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发文,呼吁关注学术期刊作者性此外多样性

2022-02-16 12:18:29 来源:网络

《细胞》(Cell)期刊编辑部近日发文,对作者之间的性别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女性作者投稿比例逐年上升,但仍远远低于男性作者比例。在2021年接收的稿件中,只有17.4%由女性作者提交。该编辑部希望这一趋势能够推动期刊成为变革的载体,致力于提高期刊作者的多样性。

撰文|李永博

撰文|李永博

《居里夫人》(Madame Curie 1943)剧照。

《居里夫人》(Madame Curie 1943)剧照。

自学术期刊这种学术交流形式诞生以来,男性作者一直为主导的力量。近日,《细胞》编辑部发表文章,表达了对期刊作者性别比例不均衡的担忧。《细胞》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

《细胞》编辑部在文中表示,《细胞》期刊在历史上一直是由男性主导的。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领域内的女性比例在不断上升。尽管如此,截至2016年,女性在世界研究人员中的比例还不到30%。但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报告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拨款数据估计,可能有35%-38%的潜在资深作者是女性科研人员。虽说过去和现在的性别不平衡可以用研究界的人口统计来解释,但作者和读者之间似乎存在相当大的脱节。

《细胞》2022年2月3日封面。

《细胞》2022年2月3日封面。

《细胞》编辑部希望期刊的版面能够反映研究界的性别比例。为此,编辑部收集了一个由近13000篇主要研究文章组成的数据集,包括2017年至2020年提交的所有文章,他们研究并报告了期刊在作者方面的性别平衡情况。

结果显示,在2017年至2020年间提交的所有稿件中,只有17%来自于确定为女性的作者。5.6%的作者选择不回答该问题,0.6%的作者为非“二元性别”。男性提交的论文几乎占到了数据集中所有提交论文的77%。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到2020年,来自女性的投稿逐渐增加,从14.9%增加到了17.8%。男性作者提交稿件的百分比由每年79.2%下降到了每年76.1%。

2017年-2020年《细胞》各阶段稿件提交作者的人口统计学情况,来自《细胞》官网。

2017年-2020年《细胞》各阶段稿件提交作者的人口统计学情况,来自《细胞》官网。

虽然女性作者投稿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但仍然远远低于男性作者比例。2021年《细胞》发表的论文中只有17%是由女性提交的,在性别比例上持续存在的明显差距让编辑部感到担忧。

此外,《细胞》编辑部也统计了进入同行评议流程的文章。从2017年到2020年,女性送交同行评议的论文百分比分别比男性高5.2%、4.2%、8.2%和4.5%,但在2021年比男性送交的低1.7%。编辑部推测,2021年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的影响让女性担负了更多家庭照料的工作。经过同行评议,编辑部最终发表了男性提交的11.1%的论文,女性提交的12.1%的论文,以及非“二元性别”作者的11.4%的论文,由男性和女性提交的稿件最终得到发表的比例非常接近。

《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 2016)剧照。

《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 2016)剧照。

文章最后表示,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在科学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包括想法不被倾听、被他人抢走成果、兼顾家庭责任……《细胞》期刊希望成为变革的载体,致力于在提高期刊作者多样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参考资料:

(1)《细胞》官网,Assessing gender disparity among Cell authors,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141-6?dgcid=raven_jbs_aip_email#relatedArticles

(2)“CellPress细胞科学”公号,“Cell社论:评估Cell作者之间的性别差异,https://mp.weixin.qq.com/s/ddR3PwBjoTxk6v43UJoKWg

,《细胞》发20尺集装箱内尺寸 文,呼吁关注学术期刊作者性此外多样性

相关:

那些往胡同里搬蜂窝煤的日子,仿佛仍在昨天谈及北京胡同,有谚语称:“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多如牛毛。”无论是说得上名字的菊儿胡同、帽儿胡同,亦或是由动物命名的鸡爪胡同,胡同对外地人而言是新鲜,可之于老北京人却是命脉,也是深藏着市井光影变幻的绵长记忆。作家侯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他看来,“胡同中的日子看似逍遥自在,却又时刻操劳”。除一日三餐外,掸灰尘、抹桌案、缝衣服、纳鞋底……家务活儿充满了胡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活儿最多的时候,还要数冬天..

