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有两个最有才的人,第一是张稀稀,第二是耿军”​

2022-03-03 12:28:12 来源:网络

梁晓声的“光字片”,双雪涛的艳粉街,点亮了东北小地方的地图,再往北,还有一座小城市——鹤岗,正在被更多人看见。近几年,低房价、慢节奏让黑龙江边缘的煤城化身“网红”,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耿军的电影导演把镜头对准藏在生活缝隙里的有意思的人:诗人、教师、开发商、“贴吧管理员”……他们是发小。在拳头和雪仗中长大,东北男孩的友谊结构简单粗暴,耿军是里边的“头儿”,因本名带个“发”字,大家都喊他“发哥”。

今年,耿军导演的电影《东北虎》上映,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上国内院线。但对很多人来说,耿军的名字已不陌生,早在2019年,《东北虎》主角定下演员章宇,引发关注,去年,该片拿到了上海电影节最高奖金爵奖。我们的直播恰好在电影的宣传期内,因而预想导演是见过大场面的人,问题不大。的确不大,直播开始前大概20分钟,他乘地铁匆匆赶到,走路极快,擅听,也捡重点发问,坐定又换了个节奏,有张弛,能讲故事细节,中途带主演来了一段连线“彩蛋”,是个风风火火又有“控场”能力的东北大哥形象。

我们与耿军聊起他的电影路。这位20岁来京,当过服务员、业务员的“北漂”,在很多报道里被刻画成一个艰苦、边缘甚至有些失败的艺术家,直播中,他重新捋了捋那些经历,从父辈的“贫嘴张大民”式教育,到小地方的“病人”和“坏人”的性格基因和人性层次,回归到自己身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晚熟”,三十岁时还是个愤青,四十岁该不惑了,却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离家这些年,他爱逛动物园,尤其爱看东北虎,称之“远房的亲戚”。但想想又不对,“谁看谁啊?里边的动物看外边的动物。它们一看,这帮两脚兽,手里边还有棉花糖呢。”

他也向我们介绍自己的鹤岗朋友。其中一位张稀稀,是《东北虎》里诗人罗尔克的原型。耿军说,他是全鹤岗最有才华的人,诗歌在名刊上发表,还在北京清华美院学过画画,后来抑郁、精神分裂,变成一个孤独患者。发稿前,他给我们发来20年前的两人合影,照片上的白衣少年,一起捱过岁月的悠悠,也趟过人生之蜿蜒、不讲道理和不可捉摸,你不知道他们是否取得世俗意义上的上升,但你知道他们有上好的、未经磨损的质地,一如他们的好友——作家罗蛋塔写过的,追梦时,在北京通州八平米的出租房里,床上躺仨,地上睡俩,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以下为本场直播的文字实录。

01

想要自由,就少花一点钱

凤凰网读书:听说《东北虎》拿上海电影节最高奖金爵奖的时候,录音师杜春峰在卫生间里哭了半个小时,有这事吗?

耿军:对,有这事。我一开始不知道,还是第二天他老婆跟我说的。因为我们两个关系太近了,我们是20岁一起来北京的。1996年,他背着一把吉他,要搞音乐,我带着一个没写完的剧本,想从编剧工作开始切入到做电影这件事。

但现实特别不客气,他没搞成音乐,我也没拍成电影,我们变成了千千万万个来京务工人员中的一员,每天早晨从出租房出来,坐公交车去上班。但还挺好的,因为我们在老家那边找工作挺难的,北京机会多,我们迅速找到了一个特别满意的工作,就是宾馆服务员。

凤凰网读书:要穿制服吗?

耿军:对,紫色,带一个小黑领,但不戴帽子,戴帽子的是门童。我当时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管吃、管住,房间里有一台彩电,还有风扇,我们每天打扫八间房,一上午就能干完,下午躲在客房里边看电视,太欢乐了。

刚来京的耿军,1996年

刚来京的耿军,1996年

但最体面的是大堂经理,我最想干的就是大堂经理,相当于宾馆就是他家,来的都是客人,特别有里有面。我也羡慕大堂副理,可以穿西装,不用打领带,好像他是天天喝咖啡的,我们是喝豆腐脑的,有那样的感受。

我们当时还有小费,宾馆在五道口,就可以看演出,买CD、打口带,到书店看书。如果差不多两年左右,宾馆还没辞我,我应该会做到大堂副理。

凤凰网读书:所以最后是被辞了?

耿军:宾馆把外地人辞了,用了北京延庆那些孩子。被辞之后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都不太适应,觉得怎么这么好的工作不要我们了。

凤凰网读书:后来还陆陆续续做过哪些行业?

