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里,已经没康年青人了

2022-03-15 10:25:04 来源:网络

瓦匠、篾匠、豆腐匠......这些靠手艺过活的匠人们,在自给自足的农村曾不可或缺,却在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渐渐消亡。对城市栖居者来说,他们是陌生而遥远的经验,是年长者的记忆,却很少会在书中读到。作为申村人,作家申赋渔通过文字记录,在《匠人》中赋予申村匠人进入历史书写的权力,他们不再活在纸页的空白边缘。

瓦匠、篾匠、豆腐匠......这些靠手艺过活的匠人们,在自给自足的农村曾不可或缺,却在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渐渐消亡。对城市栖居者来说,他们是陌生而遥远的经验,是年长者的记忆,却很少会在书中读到。作为申村人,作家申赋渔通过文字记录,在《匠人》中赋予申村匠人进入历史书写的权力,他们不再活在纸页的空白边缘。

手艺,是辨认这些匠人的符号,也是窥探他们命运的暗码。申赋渔书中的匠人们,毫无例外地卷入时代暗流,与命运拉扯,并随之沉浮。瓦匠便是其中一个,信仰基督徒的他,在外人看来便是背弃传统礼教的“孽子”,而他一生的伤痛,就是他自己选择的代价……

下文原标题为《瓦匠》,选自《匠人》一书,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经出品方授权发布。

从药草园到基督堂

荷先生的家在村中间的一块高地上。他的屋门口是一个颇大的园地。每到春天,这里立即变得树木葱郁,春花盛开。最多的是银杏树。另外还有柿树、枣树、李树、皂荚树、桃树、枇杷树、桑树、榆树等等。很多。长得都很恣肆。花也多。从院门通向堂屋大门的路两旁,栽着海棠、月季、菊花、梅花、紫荆、蔷薇、栀子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园子的中央,是各类的草药。天门冬、猫爪草、苍术、仙鹤草,都是好看又好闻。然而人们喜欢的还是薄荷、马齿苋和穿心莲。经过这里了,会带一把回去。薄荷可以和在面饼里,或者做成面条的调味汤。马齿苋炒蛋,吃了皮肤会滑滑的。穿心莲不像名字这么可怕,要凉拌吃,吃了胃口好,消炎解毒。荷先生含着笑跟每个人打招呼,并向他们介绍更多可以食用的药草。人们越拿他的药草,他越高兴。自然,这都是不要钱的。

电影《四个春天》

电影《四个春天》

荷先生的药草园在我上学的路上。上学放学,我都要在他的药草园里玩个半天。捉蝴蝶,或者采四季的花。采一两朵可以,多了,荷先生就会站到草屋的门外,轻轻咳一声。我们就飞一般跑掉。

今年谷雨节后,我又回了一趟申村。回家的路必得经过荷先生的药草园。荷先生已去世多年,申村人念他的好,并没有拆了他的茅屋。只是药草园没人细细打理了。哪家要什么,就自己去种点,自己收。我每次回申村都要过来走一走。这里有一种让人微醉的药香。

电影《秋菊打官司》

电影《秋菊打官司》

这次经过的时候,发现药草园没了,上面盖了座教堂,一个十字架,高高地竖在新屋的顶上。

回家的这几天里,瓦匠成了我家的常客。

一向好客的父亲,对瓦匠的态度却显得颇为冷淡。

“瓦匠‘吃耶稣’,弄得村子里鸡犬不宁。”在他走了之后,父亲冷冷地说。

“吃耶稣”是信基督教的意思。或许是因为《圣经·约翰福音》里,耶稣说过这么一句话:“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乡下人就这么称信教的人了。

现在的瓦匠老了,腿也瘸了。年轻时,可是方圆几十里姑娘们爱慕的对象。他是个解放军,不只是长得一表人才,还拉得一手好二胡。在他偶尔回家探亲时,家里总被挤得水泄不通。眼看得前途无量。瓦匠给过我一枚五角星,就是别在军帽中间的那种。这成了我少年时最好的宝贝。

不曾想,大裁军时瓦匠悄无声息地回了家。在家待了几个月后,做了一个瓦匠。

因为没有正式拜师,先是跟在别的瓦匠后面打打下手,看看明白了,自己也拿了瓦刀砌墙。虽说做了瓦匠,说实在的,手艺很一般。他原先头上的光环就这样消失了。要说失落感,显然很大,可是从来没人听到瓦匠有过什么抱怨。他总是笑眯眯的,为每一家的新房忙忙碌碌。因为他的嗓子好,又有口才。新房开工和落成时,他就成了那个“说歌子”的人。按理说,“说歌子”是要手艺最好的。可是乡下的匠人,如他这么上得了台面的人,少。

