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和书中的人谈恋爱,你会选谁?

2022-02-18 12:15:56 来源:网络

今天是情人节,你和爱的人见面了吗?

不管真实世界里的恋人有着怎样的触感,书本中总有我们对理想爱人的完美投射。“人若是动了感情,就并不要求一件事情有道理”, 对于爱来说,它有不同的形状,可能是小鹿乱撞的心动、激情四射的火花,抑或温情的相守、缱绻的相知与漫长的思念.....

在这样一个空气中充满粉红泡泡的日子,我们试图找出经典文学作品里那些让我们动心过的人,他们的美、良善、神秘与丰富,陪伴我们度过了生命中许多个情人节。他们当中,有一眼万年的初恋脸,有适合执手一生的理想型,亦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友人以上,恋人未满”,无论如何,再爱他们一次,也是对爱本身的致意。

一、初恋情人:阿廖沙、小英子

他有一双深灰色的眼睛,热切又闪躲

@阿廖沙 -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家的老幺阿廖沙之所以可以成为初恋对象,首先因为他纯真的好气质,“他对人怀有一颗爱心:他似乎一辈子都生活在对人的完全信任之中,而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没把他当作头脑简单或幼稚天真的人看待。他身上有一种气质使人觉得,他并不想当人们的裁判,他不愿承担批判的责任,也绝不会谴责任何人。他好像什么都能宽容,没有一点点责备的意思。”

其次,他的长相也颇为相符初恋情人“白高瘦”的特质,“阿廖沙是个身材匀称、面色红润、目光明亮、体魄健壮的十九岁小伙子。甚至可以说,那时他长得英俊,体态优美,中高个儿;棕色头发,脸型端正,尽管呈稍稍偏长的椭圆形;一双眼距较宽的深灰色眼睛熠熠有神;他十分好深思,显然也十分沉着。”

阿廖沙和瘸腿姑娘莉兹的初恋几乎成为了书中为数不多唯美又可爱的片段,在阿廖沙被一群顽童用石头打伤后,他们之间的对话完全就是初恋时才会有的样子,既热切又闪躲,既关心又掩饰,既婆婆妈妈又单纯善良,实在是太可爱了——

“妈妈,我根本不知道他来,我也完全不是为了躲开他才想换到这间屋来的。”

“你怎么一直站着不吭声,妈妈,他会流血过多致死的!妈妈,您在哪儿,您在干什么?先拿水来,水!必须清洗伤口,只要浸入冷水止痛,让它泡在水里,一直跑着......快,快拿水来,妈妈,倒在涮杯盆里,您倒是快点啊.....”

“这不碍事”。

“您怎么能和顽童搅合在一起,还穿着这身衣服?”莉兹愤怒地大叫起来,简直就像有权管他似的,“从这件是可以看出,您自己就是个孩子,十足的小孩子....."

".....再说我现在已经觉得不太疼了。”

“这是因为您的手指浸在水中。这水必须马上更换,因为它很快就会变热。尤利娅,你马上去地窖拿一块冰来....."

这或许就是初恋吧,我们会忽视世界上一切其他事情,眼中只有对方,即便她/她并不完美,却是最需要呵护和小心翼翼对待的。

像春水,像星星,像小野兽一样纯净

@小英子 - 汪曾祺《受戒》

一个在船上笑着剥一个莲蓬吃的女孩子。

她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环绕着河流,岛上只有他们一家人,房前种着树,一年四季是不同的色彩。

小英子好像是从江南意境的朦胧雾气中驾着船穿行而来的,她的模样周正靓丽,“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她不像姐姐那么安静,是一个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的小姑娘,她喜欢说话,爱笑,在泥塘里踩来踩去地摘荸荠,然后留下一串小脚印,“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小英子正好处在孩子与女人衔接处的位置,说是少女,她却依然吵嚷着耍些小孩子脾气,称之为小孩,她却会心疼小和尚头顶上的戒疤是不是还疼呢。

她纯净无暇,在这一片洁净的光影里,懵懵懂懂地看见自己的情感是如何惊起一只藏在芦苇间的青色鸟,又随着它闪烁着飞远。

汪曾祺将这样一个故事写得清雅秀丽,身处初恋的两个孩童般的小人儿,他们不晓得爱情是什么,也完全不曾了解,它就那么发生了,却好似没有痕迹地在一片山水之间飘散。

“《受戒》中的小英子,她和《边城》里的翠翠一样,永远代表着我们对人性最美的追求,是沈从文和汪曾祺师徒二人,送给我们的两个像小野兽一样纯净的女孩,让我们对人性充满了希望。”