耿军:杂志社编辑、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员,做《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告版。我当时做建材广告,把北京市区和郊区都跑遍了。那也是个特别好的工作,在2000年初,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块钱。

凤凰网读书:最近你频繁出现在各个公众号文章里,大家不约而同用的一个形容词是“穷”,就是讲你住了10年的半地下室。

耿军:我穷,但是我自由,最可怕的是又穷又不自由。这穷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需要因为挣钱把自己全都耗进去,我想获得自由,就需要少一点的钱。

我住在半地下室那10年,写剧本、拍电影都没耽误。那个半地下室也很好,不是只能看见行人的腿那种,它是露半边窗,外边有树、有花,下午1点半到3点半之间还有光透进来,冬暖夏凉。很多朋友都去过我那个地下室做客,去了之后都觉得那是豪宅,因为是两居,还有大客厅。

2007年到2017年,我在天通苑的半地下室住了十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不是既不自由又穷那样,我还有一半,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

耿军在片场(中)

耿军在片场(中)

凤凰网读书:但这个选择对一般人来讲还挺难的,以我和我这些小伙伴为例,虽然我们还是比较喜欢这份工作的,但我们加班很严重,是非常典型的社畜,我们经常讲,工作首先还可以,其次也是要在这里赚点钱。你是怎么克服掉这个心态的?就是我可以放弃你们加班、996赚的这个钱。

耿军那我也反问一下,你赚到钱了吗?这帮小伙伴,你们真的挣着钱了吗?你们挣的钱,除了房租和日常消费,还剩下多少?有存款吗?

凤凰网读书:有一点吧。

耿军:那点存款够干嘛的?

凤凰网读书:不够在北京买房的。

耿军:对吧,那我就可以欢迎你去鹤岗。我20多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发现青年人里边的首富是丁磊,网易的老板,他那个时候有很多钱。我就想,如果我一个月挣五六千,再多点挣到一万,我这一生也没他挣得多,我就放弃了。我说算了,挣再多钱我也是一穷人,所以我只要够交房租、够日常开销就行,吃饭尽量让朋友买单。

凤凰网读书:那得有这样的朋友。

耿军:我不但吃饭朋友买单,比如说我在鼓楼跟我大哥一起喝酒,他是个作家,到晚上十点二十左右,刚喝了三瓶半,我就说我要走了,他说别走别走,再喝一会,我说地铁马上没了,一我走,二我住你家,三你给我打车费。

凤凰网读书:他选了哪一个?

耿军:他选三,给我打车费。我就坐下来跟他喝到十一二点,或者一两点,然后我打车回去,毫不客气,我不会心慈手软的。他去我们家,从鼓楼到通州,我也跟他说,一你在我们家住下,二你自己打车回去,三我不给你出打车费。大哥就是大哥,还是积蓄厚一点,他选一。

我是很坦然的,这对我来说没有障碍。当一定的时刻,什么叫一定的时刻呢,就是比如最近我的朋友在六环或者燕郊买了一个房子、一辆车,我说这挺好,我要去你们家做客,你开车接我一下,让我在六环上兜个风。这就可以了,能分享一下就行,我自己不太羡慕这个。

凤凰网读书:好像还说你从来不欠账,借了钱也会马上还,这跟你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关系?

耿军:那是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害怕的故事。我爸妈是养鸡的,卖鸡蛋,我们家前边是煤矿。那时候煤矿工人敢花钱,发完这个月工资,造没了,下个月还有,所以经常有工人来我家赊账买东西,买10斤鸡蛋、两只鸡,先赊着,发了工资再过来还。

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是我上中学、10来岁的时候,快过年那两天。那个叔叔姓李,应该是吉林长春附近的人,带着女儿来鹤岗煤矿打工,他一进我家就给我爸跪下了。我爸吓一跳,我也吓一跳,赶紧把他往起拉。他不起来,他说耿哥,我这个月钱没还上,我过来给你赔礼道歉。他就带着自己女儿,十岁左右的一个女孩,在地上哐哐哐磕了三个头。

因为他在矿上上班,就戴一个黑色绒线帽,脸上也洗不大干净,穿的那个深蓝色棉袄,已经被汗渍和煤油浸透了,布料已经不是软的了,已经是壳了,一个石头打上去能给你弹开。这么一个应该不到40岁的汉子,给我爸哐哐磕头。我爸就说没事没事,过完年再给就行。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是我必须得跟你说清楚,我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礼节,这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也没办法管身边的熟人借钱,因为我不知道人家家里紧不紧张,手头宽不宽裕,我借完别人钱,我睡不着觉。

耿军执导电影《东北虎》

耿军执导电影《东北虎》

02

30岁可以愤怒,40岁也能迷惑

凤凰网读书:聊聊你是怎么走上电影这条路的吧。你说你是带着剧本来北京的,但其实没有读电影学院,是去蹭课,那时候见到过哪些名人吗?

耿军:2000年初我去电影学院蹭课,那时候最有名的偶像是黄磊,还有王劲松、徐静蕾,这都是表演系最有名的,但我一次没遇见过。我上的是导演系和文学系的课,主要听视听语言和编剧。

我带着剧本来北京,想找学校老师帮我看一看,有位老师跟我说,你有一些情节写得还算生动,但跟真正的电影剧本比,差距还挺大的,但如果你感兴趣、想学,可以来听我的课。这位老师叫张丹,他每次在电影学院上课,阶梯教室里都坐满人,我上了几节课才知道,这里边有一大半人是跟我一样不交学费、不拿毕业证,只是来蹭课的。

凤凰网读书:现在的电影学院,据你所知还有这种氛围吗?

