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有什么好读的?不就是睡了一个懒觉呗|戴建业

2022-03-16 10:34:11 来源:网络

提到咏春诗,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莫过于孟浩然的《春晓》。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又因更年长,备受李白、王维、王昌龄及杜甫的敬重。其诗风也别具一格,被学者戴建业评为“清淡”、“散淡”(佛系)、“韵致高雅”。

话虽如此,哪怕在这大好春光,大多数人也很难再有从“春晓”中琢磨些什么的兴致了。戴建业在课堂上讲孟诗时,也说到了自己的苦恼,有一次,他劝不爱诗的儿子多读读这首,提高提高人文修养,反而被小孩子“怼”:“这有什么好读的?他不就是睡了一个懒觉呗。”

可是我们中有谁享受过这样的美好时光?“这种心境,这种情趣,今天的小孩子是不太容易懂得的,”戴老师说,“他不是被老板喊醒的,也不是被噪声吵醒的,是屋外的鸟儿把他啼醒的”,“一个大男人早晨一睁开眼睛,他什么都不关心,却关心花掉了几朵,你说他是不是清闲得叫人嫉妒?”

本文摘自《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之《韵致高雅》,经出品方授权发布。

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孟浩然比盛唐其他诗人年长,是从初唐到盛唐的一位关键人物,所以,无论是李白,还是王维,抑或王昌龄,盛唐诗坛上第一流的诗人,无一不十分敬重他,更年轻的杜甫同样对他赞不绝口。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他的家境相当殷实,家中富有产业,自己饱读诗书。四十岁那年,他已经是名扬天下的诗人了,同行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自我感觉更好,于是就赴京去考进士。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能一举登科,他自己也是志在必得。

古往今来,人们多少都有点世故,原以为孟浩然考进士唾手可得,大家都争着和孟浩然交朋友,京城的交际圈中,人们一开口就说“我的朋友孟浩然”,在这种迎来送往中,孟浩然享尽了风光。考试前,有一次诗人之间的聚会,那时诗人聚会时联句是“规定动作”。这次联句让孟浩然大出风头,他有两句联得最为漂亮,“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刚一出口,举座皆惊,众贤敛衽。

这两句代表了孟浩然的语言特点:清淡。

你看,云不仅是“微云”,还“淡”“河汉”;雨不仅是“疏雨”,还“滴”“梧桐”。“淡”是写视觉,“滴”是写听觉。孟浩然的诗歌很少使用大红大绿的字眼,也很少用激越火爆的动词。云就说“微”,看上去自然很“淡”,在天上似有若无。雨又是“疏”,落在梧桐上只是“滴”,可见雨点稀疏轻悠。对偶这么工巧,色彩这么淡雅,难怪一夜传遍了京城。

孟浩然影视形象

孟浩然影视形象

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清淡,他的情调也散淡。我们先讲一下散淡的特点。

一个人办事情不那么严谨,而且比较拖沓,我们过去就说这个人很散淡,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说他很“佛系”。孟浩然也许真有一点佛系,当然他的散淡与他的佛系态度有关,也可能与他无官一身轻的处境有关,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心情又非常悠闲,看上去当然就比较闲散。

孟浩然写于中晚年的那首《春晓》,被选入了小学生语文课本,咿呀学语的小孩都会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大家注意,这首诗是押的仄声韵,“晓”“鸟”“少”都是仄声。在五言绝句中,是可以押仄声韵的,古人有时把这种绝句称为“古绝”。五绝中押仄声韵的诗不少,如柳宗元那首著名的《江雪》。

这首诗表现了孟浩然对春天的热爱,是现在学界中比较主流的说法。在这一讲,我们通过文本细读,看它到底表现了什么情怀。

“春眠不觉晓”,外面的太阳爬得老高老高,孟浩然还在梦中逍遥,根本不知道天已经大亮。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对于今天的年轻人,甚至包括我这一代人来讲,这简直是天大的享受。我还没退休的时候,如果八点钟准时上课,连续搞几个“春眠不觉晓”,我肯定就会被校领导炒鱿鱼。

