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派”推理事实是什么?

2022-02-09 12:38:42 来源:网络

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悬疑之疑”又和大家见面了!

说到推理小说,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阿加莎、福尔摩斯,异想天开的杀人机关、出乎意料的杀人凶手……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跳出来的会是这些名字和定义,它们都是1920年至1950年黄金时代确定下来的标杆,从1920年至今已有100年。

这些定义放到今天不仅不过时,甚至成为经典,所谓的“本格推理”就是这种最纯粹的游戏化推理小说。

这里就出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所有的推理小说都是这样的,那何必标榜“本格”呢?既然我们强调阿加莎、柯南·道尔、奎因这些作家的作品是本格推理,那么必然有一些其他的不那么本格的推理小说,同样形成了气候。

第二,本格推理的诞生直至演变到黄金时代,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那历史潮流更迭的时候,是否会对本格推理造成冲击?被冲击后的推理小说,是改变了,还是延长了其生命?

第三,推理小说诞生于美国,却大流行于英国,美国的土壤是否不适合推理小说?

这几个问题,答案可能就在一个词上——硬汉派。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01

“美国革命”

之前的专栏中我们介绍过,世界上第一篇推理小说是美国人写的。

这个人叫爱伦·坡,1841年的时候因为兴趣使然,写出了《莫格街凶杀案》。这个短篇小说囊括了后世本格推理小说的绝大多数经典元素,比如侦探、助手、密室。由此,开启了推理小说的全新时代。

爱伦·坡当然是一个天才,他的主要成就并不在推理小说上,只不过时代发展到十九世纪,就必然会有一个人出现,写出“用科学、逻辑和实证来破解案件的故事”,这是时代的必然性,而偶然性是,这个人恰巧是美国人爱伦·坡。

其背后的原因是,十九世纪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重大时期。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人类的生产力和想象力有了重大的突破,机器取代了部分人力,对于“科学”这一新兴概念,大家第一次有了切身的认知。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重组新的身份来从事社会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生活。

蒸汽火车。(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蒸汽火车。(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科学”的登场,意味着“宗教”的退位。具象化到社会上,即“犯罪”由私人行为,变成了社会化行为,从sin变成了guilt。

在西方的宗教中,罪行是sin,一种与生俱来的罪恶,犯罪的后果是人会下地狱,不能上天堂。这种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内心,而非社会。而现代社会的罪行是guilt,犯罪的后果不会等到死后或“下一个轮回”才显现,而是在当下就有惩罚,偷窃者会坐牢,杀人者需偿命。宣判惩罚的人,不是上帝,是法官。

推理小说通常以案件为开头,以破案为结尾,崇尚科学和法律的时代,让以侦破案件为主要故事的小说变得合理了起来。人们相信新秩序、新规则,以及相信之后的世界会变得比以前更美好,所以,人们也相信推理小说,相信侦探。

早期的推理小说中不免还有诸多冒险元素,但到了“阿加莎”们(1920年)开始写作的时代,冒险元素也被剔除,只剩下言语和思维之间的角斗。证据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中,绝大多数篇目都以“The Adventure of the……”作为标题,而阿加莎之后的推理作家通常会把adventure换成case。

正如时代的发展让推理小说登上舞台,历史的变迁也让“阿加莎式”的推理小说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的变化出现得很快,就在“黄金时代”尾声,人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百姓对于“秩序”出现了动摇,世界并不如预期那般美好,本格推理小说中侦探俯视的世界只是粉饰太平的世界,还有太多阴暗的角落,侦探看不到。

这个时候,侦探必须降下“神坛”,从俯瞰众生、俯视案件全貌的视角转变为与大众齐平,甚至更低,才能凑近并有可能看清那些存在于肮脏角落的罪行。

这一改变,最早出现的地方还是在美国,这场推理小说流行风向的转变又称为“美国革命”。

电影《虎胆龙威4》(2007)剧照。

电影《虎胆龙威4》(2007)剧照。

02

最柔软的“硬汉派”