耿军:2018年,我再想去蹭课就已经很难了,有比较火的老师在下午六点半开课,门口都有保安,要看学生证,外边的人再想进去就难了。

之前还好,2000年初是数码时代、DV时代,很多人开始拿DV拍片子,我们这种业余选手才有机会,我就开始拍短片。但我第一个短片拍得特别失败,被周围的朋友一顿批评和侮辱,20多岁的时候尖酸刻薄是日常,谁牛逼灭谁,大家还没学会给对方留面子。2002年,第二个短片获了一个奖,我就受到了鼓励,那种心情就是我在三环路上的一辆公交车里,觉得“大地在我脚下”。

凤凰网读书:我记得你参加过一场国外的放映,说我拍一个片子花的钱可能都没别人拍一分钟花的多,但我能跟他们一起放映,那感觉特好。

耿军:现在也一样,电影好坏跟电影成本没关系。比如我特别喜欢的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我天,他完全是在一个屋子里边和屋子门前拍,用一台特别普通的摄像机,拍出来的电影也能在柏林电影节拿奖,我看了之后极为震撼。

我早期不知道这些大师,用一种无知无畏的、拿摄影机当卡拉OK的方式拍,后来去了解电影史,才逐渐地知道了世界电影之林是怎么回事。

凤凰网读书:但也是生猛的。

耿军:对,就是一脚踹进门来,一看里边全是彪形大汉那样的感觉。

凤凰网读书:你爸妈一直是支持你做电影的吗?

耿军:他们没说过支持,也没说过不支持。他们从小对我的要求就是,只要我不走向犯罪之路,别犯法,别偷、别抢、别骗,别进监狱、别进医院,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行。特别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种。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们发现我这个人对做生意没兴趣,对学业也没兴趣,我是中专毕业,我爸还问我要不要升个大专、升个本,他说你这中专学历在北京相当于文盲。我也没法反驳他,我说那你把挣到的钱好好放在自己手里,别往我身上花钱了,你要往我身上花,我可能就要去国外读书了,负担不起的。他们就完完全全给我自由。

而且因为我不在他们身边,感情就特别好,如果在身边肯定不行。2020年疫情一来,我是春节前回的家,呆到5月,我妈问我什么感受,我说差一点跟你们处出感情。

凤凰网读书:你们东北人都这么幽默吗……

耿军:东北一年里有半年的冬天,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就会想着别把话说得太无聊了,太无聊就没有人愿意跟自己聊天了。我们约朋友吃饭的时候也会想,把那小子叫来,那小子说话有意思。因为如果一桌上有两个说话有意思的人,我们呆4、5个小时也不累,但如果大家说话都没意思,那就得张罗打会儿牌,打会儿麻将,动点钱。

凤凰网读书:那这次《东北虎》进了院线,父母有没有第一时间去看?

耿军:我过年在北京,刚哥、勇哥、宝鹤(指演员徐刚、张志勇、薛宝鹤)他们仨是做完这边的电影宣传工作回的鹤岗,第二天早晨勇哥带着他妈、我爸、我妈,还有我们邻居的发小一起去看了电影。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影院里看我拍的电影,我就问我爸,感觉怎么样?他给我发了三张屏摄、一张票根,说挺好的,还有一个俩手比耶的小笑脸的表情。我就说,还是家里人宽容。

凤凰网读书:有没有跟他们说看电影最好别屏摄这件事?

耿军:没有,这件事我是干不了的。你知道家乡那边到什么程度吗?他们看电影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哥,我正在影院看你片子呢,我说好,好,好好看,看完聊。他说那个谁在我身边呢,你跟他说两句。或者给我录一段。

这种表示友好的方式吧,是他们自己的方式,只不过咱们有点不太适应,不太适应也不能说,他会觉得你在北京混这些年长能耐了是不是,跟我们普及文明来了。

凤凰网读书:刚刚有个网友提问被我划过去了,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专业出身,他想去拍电影,你会建议他拍下去吗?

耿军:自己的路自己走。我觉得你最起码应该干点什么,而不是让这几件事限制住。你这就和我一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所以不要被限制住,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先干点什么,你才知道你适不适合干这件事。比如你是先写剧本呢,还是以场务的身份进到剧组里,去熟悉电影制作的流程呢?不行动,只有想法没有用,谁没有想法,只要是活体都有想法。

凤凰网读书:《东北虎》这个意象,出于你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只老虎。

耿军:对,我自己是一个特别喜欢逛动物园的人。我20多岁来的北京,之后陆陆续续有很多朋友往北京来,我就带他们看故宫、天安门、长城,第四站就是动物园,看一看远房的亲属。我有时候也会想,谁看谁啊,里边的动物看外边的动物。它们一看,这帮两脚兽,手里边还有棉花糖呢。

张稀稀与耿军(右)在北京动物园,1999年

张稀稀与耿军(右)在北京动物园,1999年

2012年春天,我去了上海动物园,正好当时带了一台摄影机,我是近视,100多度,一直没机会看清楚那个虎园大坑里老虎的表情。我看到的是整只虎,但我想看它的脸,看它的容貌和表情,我就把摄影机推上去了。我拍了40多分钟,看它有一点慵懒,有时候放空,有时候瞥瞥人群,散散步,翻个身。它在那躺着,你都不知道它是睡觉还是歇着呢。

虎是森林之王,最凶猛的动物,我就想,这只虎它有没有森林记忆?它是几岁来动物园的?它在这儿待多久了?还是它生下来、小奶虎的时候就在这儿了。如果它有森林记忆的话,它想过离开吗?它离开之后还能像森林之王那样凶猛吗?这跟《东北虎》里人的困境有互相映照的关系。主人公知道自己在困境里吗?他们面对困境的时候会怎么样呢?能勇敢一点吗?勇敢就能解决问题吗?