二、恋爱对象:范柳原、萨比娜

最值得赞赏的,是他说情话的能力

@范柳原 - 张爱玲《倾城之恋》

范柳原的家世就很符合情人的标准——“32岁,著名华侨,父母双亡,产业发布东南亚各处,从小在英国长大,很吃了一些苦。”

他的闲散和无所谓自带一种风流气派,一个游戏人间的浪子,无论是对女人还是感情,都精明又算计,但不时出现的浪漫情愫像是他对这世界散发的最后一点眷恋,一个看似狡诈外表下面,藏着一个苍白又脆弱的自我。

除此以外,他对于白流苏在任何状态下的情绪都有一种稳定接应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海王”的基本素养,你来他就赞美,你走也不追问,再来时依然情绪稳定地赞叹"难得碰见像你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

当然,最值得赞赏的还是他说情话的功力,“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我念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范柳原所展现出的无能和真心,让人感觉有一点真挚,又稍纵即逝,总也抓不住,从而激发出女性不可抑制的救难般的母性情怀。基本上,“良妇”爱上“渣男”都是这种版本的故事。

这只潜伏在森林里的兔子,并不迷失

@萨比娜 -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笔下的萨比娜性感、聪明,具有自觉,并且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她作为轻的象征,飘逸着行走于人世间。

“身为女人,并不是萨比娜选择的生存境界。既然不是选择的结果,便算不上功绩也算不上失败。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萨比娜想,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在她看来,对生来是女人这一事实进行反抗,与以之为荣耀一样,都是荒唐的。”

于是,她试图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姿态,那就是背叛,”背叛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她在美术学院上学,却无法画自己喜欢的画作,她从欢闹的军乐氛围中逃离,在几近被遗忘和背弃的教堂里长久地望着蓝色穹顶和金星,从一处流浪到另一处,却发现背叛实际上是一种连锁反应,它总是让我们离最初反叛那强有力的站位越来越远。

萨比娜并不迷失,在参与公共议题时,她与那些秉持道德优势却虚伪无比的论调保持着天然的距离,“话题再次落到是否应该拿起武器跟俄国人去拼。当然,在这儿,有移民的安全屏障,所有人都宣称应该去拼。萨比娜说了一句:“好啊,你们都回去呀,都去拼呀。”

而她在私人生活里,也时刻与过度陷入某种角色的诱惑保持距离,“她快要身不由己地成为一个她全不在意的女人的情敌。弗兰茨会离婚,而她将在一张巨大的婚床上取得他枕边的位置。远近的人全都会盯着看;她将不得不在所有人面前演戏;并且找到扮演的方法。爱情一旦公之于众就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一想到这儿,她就已经直不起腰来。”

萨比娜所追求的轻逸几乎是生命不可承受的,即便如此,她依然向往,纵使这非常困难。她带着男士礼帽的冷漠面孔下一直隐藏着某种对于失控的恐惧,这让她变得越来越缥缈,也越来越遥远。最后,带着某种注定沉默的沉重的她,也许会停下来,但没人会知道。

她像是潜伏在黑暗版爱丽丝奇遇记森林角落的一只兔子,你很难找到她,即便找到了,她也会稍纵即逝地逃离。这让她拥有某种别样魅力,因为她永远谋算着离开,那么你也就永远不曾拥有过她,对于爱情来说,这几乎是最唯美的下场了。

三、人生伴侣:罗斯托夫、玛格丽特

在恶劣环境里自得其乐,不让生活品质降低

@罗斯托夫伯爵 - 埃默·托尔斯《莫斯科绅士》

1922年,亚历山大·伊里奇·罗斯托夫伯爵,作为沙俄时前贵族,只是因为一首即兴而做的诗,就被苏俄政府判决终身监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这位曾经拥有广阔庄园和无数土地的贵族被迫取消了头衔,搬进了阴暗逼仄的小阁楼。

这一幕,就是小说《莫斯科绅士》的开场。

在长达32年的漫长软禁生涯中,罗斯托夫伯爵始终保持着优雅的绅士风度,用美食和阅读来捍卫自己高贵的信仰,向自由致敬。

在狭小拥挤的屋里,他优雅淡定地与前来探望他的侍者们举杯欢庆,这就是他软禁开始的第一天。人生突然遭遇如此大的变故,一般人也许会整日以泪洗面,甚至于余生都会笼罩上乌云。但此时的“绅士”是黑夜中优美的绚烂极光,黑暗注定将他无可奈何,他的每一寸光芒都洒满了自信,勇敢与人性的光辉。