“春眠不觉晓”五字,渲染出一种闲散甚至懒散的生活情调,说实话,我现在对这种生活很向往。

“处处闻啼鸟”,大家注意,第一句是说他没有醒,这句是说他醒了。他是怎样醒的呢?他不是被老板喊醒的,也不是被噪声吵醒的,是屋外的鸟儿把他啼醒的,这句不仅交代了他醒的原因,而且间接地告诉我们他醒后的心情。

被鸟啼醒以后,他还是睡眼惺忪,慢慢地伸了个懒腰。春天的鸟儿正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鸟鸣声是那么清脆欢快。我估计大都市的朋友很少听到这种声音。眼睛一睁开,“处处闻啼鸟”,欢乐的啼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真的是又美又静又闲。

我们中有谁享受过这样的美好时光?

电影《四个春天》

电影《四个春天》

大家注意,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是写没有醒;第二句“处处闻啼鸟”,是写醒了,而且告诉我们醒后的所闻,也暗中交代了他醒后的心情。

第三四句越写越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是个反问句,孟浩然知不知道“花落知多少”?他根本就没有起床,怎么可能知道花落了多少呢?要是知道,还用得着明知故问吗?

顺便说一下,今天很多记者往往误用了这句诗,反问句“知多少”就是不知道多少。可我们的报纸经常有这样的标题:今年的钢产量知多少?今年的小麦产量知多少?原以为记者不知道多少,最后告诉我们说今年钢产量是多少多少,今年小麦产量是多少多少,其实这是个相沿成习的误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醒后的所思所想。刚刚把眼睛睁开,还迷迷糊糊睡眼惺忪,他马上就关心什么东西呢?一个大男人早晨一睁开眼睛,他什么都不关心,却关心花掉了几朵,你说他是不是清闲得叫人嫉妒?你说这个男人是可爱还是可笑?

我所住的华中师范大学在桂子山上,春天来临,既有鸟语,也有花香。实话实说,我从来都没有关心过花被吹掉了几朵,也从来没有听过“处处闻啼鸟”。早晨醒来我都烦死了。结婚之前,每次洗袜子的时候,我便对自己说,戴建业你忍耐一下,结了婚就好了。我没想到结了婚更惨,我不仅要洗自己的袜子,还要洗太太的衣服,还要洗孩子的尿片子。我的个天!有时候,我真的是烦得想跳楼。孩子大一点以后,要送孩子上学,自己要写论文,还要挣钱养家糊口。

总之,无论是青年,还是壮年,甚至到老年,一直都很紧张,现在比我年轻时更紧张了。扪心自问,我这辈子眼睛一睁开,从来都没有关心过花吹掉了几朵,你们说说看,花落了几朵,关我什么鬼事?

戴建业

戴建业

那么,这句写得好在哪个地方呢?你看看,一个大男人,早晨一起来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外面的花被吹掉了几朵,这是真正的散淡,无官一身轻,无事一身轻。

这首诗,诗人用一种平淡的语言来表现他散淡的生活态度,表现一种远离世事的自得其乐,表现他心境的闲适自足和恬淡安逸。

诗的语言和诗人的心境,达到了高度和谐,难怪它一千多年后还家喻户晓,而且老少咸宜。

我认为这种心境,这种情趣,今天的小孩子是不太容易懂得的。当然我们可以说他热爱自然,但我认为这样讲太表面化了。

这首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不妨把孟浩然的这首诗,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做一比较。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年轻时候的手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雨疏”就是雨下得很稀,“风骤”就是风刮得很急。“浓睡不消残酒”,是说头天晚上她喝了很多酒,倒床后一直睡得很沉,一整晚都没有醒。

大家注意,这里面有很多跳跃。诗词中的“跳跃”,要是写得特别好,一是能增加诗歌的容量,增加语言的密度,尽可能以最少的字句,包蕴最丰富的内涵;二是能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她说“浓睡不消残酒”,直到第二天她才醒,一醒来她急切地关心什么呢?