凤凰网读书:电影里那只东北虎已经19岁了,不年轻了,章宇演的男主一开始也说,我年龄已高,容颜不再帅气。所以你也会因为年龄增长,开始思考一些中年话题吗?

耿军:以前转基因食品还没大面积生产,化学品、塑料袋还没广泛使用,像我们这种70后,完全是在土地供给食物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东北天儿又冷,杨树比其他省份长得慢,水稻、蔬菜大部分都是一年一季,我可能26、7岁的时候才开始懂事,特别晚熟。

但大家不都说过了30岁会对环境、社会和人的理解有变化吗?思想转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没那么尖锐了,不那么愤怒了,开始柔和了……这种话不知道谁说的,反正在我身上没应验。当我的30岁到来的时候,我不还挺愤怒的吗,我还是个愤青。

当我36岁的时候,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我在追问的了,因为马上就40了,40该不惑了,但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迷惑。我36岁的时候写了《东北虎》这个剧本,写的是青年刚过完,刚开始步入中年的时候,那一时刻的遭遇。

凤凰网读书:“善良”是电影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想表达的东西吗?

耿军:善只是人性的一个层面,人性里每个层面都重要,如果全是善,善也突出不来。我自己是一个有闲心的人,对世界上的人都感兴趣,对邻居感兴趣,对路上遇到的陌生面孔也感兴趣。我20来岁的时候,生活圈子不太大,听说谁是坏人,就特别想多了解一点他是怎么个坏法。当我有机会跟他见面,对他了解得差不多了,我就能体会到这个坏人跟传说中的不太一样。如果是一个好人,我可能反而对他没什么了解的兴趣,因为好人约等于没意思,可能跟他面对面的时候,我会心疼他躲闪我的眼神。

03

这个时代,好像没有成功者

凤凰网读书:我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跟耿导聊一聊《东北虎》。因为电影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章宇演的男主角去给他的狗报仇,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你能给我们讲讲原型的故事吗?

耿军:2010年春节,我在鹤岗遇到了徐刚,刚哥,大年初二他在中心站等车,大过年的,大家手里边都拎点东西,东北那边基本上最便宜的也得拎一箱牛奶,讲究点的加一箱苹果,他什么也没拎。那天下了点小碎雪,他衣服上、头上都落着雪,在那等。我说刚哥,你走亲访友去?他说不是,俺家狗让人弄死了,我去弄那个人去。

他要去的地方叫新华镇,距我们鹤岗市的中心站有40分钟车程,这40分钟他就通往复仇之路。徐刚是学校老师,一个文人要去找一个建筑承包商、一个社会人、一个江湖人为狗复仇,这件事特别有戏剧张力,我是以这个为原点创作了《东北虎》剧本。

电影《东北虎》中的徐东(章宇 饰)与狗

电影《东北虎》中的徐东(章宇 饰)与狗

凤凰网读书:刚哥去报仇,后来结果咋样?

耿军:现实生活中刚哥第一次去找那个人,他没见,躲开了。如果见到了肯定是刑事案件,刚哥是搞体育的,运动员,练射击十几年了,他打架可是一把好手。但那个人第一次没见他,第二次没见他,第三次也没见他,之后找中间人调和,赔了5000块钱。

凤凰网读书: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徐刚,徐刚也是电影里诗人的扮演者。挺有意思的一点是,《东北虎》是你第一次用专业演员,除了章宇、马丽、郭月,其他都是你的朋友、老乡,对吧?包括之前的几部片子,主角也都是你的朋友,他们平常在鹤岗工作,一听说你要拍电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加入进来,还很希望你能赶紧回来拍新电影。现在还是这样吗?

耿军:现在更是这样了。他们现在觉得干什么都不如拍电影。他们不单单拍我的电影,我两三年才拍一部,等我太煎熬了,他们就背叛了我,也去演其他人的电影。

凤凰网读书:他们都在鹤岗做什么工作?

耿军:他们比我厉害。刚哥是学校体育老师。勇哥是社区残联办事员,负责给残疾人发放义肢、双拐、轮椅,记录哪个残疾人有什么困难,需要怎么解决。

宝鹤以前是电视台制片人、编导,现在开了一家公务员学校,培养那些要考公务员的人,他那个学校名字特别厉害,叫鹤岗国大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他是薛校长。

鹤岗朋友们(从左至右:薛宝鹤、徐刚、张志勇、张稀稀)

鹤岗朋友们(从左至右:薛宝鹤、徐刚、张志勇、张稀稀)

凤凰网读书:诗人也是有原型的,你说过一句话是“全鹤岗有两个最有才的人,第一是张稀稀,第二是耿军”,这位张稀稀,也给我们讲讲?

