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伦:哲学是一种糊口体例,是人生的根基需要

2022-03-03 12:27:46 来源:网络

哲学,在很多人概念中,是象牙塔中的空中楼阁,是离日常生活非常远的东西。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说,在哲学诞生之初并非如此,哲学是发自人的本性,“人的人性催生了哲学,人一定会产生哲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是人的需要,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2月26日,《莱茵哲影》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市建投书局浦江店举行,哲学家张汝伦与读者分享了他对于哲学的思考。

张汝伦与读者分享他对于哲学的思考。

张汝伦与读者分享他对于哲学的思考。

哲学是“人的需要”

“有很多哲学家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有点难以理解,因为一般人认为哲学就是那些谁都看不懂的东西,或者是类似鸡汤一样的东西,用于解答人生迷茫和困惑。”

张汝伦认为,要理解“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从两层意义上来说明。首先,哲学的产生不是出于一种直接的需要,“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发明了哲学,因为动物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能力,是根据需要来的”,而人会重视和思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哲学。

他提到自己最初接触哲学是在青年“插队落户”的时代,看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他看了这句话“如受电击”。那时他一无所有,不存在物质生活的富足,但却一下觉得人生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去思考。

关于哲学是什么,张汝伦认同哲学家伯格森的一个说法:哲学就是我们人突然下了一个决心,要改变我们对世界和人的总体看法。“这种问题并不关乎吃穿,但人会去想,比如为什么要活着,我每天过的日子有意义,也就是人生的意义。”

由此,他认为,哲学最初诞生,源于人开始思考与自己生存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比如世界和人生的意义,“这种思考发自人性,因此也可以说是人的人性催生的哲学。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是人的需要,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早期哲学家没有写过“著作”

既然哲学是人的“基本需求”,张汝伦认为,真正的哲学,和现在大部分教授和学生在大学研究并著述的那一种有本质区别。“哲学教授”和“哲学家”完全是不同的物种。

“最早的哲学家并不思考要写什么著作,他们只是想问题。”张汝伦举了中外两个早期哲学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来论述,他们都是“述而不作”的典型。

在中国,孔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写过自己的作品,《春秋》是他整理的鲁国国史,而《论语》也并非出自他手,而是他去世后,弟子整理出的记录老师言行的笔记。”孔子自己不想写书,只是通过非正式的日常对话来表达他对世界的思考和对别人的开导,仅此而已。”

在西方,苏格拉底有和孔子很像的经历,“他也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只是到市场上和人谈话,别人问他许多问题,他就一一回答。他也跟人喝酒、开玩笑、做游戏,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在与人讨论时,就会慢慢把哲学的智慧、哲学的思考告诉别人,开导、引导别人,从而成了人的导师。”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老师们的思想以对话形式整理成书,才留下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而孟子、庄子、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书也不是“著作”,只是对话或者整理出的讲义,他们都是用对话的方式讨论问题,其中充满了矛盾,因为他们讨论和思考的目的是明白道理,或者叫“开悟”,而不是构筑自圆其说的体系。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东西两个民族,他们最尊敬的哲学家,恰恰是没有写哲学著作的人。”张汝伦总结,产生这一现象,正是因为大家认为哲学本身就是生活当中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哲学著作大部分是通过对话写出来的。

认同一种哲学,需要投入自己的人生

直到18世纪以后,大学开始有“哲学系”,才产生了第一批“哲学教授”,“这样哲学慢慢脱离了日常的生活世界,越来越高深,越来越稀奇古怪,变成了少数人研究的学问。”

康德是早期哲学教授的代表,但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哲学概念,一种是学院哲学,一种是世界哲学。学院哲学即大学里哲学教授研究的学问,有些像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常常纠缠于琐碎、空洞的问题;世界哲学关心的则是人类普遍问题,比方战争与和平,什么是幸福等等。

“毫无疑问,康德自己是站在世界哲学这一边的。”张汝伦说,康德提出了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其中最后一个,是哲学要思考“人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而言,张汝伦认为,大学的哲学系也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其他专业大部分提供的是知识和信息,学生只有学得好和不够好的程度区别,不太存在完全不会的情况。但哲学却是非0既1的。

“因为哲学系并非给你信息和知识,而是要给你一种教诲,它要引导你的是,让你自己从此以后对很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不同的看法的话,那么对不起,你永远进不了哲学的世界。”

也正因为这样,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可以“凭心和脑子去学”,但是要真正认同哲学上的东西,“需要把自己的人生投入进去”, “你要按照哲学家提出的那套哲学来活,你才能够懂他。”

张汝伦认为,像庄子和康德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的。古今中外能感动我们的大哲学家莫不如此,这也是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对于普通人而言,践行“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简单而又不简单。“普通人不必思考得那么专业,但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可以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世界的问题都是如此,每个人都逃不掉。”张汝伦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说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无非是指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活得‘哲学一点’,碰到问题多想一想,想得深入一点,不要去接受太多别人给你的现有答案。”

《莱茵哲影》

《莱茵哲影》

哲学让我们“活得不庸俗”

谈及新作《莱茵哲影》,张汝伦说:“这本书主要是写一些德国哲学家,我是研究德国哲学的,有个前辈哲学家讲过,好哲学是德国的。德国哲学家为什么好,德国哲学为什么好?不是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邃、格局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里面包含着人类对所有问题的关怀。”

“康德著作抽象晦涩,可是他其实关心的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讲过,‘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有什么样的哲学’。还有愤世嫉俗的叔本华,他本人是富豪,但很有正义感,在自己的文章上痛斥当时5岁的孩子在纺织厂里干10个小时。德国哲学家就是这样,他们的人格和他们追求的哲学是统一起来的,所以能够吸引我们。”张汝伦讲道。

