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我们走近非遗

2019-06-09 10:05:18 来源:网络

颐和园内享“非遗”精品特展,承恩寺内跟随多个“非遗”传承人现场体验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手工技艺……6月8日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北京“非遗”技艺,以多种形式在多地“绽放”。

昨天,由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北京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特展”,在颐和园涵远堂开展。在历时一个月的展览中,含乾隆书董邦达画漆器堆鼓贴金山水座屏风、金漆描金经文盒、花丝镶嵌帽熏、仿故宫景泰蓝西洋钟、玉雕岁寒三友笔筒、牙雕九子戏弥勒、向日葵宫毯等在内的数十件燕京八绝艺术精品,在这里集中展示。此外,观众还可以在这里选购用多项“非遗”技艺制作的文创产品,如雕漆手机壳、面塑卡通生肖等。

同一天,在“手艺·守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日”北京主会场“非遗生动实践、文化渲染生活”科普教育活动中,15位国家、市、区三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在位于模式口的承恩寺内为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和授艺教学,并对技艺的历史和要领进行普及性讲解。

“绢花之所以看起来逼真传神,不仅工艺精细,材质也使用的是上等的江南丝绸。”北京绢花的传承人徐汶静从制作的材质讲起;京剧盔头和脸谱的双料传承人杨玉栋参与“非遗”进校园已有10个年头,不仅教孩子们绘制脸谱,他讲起了脸谱人物背后的故事;曾经参与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设计的玉雕传承人王建,通过带来的玉片讲解玉的软硬度;多次参与下乡扶贫支教的中国结艺传承人周巧仪,一对一地教授孩子们中国结的12种组成变化。已经76岁的团扇绘制传承人梁季兰、草编传承人张帮寿、25岁的剪纸传承人杨钺、兔爷制作的传承人胡鹏飞、掐丝珐琅画传承人黄小群……在这些“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教授下,孩子们手中出现了活灵活现的兔爷、生动鲜艳的脸谱……他们带着作品回家,也将带回对北京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

人物

非遗传承人 5年刻出《重刻唐诗画谱》

在文博会北京发行集团展馆中国书店展位,62岁的尹国栋坐在椅子上,埋头雕刻着版画门神秦叔宝。他和他的团队历时5年,圆满完成中国书店交给的按原版尺寸重刻中国古代优秀版画杰作《重刻唐诗画谱》任务,一共刻出150余块雕版。

“这版门神,我做了20多天,才有今天的雏形。”谈及制作过程,尹国栋说,要先将人物画在纸上,然后将山梨木刨平,再将画稿贴在木板上风干,接着用刻刀一点点地勾画线条,呈立体效果。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尹国栋所在的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源于明代,繁荣于清代,是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尹国栋和他的团队,便为中国书店出版社《重刻唐诗画谱》的出版项目开始了刻板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原《唐诗画谱》由明代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徽派代表作之一。几百年来影响甚广,可惜明代之后已无木版重刻本。

尹国栋接下任务后,与两名师傅一起合作,历时5年,按原版尺寸完成《重刻唐诗画谱》任务。“这里面的难度就在于这不仅有图画,还有书法,所以要求我们对绘画与书法都要有所掌握。我不能按照草书的方法去刻字,我要有自己的理解。”尹国栋说道。

雕版工作完成之后,《重刻唐诗画谱》由中国书店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发行。图书面世后,得到学者与读者的热烈反响与好评。

谈到未来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尹国栋不无忧虑地说,如今从事木版年画技术的放眼全国也就寥寥几十人。“年轻人沉不下心来干这苦差事,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知识分子有学习的热情,但来了一个月,听了两节课,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全打退堂鼓了。”对于他来说,寻找让木版年画发扬光大的路径,甚至比自己完成优秀的作品更为紧迫。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我们走近非纽瑞滋 遗

相关:

“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端午诗会抒发家国情怀6月7日晚,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端午诗会在红点剧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共同举办。 本次端午诗会通过名家经典诵读,突出传统文化节日浓浓的“家和”的概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次活动邀请到了朗诵名家和中央广播电台总台中国交通广播的主播,为现场200余名观众带来了精彩演出。现场共分为三个篇章,..

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你了解多少?

“书香海淀 快乐童年阅读季”端午专场传递阅读乐趣千龙网讯 6月7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和满京城奋进九州”书香海淀快乐童年阅读季亲子共读系列活动端午专场,在海淀文化艺术大厦举行。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听故事、参加各类小游戏,一起做手工粽子,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 6月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书香海淀 快乐童年阅读季”端午专场在海淀文化艺术大厦举行。(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分为..

古籍善本数字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载体中,古籍善本无疑是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者之一。当前经过全国古籍普查以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修订等工作,我国古籍善本的家底已基本摸清,这使得对相关古籍的保护、修复更具针对性。同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部门陆续推出“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等项目,为实现我国古籍善本的数字化..

元本在中国藏书与版刻中的重要价值编者按:古籍善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传续着千年中华文脉,也为今后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形象地说,唐宋时期是古籍善本和文明成果的开枝期,明清时期是散叶期。由此,“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推出“古籍里的中华文脉”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邀请权威专家撰写。文章将探讨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做法,系统梳理从唐至清..

网络文学IP运营进入下半场过去一年,受IP、资本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剧市场降温明显,剧目数量锐减。“2017年网络剧接近600部,而去年只有300多部,从各方面来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将是市场的常态,这也意味着网络文学IP的影视改编变现之路越来越难走。”影视数据平台骨朵传媒CEO王蓓蓓表示,在此背景下,更多运营商开始转换思路,不再将IP开发局限于影视改编领域,而是更关注上下游产品开发,在IP变现方面有了新变化。 网络文学IP的“生态循环”需要全产..

端午节里深藏着传统中国的生活百态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暑毒盛行,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得不处处小心。为了趋吉避凶,防病消灾,民间演绎出一整套顺天应时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挂艾草,插菖蒲,沐兰汤,系五彩绳,喝雄黄酒……众多习俗因地而异。 今天,我们跟随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及其它相关书籍,让我们走进端午节里传统中国的生活百态。——编者 【药俗】 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被古人看..

50场活动 为北京献上艺术“飨宴”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再次奏响了世界文明融通、多元文化汇聚、睦邻友好交织的动人乐章。与世纪同龄、用城市命名的“相约北京”艺术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优秀艺术团体、近600位中外艺术家带来音乐、戏剧、舞蹈、展览、节中节..

陶然亭举办民俗互动活动昨天,第十四届陶然端午文化活动在陶然亭公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有趣的非遗展示、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昨天一早,擂鼓声在陶然亭公园南湖阵阵作响,气势磅礴。在岸边观众的欢呼声中,传统造型、彩绘美观的龙舟在湖面飞驰,赛手们奋力划桨,号子声震天。表演赛绕湖进行,持续近一个小时。 据了解,为了提升龙舟表演的水准和观赏性,公园联系相关单位聘请国家级水上运动教..

北林大学子实景模拟再现大栅栏记忆“这组展览,让我们拾起了年轻时的记忆”,6月5日,一组被称为“100+记忆”的院落环境艺术实验展览在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茶儿胡同12号院拉开帷幕,居住在大栅栏附近的居民纷纷来此,在展览中寻找曾经的记忆。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依托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姚璐、孙漪南两位老师指导的《设计与表达》《专题设计实践》课程,对大栅栏片区的代表性节点进行街区记忆挖掘,并以此为设计主题在茶儿胡同12号院进行的环境艺术装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