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非遗 领略东方智慧

2019-06-12 10:27:30 来源:网络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在人类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润物无声,给予中国人生活的养分。随着丝绸之路等古老商路的延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源源不断地为世界人民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非遗的基本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的首档非遗普及类节目《非遗公开课》,首次通过电视语言为全国观众全面解答了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保护非遗、非遗与生活的关系等多个关于非遗的热点话题,成为非遗传播的独特品牌。

为进一步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神韵,挖掘非遗所蕴含的深层内涵,6月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制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再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精彩开讲,以专家讲授、非遗展演、嘉宾互动、现场体验等方式,生动呈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鲜活实践,诠释中国非遗蕴含的东方智慧。

聚合文化瑰宝

课堂再升级

走进课堂,熟悉的“中国风”舞美设计、双重升降冰屏构建的立体自然景观以及充满古典色彩与象征意味的图像标识映入眼帘。作为去年课程的延续,此次《非遗公开课》在继续呈现非遗精品的基础上,锁定“中国非遗东方智慧”主题。著名主持人李思思担任“课代表”,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和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4位主讲人以及11位嘉宾,联袂完成4个板块的非遗教学,对答之间,传道授业鞭辟入里,答疑解惑深入浅出。

据统计,时长90分钟的《非遗公开课》共涉及19个非遗项目,其中6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优秀实践名册。公开课集中展现了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等多个类别的传统文化瑰宝。

五千年历史绘就高妙艺术,三千条悬丝演绎中国故事。泉州提线木偶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伟宏和福建省连城县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李明卿联袂表演的节目《提线精粹》将提线木偶戏、中国书法两项非遗融为一体。对短短几分钟的展示机会,从业42年的吴伟宏视若珍宝。“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灵魂,正如我国博大精深的非遗一样,值得人们深入其中去了解、感悟和探索。”吴伟宏说,“《非遗公开课》给年轻人上了最好的一堂非遗课。”

台前美轮美奂,幕后匠心独运。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告诉记者,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央视导演组自启动《非遗公开课》策划与筹备工作以来,进行了项目筛选、实地调研、考察论证、专家讲解、方案制定等多项工作,前后历经3个多月,最终从我国1000多项非遗项目中甄选出适合电视媒体传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充满东方智慧的非遗项目,确保节目的可看性、故事性、专业性、思想性与互动性。

解读高妙技艺

道具会“说话”

非遗项目大多历史悠久,很多都是依靠口传心授、世代传承。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非遗的内涵、门类和价值,认识非遗所蕴含的智慧,此次《非遗公开课》巧妙设置“求木之长”“厚德载物”“薪火相传”“上善若水”4个板块,精选取法自然的非遗项目,分别展开教学。

金丝楠木云龙纹顶箱朝服大柜、按照故宫太和殿1比1复制的鎏金斗拱、4米高的福船模型、北京珐琅厂“镇厂之宝”铜胎掐丝珐琅“秦陵铜马车”……走进精华荟萃的文化课堂,观众仿佛置身异彩纷呈的非遗大观园。

节目总导演郭艳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展示的非遗项目数量大大增加,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占据多数。为了让传统技艺具体可感,除了传承人访谈和项目展示,节目组使用了大量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和道具,来解读高妙技艺、阐释文化意蕴。

在“上善若水”板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淼一上场便用13根木头现场“编织”了一架微型木拱桥。随后,胡淼又拿出用更粗木头搭成的木拱架,邀请10位观众上台“踏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标记桥的结构、尺寸、构件、卯眼、工序的木拱桥特有施工图纸“丈杆”,更让观众领略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不用钉、不用铆、不用桥柱支撑的高妙之处。

胡淼表示,他在平时所参与过的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中都会随身携带轻便的小道具,此次在面向全国观众的公开课中,他特地带全道具,“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观察和互动,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形成生动形象的感知”。