“试问卷帘人”,“卷帘人”就是专门侍候李清照的丫鬟。那个丫鬟把门帘一卷起来,她马上就“试问卷帘人”,问的是什么呢?词人问的内容蒙后省略了。

她跟丫鬟说,昨天刮了一晚风,下了一夜雨,花园的海棠花情况怎么样啊?

越剧《李清照》

越剧《李清照》

那个丫鬟早晨起来要伺候小姐,要拖地,要清洗,要烧水,要叠被……忙得要命。再说,即使没有这么多杂务,她对海棠也没有什么兴趣,可李小姐问海棠情况怎么样,身为丫鬟又不能不回答,回答吧又不了解情况,这时那丫鬟就想糊弄过去。你们听听丫鬟怎么说:“海棠依旧。”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海棠花还像昨天一样呗”。

一听她的回话,李小姐立马就火了,她前面用了两个字“却道”,意思是:“她竟然说‘海棠依旧’,哼!”

一发火,你们看看她的语气多急,“知否,知否”,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不是“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因昨晚“风骤”,很多红花被吹落了,就有了“红瘦”。又因昨晚“雨疏”,叶经雨变得更绿,这就有了“绿肥”。

因为我只有一个弟弟,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所以结婚之前,我老想象女孩子是多么温柔,多么贤惠。结了婚以后,我才领教了,女孩子一急起来,比我们男人还要急。你朗诵一下这首词就知道,“知否,知否?”像在和人们吵架,“应是绿肥红瘦”,更是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首词通过对花事的关心,表现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孟浩然《春晓》所抒写的,是那种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调。他们虽然题材上都写对花事的关心,但二者的心境、情调、韵味却大异其趣。

我们再讲孟浩然高雅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他高雅的韵致,超然脱俗。我们看他的一首诗——《晚泊浔阳望庐山》,这首诗非常有名,是神韵派所推崇的代表作。大家知道,清朝的神韵派追求空灵淡远。

我们看看这首诗。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漫游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之后,从绍兴返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晚泊江边眺望庐山,发思古幽情而作此诗。

他一起笔就写得好,“挂席几千里”,“挂席”就是扬帆走水路。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使用修辞中的反衬手法,称自己坐船到江浙去玩了那么长时间,完全没有看见一座名山。吴越的山川如此秀美,好山好水多得让人应接不暇,他竟然说“名山都未逢”,显然这是欲扬先抑,为的是凸显庐山才算真正的“名山”。

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

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

颔联“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古代的“郭”指外城,古人为了安全,在城的外围筑一道城墙,里面的城才叫城,外边这道墙叫郭。傍晚泊舟浔阳城外,这时才看到了一座真正的名山——美丽的香炉峰。

前四句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从“名山都未逢”到“始见香炉峰”,前四句形式上分为两联,但又像散文一样意脉连贯,诗人挥毫一气贯注,读者也应该一气连读。这四句的另一妙处是,用平静的语调,用平淡的语言,写自己看到“名山”后意外的惊喜,没有故作惊讶,没有大呼小叫,这叫力透纸背,你们听懂了没有?

二、颔联的对偶在似对非对之间,初看似乎对偶了,如“浔阳郭”对“香炉峰”,细看又未全对偶,如“泊舟”与“始见”就没有对。这是初盛之交诗坛上的常见现象,当时的格律不像后来“诗律伤严近寡恩”。孟浩然这种律诗反而没有匠气,更加浑朴自然。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有东晋高僧慧远法师的传记。慧远当年在庐山,所以诗人就想到了他。“永怀尘外踪”,是说一直向往那种飘逸、高雅、脱俗的精神境界。“尝读”“永怀”,可见景仰和追慕慧远,并非一朝一夕。

你们看,“始见香炉峰”以后,如果是其他诗人,通常会接着写香炉峰是如何美丽,可是孟浩然出其不意,笔锋一转去写“尝读远公传”,香炉峰只是点到为止,庐山到底美在哪个地方,全部成了诗中的“留白”——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精舍”即僧人的居所,“东林精舍”就是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虽然没有了慧远,但是钟声不断地飘下来。“日暮”切题中的“晚泊”,“但闻钟”间接交代斯人已去,现在只能听到缥缈的钟声,寺庙一般日夕敲钟,“日暮”才会“闻钟”,“闻钟”又加深了“日暮”。