在冷战物资匮乏的时候,为了能够吃上一顿法式海鲜烩,伯爵和他的“小伙伴们″花费了数年,动用各种关系,才终于集齐了原料。在夜深人静时,他们聚在一起体验那复杂而精致的调味,绝妙的蒸馏,以及即浓郁又神秘的古老家乡之味。

“炖小牛肘搭配意大利北部巴罗洛红葡萄酒,吃卡门贝尔乳酪时喝霞多丽(在12.7℃时喝最好),还有山羊奶酪的最佳拍档白索维农酒。拉脱维亚炖菜外加一瓶穆库扎尼,就俄罗斯寒冷的冬季而言,这道菜实在是正逢其时。洋葱上已彻底融了一层落日余晖般的焦糖,猪肉也已被慢慢的焖熟有了味道上的层次感,杏子被短暂的炖过,恰到好处地引出了猪肉的鲜美味道。俄式蔬菜汤的小茴香恰到好处,那股初夏的气息令人怀想蟋蟀的吟唱,以及神思依然的往昔,家的味道和熟悉的祖母。”

他给大都会酒店的猫取名为“库图佐夫”,是《战争与和平》中抵御拿破仑入侵时俄国独眼龙统帅的名字;他悄悄造了一间隐秘的书房,书的第一页写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

他在恶劣的环境里自得其乐,精神生活的品质丝毫没有降低。他睿智,勇敢,真实,谦逊,幽默风趣与谈吐不凡,即使直面惨淡的人生也毫不眨眼,而是以绅士的品格在历史的巨变里,超脱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活出了最优雅自在的人生。如果有这样的人作伴,即使面对最为艰难的生活,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吧。

这位迷人优雅绅士在用实际的行动与不可多得的浪漫情怀,告诉我们在历史与时代的洪流中人之而为人的意义——即使生活让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也依旧值得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追寻。

每个人都会为珍视自己才华的人动心

@玛格丽特 - 米·阿·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选择玛格丽特·尼古拉耶芙娜作为妻子,并非只是因为她绝对的忠诚——虽然她在魔鬼军团的试炼下,从未也丝毫没有考虑过背叛大师,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某种创作者守护人的自觉。

无论大师对于创作多么沮丧和泄气,她永远都是鼓励,更不管大师的境遇是贫穷还是身陷精神病院,她绝对不离不弃。更重要的是,她为心爱之人将那些因一时冲动而几近被烧毁的手稿保存了下来,并且真正热爱着他的创作和作为创作者的初心——任何一个文艺老中青年,都不可能不对这样珍视自己才华的人动心。

玛格丽特不是华生一般的“忠犬”型伴侣,相反,她是完全反叛的代表,对于现实乃至荒诞世界的规则即便熟稔于心,也不惮于打破它们。全书最精彩的是她骑着扫把飞往莫斯科文联大楼,将曾经怒评大师的评论家拉通斯基家里砸了个一塌糊涂——

“她抡起榔头,照准钢琴键盘就是一下,公寓里发出一阵哀鸣。无辜的别克牌立式钢琴一声狂吼,琴键塌了下去,骨质贴片四处横飞。钢琴在惨叫,在嘶声怒吼,在叮当乱响......

玛格丽特飞起一米来高,找准吊灯就是一下。两个小灯泡顿时爆裂,吊灯碎片四处横飞。锁孔里喊声停止,楼梯上响起急促的脚步。玛格丽特飞向窗口,来到窗外。她轻挥榔头,砸向玻璃。玻璃发出一声啜泣,碎片顺着大理石墙面瀑布般泄落下来......”

无论那些装模作样的评论家是戴着防毒面罩还是拨打报警电话,都无法阻挡魔女玛格丽特的报复,但当她从八楼飞到三楼时,从窗户里瞧见一个惊骇的男孩子时,她轻柔地告诉他,“孩子,你在做梦呢.....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世上有那么一个阿姨......她没有孩子,没有幸福,什么也没有。她哭呀哭,哭到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恶人....”