提炼精神标识

智慧巧点题

在节目中,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展示的“跳刀”技艺让观众大开眼界。徐朝兴只是众多匠人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中,除了精湛技艺的展示,非遗内在精神力量的诠释成为此次课程的最大亮点。做壶60年的“玩泥老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桂珍,自称“80后”、唱起戏来眼中闪烁光芒的昆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侯少奎,注重工艺而非木料的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伴随着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还在延续。

“生命不息,跋涉不止。”已是耄耋之年的常沙娜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艺传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也是她想在节目中传达的理念。

“非遗课程博大精深,授课需要循序渐进。与去年的宏观讲解相比,今年的课程着重挖掘深层文化内涵,阐释非遗蕴含的东方智慧,把对非遗的理解提升到了更高层面。”作为第二次亮相《非遗公开课》的主讲嘉宾,赵丰进一步指出,非遗的传承发展、传播推广也是一项宏大的计划,需要持续的关注、精心的策划和不懈的努力。

多方赋能传播

传承增动能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制度,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肩负起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文化使命,文化和旅游部在创新非遗传播手段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积极探索。

此次开展的《非遗公开课》又是一次汇聚多方力量的全新突破。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目在各大主流媒体及门户网站亮相的同时,还以微信小游戏等形式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以及与观众的交互感。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非遗公开课》播出期间增加了线上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微信扫描屏幕中的二维码,在互动小游戏中探索非遗之谜,感受非遗魅力。互动完成后还可以生成海报,供观众赠予亲朋好友,助力非遗传播与传承。

事实上,在多方赋能的过程中,《非遗公开课》的传播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在录制现场,记者观察到,在听嘉宾讲述传承故事时,多位观众眼眶湿润,不同于去年的“新奇”“有趣”等反馈,“感动”“震撼”是这次观众最多提及的词汇。多位观众表示,尽管以前对非遗有简单了解,但这次课程更深入地剖析了非遗的内在力量,值得人们不断深入探索。

在节目播出当晚,第三方收视数据平台“酷云EYE”数据显示,《非遗公开课》直播关注度接近1%,索福瑞全国测量仪4+央卫晚间节目TOP30显示,节目市场份额占据2.82%。播出次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和综艺频道对节目进行重播,网络视频播放量持续攀升。该节目还引发了网友的火热讨论:“每一帧都如此令人心动”“匠心打造”“半夜补档了去年的《非遗公开课》”“打call”……目前,这堂《非遗公开课》热度不减,在多媒体聚合作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还在持续增强。

 

,品味中国非遗 领牛蒡茶的功效 略东方智慧

相关:

杜兰特为球队牺牲健康的猛士伤病,是今年总决赛的热门话题。考辛斯在总决赛开打前伤愈复出,腿筋拉伤的汤普森、肋软骨骨折的卢尼休战一场后回归,库里、伊戈达拉以及猛龙的莱昂纳德、洛瑞,都是忍着不同部位的伤痛在场上坚持,但没有任何一位球员像杜兰特的伤情那样,牵动亿万人心。 “杜兰特是真的勇士,他为球队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汤普森的话代表了勇士全队上下的心声,当球队以106比105险胜猛龙后,质疑杜兰特早已伤愈却不愿为勇士出战的声音不攻自破..

唐代举子这样打探“高考成绩”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秋天,越州(今浙江绍兴)学子朱庆馀赴京城长安赶考。千里之外,举目无亲,找谁向主考官递交行卷好呢?他很是发愁。 唐代的科举制度由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嬗变而来。当时的科举选士不仅要看考试成绩,还要考察平时的才能表现和社会声誉,即“行卷”。于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将自己平时感觉比较满意的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投于主考官,以便他们在阅卷时参考,综合评定分数,决定取舍。因为唐代科举考试..

朱婷13分中国女排3-0横扫波兰 世联赛豪取八连胜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广东江门站争夺拉开帷幕,中国队首场对阵波兰队,直落三局以25-12、25-18和25-获胜,总比分3-0豪取世界联赛的八连胜。本场比赛,朱婷得到中国队最多的13分。 世联赛前三周,中国队与波兰队同为7胜2负,两队本赛季首次交手是在瑞士精英赛小组赛,当时李盈莹率领二线阵容3-1击败波兰队。本场比赛中国队首发,主攻朱婷、李盈莹,副攻颜妮、胡铭媛,接应龚翔宇,二传姚迪和自由人林莉。 首局龚翔宇二号位扣直..