时断时续的钟声,把我们的思绪和想象带向远方,前人说结尾一片神行,空灵无迹。

晚清桐城派代表作家吴汝纶称此诗“一片空灵”(《唐宋诗举要》引),这首诗的确写得淡泊超然,空灵悠远,清初的王士祯把它作为神韵的代表作,信然。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我们再看孟浩然的另一首散淡的诗——《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标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夏天在一个南亭子旁边怀念辛大。南亭在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是诗人的朋友,其人生平不详,“大”指在家里排行老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就是傍晚的夕阳,“忽西落”是说太阳一转眼就下山了。“池月”指东边水池上的月亮,月亮冉冉升起,天色也就慢慢黑下来。一开头便交代时间和地点,古诗中这种写法很常见。大家要细心玩味“忽”“渐”二字,它们表面是在描写日落月升,实际上写自己细腻的心理感受,日落而说“忽”,一天转眼就过去了,可见他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对于那些在痛苦和贫困中煎熬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眼巴巴地盼着太阳赶快落下去。月升而言“渐”,又可见他心情的悠闲,悠闲才会去关注到月亮的东升。

大家注意,“散发乘夕凉”,“散发”紧承题目中的“夏日”。唐代男性出门,要在头顶上盘一个发髻,用簪子簪上,再戴一顶帽子。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就是写自己脱发太厉害,头上没几根头发,簪子一簪就掉了。“开轩卧闲敞”,就是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卧闲敞”很舒服,表现他的散淡、闲散。这两句让人想起陶渊明的一段自述:“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

“荷风送香气”,这句紧承前面的“池”,也紧扣题目中的“夏日”,不然“荷花”就没有着落。因为他把窗子都打开了,荷花的香气飘了进来。“竹露滴清响”,夏天到了傍晚,露珠不断地滴下来。“滴清响”是说露珠滴在池子里的声音十分清脆。

“欲取鸣琴弹”,他为什么想弹琴呢?因为前面有个“竹露滴清响”,有清远、清脆的响声,所以就想到了弹琴。“恨无知音赏”,可惜没有朋友来欣赏我美妙的琴声,所以我想到了辛大。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一直到半夜,还在想着辛大。

环境非常幽雅,生活非常清闲,情趣又非常超然,在这首怀人诗中,我们同时也见识了什么叫韵致高雅。

我们再回顾一下这首诗的情感脉络:因为“竹露滴清响”,诗人起了“欲取鸣琴弹”的念头;因为想要弹琴,才产生了没有“知音赏”的遗恨;因为“恨无知音赏”,这才“感此怀故人”,才“中宵劳梦想”。朋友们,能体会什么叫“意脉连贯”,什么叫“一气贯注”了吗?

以千古名作《过故人庄》为代表,我们来看看孟浩然淳朴自然那一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标题“过故人庄”,就是到老朋友的家里去做客。“过”此处是探望、拜访的意思。“故人”就是老朋友。初读孟浩然这首诗,你就感觉到他简直不是在写诗,而是在和老朋友聊天。

我的儿子学数学,我总是想让他提高一点人文修养,曾多次叫他读这首诗,他硬是读不下去。他说,这有什么好读的?不就是去人家那里吃了一顿鸡饭。我说,你这狗东西,人家吃一顿鸡饭就能吃出诗来,你吃了那么多鸡饭,至今还没有吃出一句诗来呵!