“说歌子”是什么呢?新房开工了,要有人唱吉祥话。这吉祥话是说给神灵听的。歌要唱得好,要让神灵听得悦耳。神灵听得悦耳了,才会记得这话,才会把吉祥施给主人家。唱这歌子的时候呢,众匠人要有节奏地应和。木匠用板斧锤打木料,瓦匠用瓦刀拍打砖石,在场的人,各自要用手中的家伙敲打起来。手舞之,足蹈之,场面甚是热烈。作为主唱的瓦匠,会拿到一只丰厚的红包。吃饭时,也被安排在上席。只有这个时候,瓦匠的脸上才真正放出光来。

申村忽然要盖教堂。主事者是个女子。她丈夫叫高根,村里人都喊她“高根女将”。“女将”是我们的方言,“媳妇”的意思。

高根的婚礼我参加了。他跟我的二舅在同一个五金厂。总而言之,两家的关系不一般。所以结婚的时候,连我这个刚上初中的孩子都来了。婚礼当然是热闹的,细节记不分明。印象深的,倒是新娘子好看。所以,我再次听到村里人讲起高根女将的事,我的眼前出现的就是那个掀了红盖头、出来敬酒的美丽女子。

电影《红高粱》

电影《红高粱》

高根女将起先是信一种什么功。因为政府禁止,信不成了。据说还有两个外县的同道中人来她家躲了几天,后来风声太紧,申村无法躲藏,高根女将与他们去了城里。

高根女将再回申村,已是半年之后。让人惊异的是,她改信了基督教。她是申村第一个信基督的。同时也是第一个传教者。

申村已经没有年轻人了,年轻人都去了城里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高根女将一户一户地座谈。老人是孤独的,病了的老人更是苦痛无望。小病、慢性病大多是不治的,由它去。真严重了,就去镇上医院开点药,自己回家吃。住院治疗的极少。真到不行了,也不肯住在医院。死在家里比什么都重要。要是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好病,那可好了。高根女将就是这么跟申村的病人们说的,只要信基督,百病消除。靠这一条,那些死马当活马医的人们,就信了。不就是每个礼拜天去听人讲讲,跟在后面唱唱小曲儿嘛。

高根女将的家中聚合了四村的老弱病残。渐渐无法安放了,须得有座教堂才行。高根女将看中了村中央荷先生的药草园。

高根女将拆荷先生茅屋的时候,有几个老先生看不下去,让村长去制止。村长叹口气,说管不了。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早先的时候,高根女将就带了信徒去堵过镇政府的门,镇政府又向县里请示了,关乎宗教的事,县里的意思是不如大事化小。不就一块地么,给吧。于是荷先生的药草园就成了教堂的基地。

瓦匠入教烧牌位

春节刚过,瓦匠去上海打工。在上海火车站,遇到招工的两个人,跟他们去了。谁知到了一个偏僻的所在,这两人不只抢了他身上的几百元,还拿什么硬东西砸了他的头。报了警,瓦匠终于被送回申村。头疼得厉害,瓦匠在家躺了三天,在弟弟“锅头”的劝说下,终于去县里的医院检查,医生脸色凝重:“照片子的情况看,很严重。得住院。”只检查就花费了上千元,瓦匠不肯住院。送他来的“锅头”呢,也倒了霉。医生看他脸色不对,一定也要给他做个检查,结果说是高血压,要吃药,不吃药,危险得很。当时“锅头”就被吓住了,花了几百块,拿了药回来。弟兄二人回到家一合计,“算了,管他呢。活一天赚一天”。“锅头”药也没吃,去了江南的“泥浆泵”队,继续挖河。瓦匠头疼,只得在家歇着。

瓦匠心情最灰暗的时候,高根女将登门了。

高根女将到瓦匠家的第二天,瓦匠就病歪歪地来到教堂的工地上。他是瓦匠,正派得上用场。

说来也怪,瓦匠的头疼,倒真减轻了。等教堂盖起来,头疼全好了。瓦匠成了新教堂落成后,第一个受洗的。

瓦匠的入教,成为申村基督教的一件大事。他的能说会道和身强力壮,使他脱颖而出。高根女将特意把他送到县城里的大教堂学习。两个多月后,回到申村的瓦匠焕然一新。他放下瓦刀,身披黑袍,手捧《圣经》,站在简陋却庄严的教堂里,声音洪亮而动听——申村少掉一个瓦匠,多了一个传教士。

