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视角 时代大主题

2019-06-02 10:53:44 来源:网络

无论何种文明、何种语言,形容儿童的词汇,总是与希望、美好、稚朴等相连。人类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并呈现在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之中。对少年儿童的描绘,生动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下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变化,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和人文关怀。回望并审视新中国70年儿童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成果及发展,可以管窥这一题材在新中国美术中的拓展,以及新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随时代步伐

新中国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出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之中。这一时期的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一方面着眼于革命历史,表现儿童在战争年代的苦难、艰苦岁月中的乐观以及献身革命的理想,以冯法祀油画《刘胡兰就义》、秦大虎和张定钊油画《在战斗中成长》为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另一方面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影响下,借儿童生活题材开展主题性创作,批判旧社会,讴歌新中国,像反映“三毛”在新社会幸福生活的张乐平系列漫画、表现儿童英勇形象的张仃年画《新中国的儿童》、展现毛主席与新中国儿童亲如一家的刘文西年画《在毛主席身边》、体现乡村儿童渴求知识的徐匡版画《乡村小学》等都是典型代表,曾产生广泛影响。同时,有些艺术家还通过表现儿童生活和童趣来彰显新中国儿童的生机与活力,如特伟年画《拔萝卜》、吴凡版画《蒲公英》等。其中《蒲公英》中小女孩清纯可爱的形象,为大众所喜爱,以至于成为新中国儿童的一个符号,广为传播。中国画领域,李可染创作的《榕树水牛》营造了一个自在的儿童世界,唤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一时期,苏联的儿童题材美术作品也被介绍到国内,像列舍特尼科夫油画《又是一个两分》等,对新中国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对儿童题材美术创作的研究也开始起步,辅翼创作活动,如王伯敏、夏与参编的《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以及陈鹂编著的《婴戏图与货郎图》。

改革开放后,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也呈现出新的艺术表达取向,时代气息浓郁。如蔡修齐雕塑《矿工的儿子》,生动表现了儿童的调皮与稚气;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王晓明油画《未来世界》,描绘了一个男孩在画前憧憬未来;孙家钵雕塑《山里红》,塑造了一名山村小女孩质朴、勤劳的形象。也有一些作品在思想探寻中,赋予儿童形象以哲学和文学、社会与人生等层面的象征意义,在充满诗意的画境中描绘儿童,或者号召人们捐献希望小学、支持教育事业等,如刘仁杰油画《夏至》、何多苓油画《春风已经苏醒》、艾轩油画《微风撩动发梢》、冯远中国画《我要读书》等作品。有关儿童题材美术的史论研究也更加系统,如1988年畏冬编著的《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

新世纪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儿童题材美术从形式、内容、创作理念获得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更加注重时代审美与个性风格。一些女性艺术家,则从女性视角表现儿童生活,闪耀着母性光辉,如闫平油画《母与子》系列、喻红油画《目击成长》系列等。此外,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希望工程的展开等,也在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中有所表现。这一时期,儿童题材美术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表达,以及艺术观念的彰显。同时,关于儿童题材美术的专著、文章相继出版、发表。美术工作者以兼收并蓄之势,将儿童题材美术创作植根于文化、艺术、生活、教育之“土壤”,培育姹紫嫣红的儿童题材美术。

与传统“婴戏图”等儿童题材绘画相比,新中国儿童题材美术作品不再只是描绘儿童生活、游戏的场景,而是更多融入画家情感,抒发创作者情怀,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表现,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审美的阐释。同时,艺术家个人趣味的自主选择和表现,也反映在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中。如,同是表现乡村儿童,王沂东油画《沂蒙娃》系列追求唯美。儿童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好奇、童趣等一直为人赏爱,是这一题材表达的永恒主题。作为儿童题材创作的另一翼,民间美术中的儿童题材仍以继承传统为主,如天津杨柳青年画、无锡惠山泥人等,但也有一些借助民间美术样式大胆创新的作品,如臧恒望、李洪修的年画《三月三》。可以说,纵览新中国70年来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呈现出异彩纷呈之面貌。