耿军:张稀稀是我小学同学,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从四年级开始在美术班学画画,我弟弟跟他在一个班,他们要考那种师范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画得都挺好的,文学也特别好,所以上中学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一起,听摇滚乐、泡图书馆、泡录像厅、聊自己画的画,也看文学杂志。

那时候我记得张稀稀给我看过一本杂志,叫《芙蓉》,他说你看,这哥们我认识。我说,你在哪认识他的?他说,诗歌论坛。这个人叫李红旗,是个作家,后来也拍电影。他跟沈浩波、尹丽川,都是里边最有名的。张稀稀也在一个诗歌群落里,他写诗写得非常好,作品在《芙蓉》上发表过,但后来在北京得了抑郁症,回到家乡一段时间后确诊精神分裂,就没法再去朋友家做客了,朋友们也很少拜访他,他是处于绝对独处、孤独的状态。每年我一回去,就会找他出来聚一聚、喝点酒,他从来没有那种所谓的暴力倾向,是完全正常的。

附:张稀稀诗三首

《妈妈》

妈妈,我每一次打开钱夹时

我都会发现你

我看见你的年轻

你身边的日子

闪亮在那些空白的地方

妈妈,我的24年就要过去了

我和从前还是没什么两样

如果我们

今天就在街头遇见

你还是会指着我的头

将我大骂一次

妈妈,昨天我又爱上两个姑娘

我猜你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会高兴

你曾多次警告我的邋遢

你担心美丽的姑娘不会钟情于我

妈妈,你曾经是个很美丽的女人

你也曾幻想过这遥远的北京

它是一个拥挤,而又宽阔的城市

是一个乞丐和明星全都竭力拼杀的城市

妈妈,你还不知道

在昨晚北京广场那台灯光闪耀的演唱会上

一个很会唱歌的人

已经把他的名字

写到了

你送我的那张黑白照片上

2001

《无望的小镇》

在无望的小镇

等待,被延误

在无望的小镇

连雪都不会光顾

在无望的小镇

汽车七拐八拐,横冲直撞

街上尘土飞扬

找不到方向

浊流四溢并充塞,乌云充塞

只有路灯孤零零地照着

在无望的小镇

天黑得很早

有的季节也黑得很晚

有的时候干脆不黑天

在无望的小镇

诗人像半截排骨一样走在路上

凶星照命。

在无望的小镇

只有绝望的诗人。

在无望的小镇

幸好我们安然无恙

2009/1/3

《父亲》

父亲,已经不在了。

睡床上,依稀,还有他的身影。

他,已经很久,没有来光顾,我们。

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悲伤里面。

屋子里的格局,也已经,改变。

没有一点,他的痕迹。

父亲,渐渐走远了。

他的坟墓,就在,山上。

我和母亲,继续着,礼貌。

根本,没什么人,过来。

春节,好像,一个泡影,一个寓言。

我在璀璨的,星河,孤掌难鸣,再也,见不到他。

2019/2/20

凤凰网读书:所以那个时候其他人不太去找张稀稀了,你还经常去他家。

耿军: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我太了解他了。我们有个好朋友叫罗蛋塔,他前两年出了一本诗集叫《张稀稀吃圣约翰草》,里边有一首诗说“精神病人也欺软怕硬”。这是人之常情,精神病人也是人,张稀稀大部分时候是个正常人。

《神不楞登》(上下两册,包括《张稀稀吃圣约翰草》、《鸟巢就是西奈山》),罗蛋塔 著,作家出版社

《神不楞登》(上下两册,包括《张稀稀吃圣约翰草》、《鸟巢就是西奈山》),罗蛋塔 著,作家出版社

罗蛋塔给张稀稀写了诗集,我给张稀稀拍了纪录片,叫《诗与病的旅程》,拍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生病、康复过程中仍然在写诗的一段生活。我们周围的朋友里没有一个人被这样对待过,他是我们这帮朋友里边,文化待遇最高的。

纪录片《诗与病的旅程》中的张稀稀

纪录片《诗与病的旅程》中的张稀稀

凤凰网读书:本来诗人这个角色是准备让他来演的,对不对?

耿军:对,但他在现场待不住。平时三五个人他没问题,但剧组有几十人、上百人,人多他会慌张。我、张稀稀、徐刚,我们三个关系最近,徐刚也很了解他,我就让徐刚来演张稀稀。我跟他说,你把自己像孩子一样的笑容、清澈的眼神自然地表现出来就行,剧本已经写了情节,你把我这些情节演对了就行,你就是罗尔克,你不需要去演张稀稀,谁也演不了张稀稀。

凤凰网读书:电影里那个捏脸的动作,也是张稀稀的动作吗?

