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还有书籍》:以书为主角,也能拍得雅观

2022-02-10 13:40:37 来源:网络

流量为王的快节奏时代,有一部关于“书”的纪录片不仅吸引到胡歌全程参与配音,也收获了无数年轻观众的肯定。虎年春节前夕,由B站出品的《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上线,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同时拓展视野,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那些仍在坚守理想的人——出版编辑、城市与草原上的图书馆、漫画家、译者、藏书人,通过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为观众捕捉那些和书有关的故事。

2019年底,《但是还有书籍》第一季开播后便广受好评,第一季豆瓣评分9.0分,还荣获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项、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系列纪录片提名。

纪录片海报

纪录片海报

年轻人喜欢的纪录片怎么拍?

书籍这样的小众题材纪录片,怎么才能拍得既有深度又好看?

图书馆,一座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就从图书馆展开,讲述了一群看似普通却身怀绝技,出于对书籍的热爱而投身于图书馆事业的人。

每天早上7点多,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通往南京图书馆的公交车上,纪录片的镜头跟随着这位老人从家中出门到坐上公交车开始。

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大师

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大师

沈燮元是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元老级的人物,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着“古籍活字典”之称,通过对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的观察,沈燮元能够轻易分辨出古籍的版本及真伪。“不是讲吹的话,(书)一拿上来,我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明代还是清代。”纪录片的镜头记录下了沈老自豪的表情。

沈老说:书一拿上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沈老说:书一拿上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从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沈燮元由着兴趣的指引一头扎进图书馆工作,在版本目录学,这个研究古籍版本和源流的艰深领域里,沈燮元一做就是七十年。说到各种买书经验,沈燮元就滔滔不绝,还传授经验道:“买书等于交女朋友一样,没成功前不要乱讲,乱讲了就不成功了。”

这一集里,除了沈燮元大师;还有精通日语、英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门语言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学识渊博的“扫地僧”顾晓军;还有在家乡塔公草原上搭建一座公益图书馆的四川甘孜藏区僧人久美,和当地一群爱看书写作的孩子们……日出日落,图书馆每日迎来送往大量人群,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隅安静自在的天地,正如一位观众留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图书馆的片刻闲暇,让他们在纷杂的世间里收获到了内心的安宁。

草原上的图书馆

草原上的图书馆

豆瓣一位网友给这部纪录片写了一句短评,“永远可以为了一些纯粹的坚持而热泪盈眶。”纪录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他们终其一生的热爱与坚持,都向观众展现出了不为世俗所扰的坚定信念与勇气。

赵佳,十七岁即以作品《黑血》震惊漫画界。

赵佳,十七岁即以作品《黑血》震惊漫画界。

在第二季第二集《成为漫画家》的故事中,十七岁即以作品《黑血》闻名漫画界,被誉为漫画奇才的赵佳,虽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遭遇了人生的屡屡波折,也亲历了国漫的起起落落,但在重重打击下,她始终没有放弃,仍旧坚持着自己的漫画理想。“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除了赵佳这样的漫画家,还有更多的作家、译者、编辑、装帧设计师,藏身于书的背后,默默无名却坚守着自己内心最亮的光。

《但是还有书籍》将漫画家赵佳的人生跌宕做成了动画

《但是还有书籍》将漫画家赵佳的人生跌宕做成了动画

卡尔·萨根曾说:“书籍打破了时间的枷锁,证明人类可以创造奇迹。”纪录片也是一把打开书籍大门的钥匙,让观众们更加珍惜每一段与书的缘分。《但是还有书籍》的出现不仅是一场“书圈”内部人员的狂欢,在这些和书有关的人、事、物中,屏幕前的观众也从中汲取着能量,重燃阅读兴趣,坚定追寻梦想的脚步。

让纪录片更容易出圈

长久以来,纪录片的定位是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三高人群,圈层化比较明显,但是B站打破了这一点。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成功出圈,让原本极为小众的片子成为了网红爆款,也让B站看到了打造全新网生新派纪录片的可能性。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在B站爱上纪录片,我们根据Z世代用户的特点,以活泼的形式、富有网感的内容,来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纪录片。加入动画、剧场、特效等多种创意元素,让纪录片既深刻又好看。”

《但是还有书籍》后期为不少内容配置了动画画面。

《但是还有书籍》后期为不少内容配置了动画画面。

除了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年轻人的喜好,纪录片主创团队还根据弹幕文化,在视频剪辑时专门留出一些弹幕点,方便观众边看视频边交流,让弹幕飞一会儿。“像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提到,《寂寞的游戏》作者袁哲生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台湾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这时候弹幕上有观众好奇另一位作家是谁,紧跟着便有一条弹幕回复了另一位作家是黄国骏,”朱贤亮说,“这对后面观看视频的观众而言,无疑做了一个小型的科普。不仅如此,观众在弹幕中还会指出视频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中,一个苏东坡拿着线装书的镜头被细心观众指出有误,历史上线装书的出现应该是在南宋时期,而它在苏东坡所处的北宋时期是还没有普及的,因此视频中用线装书并不严谨。正是大量观众在弹幕上的积极互动交流,帮助观看者们获得额外的知识和体验,也帮助视频创作者们做出更好的作品。”