承国家希望

儿童题材,自古有之。从战国玉佩中初现儿童形象,到唐宋衍为“婴戏图”这一特殊题材,儿童题材早已成为中国画题材之一脉。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创作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其特征外显于美术作品,内隐着时代诉求、民族风貌、文化情境和大众审美。从创作目的而言,这一题材可概括为“借”儿童创作和“为”儿童创作两类。

“借”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即“借”儿童看世界,多借助儿童形象,隐喻、再现、表现各阶段美术工作者的所思所感,或社会思想观念变迁以及新探索,如丰子恺的系列漫画、冯远中国画《乡童》等。

“为”儿童创作,即带儿童看世界,作品多以连环画、动画等形式存在,作为儿童启智、启蒙的美术载体。其中,以国产动画表现最为突出、民族艺术特色最为鲜明。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兼具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的造型风格,不仅为儿童带来新的视觉体验,还成为中国美术类影片的一种新类型。1961年上映的《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儿童而创作的动画片层出不穷,《黑猫警长》(1984年)、《葫芦娃》(1986年)、《哪吒传奇》(2003年)等等,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动画片已成为儿童生活的必需品,拓展了儿童题材美术外延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国民族动画事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为”儿童创作的美术领域有开拓性进展,但是整体而言还不能充分满足大众需求。“为”儿童创作,需要用“高大上”的艺术形式,“蹲下来”的儿童视角,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体现美术与教育的“双一流”。在此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吴尚学、谢丽芳的连环画《稻田案件》、萧翱子的绘本《登登在哪里》等。

从具体题材和表现形式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呈现出综合性与多样性特征,门类趋于多样,样式更加丰富,材料极大拓展,表现手段与时俱进。儿童题材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等传统美术品类中有所表现,如王珂中国画《雪域的阳光》等,在绘本、摄影、动漫、卡通、微视频等新的艺术品类中更是占据了主要位置,儿童也成了主要的阅读者和观赏者,有效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社会人格。

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美育。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具体要求。通过“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项目,美术界有力响应国家号召,承担时代责任。相信在举国重视美育的大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美术家倾心于斯,创作出更多为儿童和大人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

此外,当下更多高学历、具备创作能力的美术教师进入中小学、幼儿园工作,他们日常沉浸在儿童的“生活圈”中,对儿童的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对儿童的喜怒哀乐有更敏锐和强烈的共情,会形成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出贴近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如雕塑《阳光下的成长》,作者赵树青就是广东省东莞市一所乡村中学的美术教师。

以儿童题材的小视角,窥中国美术创作艺术之变的大气魄,为阐释有中国气度的艺术体系提供了蓝本。可以预见,儿童主题的美术创作、教育与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内涵和形式也将越来越深厚和丰富。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儿童小视诺贝尔发明了什么 角 时代大主题

相关:

《经典咏流传》同名新书发布近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节目研讨会暨同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如何从流传走向流行”,回顾总结电视节目受大众追捧的成功经验与相关图书出版的社会意义。 《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新春首播,用音乐让传统诗词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节目热播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央视,充分发掘优秀节目资源,以“在创新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源于节目、高于节目,让经典再次流行”为编辑宗旨,推出《经典咏流传》(..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论述。因人文精神的表达,书法实现了“人书一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也因人文内涵的支撑,不同书家书风不同,同一书家立意不同书亦不同,由此促使书法成为艺术并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耀眼的光芒。 古往今来,书法的人文性为各时代优秀书家所重,由此成就无数书法经典。孙过庭评王羲之“写《..

超级手游英伦造全世界都在掘金三国IP?近期,在海外手游市场,一款关于“三国”IP的游戏骤然走红。这款名为《全面战争:三国》的手游质量上乘,3A级制作吸引了不少欧美、日韩网友青睐,其预告片在某平台上的播放量已有近300万,数据十分亮眼。 由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对“三国”IP在海外的火爆程度进行了一番探究,发现:其实从电视剧市场到游戏市场,“三国”IP一直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重点;从对“三国人物”的痴迷,到“三国”系列图书的热卖,外国人正在通过“三国..