耿军:那是我的动作。我很长一段时间是那一拨朋友里的头儿,这个动作就是一个调皮的、有点欺负人的意思。比如我跟你说一事儿,你说这事儿我知道,我说这事儿你还知道呢?手就上去了。后来变成习惯了,恶化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大哥是70年的,我跟他熟了之后连他的脸也掐一下,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恶趣味。

凤凰网读书:有一位网友问,小二有原型吗?他很喜欢那个放风筝的桥段。

耿军:小二就是小二自己,小二生活里边是什么样的,电影里边就是什么样,我把生活中的小二请到了电影里。他没上过学,小时候生病打了庆大霉素,把语言中枢打坏了,就口齿不清了,但他智商是没问题的。2000年到2007年间他在基督教会,被那帮兄弟姐妹教了识字、读圣经、唱圣歌,他们帮他很多。

凤凰网读书:你总带着一帮哥们在鹤岗拍电影,现在是不是在当地也算一个名人了?

耿军:怎么说呢,导演是幕后工作者,我跟刚哥、勇哥、宝鹤去饭馆吃饭,他们三个总能被认出来,我没事,我特别自在。

前几年特别逗,刚哥、勇哥认识的人多,都是当地比较牛的人,就兜里边有个三星,有一苹果,还有一个车钥匙,拿两包中华烟那种。我们坐在一桌吃饭,刚哥说,这是导演耿军,我们之前的电影都是他拍的。那哥们儿就说,你是导演?我长这么大头一回见着导演,你叫什么?我说我叫耿军。他说你等会儿,然后拿着手机百度,啪,一搜,百度里边都有你?那我今儿得跟你拍张照片。他现场打假你知道吗?

后来我们就稍微警惕一点了,出去的时候,人家没问职业,没问这人做啥工作的就别主动介绍了,有点找事。

凤凰网读书:我这两天在看关于东北的描述,有个朋友说“东北文艺复兴”跟现在弥漫在年轻人中的一种失落感、失败感有关系,包括我看一篇写你的报道,标题叫《失败者耿军》,说你也在讲一些失败者的故事。你怎么定义这个所谓的“失败”?

耿军:这个有点极端,成功的对面是失败吗?不是吧?我觉得这个时代没有成功者了。有谁?你给我举个例子?可能你举的例子,我也不认为他是成功者。

我觉得只有科学家、物理学家,能推进人类进程、克服人类多年克服不了的问题的人,才叫成功者。其他那些商业的、搞艺术的,我们就不说了,肯定不是成功者。

凤凰网读书:那像你比较喜欢的导演,比如《寒枝雀静》的导演罗伊·安德森,你觉得他是成功者吗?

耿军:阶段性的吧。比如说一个电影获了奖,像《东北虎》获得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就是它在2021年的成功,成功在于它在艺术性上获得了电影节的褒奖,仅此而已。但这事过去了。

电影《寒枝雀静》

电影《寒枝雀静》

凤凰网读书:有网友说,能不能谈谈《东北虎》与之前两部作品的对比?

耿军:我不对比。每个电影我都付出了全力,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作品有过后悔或者亏欠之心。《东北虎》是有缺点的,但我内心是踏实的,我对得起这部电影。我自己的作品,别人评恰当,但自己要是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那就有点过分了。

凤凰网读书:我能问一个有点尖锐的问题吗,《东北虎》在上海电影节拿了最高奖,影评圈也是一片好评,但豆瓣评分不是很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6.2分,你能接受这个差距吗,你自己怎么看这件事?

耿军:电影这方面还挺好的,就是可以随便让大家点评。我要是一个消费者,去一个地儿消费了,对这东西不满意,我都会提意见,看电影也是一样,人家是买票的,可以畅所欲言。有人夸你,那就是真的喜欢这电影,有人走错了影厅,看这电影极其不顺眼,批评几句,也特别自然。电影是这个环境里边最开放的舆论场,当然我也是使劲克服我自己。

耿军连线演员

“你是啥武功?” “咏春拳。”

从左至右:薛宝鹤、张志勇、徐刚

从左至右:薛宝鹤、张志勇、徐刚

耿军:我介绍一下,最右边的是徐刚,他是演罗尔克的,第二个是张志勇,是演马千里的,第三个是薛宝鹤,宝鹤的戏分被我剪掉了。

凤凰网读书:怪不得,因为电影豆瓣条目里有他,我还找了半天。大家现在是可以看到他们的,那咱几个哥们也说两句呗?

耿军:刚哥先打招呼,完了往这边排。

徐刚:大家好,我是演员徐刚,在影片《东北虎》中饰演罗尔克,希望喜欢《东北虎》的朋友们也能喜欢我们这些演员,谢谢大家!

张志勇:大家好!我是演员张志勇,也就是马千里。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的《东北虎》,也喜欢我们这些比较特殊的演员。

凤凰网读书:怎么个特殊法?你给大家说说。

张志勇:我们的长相一般人达不到。

薛宝鹤:大家好!我是演员薛宝鹤,就是电影结尾字幕有个照片,是彩色的,那个就是我,谢谢!

凤凰网读书:笑喷了,他特意提了一下是彩色照片。

耿军:他们现在就在鹤岗市中心,新街基。街(jīe)也念“gāi”,鹤岗的鹤(hè)是多音字,也念“hǎo”,我们当地人叫鹤(hǎo)岗。他们现在在新街基一个啤酒厂斜对面的小区里。

凤凰网读书:刚刚我跟导演聊的过程中,一直有网友问鹤岗有什么好吃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能请你们来回答一下吗?