为了鼓励纪录片市场的发展,B站公布了“暗室灯计划”,面向全体纪录片从业者、纪实向UP主及纪录片爱好者征集优秀纪录作品提案。谈及纪录片的选择标准时,朱贤亮说:“不以商业价值、流量来作为纪录片优劣的评判标准,而是以其是否能满足社区的用户属性来衡量其价值。”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可是bebop 还有书籍》:以书为主角,也能拍得雅观

相关:

一周书记:为疾苦讴歌的……诗人茨维塔耶娃《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俄]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著,苏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2021年9月版,536页,78.00元关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我越来越感到有一句话特别有分量,不断像铅锤一样撞击着心灵: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当风雪与寒冷凝固了河流,只有诗歌是唯一的温暖与希望。在舆情翻飞、寒雨敲窗的今夜,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苏杭译,广西..

1922,文学事业之年【编者按】100年前的1922年,是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时代。文学革命为新文化运动的激流裹挟而下,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彻底批判了旧文学,开创了一代新文学,促成了一众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和流派的产生。那一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的名义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

所谓思乡,就是胃在“闹情感”了中国人在“吃”这件事上似乎永远有着饱满的热情。无论是“酸甜苦辣咸香鲜”,还是“滑脆黏软嫩凉烫”,我们总能将世间风味完美地融入日常生活。而 作家最擅长和喜欢的,便是在饮食中寻找食物与人类情感的联结。作家阿城细数中国饮食文化当中的 “饱的经验”与“饿的经验 ” ,国人“吃哪补哪 ”的认识 更是让作者 由衷感叹 “吃,对中国人来说,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地步”。 在阿 城笔下,饮食 还 与思乡彼此勾连 。..

“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在去世前一个月写下的这句话,这段时间突然频繁地被网友们引用。大概每个人都逐渐察觉,互联网看似使得远方和人们离我们更近了,然而,每一位具体的人所经受的真实生活,我们实在难以体察。这种对于“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真实而具体的关切,在作家袁凌的非虚构短篇集《生死课》中却篇篇皆是。袁凌在一次采访中介绍到,《生死课》里“有乡土的长辈,也有都市的边缘人;有历史..

“真正的爱,比我们想象的更懦弱,更经不起考验”“爱”与“死”,自古希腊始便成为哲人们探索和反思的命题。在他们看来,“死”是最大的“恶”,而抵抗“死”、获得永生的唯一办法便是“爱”。作家孔亚雷从詹姆斯·M.凯恩最著名的侦探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着手,以文学的眼光重新审视“爱与死”的关系:小说中的一对男女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又因为爱而不可控制地杀了人。然而,这般炽烈的爱却在直面死亡时瞬间坍塌……这样的情节安排似乎显示了凯恩关于“爱与死”的态度——“..

“张洁就此道别了”张洁(1937年—2022年1月21日)2022年1月21日,著名作家张洁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85岁。77岁时,张洁曾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油画展。在这场画展的开幕致辞上,张洁像是在“交代后事”一样做出告别——“张洁就此道别了。”还提到自己已留下遗嘱:“我死了以后,第一,不发讣告。第二,不遗体告别。第三,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写纪念我的文章。”仿佛正因为这份庄重的宣言,张洁逝世的消息一开始并未被大众所..

欧美国家的低生育现实与职场妈妈的困境今年春节,你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生孩了吗?在年轻人逢年过节的社交烦恼背后,低生育率已经俨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普遍现象。目前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总和生育率低于2.1的更替水平,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处于低生育水平或超低生育水平,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早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在东亚文化圈内,韩国在202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创下百年来新低。生育率不断走低,是不是意味..

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在东方文化中,老虎自古以来都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亦是扶正镇邪的守护神,在宗教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值农历壬寅虎年新春,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也有着与中国相同的十二生肖,从韩日绘画中的虎,依稀可见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播、辐射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虎图》(局部),朝鲜王朝,韩国国立博物馆藏韩国:老虎几乎等同神的化身古代韩国,因为多山地,自古就有很多老虎栖息,故称为“虎国”。古代韩..

大年节元日:自唱新词送岁华,几度新春不在家我已经四年没有见过父母,六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还好,有视频电话,母亲说,和见面一样。话虽如此,实则无奈,眼见着父母这几年颓然老去。至于过年,以前是不想回去,这两年想回又回不去。小时候爱过年,过年能穿新衣裳,吃各样好吃的,走亲戚能拿压岁钱,正月里赛锣鼓、进香、唱大戏,家家门口挂红灯笼,大人小孩一起跳大绳。那是何年何月的事?好像离现在很远,离古代更近。现在若回去过年,也不再有从前的欢喜,不应该为此悲..

“日穷岁尽”的大年节夜,老北京人都怎么过?1月31日是除夕,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今年没有腊月三十,但除夕为“日穷岁尽”的时刻,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因此,不管有没有腊月三十都会有除夕。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说说每年春节都百谈不厌的话题:老北京人的春节。在这里,书评君也恭祝大家虎年吉祥。下文节选自《北京的春节》(增订本),较原文略有删节修改。除特殊注明外,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本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北京的春节》(增订本),何大齐著,商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