瓦匠入教的这年年底,他的弟弟,那位被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的“锅头”,带了一大笔工钱回到申村。他早忘了高血压这回事。过年前,他把房屋修整了一下。本是请瓦匠帮忙的,瓦匠教务在身,抽不出时间。其实瓦匠有空也不会来的,他已经不做瓦匠了,并且收入不菲。教堂的信众几乎翻了一倍。他们每周都要在捐款的箱子里投钱。多少倒是无所谓,五块钱也行,十块钱也行,就是向主表达自己的心意。高根家已经盖起了三层的楼房。高根对妻子曾经有过不满意的,但自从盖了楼房之后,一句闲话不说了,由她去。

“锅头”对哥哥瓦匠的不帮忙,心里是有气的。可是能说什么呢!

很快就过年了。大年三十,“锅头”准备了丰盛的祭品,去瓦匠的家里敬拜祖先的牌位。照老家的规矩,祖先的牌位要供在长子的家里。长子再传给自己的长子。如此代代相传。

瓦匠在门口拦住“锅头”:“我是信主的人,是不作兴敬祖宗的。你回去吧。”

“你信你的主,我敬我的祖。”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你要敬祖,我这个家你就不能进。”

“锅头”手里提了一篮子的鱼、肉、馒头、糕点,愣在门口。

“锅头”回来,找我的父亲。

“哥,我们家出了逆子。瓦匠说他信了主,不让我敬祖宗。”

“他信他的主,怎么又不让你敬祖呢?”

“他连门都不让我进,说不作兴,怕我冲撞了他的主。”

“他信主,你没办法,那是他的事。只好这样了,你去把祖宗的牌位请到你家里来。以后这祖宗就由你敬了。这个也有说法的。就是长兄死了,家里没人,就由弟弟来敬祖。他这个样子,差不多算这个情况。”

“锅头”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这大过年的,家家户户敬祖宗。再穷的人家也大鱼大肉的放祖宗面前,请祖宗保佑。我不敬,算什么人?他不做人,我还要做人啊。”

“锅头”没要到牌位。

瓦匠说:“没有了。”

“好好牌位怎么没有了?”

“就没有了。我们信主的人,只有一个神,是不能信其他的。家里不能有这些东西。”

“牌位,那是祖宗啊。你说弄到哪里去了?你不要没关系,我请回去。你今天不给我,你这个年就不要过了。”

“我烧掉了。”

“锅头”愣了半天,一句话没说,回了家。

这天晚上,“锅头”一家没吃年夜饭,也没放鞭炮。“锅头”眼圈红红的坐在厅里的椅子上念念叨叨:“爹、娘,你的忤逆儿子把你们的牌位烧了,我没法敬你们了。这大过年的,你们没吃没喝,这造的什么孽啊。”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大年初一,“锅头”和申村的人们一起,端了祭品去祠堂烧香敬祖。

祠堂并不大,三间瓦房,一座院落。一进院子的大门,左手有一间厢房,里面透出缭绕的香烟。这里供着树神,灵验得很,所有来的人,都会进去行礼。

对着门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一棵干枯的银杏树的照片。树虽然已经枯死了,却依然能看出它的高大。这棵树在十年前被雷电击中,死了。它的死,对于族人来说,是一件十分伤心之事。因为它是六百年前定居此处的始祖栽下的。人们敬重它,祭拜它,觉得它灵验,也许是相信祖先的神灵就附在它这繁茂的枝叶之上。

它是村庄的象征。七八里外,只要看到这棵银杏树,就知道申村到了。小的时候,我常常要从它的下面经过。它长在我去外公家的必经之路上。它的根系之长,令人吃惊。我曾在离它几百米外的一家杂货小店的门槛外面,发现了它钻出地面的根。我们要好几个孩子手拉手,才能把树干环抱。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村里的人们,都相信它有神力。在它的脚下面,常常有人在烧香祷告。当它被雷电击死之后,有好几年,人们依然不肯动它一动,还希望它能够苏醒过来。然而,它却是实实在在地死了。终于,在重盖祠堂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将它锯倒。