古代的“熊孩子”现代人把调皮顽劣、常招惹麻烦的小孩称为“熊孩子”,关于儿童教育的话题,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早在先秦时期,孟子与荀子就有过“性善”与“性恶”之辩,即人初生之始,本性究竟是善是恶。对立的观点背后,就是古代的“熊孩子”也不少,很多“熊”的情节,足以引发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 《清稗类钞》记叙,清代某地有一顽童,每天随塾师课读,但其生性懒怠,对读书提不起兴趣,经常偷奸耍滑,遭到先生的戒饬责骂。而他又极刁钻..

苏东坡的真实相貌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极受民众追捧的偶像。但他的真实相貌究竟是怎样的,到今天还是一个谜。 北宋时期的名人肖像,大多是当时的画师所绘。据留存至今的苏东坡相关诗文记载,有五个人曾先后为他画像:画师李公麟、秀才何充、妙善和尚、道士李德柔,还有他的族侄表祥和尚。到了明末以后,苏东坡的画像越来越少,即使皇宫里有东坡的肖像,见到的人也寥寥无几。 宋代《瑞桂堂暇录》一书中记载,苏东坡从海南归来后,人们问他在那的..

文豪们的种种怪癖 不过是为了抵抗写作的焦虑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毛姆借主人公之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些所谓成功的书也只不过是季节性的。只有天知道作者遭受了多少痛苦,历经了多少苦难,承受了多少伤心,才能侥幸给读者几个小时的休闲,或者打发掉他们在旅途中的单调与乏味。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者必经的过程。而那些传世之作的诞生就更是如此。在新近引进出版的《怪作家》一书中,作者西莉亚·布鲁·约翰逊化身“文学侦探”,为人们一一揭秘世界名..

文学经典可以给舞台输送无穷能量只要有了深厚扎实的文学基础和塑造人物的表演基本功,舞台样式的可能是难以穷尽的 戏剧中的“体系”最初源自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后来衍生出了在中国越争议越流行的“三大戏剧体系”。本来黄佐临先生提出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三种戏剧观,是为了帮助大家拓展视野;因为方便好记,“三大体系”成了媒体乃至艺考卷子上常见的名词,而在一些人的标准答案思维中,三者泾渭分明不容混淆,还有人说这三个人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

综艺节目中的农村生活该有新呈现了乡村因文化环境优势,成为户外真人秀的重要拍摄场地。近年来,以乡村为表现对象的真人秀日益增多。乡村题材作品的涌现固然可喜,但这些节目往往存在对乡村形象呈现失真的通病,要么矮化偏颇,要么片面单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得如火如荼、乡村面貌发生巨变的当下,不少创作者仍先入为主地为乡村设定带有刻板成见的荧屏形象,这不仅和现实相违背,更和时代脱了节。对聚焦乡村的综艺节目而言,升级话语体系和表达手法,塑造积极发..

荒沙野丘变成绿水青山的实证苍穹如镜,朔风如刀。黄河为弓,大漠为弦。《春归库布其》,是作家和谷、杨春风撰写的一部讲述生态文明故事的作品。它把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作为背景,以纵横古今的大跨度笔法,阐述了以王文彪为代表的一批大漠之子,历经数十度春秋,终将库布其的荒沙野丘变成了“绿水青山”及至“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叙述中常现延宕转折、出人意料和震撼人心的精彩之笔。 以考古为证,十几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出..

重建当代“情感论”文学观念近期光明日报组织开展关于文学“情义危机”现象的讨论,可谓切中时弊,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也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文学内部与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应有的文学观念的支撑与引导。文学现象颇为复杂,并非所有文学活动都具有主体自觉性。而真正具有主体自觉性的文学活动,显然不能缺少文学观念的内在支撑。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性与功能,在于努力建构一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