耿军:宝鹤回答,宝鹤回答。

薛宝鹤:我跟你说,鹤岗好吃可多了,最出名的就是肉串,鹤岗小串嘎嘎地一贼头子(厉害),真好吃,鹤岗的回民菜、杀猪菜、砂锅也很好,朋友们可以来吃,大勇请客。

凤凰网读书:怎么不是你们请客呢?

徐刚:因为我勇哥是豪富,是开发商,我是一个落魄的诗人,不好意思。

张志勇:你先把我的债给要一要。我们鹤岗的铁锅炖也特别好。

薛宝鹤:大家在外头吃过的喜家德酱骨头,就是我们鹤岗走出去的美食。

凤凰网读书:既然聊到鹤岗,我想聊一个有一点点严肃的话题,因为现在百度里一搜“鹤岗”这个关键词,出来的都是“鹤岗房价跌破1千”、“ 2万块钱在鹤岗买个房”之类的。我听说有不少人真的选择去鹤岗生活,有这回事吗?你们身边有没有从外地来的,或者从北上广来的人?

张志勇:有,有很多,昨天我们就跟一个北京来的……

薛宝鹤:上海,上海。

张志勇:上海来的一个导演,一起吃饭。他是来写剧本的,但他也觉得鹤岗房子便宜。还有很多人,温州的、广东的、河南的、山东的,从哪来的都有,现在他们已经在鹤岗买房子了,住到这边了。

凤凰网读书:耿导呢,怎么看很多人放弃北上广快节奏的生活去鹤岗这件事?

耿军:我是觉得去的人有点少,因为我们那还有很多房子。

鹤岗这个地方是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处,开车10多分钟就是森林,离伊春的滑雪场也近,如果要是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对北上广这些资源没有硬性需求,可以隔空办公、网络办公的,都可以来,我们公司都想搬过去。北京的房租不客气,鹤岗就太客气了,在这租一年的办公室钱应该能在鹤岗能买三四户吧。

我自己想好了,我现在住在五环外,我要混得再次一点的话,我就搬到燕郊,再次一点,我就干到哈尔滨平房区,因为那儿有老房子,我还挺喜欢那儿的,再次一点,我就直接回鹤岗南山区,因为新街基太贵了。

凤凰网读书:演员老师们觉得鹤岗哪里好?是一位网友问的。

徐刚:好的地方太多了。我印象中最好玩的地方应该是老篮球场,然后是健身中心、体校。鹤岗有个地方叫天水湖,那儿什么人都有,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还有小孩子,大家一块玩,我早晨去跑步的时候看到老人在那踢毽子、玩球,感觉他们比我玩的还新鲜。当我跑完步了,整个地方转一圈,又发现有唱戏的,有跳舞的,还有家长领着小孩来回溜达的,我觉得那个地方就是鹤岗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地方。

耿军:他是搞体育的,他喜欢这些地方。我喜欢的是以前的二人转剧场。我觉得最好玩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二人转剧场,另一个是洗浴中心。最好玩的是洗浴中心!还在这儿聊人工湖,见没见过世面。

凤凰网读书:另外两位演员老师要分享一下吗?这位网友说的好,不一定是具体的地方的好,也可以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好。

张志勇:我觉得我们鹤岗最好的就是吃的多,而且价格都不高,因为在鹤岗生活比较安逸,节奏也不用太快,大家能充分地享受生活,重点是吃。

薛宝鹤:我是百度贴吧鹤岗吧的管理员,我们题头上有一句话,写的是“去鹤岗,慢生活,找到生活本来的样子”。我觉得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自我,他要为房子忙一辈子,又整天在高节奏中奔波,甚至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但是在鹤岗生活,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会真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是鹤岗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凤凰网读书:刚刚有个网友说,拍电影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徐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被导演骂了一顿。

那天拍马丽,我没有戏,我就换了自己的衣服,买了好吃的,跑到片场去了。当时片场拍摄不是很顺利,耿军导演很生气,看到我说你干嘛去了?你戏服呢?我说我脱了,我今天没有戏。他说没有戏你就穿成这样?你应该在你那个角色里不能出来,你居然穿成自己的样子跑到剧组来,你想显示你很帅吗?我说我没有,我这不还给你买吃的了吗?他说我不需要你的吃的,你就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剩下的什么都不要想。他说你看刚才那个狗的表现,它跟你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穿着戏服到现场维持维持那个狗,你们俩一块儿,马丽老师的表演兴许会更顺畅。

然后我就无语了,我以后再也不敢穿着自己的衣服,在没有戏的时候到剧组得瑟了。其实也是导演觉得演员不应该在拍戏过程中脱离角色,还到剧组来玩,他觉得这是对职业的不负责任,这个是我错了。但是我也觉得有点小冤枉。

凤凰网读书:你这是很冤枉,我给你带吃的来了,你还骂我,是吧?

徐刚:对。

耿军:其实我已经很多年不用我的武功了。

凤凰网读书:你是啥武功?

