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院管理论坛开幕 8年大剧院比肩百年"大都会"

2018-05-26 01:15:11 来源:网络

日前,首届“中国剧院管理论坛”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近百位与会者围绕当代剧院的运营管理展开热烈研讨,长达四小时的“头脑风暴”,不仅为中国剧院人打开了视野,也为当下剧院的健康发展凝聚了共识。本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主持。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周群,中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徐晓钟,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指挥家陈佐湟,导演李六乙,《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作曲家谭盾等先后进行精彩的发言。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也出席了此次论坛。

“NCPA模式”成热词

论坛当天引发最热烈讨论的就是剧院的运营管理模式。在历经4个小时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后,大家最终得出一致结论:如何破解当前剧院运营管理这道难题,关键就在于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了模式,就找到了“法宝”,也就摸索出了门道。这个模式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顺应市场形势;既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微观的操作方法;既要找准独特发展定位,又要彰显自身鲜明特色。

最具典型的案例,是运营8年、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大剧院人用很短的时间搭建起一套充满智慧的运营管理模式,这套模式的核心内容便是: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当天的论坛中,“NCPA模式”顺理成章地成为被点击最多的“热词”,归根结底,这是得益于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

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徐晓钟指出,大剧院模式值得中国剧院人去研究、学习、借鉴和推广,这是一笔属于我国艺术界的共同财富,“NCPA模式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剧院发展的一方‘明镜’。”

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文国表示,大剧院模式带给行业的两点“启发”特别宝贵:一是既坚守了艺术水准的“高门槛”,又兼顾了公益惠民的“低门槛”;二是既凸显出引进世界一流节目的“码头”作用,又发挥了推广展示民族经典文化的“源头”作用。“实不相瞒,这些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向NCPA偷师不少。比如我们推出的‘艺术天空’系列和‘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就是借鉴了大剧院的‘滴灌工程’及‘青年作曲家计划’。”

华人歌唱家田浩江当天也专程从纽约赶来参加此次论坛。这位已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连续签约20余年的艺术家,也现场分享了他的感慨:国家大剧院用短短8年时间走过大都会歌剧院上百年的历程,这源于NCPA模式强大的创造力。“大都会歌剧院原创剧目制作平均是1年1部,而国家大剧院则达到了1年3部,这种井喷的创作势头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去年,大都会歌剧院重金打造的歌剧《指环》销售率不到60%,而大剧院自制剧目的平均销售率则突破86.6%,可见‘NCPA品牌’叫好又叫座;去年,大都会歌剧院这样的老牌剧院出现了财务危机的窘境,国家大剧院却连年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这在世界剧院界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业已成为文化现象

论坛最后,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还归纳总结了“大剧院模式”的五点经验:一是创立了一套事业与企业有机融合的剧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二是打造出一套符合舞台艺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艺术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在表演艺术领域的独特优势;三是通过有效供给、合理定价和完善环境拉动文化消费,培养了大批有较高艺术鉴赏力和消费意愿的稳定的观众群;四是借助传统媒体,同时大力运用新兴媒体,自媒体与他媒体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体系,大力推动艺术传播;五是依靠优秀的当家人引领大剧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将NCPA一步步锻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也不无感慨地表示:“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有三个舆论场,一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二是新媒体的舆论场,三是老百姓的舆论场,都对大剧院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经过8年的运营,现在我们基本听到的是一致的声音,那就是对NCPA的交口称赞。国家大剧院,业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

头脑风暴聚焦剧院管理

本次“中国剧院管理论坛”着眼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大局,试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院运营模式,推动剧院管理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助力中国剧院产业建立良性的业态,从而促进整个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活动当天邀请到诸多重量级嘉宾,吹响了行业的“集结号”: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2省市的29所艺术机构的高层管理者齐聚一堂;十余所艺术高校的学术专家建言献策;数十位艺术家、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也前来助阵。大家围绕论坛设置的七大议题,或分析剧院运营与艺术发展的关系,寻找制约剧院发展的瓶颈所在;或探讨剧院运营的核心内容与管理标准,探索中国剧院的“突围之路”;或聚焦剧院管理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景与未来……可说是为我国剧院的可持续发展开了一个好题儿。

1

命题

现代剧院运营管理

新时代语境下的“重要命题”

当天的论坛,首先将话题集中在了剧院运营管理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上来。众多嘉宾指出,纵观古今,剧院始终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剧院都沿着各自的历史轨迹,最终实现了殊途同归。而与剧院的硬件如影随形的则是剧院的运营管理,这是剧院行业永恒的主题。