这个时候,美国的廉价杂志上,开始兴起一种新型的犯罪小说,这类小说完全使用美国化的语言文化,主人公是美国的私家侦探,面向的读者是蓝领工人。要知道在当时,阅读侦探小说是欧洲贵族之间的消遣,阅读嘛,有身份的象征。但是这些刊登在廉价杂志上的美国侦探小说,面向的是当时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写的内容也不是带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诡计,而是写当时真正的社会。如果说黄金时代的古典推理小说写的是人如何死,那么“美国革命”时期的侦探小说写的就是人如何活。

不仅是故事中的涉案角色如何活,连侦探本人都会为了生计而奔波。“福尔摩斯”们的破案更多依靠个人兴趣,如果嫌这个案子简单,或者打扰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会拒绝警方的求助。而这些廉价杂志上的侦探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为了几美元,他们可以接下任何委托。他们的对手也不是善于伪装的医生、风华绝代的美人、彬彬有礼的管家,而是穷凶极恶的歹徒,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们甚至没有耐心听侦探多说一句废话,稍微察觉危险,就会采取最极端的行动。

因为这些廉价杂志上的侦探并不是官方名义上的破案人员,在和歹徒斗智斗勇的同时,还要提防警察,可以说是孤身一人、腹背受敌。

这类侦探小说迅速流行起来,不仅是越来越多的杂志开始连载这类小说,也有更多的作家开始投身到这类侦探故事的撰写当中。形成气候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固定的类型,或者说流派,就叫“硬汉派”。

从这个名字上可以看出,它和本格派最大的区别是,“本格”指代了侦探的破案方式,而“硬汉”指代的是侦探本身。也就是说,以何种方式来破案,并不是这一类小说的重点,重点永远只在主人公侦探一个人身上,他得是一个硬汉。

关于硬汉(hard-boiled)的定义,中国台湾的学者杨照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准确的定义。

他的切入点是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是著名的硬汉派粉丝,雷蒙德·钱德勒的经典硬汉派作品《漫长的告别》日文版就是他翻译的。

《漫长的告别》,[美] 雷蒙德·钱德勒 著,宋佥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版。

《漫长的告别》,[美] 雷蒙德·钱德勒 著,宋佥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版。

村上春树有一部作品叫《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其中的“冷酷”,原文就是hard-boiled,中文版将其译成“冷酷”,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这个词代表更为复杂的含义。

通常在美国吃早餐的时候,服务生会问需要什么样的蛋,可以是半熟,可以是荷包蛋,可以是流黄蛋,可以是炒蛋,而在美国的俚语中,hard-boiled意思为“完全煮熟的老蛋”。

硬汉,就是一颗完全煮熟的老蛋。他看起来十分坚强,比大部分人经历的事情都要多,但归根结底,他是一颗蛋。不管再硬的蛋,撞到墙上,还是以卵击石。同时,蛋也代表了他的立场,硬汉永远站在弱势群体那一方,不管是妓女、混混还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去寻找硬汉这一颗老蛋。

知道了硬汉的定义,理解硬汉派也就不困难了。硬汉派的侦探是人,是底层人。他是有情绪和情感的,会受伤,也会流血,甚至会失败。但是不管经历多少困难与挫折,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迎着墙撞过去。

所以,硬汉派推理中的侦探,并不是为了完成推理小说而塑造出来的角色,他是本来就有的一种人物原型,只不过这样的人,遇到了案件,于是成就了硬汉派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是一路从爱伦·坡、柯南·道尔发展而来,硬汉小说是从海明威这一批作家沿袭而来,“硬汉派推理”正是这两者在历史舞台上汇聚而诞生的产物。

电视剧《风起洛阳》(2021)剧照。

电视剧《风起洛阳》(2021)剧照。

03

"硬汉派"的代表作家

第一个将硬汉的故事写成推理小说的是达希尔·哈米特,代表作是《马耳他之鹰》。之前我们专栏中也有提到过这位作家,说他是改变推理历史的三位作家之一,他被誉为“推理小说的破坏者”(《改变推理小说轨迹的三个人》)。

