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赏艺赛龙舟 市民体验民俗端午

2019-06-09 10:14:54 来源:网络

昨天,城市公园型景区接待游客55.5万人次,同比增长27.0%;现代娱乐型景区接待51.4万人次,同比增长60.6%;历史文化观光型景区接待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6.0%;自然山水型景区接待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博物馆型景区接待8.2万人次,同比增长44.6%;奥运遗产型景区接待0.6万人次,同比增长52.5%。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名的景区是:王府井接待35.0万人次,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接待22.0万人次,南锣鼓巷接待16.8万人次,什刹海风景区接待11.8万人次,前门大街接待11.0万人次,故宫博物院接待8.0万人次,圆明园遗址公园接待6.0万人次,颐和园接待4.9万人次,天坛公园接待4.2万人次,八达岭长城接待3.7万人次。

郊区民俗游累计接待游客8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9%;营业收入8358.6万元,同比增长2.5%。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延庆区、怀柔区和顺义区。其中,延庆区接待游客17.6万人次,怀柔区接待游客17.5万人次,顺义区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6月7日12点至6月8日12点,市文旅局共接收到文化和旅游部12301系统、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转来各类旅游投诉9件,同比2018年(7件)上升29%。截止到6月8日12点,未接到旅游重大类案件及旅游群体性事件。

6月9日是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北青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天坛公园将开讲《琴瑟和鸣》和《天坛礼乐文化》主题非遗文化课程。北京动物园将在科普馆地下一层生态教室,以小长颈鹿“七月”为主线,举办“长颈鹿七月”为主题的动物小课堂,探秘饲养员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和动物科普知识。北京植物园将邀请植物专家在宿根园为游客讲解宿根植物知识,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前来参加。

乐在端午

湖州“化龙灯”亮相世园会

北京世园会迎来了为期三天的“浙江日”活动。日前,浙江湖州在世园会同行广场举行了单独的城市主题日活动,“非遗”化龙灯等精彩演出,为游客展现了湖州风貌。

活动现场,来自湖州当地的艺术家们上演了精彩的《绿水青山》歌舞、音舞书法等表演,呈现了浓厚的湖州地域特色。荻港鱼庄艺术团和上舍龙舞艺术团的艺术家为游客们带来的渔家乐、化龙灯表演,以及茶艺、剪纸、茧花制作、蚬壳画等传统特色文化巡回演出,彰显了千年古城、“清丽湖州”的独特魅力。恰逢端午节,现场还举行了包鱼粽、传统糕点美食品尝等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加。

此次“浙江日”活动重在以相对动态、短期集中的方式,展现浙江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今天园区还将上演丽水城市主题日活动,展示丽水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和做法。丽水将组织“牡丹亭韵”“畲族婚嫁”演出及廊桥营造、畲族彩带、缙云剪纸等文化展示。

位于中国馆一楼东厅的浙江馆,面积120平方米。整个展馆分为“浙乡印象、诗画江南、美丽浙江、美好生活”四个分区,主题展示浙江盆栽、盆景、艺术插花、鲜切花等方面的名、特、优花卉园艺产品,讲述浙江园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花开丰台”游园会园博园开幕

日前,“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活动将持续整个端午节小长假。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届活动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为主题,共有“民俗端午”“非遗端午”“花韵端午”和“花靓端午”四大活动板块,端午节期间市民可以赏花卉、穿汉服、品民俗、览非遗,享受节日文化大餐。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端午文化游园会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设置了冬奥体验项目;6月8日为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全天安排民间花会、传统技艺等非遗展演展示;活动还设置了粽子体验、旱地赛龙舟、民俗互动等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

据悉,本届活动设有风车、风筝、剪纸、雕漆、景泰蓝、彩蛋、五彩绳、糖画、香囊、龙凤字、沐兰汤、雄黄画额等民俗体验,还特别安排了亲子包粽子、汉服游园、亲子插花等端午特色民俗体验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打破赛龙舟的地域限制性,创新传统民俗的现代体验方式,增强了赛龙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2019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特别设置旱地赛龙舟活动,定制龙形舟身,并安排“端午民俗你划我猜”“端午花粽包包包”和“筷子夹花大作战”三大环节,组织现场来往游客参与。

为营造民俗文化、花卉文化相结合的端午节庆氛围,本次活动利用多种时令花卉,在3号门区广场搭建“花开丰台”的花卉主题造型景观。此外,“闻香识色指间艺”花艺展览也广受观众喜爱。据了解,本次活动以“祖国芬芳”为主题,与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联合设立花艺精品展区,展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等不同时节,“盘花、瓶花”等不同形式的插花艺术作品。同时设置亲子插花体验区,由专业花艺师普及花卉知识并带领大家进行插花作品制作,近距离感受花卉文化的魅力。

市民徒步探寻西城胡同魅力

端午节期间,西城区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市民通过徒步探寻胡同深处的名人故居,感受西城的历史人文魅力。

本次行走路线分为六个站点,沿途串起法源寺、沈家本故居、杨椒山祠、林白水故居、京报馆、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等名人故居和历史古迹。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首先在法源寺集合,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为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从法源寺出发后,一路上大家领略了北京胡同的韵味,感受到胡同居民的生活,每到达一个站点,还可通过完成答题任务获得一根相应的“五色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寓意着平安健康。