中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认为:“剧院是人类的文化高地,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剧院运营管理这一软科学,应当被明晰起来、高扬起来。”著名导演李六乙则从文明发展的视角指出:“剧院是艺术最好的容器和载体,剧院管理好了、发展好了,对文明的传承意义重大。”

而现代化的剧院管理,业已成为新时代语境下的“重要命题”。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表示:“我们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观众结构的不断演化,都对当代剧院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谋划剧院的宏观战略设计,如何提升剧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如何建立剧院经营的各项标准,都迫切需要行业人去探索、去破解。”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更提出,我国已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时期,剧院的发展关乎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局,中国剧院人有责任使剧院真正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发展表演艺术的重要平台,成为实施中国剧院梦的重要载体。

2

业态

“建管用”脱节

无法回避的“剧院之痛”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建设剧院的热潮。据统计,自1998年至今,我国新建和改建的剧场达260余个,目前国内剧院总数已超过2000家。当林林总总的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剧院管理的“软科学”能否跟得上剧院建设的“加速度”,正在成为国内剧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论坛当天,与会专家结合国内剧院发展现状深度“把脉”,指出了一系列摆在我国剧院产业面前的突出矛盾。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陈佐湟表示:“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剧院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但随之而来面临的运营、管理挑战却十分严峻。以《2013年国内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列出的一组数据为例,国内专业剧场演出总收入不足百亿。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其他地区专业剧场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年均演出场次只有58场,全年演出超过50场的剧场只占剧场总数的35%。功能开发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剧院产业规模有极大提升空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卢向东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管、用’的相互脱节,是国内剧院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建’只用三至五年,而‘管’、‘用’则是剧场的一辈子。目前在剧院产业中屡屡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建得起、养不起’,‘硬件强、软件弱’等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原看来:“国内剧院有90%左右都在以租场的方式生存,经营业态普遍偏低。剧院产业想要真正走向成熟,必须首先优化业态、提升业态,促进产业升级。国家大剧院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单纯出租场地,沦为‘演出场子’,而是悉心从事演出经营、艺术生产和普及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彻底改变中国剧场的概念,为改善剧院业态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3

策略

理论研究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与输出亦为“当务之急”

此次论坛正值《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一书正式出版。这本60万字的专著,涵盖了大剧院从宏观战略设计到微观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正是大剧院把实践升华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理论的智慧梳理和系统总结。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周群表示,“这部著作填补了国内剧院管理理论研究的空白。即使在国际上,这样深刻而详实的剧院管理专著也并不多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让剧院运营管理回归理性研究,也必然极大推动与此相关的学科建设。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家大剧院已经作为行业先行者,尝试与一些艺术高校进行合作。当天出席论坛的很多嘉宾正来自相关院校与研究机构。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张蓓荔表示:“艺术机构与艺术高校的携手合作是一种很可贵的尝试,只有让艺术管理这一学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才能真正与实践对接,与行业对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会会长金曼表示:中国剧院人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放眼未来,积极推进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剧院行业培养千千万万的“后备军”,中国剧院的发展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当天的论坛也有相当一部分嘉宾把话题纷纷落在了“人才培养”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当前剧院人才的培养,当务之急是培养合格的剧院经理人,培养出类拔萃的优秀院长。中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就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剧院管理最大的短板,说到底就是院长。剧院管理很多时候拼的是院长的能力与水平。”著名指挥家陈佐湟也表示,“任何一个剧院,都需要一位出色的‘掌舵人’。中国剧院的运营发展,要从培养院长这个源头抓起。” 

,中国剧院管理论坛开幕 8年大剧院比支部总结 肩百年"大都会"

相关:

赵无极版画展1月28日亮相南通博物苑作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已故著名艺术家赵无极先生的个人展览——“浩渺行无极,春风归故里——赵无极2016中国(南通)版画展”将于1月28日至5月25日在南通博物苑举办。 展览共展出赵无极版画73幅、书籍7本,全面反映了赵无极从1949到2000年间各个时期的创作成果和各种绘画技巧。据悉,这是赵无极第一次回故乡办展,也是赵无极仙逝后首次在中国办展,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的赵无极版画..

《云中行走》这碗鸡汤熬得浓又到年关了,中国电影市场又迎来贺岁档之前的大混战,上映的新片多到七八部,但是能看的最多一部。上映的新片中,最值得看的电影非《云中行走》莫属。 对于这部电影口碑不算两极,几乎所有看完的人都会至少给个3星的基准分。结构完整,人物立体,节奏适度,情节一环扣一环,在好莱坞特效纷呈、大片不断的今天,这部气质淡雅,多少有点法式风情的电影在众多影迷心中还是至少达标的。关于《云中行走》的分歧在于它值不值得被看作是..