但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回过头去看哈米特的成就,他并不是破坏,而是让推理小说在新的历史路口完成了蜕变,从纯粹解密的游戏小说上升到了人文关怀的大主题。他的“破坏”,和爱伦·坡对于传统冒险犯罪小说的“破坏”是一样的,是注入了新的生命。

如果说哈米特定义了“硬汉”的形象,那么将这一形象发扬光大,并彻底带领侦探小说这一类型文学叩开纯文学大门的,应当属雷蒙德·钱德勒。

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美国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被载入经典文学史的侦探小说家,被誉为“硬汉派”侦探流的一代宗师。

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美国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被载入经典文学史的侦探小说家,被誉为“硬汉派”侦探流的一代宗师。

他写的是推理小说,却在严肃文学史上也留下了名字。艾略特、加缪、钱钟书都对他推崇备至,村上春树更是他的头号书迷。

要说雷蒙德·钱德勒为什么这么厉害,首先一点,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他188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七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到了英国。钱德勒小时候一直想成为一个作家,可家里人却坚持要他当公务员,后来呢,他当过兵,又当过会计,据说啊,当会计的时候还表现特别出色,成了公司高管。不过后来因为醉酒和旷工被公司开除了。

从雷蒙德·钱德勒前半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到这么几点,第一,他能文能武,当会计能做到公司高管,当兵呢,海军、陆军、空军他都服役过,头脑和身体都是佼佼者。第二,从小父母离异,在事业高峰的时候被公司开除,经历也是颇为曲折。而这一切,都成为他之后创作硬汉派推理小说的资本。

失业之后,雷蒙德·钱德勒又一次想到了小时候的作家梦,于是开始创作。一开始他就是模仿当时流行的廉价杂志,写一些侦探短篇,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写了六七年,后来因为一家出版商的约稿,他才写出了第一本长篇小说《长眠不醒》,那一年,他已经50岁了。

《长眠不醒》,[美] 雷蒙德·钱德勒 著,姚向辉 译,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长眠不醒》,[美] 雷蒙德·钱德勒 著,姚向辉 译,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代表作《漫长的告别》是在他太太病重的时候写出来的,里面的那句“每一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语录。正是因为前半生如此丰富的人生经验,看过了太多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再将内心真实的情绪写在小说当中,才成就了这位硬汉派推理小说大师。

这种典型的大器晚成型的作家,日本那边后来也有社会派推理,代表作家松本清张也是四五十岁才出道的。

不管是硬汉派还是社会派,看这种推理小说,除了精彩的犯罪故事之外,还能看到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最真实的社会现状,这也是这两个流派长盛不衰的最大原因。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陆烨华;编辑:宫子 申婵;校对:刘军。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陆烨华;编辑:宫子 申婵;校对:刘军。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硬汉派”推理事bt亚洲 实是什么?

相关:

《四海》口碑崩塌:原本它真的可以很悦耳春节档期间的院线向来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全国人民围着这仅有的五六部电影打转。今年票价又创历史新高,单张均价五六十往上。买票如画押下注、买定离手。口碑发酵之前,只能希望自己买到的那场恰好是矮个儿里拔出的高个儿。开盲盒的体验也不过如此。今天这篇文章要聊的是大年初一上映的《四海》。豆瓣开分5.6,基本确定了《四海》是2022年春节档口碑垫底的电影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拍了四部电影的韩寒风评最差的作品。电影《四海》..

初三宜“赖床”,一路看年俗春节已至,大家的假期都过得如何?有没有吃水饺、收红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年俗,南方北方的年俗更是有很多不同。本文作者写的就是地地道道的福建年俗。他从过尾牙开始,写到了扫巡、开印、祭灶、分年,还有拜斗、拜天公、攻炮城的趣闻。对于日益远离传统的当代人来说,这不失为唤起年俗记忆的一种好方式。之后我们也会推出北方年俗的相关文章,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持续关注我们之后的推送。福建的年俗,其实也是各地年俗的缩影。..