谈到今天“哲学”的现状,张汝伦说,“哲学在这个世界上的确不景气,主要是哲学家没有了,哲学教授越来越多,整天在那里捣鼓着他们自以为得意的那些东西。”而现在年轻人为了读懂德国哲学甚至去学习德语,正是被哲学家“内在的对人类根本命运的关怀”所打动。

“哲学让我们活得不要这么庸俗,我们可能做不到像书中这些了不起的哲学家一样,可是别人能够想什么问题,我们也应该能够想这样的问题。眼睛里面看到的都是这些了不起的人,自然而然会眼界高。”张汝伦说,“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了不起的民族,眼界应该高一点,这样的话才能够为人类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张汝伦:中国护士网 哲学是一种糊口体例,是人生的根基需要

相关:

在效率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哲学?在效率越来越高的时代里,我们为何还需要哲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对于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能有什么样的疗效?以下摘选自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他以讲演的方式,给大家阐述了哲学的“无用之用”,有所删减。01哲学有什么用,是一个假问题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我在上课时学生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哲学没落的时代,我常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真正的哲学,我们..

经由过程片子去爱:战后二十年法国迷影文化史《迷影》所书写的是战后法国兴起的一场绵延二十多年的迷影热潮(1944—1968)。那是电影还是最强势的大众媒体,还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角斗战场,还没有被“收编”进学院被体制化/学科化的纯真烂漫年代。它对“迷影”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概念,定义得很清晰:“迷影的确是一种以电影为中心而建构起来的文化,其实质乃一些跟历史脉络无法脱钩的实践与一些跟历史脉络有关的行动——一些以电影为中心,去看,去爱,去正名并遵循特定仪..

良多年青人最初爱上片子,往往始自对银幕上的女性的爱慕许多年轻人最初爱上电影,往往始自对银幕上的女性的爱慕或渴求。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饰演玛莲娜的莫妮卡·贝鲁奇,她的风情万种使得“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玛莲娜”;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宁静饰演的米兰,成就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所谓“女神”的永恒而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观影经验中,可能都会有一部特殊的电影,成为他的性与爱的启蒙。法国导演特吕弗更是提出了一张清单,罗列出了自1945年以降的美国电影中10个“情..

中国各省幅员广袤,每个小城镇都有它的拿手菜丰子恺的黄酒、唐鲁孙的热切丸子、王世襄的熘鳜鱼、汪曾祺的咸鸭蛋、梁实秋的酸梅汤、张恨水的烤肉、周作人的苦茶、苏青的红烧鳗、金性尧的虾饺、朱自清的白水豆腐……这些文坛大家不仅在学问上精益求精,对美食的热爱更是“一丝不苟”:为了一份食物,他们有些会跑遍各地饭馆,只为对比各地特色,找到最喜欢的口味;还有些干脆直接搜集各家菜谱自己下厨,集各家之所长,探索出自己独爱的风味。下文从文化大家的美食散文集《人生..

上次去菜市场是什么时辰?多久没有顾问一盆花了?写作者首先应该是观察者。不同的写作者视角不同,观察到的细节也各有差异,作家夏佑至在其新书《蒙尘记》中,则像是带了一台显微镜,以一粒尘为起点。“甚至连一滴水的表面,灰尘也能将它们包裹起来。”平时并不惹人注意的灰尘,成了夏佑至书写的主角。“人来人去,灰尘常在”“灰尘就是空间本身”,这些带有哲思的语句,都来自对生活细节解剖式的观察。在《蒙尘记》中,夏佑至记录的无非是一些日常经验:逛菜市场,种牵牛花,跟..

孩子的成长,需要跌跌撞撞绘本《外面真好》这是“童书新品联合书单”2022年的第2期。我们每期会从各品牌筛选新上市的童书,兼顾各年龄段孩子,在选品上注重图书内容的启发性和新颖性。书单的读者不仅限于孩子,我们也会选择适合父母阅读的书放进来。每期会对图书进行简单分类,便于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本期的分类为教育类成人书、图画书、人文历史、科普绘本。童书市场品种丰富,未在推荐中的好书,也欢迎你来微信群(加书评君微信kanbooksa)和我们..

胡适:真理无限,趣味无限,前进快活也无限尽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今天,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胡适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著作和他的绯闻一样闻名于世。虽说时隔这么年,胡适当年关心的很多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或有巨大改变,然而,我们依旧能够从他的文字中找到深切的共鸣。下文从胡适的文集《我们能做什么》中摘选其中三篇,..

绝版多年故宫经典“参考书”中的国宝都有啥?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故宫,一直为人们所神往,其中所藏的各种珍宝艺术品,更令人惊叹。40多年前,被视为故宫“参考书”的经典读本“故宫三书”得以出版。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所作的《故宫国宝100件》一书遴选了100件国宝珍品。那么,被列入这本书中的故宫国宝都有啥呢?以下内容为朱家溍为《故宫国宝100件》所作的导言部分,较原文有删节修改,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本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故宫国宝100件》..

陈子善:插图若何进入鲁迅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美术类型与中国传统书画并驾齐驱、互相渗透,构成现代视觉文化。同时,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体系确立了视觉人才的主流培育方式。2022年是上海美专创立110周年,基于上海与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特殊关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系列讲座,陈子善、陈建华、顾铮等15位专家学者,将从各自研究领域讲述现代视觉文化在上海的发展。首讲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带来“海派文学作品的插..

《尤利西斯》出书一百周年,这部“天书”的魅力在哪里1922年,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几经周折终于出版。这部小说发表之初曾饱受争议,麻烦不断,但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时至今日已有百年,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如今被读者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詹姆斯·乔伊斯 视觉中国 资料图《尤利西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鲁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