儿童阅读周 名家进校园近日,由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教委联合主办的2019北京儿童阅读周在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举行启动仪式。 “北京儿童阅读周”是西城区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设计的阅读推广活动,每年5月最后一周到10月末举办。今年北京儿童阅读周系列活动以“沐浴书香,阅享童年”为主题,通过好书展示推荐、好书评选、专家分享培训、名家进校园、阅读手作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拓宽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 北京启喑..

罗琳推电子书继续探索哈利·波特故事《哈利·波特》的粉丝们有福了。作家罗琳(J.K.Rowling)即将于6月份推出4本哈利·波特短篇系列电子书,带领粉丝们更深入探索魔法世界。 这4本系列短篇作品的灵感来自于2017年在大英图书馆举办的系列展览《哈利·波特:魔法史》。当时展览是为了庆祝“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史”出版20周年,展出包括巫术书籍、手稿等充满魔法色彩的展品,并有罗琳本人提供的文献档案。 受到展览启发,罗琳创作了4本系列短篇电子书,提供巫师魔..

“八仙”木偶剧 六一来过海以传统木偶绝活展现《八仙过海》的故事,似乎再合适不过。1989年,中国木偶剧院曾将这一民间神话故事的精彩片段编排成传统木偶剧,搬上舞台。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赴世界巡演,仅在美国的演出就长达84天,遍及27座城市,演出100多场。时隔30年,六一当天,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乘龙船重回人间,借助宝物横渡东海,在木偶剧院与小观众见面。 据悉,此次《八仙过海》的创排获得了..

“首艺联”展映优秀儿童片6月1日至16日,“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特别策划了“关注未来——优秀儿童题材电影展映”活动,首都观众将在“首艺联”旗下20余家商业影院与多所高校欣赏到《蜻蜓少年》、《米花之味》、《我的影子在奔跑》及《梧桐树》(纪录片)四部影像特征鲜明、近两年摄制完成的优秀儿童题材电影作品。 此次影展是“首艺联”与大象点映、北京青年影展合作后首次进行的展映活动,放映影片均是从青年影展过往的竞赛作品和大象点映片库中精选..

清华现古墓葬群引围观校方加强巡逻5月31日,清华大学发现古墓群的消息登上热搜榜首,挖掘现场图片和视频被广泛流传,同时引来各路围观者。记者6月1日探访发现,上午挖掘工作继续进行,因为北京多区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下午3点50分左右,挖掘现场全部覆盖完毕,工人撤离。 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31日消息被爆出来之后,就一直有人来看,所以校方也加强了相应的巡逻。 事件 清华校内发现古墓葬群引关注 5月31日,清华大学官方发布称,学校拟在第六教学楼北..

颐和园为保护雨燕首次封闭廓如亭6月1日清晨,栖息在颐和园廓如亭景区的160余只北京雨燕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检”。40余名鸟类保护志愿者在专家的带领下,记录雨燕的生存状态,包括称体重,测量喙长、翅长、体长、尾长,并为雨燕佩戴金属脚环。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颐和园每年采集到的数据,为研究雨燕种群变化、雨燕寿命及迁徙路线提供了资料,为制定北京雨燕的针对性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此外,为给雨燕营造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颐和园今年首次对廓如亭进..

带娃逛博物馆 最热门是故宫今年儿童节恰逢周末,大批小朋友将出现在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依旧热度最高,而带娃逛博物馆,最热门的要数故宫。 高德地图与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9年六一出游报告》显示,预计在六一期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热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动物园、宁波罗蒙环球城、成都欢乐谷、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也都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位列热度榜前十。 除了动物园、游乐园,博物馆也是亲子游的热门去处。《报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