陈年喜:村居的式微一我老家所在的峡河人口不足两千,但面积却不容小看。从峡河最顶头陕豫分界的西界岭头沿溪往下走,到最末尾的汪坪河口组,如果选择步行,需要差不多一天时间。它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长度有三十五公里,而宽度,处处不等,窄的地方,南山到北山,随便喊一嗓子,对方能听出你是谁。如果用一只百足虫来形容峡河的形貌格局,那就最直观恰当不过了,那腿足的部分是沟沟壑壑的岔子,深浅宽窄不同,都一律归附主脊部分的峡河统领。峡河虽..

特德·姜:站在领先现实一小步的处所熟悉现实特德·姜出生于1967年的特德·姜现在55岁了。从1990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巴比伦塔》至今,他的写作生涯迈入第22个年头。他没写过长篇,现有的作品加起来只有17部短篇,其中一些篇幅较长的,例如《你一生的故事》、《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也被看作中篇。相对目前的年纪和资历,他算是低产的作家,他不靠写作为生,本职工作是技术写作。他拿过四项星云奖和四项雨果奖,这只是他所获奖项里的一部分。2003年,他曾拒绝了雨果奖对他一..

“真正的爱,比我们想象的更懦弱,更经不起考验”“爱”与“死”,自古希腊始便成为哲人们探索和反思的命题。在他们看来,“死”是最大的“恶”,而抵抗“死”、获得永生的唯一办法便是“爱”。作家孔亚雷从詹姆斯·M.凯恩最著名的侦探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着手,以文学的眼光重新审视“爱与死”的关系:小说中的一对男女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又因为爱而不可控制地杀了人。然而,这般炽烈的爱却在直面死亡时瞬间坍塌……这样的情节安排似乎显示了凯恩关于“爱与死”的态度——“..

“张洁就此道别了”张洁(1937年—2022年1月21日)2022年1月21日,著名作家张洁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85岁。77岁时,张洁曾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油画展。在这场画展的开幕致辞上,张洁像是在“交代后事”一样做出告别——“张洁就此道别了。”还提到自己已留下遗嘱:“我死了以后,第一,不发讣告。第二,不遗体告别。第三,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写纪念我的文章。”仿佛正因为这份庄重的宣言,张洁逝世的消息一开始并未被大众所..

欧美国家的低生育现实与职场妈妈的困境今年春节,你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生孩了吗?在年轻人逢年过节的社交烦恼背后,低生育率已经俨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普遍现象。目前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总和生育率低于2.1的更替水平,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处于低生育水平或超低生育水平,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早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在东亚文化圈内,韩国在202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创下百年来新低。生育率不断走低,是不是意味..

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在东方文化中,老虎自古以来都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亦是扶正镇邪的守护神,在宗教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值农历壬寅虎年新春,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也有着与中国相同的十二生肖,从韩日绘画中的虎,依稀可见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播、辐射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虎图》(局部),朝鲜王朝,韩国国立博物馆藏韩国:老虎几乎等同神的化身古代韩国,因为多山地,自古就有很多老虎栖息,故称为“虎国”。古代韩..

大年节元日:自唱新词送岁华,几度新春不在家我已经四年没有见过父母,六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还好,有视频电话,母亲说,和见面一样。话虽如此,实则无奈,眼见着父母这几年颓然老去。至于过年,以前是不想回去,这两年想回又回不去。小时候爱过年,过年能穿新衣裳,吃各样好吃的,走亲戚能拿压岁钱,正月里赛锣鼓、进香、唱大戏,家家门口挂红灯笼,大人小孩一起跳大绳。那是何年何月的事?好像离现在很远,离古代更近。现在若回去过年,也不再有从前的欢喜,不应该为此悲..

“日穷岁尽”的大年节夜,老北京人都怎么过?1月31日是除夕,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今年没有腊月三十,但除夕为“日穷岁尽”的时刻,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因此,不管有没有腊月三十都会有除夕。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说说每年春节都百谈不厌的话题:老北京人的春节。在这里,书评君也恭祝大家虎年吉祥。下文节选自《北京的春节》(增订本),较原文略有删节修改。除特殊注明外,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本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北京的春节》(增订本),何大齐著,商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