原先的祠堂,就在这棵老银杏树的后面,它曾是申村最好的建筑。1937年,当日本人攻下南京之后,人们把它拆毁了。他们担心它会成为日本人的落脚之处。人们毁去了任何可能让日本人利用的东西。

小时候,每次从这祠堂废墟的旁边走过,我都提心吊胆。因为它隔壁的一个小棚子里,住着一个武疯子。疯子没有名字,因为头特别的小,人们喊他“细头”,细是小的意思。“细头”永远在这棵巨大的银杏树周围徘徊,不断地追赶害怕他的孩子。谁在看到他之后,越是害怕,越是逃跑,他越是会疯狂地追你。可是,每次看到他,我都没法控制内心的恐惧。等我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走得很远了,再回过头来看他,他还站在这银杏树的底下,一动不动,歪着他小小的脑袋,恶狠狠地瞪着我。然而,如果在他追赶孩子的时候,被他瘦小的母亲看到了,她会对他大喝一声。“细头”就会立即站住,乖乖地让她揪着耳朵扯回家。

“细头”许多年前就走丢了。他的家就在银杏树的底下,从他出生,他就知道,只要朝着这棵银杏树走,就能回家。老银杏树死了,他走远了,回过头来,银杏树不见了,他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他瘦小的母亲,四处寻找,可是找不到。她曾经天天为这个疯儿子烦恼、伤心、劳累,可是当他走丢了,再也找不到了,她就死了。没有病,她只是吃不下饭,活活把自己饿死了。他们家的小棚子已经无影无踪。原先的废墟上重新建起了亮堂而高大的房屋。堂屋正厅的墙壁中央,挂着一块崭新的木匾,上面写着“式南堂”。这堂号是祖上传下的。在申村,这个堂号已经叫了六百年。

《诗经·大雅·崧高》里说:“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周宣王为舅舅申伯饯行,希望他前往申国,把邦国建成南方诸侯的榜样。祖先们用“式南堂”这个名称,提醒我们是申伯之后。

在“式南堂”的大厅里,摆着一排祖先的牌位。牌位是一块如同小小墓碑的木块。木块的头上扎着一片红布。因为时光流逝,有一些红色已经落尽,变得灰灰的。岁月更为久远的,就单落下一个光光的木牌。木牌上写着亡者的名字、生日和去世时的年月日。每一块小小的木牌,就住着一位祖先的神灵。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亲人去世了,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逝去的只是肉体,灵魂依然会时时看顾他们的后代。如果说坟墓是他们肉体的休憩之所,那么这小小的木牌,就是他们灵魂的寄居之处。

电视剧《福贵》

电视剧《福贵》

“锅头”和络绎而来的族人,对着这木牌行跪拜之礼。这些牌位的正中,摆放着来到申村的第一位祖先的牌位,牌位上写着“良三公”。申良三在明朝初年,从苏州阊门来到苏北泰州,定居申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良三公去世后,葬在申村前面砚瓦池的东北。砚瓦池至今仍在。旷野之中一方小小的水塘。水塘清澈见底,偶尔还能看到游鱼。池塘边上满是青草,草丛里立了一块石碑,写着“良三公之墓”。因为很少有人走动,墓旁的小路上长满了苔藓,小径弯弯曲曲,朝村子伸过去。

等“锅头”敬过祖先,族人们来到他的面前,一个个想说些抚慰的话,又不知从何说起。

祠堂里供着的,都是远祖,大伙共同的祖先。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还得供在各人自己的家中。大家都知道瓦匠烧掉牌位的事。这在申村是第一次。带给申村人的,已经远不是震惊了。

人·鬼·神

申村的人有信道教的,有信佛教的,也有信基督教的。可是从来不曾发生过烧祖先牌位的事。无论他们信什么,他们都还是认祖宗的。他们还是觉得自己生活在自古以来的人、鬼和神混居的世界里的。这个世界的规则,要比所有的宗教都要古老。五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个模式当中生活。