我叫他读《春晓》,他也是读不下去。他说,这有什么好读的?他不就是睡了一个懒觉呗。孟浩然睡懒觉睡出诗来了,我们睡那么多懒觉却睡不出诗来。

水墨画中的孟浩然

水墨画中的孟浩然

我们来看看孟浩然这首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起笔就写得很妙,以“故人具鸡黍”发端,那位老朋友先备好鸡黍,再请他去做客,这么写是为了突出老朋友的盛情。“故人具鸡黍”,是说把鸡肉煨好,把小米饭煮好。

从孔夫子开始,古人就把吃鸡肉和小米饭当作农家很隆重的款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典型的田家饭菜,既简朴又温馨。

首联完全是脱口而出的口语,这两句都属散文句式,第一句主谓宾完完整整,第二句主邀宾至,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全是平平道来,一点也不着力。

他“至田家”后,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呢?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斜”不读xié,读xiá。你看晚唐的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行》),“斜”不能读xié,读就不押韵。

“绿树村边合”,写得太美了,整个村庄都被绿树围起来了,“田家”在浓荫掩映之中,满眼都是一片翠绿。

“青山郭外斜”,绿树“合”已经够好,而青山“斜”就更妙,“青山郭外斜”,好像青山依偎在城郭肩膀上似的,连画都画不出这种景致。这是走进田家时的所见。

“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对偶得这么工巧,读来又是这么自然。后人倾尽全力也写不出如此奇句,而孟浩然却是随意挥洒而成。

颈联写做客时的情景。“开轩面场圃”,“开轩”就是把窗户打开,“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农家的活儿,聊种麻种桑的事情。“开轩”则“面场圃”,“把酒”则“话桑麻”,看到的是农家景,吃的是农家饭,谈的是农家话。

两个人谈得特别投机,一直到吃完饭,他将要离开了,主人还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到重阳节那一天,再来边喝菊花酒边赏菊花。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就”字至今没有讲清楚。因为我是湖北人,我们老家要留客人,便对客人说别走了,家里还有点猪耳朵,“就”着这点猪耳朵下酒。“就”猪耳朵下酒,就是趁这点猪耳朵下酒喝。在湖北这里,“就”是“趁”的意思,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个用法。“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思是说,老兄,等重阳节的时候,再来趁菊花下酒。我们现在歌中还在唱“重阳独酌杯中酒”,古人在重阳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诗中没有昂贵的美味佳肴,没有语惊四座的风雅谈吐,就是那么一个普通的“田家”,一顿备有鸡黍的农家饭菜,一次与农民的家常话,读来却兴味无穷。诗人在没有诗意的地方发现了浓郁的诗意。诗中平易自然的语言,与朴实淳厚的农家气氛,达成了高度的和谐。全诗找不到一点人工的痕迹,像水流花开一样自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它写景状物简洁浑融,村边绿树环合,郭外山峰斜立,语言虽工,但不纤巧,一切都是那么简朴,那么清新。

以单纯素淡的语言,写农家淳朴厚道的民风,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田园诗了。

此为孟诗中风格最接近陶诗的一首。

本文节选自

本文节选自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作者:戴建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磨铁图书

出版年: 2022-2

编辑 | 巴巴罗萨

编辑 |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在这种规则下,读书君和各位的见面会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春晓》有什么赵建军 好读的?不就是睡了一个懒觉呗|戴建业

相关:

童书盗版花腔百出,​冲击盗版为何陷入怪圈?新书开封后油墨味刺鼻、封面色彩黯淡或过于鲜亮、纸质粗糙划手、字迹模糊不清……也许你已经无意中入手了盗版书籍。一直以来,盗版就是图书市场根深蒂固的顽疾,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有意识让孩子多看童书时,盗版在童书领域则表现得更加猖獗。也有很多家长注意到,盗版童书不仅伤害孩子的视力,难闻的油墨味和粗糙的工艺伤害孩子的身体,内文中还经常出现错别字影响孩子对书的理解,难以吸引孩子的兴趣。今年3·15之际,“新京..

2022年英国女性小说奖长名单出炉,五位作家初度亮相据《卫报》消息,上周,2022年英国女性小说奖公布首轮长名单,五位新人作家凭借各自写作生涯的首部作品入围,其中有作品曾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列入2021年个人书单。全部16人名单中还包括此前曾入围该奖项的五位作家以及2021年布克奖长名单作家玛姬·希普斯特。最终获胜者将于6月15日公布。当地时间3月8日,2022年度英国女性小说奖 (2022 Women’s Prize for Fiction) 首轮长名单正式出炉,16部小说从全球共计175部提交作..