耿军:咏春拳。

凤凰网读书:哦,叶问。那下回悠着点,别逼得咱们耿导发功。

,“鹤岗有两个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才的人,第一是张稀稀,第二是耿军”​

相关:

张汝伦:哲学是一种糊口体例,是人生的根基需要哲学,在很多人概念中,是象牙塔中的空中楼阁,是离日常生活非常远的东西。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说,在哲学诞生之初并非如此,哲学是发自人的本性,“人的人性催生了哲学,人一定会产生哲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是人的需要,是人生的基本需要。”2月26日,《莱茵哲影》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市建投书局浦江店举行,哲学家张汝伦与读者分享了他对于哲学的思考。张汝伦与读者分享他对于哲学的思考。哲学是“人的需要”“有很多哲..

在效率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哲学?在效率越来越高的时代里,我们为何还需要哲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对于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能有什么样的疗效?以下摘选自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他以讲演的方式,给大家阐述了哲学的“无用之用”,有所删减。01哲学有什么用,是一个假问题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我在上课时学生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哲学没落的时代,我常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真正的哲学,我们..

经由过程片子去爱:战后二十年法国迷影文化史《迷影》所书写的是战后法国兴起的一场绵延二十多年的迷影热潮(1944—1968)。那是电影还是最强势的大众媒体,还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角斗战场,还没有被“收编”进学院被体制化/学科化的纯真烂漫年代。它对“迷影”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概念,定义得很清晰:“迷影的确是一种以电影为中心而建构起来的文化,其实质乃一些跟历史脉络无法脱钩的实践与一些跟历史脉络有关的行动——一些以电影为中心,去看,去爱,去正名并遵循特定仪..

良多年青人最初爱上片子,往往始自对银幕上的女性的爱慕许多年轻人最初爱上电影,往往始自对银幕上的女性的爱慕或渴求。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饰演玛莲娜的莫妮卡·贝鲁奇,她的风情万种使得“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玛莲娜”;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宁静饰演的米兰,成就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所谓“女神”的永恒而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观影经验中,可能都会有一部特殊的电影,成为他的性与爱的启蒙。法国导演特吕弗更是提出了一张清单,罗列出了自1945年以降的美国电影中10个“情..

中国各省幅员广袤,每个小城镇都有它的拿手菜丰子恺的黄酒、唐鲁孙的热切丸子、王世襄的熘鳜鱼、汪曾祺的咸鸭蛋、梁实秋的酸梅汤、张恨水的烤肉、周作人的苦茶、苏青的红烧鳗、金性尧的虾饺、朱自清的白水豆腐……这些文坛大家不仅在学问上精益求精,对美食的热爱更是“一丝不苟”:为了一份食物,他们有些会跑遍各地饭馆,只为对比各地特色,找到最喜欢的口味;还有些干脆直接搜集各家菜谱自己下厨,集各家之所长,探索出自己独爱的风味。下文从文化大家的美食散文集《人生..

上次去菜市场是什么时辰?多久没有顾问一盆花了?写作者首先应该是观察者。不同的写作者视角不同,观察到的细节也各有差异,作家夏佑至在其新书《蒙尘记》中,则像是带了一台显微镜,以一粒尘为起点。“甚至连一滴水的表面,灰尘也能将它们包裹起来。”平时并不惹人注意的灰尘,成了夏佑至书写的主角。“人来人去,灰尘常在”“灰尘就是空间本身”,这些带有哲思的语句,都来自对生活细节解剖式的观察。在《蒙尘记》中,夏佑至记录的无非是一些日常经验:逛菜市场,种牵牛花,跟..

孩子的成长,需要跌跌撞撞绘本《外面真好》这是“童书新品联合书单”2022年的第2期。我们每期会从各品牌筛选新上市的童书,兼顾各年龄段孩子,在选品上注重图书内容的启发性和新颖性。书单的读者不仅限于孩子,我们也会选择适合父母阅读的书放进来。每期会对图书进行简单分类,便于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本期的分类为教育类成人书、图画书、人文历史、科普绘本。童书市场品种丰富,未在推荐中的好书,也欢迎你来微信群(加书评君微信kanbooksa)和我们..

胡适:真理无限,趣味无限,前进快活也无限尽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今天,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胡适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著作和他的绯闻一样闻名于世。虽说时隔这么年,胡适当年关心的很多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或有巨大改变,然而,我们依旧能够从他的文字中找到深切的共鸣。下文从胡适的文集《我们能做什么》中摘选其中三篇,..

绝版多年故宫经典“参考书”中的国宝都有啥?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故宫,一直为人们所神往,其中所藏的各种珍宝艺术品,更令人惊叹。40多年前,被视为故宫“参考书”的经典读本“故宫三书”得以出版。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所作的《故宫国宝100件》一书遴选了100件国宝珍品。那么,被列入这本书中的故宫国宝都有啥呢?以下内容为朱家溍为《故宫国宝100件》所作的导言部分,较原文有删节修改,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本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故宫国宝100件》..

陈子善:插图若何进入鲁迅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美术类型与中国传统书画并驾齐驱、互相渗透,构成现代视觉文化。同时,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体系确立了视觉人才的主流培育方式。2022年是上海美专创立110周年,基于上海与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特殊关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系列讲座,陈子善、陈建华、顾铮等15位专家学者,将从各自研究领域讲述现代视觉文化在上海的发展。首讲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带来“海派文学作品的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