人死后,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鬼,这是大多数人的归属。一个是神。人可以成为门神、灶神、土地神、山神、分管木匠或者其他手艺的神。这些是跟人类生活在一起的神,住在人世间。虽然你看到的只是画在纸上或者用泥、木头做成的雕塑,你看不到神,却每天必得跟他们打交道。还有更多的神是在天上。他们在那里照看人间。他们会经常从天下飞下来,到人世间来走一走,并随时干涉人世的俗事。譬如雷神会用雷电劈死特别不孝的儿女,神人会授予勤奋者一支充满灵感的彩笔。他们甚至会直接由神变成人。某些考上状元的,可能是文曲星下凡。有位赤脚大仙,竟当上了宋朝的一个皇帝。特殊情况下,甚至会有成批的神投胎为人。曾经就有一百零八个星宿之神,从天上下来投胎成为反抗朝廷的绿林好汉。总而言之,这些神,一面可以在天上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同时也可以随时变成凡人。他们是自由的。管理他们的是玉皇大帝。这个神长相威严却头脑简单,经常会下一些错误的命令。他的管理,全靠各路术有专攻的神仙帮助。所以人们对他不太理会,很少祭拜他或者向他祷告。人们更重视的是自己的祖先。因为只有祖先才是最肯照料自己的。

人一死,立即就变成了鬼。鬼并不是在地狱里,而是在阴间游荡。阴间是一个跟我们这个世界平行的世界。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和他撞见。特别作恶的人才会在地狱里受煎熬。一般人死了之后,成为鬼魂了,会住在他的坟墓或者祠堂里。只有在家人进行祭拜时,他会回来享受食物、香火并带走烧给他的纸钱。当然,他们也有可能会再次转世为人。其中有人还会记得他前世的一些蛛丝马迹。人跟鬼要保持距离,太近了,人就会遭到病灾。万一不小心撞着了,就要立即用种种仪式请求鬼赶快离去。村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曾跟鬼打过交道。这样的情况,我也曾多次碰到。

在田地里疯玩了一天回来,偶尔,会头疼得厉害。我没精打采地趴在餐桌上,不肯吃饭。妈妈端来一碗清水,放在我面前的桌上,拿一双筷子,双手合十握着,嘴里念叨着:“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念一个人,就试着把筷子立在水碗的中央,松开手,看是不是能站住。倒了,就再念一个名字,再立。直到念到某一个名字,筷子在水碗的中央自己站住了,就拉我起来,到他的牌位面前,跪下来磕头:“太爷爷,你不要同伢儿搭话。”磕完头,上床睡觉,第二天一早,头就不疼了。我问妈妈:“太爷爷为什么要同我搭话,让我头疼?”妈妈说:“你不小心,在外面撞到他了。他是看你好玩,跟你搭话了。人鬼是不能搭话的。祷告了,就好了。”

神仙们要照看的人太多,并且不太可能会偏心于某一家。只有死去的祖先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儿孙们增加财产或者免除灾祸。祖先只会照看你一家。

中国人会在清明节、冬至节、过年、祖先去世和出生的日子祭祀他们。人死之后,会立即拥有比凡人强大得多的力量。他们不会像西方的死人那样,待在坟墓中一动不动。他们很忙,也许比活着的时候更辛苦。他们也有未来:成神,或者转世为人。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现在,“锅头”家的祖宗牌位没有了,也就是说,“锅头”一家跟他祖宗的联系断了。死去的祖宗再也不能来庇护他了。他成了孤苦伶仃的人。更多的人过来跟“锅头”寒暄,也有人风言风语地挖苦。七嘴八舌的议论,让“锅头”有着说不出的痛苦与愤懑。

从祠堂回来,“锅头”一脚直奔哥哥瓦匠家。在他家一进门的大厅里,靠墙竖着一根粗大的十字架。“锅头”操起十字架,狠狠砸在瓦匠的腿上。

现在,瓦匠依然每周去教堂,只是腿跛了,走路一拐一拐的。大人们还是叫他瓦匠,小孩儿们就喊他“瘸大大”。

这个村子里,已经没有年轻人了

本文节选自

这个村子里,已经没有年轻人了

《匠人》

作者:申赋渔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新经典

出版年:2022-2

,这个村子里,已经没康这个勇者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 年青人了

相关:

拉脱维亚总统呼吁美国永远驻军 俄社交部:破损不变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截图海外网3月14日电 综合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道,拉脱维亚总统莱维茨13日接受美媒采访时呼吁美国军队在波罗的海国家“永久存在”。俄外交部此前曾指责北约在离俄边界更近的地区部署军队,称这种行为“破坏了欧洲的稳定”。莱维茨声称,美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永久军事存在是绝对必要的。“北约应该加强东翼军事部署,包括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我也欢迎美国在波兰和..