不欢快的理由有良多,但必然都是因为没有钱“造成生活困苦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但追究到最后,一定都是归结于‘因为没有钱’。”一句话道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烦恼。解决这种烦恼的方法,好像只能是“那就再多努力工作吧”。然而,其实很多人已经工作饱和,996成为常态。在日本作家大原扁理看来,“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这实在是太不自由了!”于是,他决定“不与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他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租便宜的房子、放弃使用手机、为了节省医..

现在,我们糊口在一个没有节日的时代元宵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然而,不放假的话,简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其实在历史上元宵节不仅放假,而且还非常热闹:逛灯会、猜灯谜自不必说,元宵节还成就了诗词中太多因缘际会,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德国思想家韩炳哲看来,节日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神圣时间”,在这时空之中,我们告别了平凡庸常的日常,拥有了“一种提..

只有分开家乡,才能获得家乡 | 贾樟柯“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而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与故乡的又一次离别与疏远。如导演贾樟柯所写:“春节过后回了北京,又好像和那片土地断了联系。”擅长拍摄故乡题材的贾樟柯,当提笔书写故乡之人与事的时候,其行文中更富于戏剧性——有在聚会上询问他“老实交代,今年你潜规则了几个?”的老同学,也有再也不会见面的“手握小刀的少年”。故乡在贾樟柯的笔下意味着青春与希望,也意味着陌生与尴尬:“想调侃几句,却一时找不..

一周书记:为疾苦讴歌的……诗人茨维塔耶娃《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俄]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著,苏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2021年9月版,536页,78.00元关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我越来越感到有一句话特别有分量,不断像铅锤一样撞击着心灵: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当风雪与寒冷凝固了河流,只有诗歌是唯一的温暖与希望。在舆情翻飞、寒雨敲窗的今夜,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苏杭译,广西..

所谓思乡,就是胃在“闹情感”了中国人在“吃”这件事上似乎永远有着饱满的热情。无论是“酸甜苦辣咸香鲜”,还是“滑脆黏软嫩凉烫”,我们总能将世间风味完美地融入日常生活。而 作家最擅长和喜欢的,便是在饮食中寻找食物与人类情感的联结。作家阿城细数中国饮食文化当中的 “饱的经验”与“饿的经验 ” ,国人“吃哪补哪 ”的认识 更是让作者 由衷感叹 “吃,对中国人来说,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地步”。 在阿 城笔下,饮食 还 与思乡彼此勾连 。..

“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在去世前一个月写下的这句话,这段时间突然频繁地被网友们引用。大概每个人都逐渐察觉,互联网看似使得远方和人们离我们更近了,然而,每一位具体的人所经受的真实生活,我们实在难以体察。这种对于“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真实而具体的关切,在作家袁凌的非虚构短篇集《生死课》中却篇篇皆是。袁凌在一次采访中介绍到,《生死课》里“有乡土的长辈,也有都市的边缘人;有历史..

“真正的爱,比我们想象的更懦弱,更经不起考验”“爱”与“死”,自古希腊始便成为哲人们探索和反思的命题。在他们看来,“死”是最大的“恶”,而抵抗“死”、获得永生的唯一办法便是“爱”。作家孔亚雷从詹姆斯·M.凯恩最著名的侦探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着手,以文学的眼光重新审视“爱与死”的关系:小说中的一对男女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又因为爱而不可控制地杀了人。然而,这般炽烈的爱却在直面死亡时瞬间坍塌……这样的情节安排似乎显示了凯恩关于“爱与死”的态度——“..

欧美国家的低生育现实与职场妈妈的困境今年春节,你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生孩了吗?在年轻人逢年过节的社交烦恼背后,低生育率已经俨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普遍现象。目前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总和生育率低于2.1的更替水平,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处于低生育水平或超低生育水平,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早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在东亚文化圈内,韩国在202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创下百年来新低。生育率不断走低,是不是意味..

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在东方文化中,老虎自古以来都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亦是扶正镇邪的守护神,在宗教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值农历壬寅虎年新春,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也有着与中国相同的十二生肖,从韩日绘画中的虎,依稀可见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播、辐射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虎图》(局部),朝鲜王朝,韩国国立博物馆藏韩国:老虎几乎等同神的化身古代韩国,因为多山地,自古就有很多老虎栖息,故称为“虎国”。古代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