作家的老师之前,童庆炳自己的读书之路却非常曲折。小升初时,因为家境窘迫、还有弟弟妹妹要养,父亲要求他回家种地帮忙;初中时,祖母拿出自己一辈子积攒起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