位于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是这次端午文化体验活动的最后一站,也是活动的主会场。在这里参加活动的市民现场跟着老师编织五彩绳,学习香囊缝制,并动手包粽子,体验点雄黄酒。除了现场体验民俗活动外,大家还在93号院博物馆和林白水故居听专家讲解端午节习俗。市民康女士表示,胡同是北京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胡同的整治,很多古建筑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得到合理的利用,公共卫生间、路面这些硬件设施也得到提升。

建国门街道民俗市集开市

日前,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片区年度“端午民俗市集”开市迎客。偌大的建国门风车广场上热闹非凡,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带头人、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代表等百余人齐聚于此,以包粽子、义卖、义务理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共度端午。

现场,20余个社区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摊位”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今年的端午民俗市集,我们仍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各特色区域,有闲置物品交流区、民俗互动体验区、多元参与区和绿色环保区这四大区域。”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东总布社区党委副书记李静介绍道。

在“闲置物品交换区”里,社区居民们将自家闲置的书籍、小家电、水杯、衣物等物件儿拿出来,或通过交易为它们寻找“新主人”,或拿自家“宝贝”与其他“摊主”的“货品”进行交换,让闲置物品得到二次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民俗互动体验区”里,赵家楼片区“社区当家人”们和社区居民中的包粽子能手熟练地包着粽子。街道残联残疾人们自己编织的串珠、转经筒、艾草香囊也广受好评,更是为这场民俗集市增添了一份公益色彩。

现场,“绿色环保区”吸引了诸多社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花园社区 建设有我”,大家纷纷以笔墨书法的形式传达自己支持社区环保、建设花园社区的决心,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们还能从社区绿植小组成员的手中领到一份绿植种子。

,游园赏艺赛龙舟 市民体验民俗纽伦堡 端午

相关: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我们走近非遗颐和园内享“非遗”精品特展,承恩寺内跟随多个“非遗”传承人现场体验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手工技艺……6月8日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北京“非遗”技艺,以多种形式在多地“绽放”。 昨天,由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北京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特展”,在颐和园涵远堂开展。在历时一个月的展览中,含..

“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端午诗会抒发家国情怀6月7日晚,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端午诗会在红点剧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共同举办。 本次端午诗会通过名家经典诵读,突出传统文化节日浓浓的“家和”的概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次活动邀请到了朗诵名家和中央广播电台总台中国交通广播的主播,为现场200余名观众带来了精彩演出。现场共分为三个篇章,..

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你了解多少?

“书香海淀 快乐童年阅读季”端午专场传递阅读乐趣千龙网讯 6月7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和满京城奋进九州”书香海淀快乐童年阅读季亲子共读系列活动端午专场,在海淀文化艺术大厦举行。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听故事、参加各类小游戏,一起做手工粽子,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 6月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书香海淀 快乐童年阅读季”端午专场在海淀文化艺术大厦举行。(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分为..

古籍善本数字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载体中,古籍善本无疑是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者之一。当前经过全国古籍普查以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修订等工作,我国古籍善本的家底已基本摸清,这使得对相关古籍的保护、修复更具针对性。同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部门陆续推出“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等项目,为实现我国古籍善本的数字化..

元本在中国藏书与版刻中的重要价值编者按:古籍善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传续着千年中华文脉,也为今后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形象地说,唐宋时期是古籍善本和文明成果的开枝期,明清时期是散叶期。由此,“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推出“古籍里的中华文脉”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邀请权威专家撰写。文章将探讨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做法,系统梳理从唐至清..

网络文学IP运营进入下半场过去一年,受IP、资本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剧市场降温明显,剧目数量锐减。“2017年网络剧接近600部,而去年只有300多部,从各方面来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将是市场的常态,这也意味着网络文学IP的影视改编变现之路越来越难走。”影视数据平台骨朵传媒CEO王蓓蓓表示,在此背景下,更多运营商开始转换思路,不再将IP开发局限于影视改编领域,而是更关注上下游产品开发,在IP变现方面有了新变化。 网络文学IP的“生态循环”需要全产..

端午节里深藏着传统中国的生活百态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暑毒盛行,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得不处处小心。为了趋吉避凶,防病消灾,民间演绎出一整套顺天应时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挂艾草,插菖蒲,沐兰汤,系五彩绳,喝雄黄酒……众多习俗因地而异。 今天,我们跟随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及其它相关书籍,让我们走进端午节里传统中国的生活百态。——编者 【药俗】 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被古人看..

50场活动 为北京献上艺术“飨宴”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再次奏响了世界文明融通、多元文化汇聚、睦邻友好交织的动人乐章。与世纪同龄、用城市命名的“相约北京”艺术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优秀艺术团体、近600位中外艺术家带来音乐、戏剧、舞蹈、展览、节中节..

陶然亭举办民俗互动活动昨天,第十四届陶然端午文化活动在陶然亭公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有趣的非遗展示、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昨天一早,擂鼓声在陶然亭公园南湖阵阵作响,气势磅礴。在岸边观众的欢呼声中,传统造型、彩绘美观的龙舟在湖面飞驰,赛手们奋力划桨,号子声震天。表演赛绕湖进行,持续近一个小时。 据了解,为了提升龙舟表演的水准和观赏性,公园联系相关单位聘请国家级水上运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