玛格丽特的原型:布尔加科夫的妻子叶莲娜

布尔加科夫

在《布尔加科夫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布尔加科夫的妻子,身上有玛格丽特的影子。她帮助他誊抄文稿,记录他临终前在眼疾折磨下口授的修改段落,全力保护着这样一个天才作家在最后生命时光里与魔鬼作交易而完成的著作——

“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是在他临终前的日子里写完的......1月15日,‘米沙竭尽全力修改长篇小说,我誊抄’....1月16日,零下42度,修改长篇小说......1月25日,他口授了一页;这天,他们出去遛弯.....2月19日,米沙病危——已经第三天了。他陷入沉思,冷淡地看着周围的人。加之身体痛苦——或者确切地说,身体痛苦导致精神状态如此痛苦。他又想起长篇小说。修改最后几稿的内部问题好像完全孤立地就在于他.....3月5日,布尔加科夫用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看着人,说:我快要死了,如果你们想出版——她什么都知道,所有东西都在她那里......他去世于10日下午4点40分。”

四、恋人未满:柯西莫、史湘云

他不会落地,但总有异乎寻常的经历

@柯西莫-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柯西莫几乎像是童话般的存在。

他奇怪,独立,却毫不做作,即便“12岁就爬上树再也没有下来”这样的设定非常危险,很容易就会拐进小说为了突出瑰丽转折的怪圈,但由于作者对于这人物的信任带来了自由,让他“把一件怪事完成得相当好,为了自己都没法说清楚的理想”,因而这种忧伤几乎就是诗意的,不为了满足他人的残念而切断自我,故而获得了远离大地的特权。

即便他永远戴着猫皮帽子、因为在树木之间攀援从而手臂越来越长、腿已经罗圈了,但他却因为身处半空中而拥有绝佳视野——

“柯希莫在圣栎树上。树枝向外伸展,凌空架起一道道高高的桥梁。微风轻拂,艳阳高照。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下,我们为了看清柯希莫不得不举手挡光。柯希莫从树上观望这个世界:每一件东西,从那上面看来,都变了样,这是一件十足的赏心乐事。小路有着另一番景观,花坛、绣球花、山茶花、花园里喝咖啡用的小铁桌,历历在目;在远处,树木变得稀疏一些,一小块一小块用石头垒成梯田形的菜园子;深色的高地上是橄榄树林;再往前,是翁布罗萨住宅区陈旧的砖屋顶和石板瓦;在低处的港湾那边挺立着一些船只的桅杆。远处的地平线之上是一片海水,一只帆船在海上缓缓移动。

......

那里有大海,听得见沙石在滚动。天色已暗,有一种最清脆的沙粒滚动声,那是奔跑的小马在石头上踩出了火花。我的哥哥从一棵低矮而弯曲的松树上,望着金发小姑娘晰的身影穿越海滩。朵浪花刚刚露出黑色的海面,高高地卷起来,雪白雪白的,向前涌来。正当浪花碎裂时,小姑娘骑着马的身影疾驰擦过,而溅起的白色的咸水打湿了在松树上的柯希莫的脸。”

他不是一个会落地的人,所以总会拥有绚烂的想象和异乎寻常的经历,也因为他的悬浮,让他得以更加疏离地与这个世界相处。要寻找一位人生挚友,他或许不是最佳人选,但他多像是我们一直追求活成的另一个样子。

可是,爬到树上永远不下来,无论如何还是太难了。所以,让他成为一位好朋友,时不时从树上摆荡着过来告诉我们一些来自远方的消息、以及在生活如何完成一些不妥协的艺术,似乎会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

@史湘云 - 曹雪芹《红楼梦》

据说史湘云是按照魏晋风度所塑造的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张爱玲评价史湘云是“最接近侠女的典型”,在她的解读里,史湘云的外貌不算是最美,但胜在她的“男儿气质”,毫不扭捏作态,也没有心机算计——

“奇怪的是主角中独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醉眠芍药裀’的‘慢起秋波’四字,与被窝外的‘一弯雪白的膀子’(第21回),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身材‘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国人也不大对胃口。

她的吸引力,前人有两句诗说得最清楚:‘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董康《书舶庸谭》卷四,题玉壶山人绘宝钗黛玉湘云《琼楼三艳图》,见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929页。)她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相形之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宝玉打伤了的时候去探望,就脉脉含情起来,可见平时不过不露出来。”

史湘云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孩子,在一众红楼女儿中显现出别样的豪迈气派,能喝酒,爱吃肉,会猜拳,热衷于高谈阔论,这样的个性,让她足以成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最好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慨《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缺失,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庆幸这样的缺失,让我们依然对史湘云这样豪迈并且毫不做作的女性角色保留想象,就可以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大观园中,躺在青石上安眠,一身轻快地穿越蜂飞蝶舞,坐在雪地上大笑起来。

(感 谢子微、安非锐、小琳、源子、意蕴等对本文的贡献)

作者 | 明星辰 孙瑞娅

编辑 |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若是和书中的人谈恋爱,你会选100个简单的暗器小制作 谁?