拜登签定1.5万亿美元法案 搜罗136亿对乌援助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总额为1.5万亿美元的法案。该法案将在9月之前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并为乌克兰提供136亿美元的人道主义和安全援助。

有一种极致的春味,只有喷香菜星人才知道这世上最简单也最麻烦的事,就是为吃饭找个理由。因为吃饭本身不需要理由,但怎么吃却需要理由。比如周末值班写稿到晚上十二点,饥肠辘辘地泡了一碗红烧牛肉面,打开微信朋友圈却发现你的好友晒出自己刚刚成功地干掉了一锅鲜美异常的腌笃鲜,说是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就因为这目光掠过的一瞬,手中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红烧牛肉面顿时就不香了。然后你以自己身心遭受饥饿、疲惫和嫉妒的三重打击作为理由,打算点个外卖自我安慰,却发现..

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小我有关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不只有手术和住院,还有医生与病人、家属的相处关系。在医患纠纷中,大部分问题,正是因为互不信任、沟通障碍而扩大,终至失控。虽说人总要看病,但我们对待疾病和治疗总是讳莫如深,平时它们被隐藏在日常生活之外;一旦出现,又引得过度紧张。没人喜欢跑医院,我们却也忽略了,和医生的交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无奈日常”。所谓的医患关系,不只在社会新闻里,更与每个人有关。王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都说《水浒传》讲忠义。但是《读水浒》这本书的作者押沙龙却认为,水浒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不忠不义,杀人如麻。至少在呼唤忠义之前,《水浒传》首先是一部真实的小说。对林冲这一经典角色,他也持相似观点:在成为读者想象中的“英雄”、“暖男”之前,林冲首先是个真实的人。除去武功高强外,他很普通,不过想安稳度日,不作为,也不执着。“有点儿仗义“,”有点儿朴实”,但都不彻底。无论后人给水浒赋予了什么价值..

这个村子里,已经没康年青人了瓦匠、篾匠、豆腐匠......这些靠手艺过活的匠人们,在自给自足的农村曾不可或缺,却在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渐渐消亡。对城市栖居者来说,他们是陌生而遥远的经验,是年长者的记忆,却很少会在书中读到。作为申村人,作家申赋渔通过文字记录,在《匠人》中赋予申村匠人进入历史书写的权力,他们不再活在纸页的空白边缘。手艺,是辨认这些匠人的符号,也是窥探他们命运的暗码。申赋渔书中的匠人们,毫无例外地卷入时代暗流,与命运..

我们莫非真的需要“魂灵伴侣”吗?“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一百多年前,作家茨威格曾如此感叹道。而如今,几乎每个现代人都会从这句话中找到一丝丝共鸣,《经济学人》在几年前就曾不无夸张地宣称“孤独是21世纪的麻风病”。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它却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与孤独相伴吗?英国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孤独传》中,探究了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他看..

“春天来了咱们一路去玩去”……适合春天做的30件事 向冬天告别冬天过去了。春把北平的冰都慢慢的化开,小浪小湖像刚刚睡醒,一睁眼便看见了一点绿色。小院的墙角有了发青的小草,猫儿在墙头屋脊上叫着春。——老舍《四世同堂》喝着花茶,晒晒太阳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余秀华《我爱你》去陌生的酒馆,喝一杯鸡尾酒那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春日夜晚,一轮明亮的满月浮在空中,..

只有书本才能给你供给想象,让你看到新的世界 | 童庆炳童庆炳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他的名字,但是在作家圈中他却被奉为“一代文坛教父”——他曾在作家研究生班中,教过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一批今天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家。2011年3月,童庆炳先生(1936—2015)给北师大本科生授课然而,在成为一代作家的老师之前,童庆炳自己的读书之路却非常曲折。小升初时,因为家境窘迫、还有弟弟妹妹要养,父亲要求他回家种地帮忙;初中时,祖母拿出自己一辈子积攒起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