穆蒂展现“芝加哥之声”1月25日晚,意大利指挥大师里卡尔多·穆蒂带领芝加哥交响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这是世界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第三次造访国家大剧院,同时也是穆蒂作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首次带领乐团在北京演出。 作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有着它独特的音响,被称为“芝加哥的声音”。而昨晚穆蒂带领他的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马勒的第一交响曲显示了壮丽的“芝加哥声音”,也很好地诠释了两位作曲家关..

王晶:《澳门风云》不会拍第四集将于2月8日大年初一上映的《澳门风云3》1月25日首映,影片导演及监制刘伟强、王晶,周润发、张学友、张家辉、刘嘉玲、李宇春、刘嘉玲等主创携手亮相。王晶表示,《澳门风云3》就是一场“年会”,“因为所有的剧情、人物和感情关系,都在这集中实现了一次团圆,我们原则上不会再拍第四集了,所以,这次一定要给大家一次开心聚首的机会。” 接连两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澳门风云》系列均票房大卖,此次《澳门风云3》在去年大年初五就..

叶小纲将谱鲁迅题材交响乐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将于1月28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也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的一场。音乐会上,乌拉圭指挥家何塞·塞拉布里尔将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叶小纲从1983年到2002年创作的多部作品。叶小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我今年一个重新的开始,今年我将举办多场音乐会,作品风格多种多样,会让观众听到很不一样的音乐。” 音乐会就是自我审视 北青报:这台..

李安新作讲述伊战版“第22条军规”继中影、华谊兄弟等之后,博纳影业1月25日发布了2016年强大片单,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导演李安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博纳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博纳影业参与了影片的投资,而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时,也将由博纳影业发行。 于去年开机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是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的新作,影片被认为是伊战版的“第22条军规”,本·方逊所著的同名小说曾荣登美国国家书评奖小说类的桂冠。 《比利·林恩..

赵本山主演《过年好》春节拜年久违大银幕的赵本山又演起了电影,喜剧片《过年好》将于猴年大年初一上映。该片1月24日晚在京举行首映礼,片中出现了赵本山、闫妮、热依扎、大鹏、小沈阳等众多明星,让观众忍不住玩起“数星星”的游戏。导演高群书接受专访时说,虽然有赵本山出演,但“这不是小品电影,是一个走心的喜剧”。 《过年好》剧照 《过年好》讲的是祖孙三代人因为“年”而发生的暖心故事。赵本山饰演一位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姥爷”,闫妮在影片里饰演..

音乐堂12场演出打造视听“年货”1月29日至3月8日,中山公园音乐堂将上演12场演出,涵盖京剧、昆曲、相声、交响乐等演出形式。歌唱家刘秉义、柳石明,相声演员李伟健、何云伟,以及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名家名团将悉数登场,为观众献上新春视听“年货”。 2月8日的“国韵华音——京剧名家名段·新春大型演唱会”星光熠熠,北京京剧院名家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张慧芳、胡文阁等将演出《四郎探母》《锁麟囊》《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唱段..

金志文将踢馆《我是歌手4》经过50天每晚不间断的直播竞演,视频网站芒果TV《我是歌手谁来踢馆》日前顺利收官。金志文最终以最高票数胜出,成为《我是歌手》第四季的踢馆歌手。 与金志文共同角逐的另七位歌手,包括同为《中国好声音》歌手的张玮、金池,来自《中国好歌曲》的霍尊和曾经获得2011年《快乐女声》季军的刘忻,以及李一哲、郑有智和云朵。金志文当场竞演选择了邓紫棋的成名曲《泡沫》,简单却打动人心,最终以92333的超高票数成功夺冠,成为《我..

黄致列人气暴涨加盟湖南春晚2月2日晚,以“阖家欢更青春”为主题的2016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将面向全球观众现场直播,包括张杰、张柏芝、刘雯在内的十几位明星已确定加盟晚会。凭借《我是歌手》第四季人气大涨的韩国歌手黄致列也确认出席,这将是他继《我是歌手》之后首次亮相国内大型晚会。 作为《我是歌手》第四季首发阵容中唯一一位外国歌手,黄致列虽然在韩国爆红,但对很多中国观众来说,依旧很陌生。上周末的《我是歌手4》第二期中,黄致列用中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