相关:

《尼罗河上的惨案》再次翻拍,不美观影前需要体味的10件事明天,2022年2月19日,《尼罗河上的惨案》就要在国内上映了!不知道你们对这部电影期不期待呢?又或者,你们看过了前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已经对这部续集有了一点小小的预设呢?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海报。不管怎么样,作为阿加莎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改编的电影都会让推理迷们乖乖掏出一张票钱,毕竟,这样优秀的故事,很难想象怎么拍才会不好看。在电影上映之前,本期“悬疑之疑”我们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尼罗河上的..

“拼命吃出一条路来”不论是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还是梁实秋先生所言“馋非罪,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又或是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中国人看来,“食”与我们的日常浑然一体,而“吃得饱”则成为幸福感的来源。然而在西方价值观中,“贪食”却属“七宗罪”之一。法国知名历史学家弗洛朗在珍奇油画中追寻中世纪西方人对极乐世界的想象——在美味佳肴带来的快乐前人人平等,人们安稳地沉溺于懒惰和贪..

陈子善:插图若何进入鲁迅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美术类型与中国传统书画并驾齐驱、互相渗透,构成现代视觉文化。同时,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体系确立了视觉人才的主流培育方式。2022年是上海美专创立110周年,基于上海与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特殊关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系列讲座,陈子善、陈建华、顾铮等15位专家学者,将从各自研究领域讲述现代视觉文化在上海的发展。首讲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带来“海派文学作品的插..

《尤利西斯》出书一百周年,这部“天书”的魅力在哪里1922年,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几经周折终于出版。这部小说发表之初曾饱受争议,麻烦不断,但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时至今日已有百年,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如今被读者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詹姆斯·乔伊斯 视觉中国 资料图《尤利西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鲁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

假装读懂一首诗,是诗歌最大的仇敌“诗歌”二字,仿佛离人们过于遥远,而当代诗人中,除了海子、北岛等已被大众认可的诗人,其他诗人的身份,在大众眼里有些陌生。在诗人、作家廖伟棠看来,“爱读新诗的人觉得旧诗太陈腐,离我们太遥远;爱读古诗的人觉得新诗太新,无法沉淀出来诗意”。虽然其中存在对诗歌的误解,但不得不承认,阅读新诗会让人拓展想象力。下文中,廖伟棠以诗人周梦蝶、西西以及保罗·策兰为例,为大家详细分析阅读现代诗歌时的愉悦性、想象力,..

梁晓声聊《人世间》:糊口变好了,更要看看畴前自动播放▲点击观看「凤凰网文化直播间」梁晓声: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这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演员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的一句台词,道尽人生百味。作为成长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小城工人,他与生活在家乡这个小社会的亲友,和与时代步伐紧紧相扣的几代人共同构成了人世间最平凡也最不俗的人物群像。2月10日,我们和《人世间》原著作者、作家梁晓声做了一场直播。这位古稀之年..

孤立”她:潜匿在女孩们之间的校场地下霸凌前不久,在2月6日播出的《哎呀好身材》(第三季)中,嘉宾们就“人生底牌”游戏聊起了童年“被孤立”的困境。因为有过被孤立的经历,懂得那种刻骨铭心的滋味,所以大多数人宁可选择放弃知心好友也不要再度体验被孤立的感受。在普通心理学中,孤立他人是指将人故意排斥在某一种社会关系或社会交往之外的做法,指向的是某种社会性拒绝。也因为孤立中包含有“故意”的成分,被孤立的人会在被孤立时下意识怀疑自我,认为是自己的某些..

不欢快的理由有良多,但必然都是因为没有钱“造成生活困苦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但追究到最后,一定都是归结于‘因为没有钱’。”一句话道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烦恼。解决这种烦恼的方法,好像只能是“那就再多努力工作吧”。然而,其实很多人已经工作饱和,996成为常态。在日本作家大原扁理看来,“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这实在是太不自由了!”于是,他决定“不与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他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租便宜的房子、放弃使用手机、为了节省医..

现在,我们糊口在一个没有节日的时代元宵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然而,不放假的话,简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其实在历史上元宵节不仅放假,而且还非常热闹:逛灯会、猜灯谜自不必说,元宵节还成就了诗词中太多因缘际会,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德国思想家韩炳哲看来,节日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神圣时间”,在这时空之中,我们告别了平凡庸常的日常,拥有了“一种提..

一周书记:为疾苦讴歌的……诗人茨维塔耶娃《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俄]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著,苏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2021年9月版,536页,78.00元关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我越来越感到有一句话特别有分量,不断像铅锤一样撞击着心灵: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当风雪与寒冷凝固了河流,只有诗歌是唯一的温暖与希望。在舆情翻飞、寒雨敲窗的今夜,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苏杭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