只有书本才能给你供给想象,让你看到新的世界 | 童庆炳童庆炳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他的名字,但是在作家圈中他却被奉为“一代文坛教父”——他曾在作家研究生班中,教过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一批今天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家。2011年3月,童庆炳先生(1936—2015)给北师大本科生授课然而,在成为一代作家的老师之前,童庆炳自己的读书之路却非常曲折。小升初时,因为家境窘迫、还有弟弟妹妹要养,父亲要求他回家种地帮忙;初中时,祖母拿出自己一辈子积攒起来准备..

毛尖:此刻影视剧里的女性,多量次地在家绣花提到女性学者,你会想起谁?这份名单一定不长,这是因为——女性,从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无论是高校教席,还是学术成果发表,越往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读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在高等教育阶段,诸如此类的声音试图阻止女性踏入科研大门。而当她们进入高校系统,生..

生为女人,糊口自己就是战争|女性书单在今天,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遴选了14本女性主题的书籍,其中不仅有生活层面的女性故事,也有战争年代的女性遭遇;不仅有内心独白的女性视角,也有外在观察的社会视角……这些女性成长的独特经验,呈现出一位女性或许会在生活中遭遇的全部。当然,除去生活的内战,女性还会陷入自我的内战。此外,更多女性进入职场之后,却没能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当我们把一位女性的一生,拆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遭遇和不同的..

只有书本才能给你供给想象,让你看到新的世界 | 童庆炳童庆炳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他的名字,但是在作家圈中他却被奉为“一代文坛教父”——他曾在作家研究生班中,教过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一批今天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家。2011年3月,童庆炳先生(1936—2015)给北师大本科生授课然而,在成为一代作家的老师之前,童庆炳自己的读书之路却非常曲折。小升初时,因为家境窘迫、还有弟弟妹妹要养,父亲要求他回家种地帮忙;初中时,祖母拿出自己一辈子积攒起来准备..

毛尖:此刻影视剧里的女性,多量次地在家绣花提到女性学者,你会想起谁?这份名单一定不长,这是因为——女性,从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无论是高校教席,还是学术成果发表,越往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读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在高等教育阶段,诸如此类的声音试图阻止女性踏入科研大门。而当她们进入高校系统,生..

生为女人,糊口自己就是战争|女性书单在今天,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遴选了14本女性主题的书籍,其中不仅有生活层面的女性故事,也有战争年代的女性遭遇;不仅有内心独白的女性视角,也有外在观察的社会视角……这些女性成长的独特经验,呈现出一位女性或许会在生活中遭遇的全部。当然,除去生活的内战,女性还会陷入自我的内战。此外,更多女性进入职场之后,却没能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当我们把一位女性的一生,拆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遭遇和不同的..

俄方发布视频:俄军苏25抨击袭击机被击中后成功​返回基地据俄新社3月14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周一告诉记者,俄罗斯一架苏-25攻击机在被乌克兰军人发射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后,飞行员驾驶战机成功降落在俄方基地。俄国防部还公布了一段受损战机降落在基地的视频。自动播放俄国防部称,“在特别军事行动区执行战斗任务时,两架苏-25攻击机编队中的一架,被乌克兰士兵从地面用便携式防空系统发射的导弹击中。受损攻击机的飞行员并没有弹射离开战机,在评估情况后决定关闭被导弹击中的那台..

美国安局主力收集间谍装备曝光 已节制全球海量设备【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庭璟】在日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组织针对全球数亿公民及行业龙头企业长达十余年的网络攻击被曝光后,美国国安局网络攻击武器库中的又一种主力装备露出马脚。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14日正式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NOPEN”远程木马技术分析报告,将美国情治部门的网络间谍手段揭露在世人面前。《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报告描述,“NOPEN”远程木马一旦被植入受害者计算机,就会成..

外媒:土耳其不再考虑采办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海外网3月14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土耳其国防工业(SSB)主席伊斯梅尔·德米尔当地时间14日表示,安卡拉不再考虑从美国购买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可能性。德米尔在安塔利亚外交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爱国者导弹系统没有任何需求,土耳其的国防工业已经翻过了这一页。这个问题已从土耳其国防工业局的议程中删除。”德米尔称,土耳其已经有四种类型的防空系统投入使用,“土耳其一直在用飞机反击空袭,但现在土耳其在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