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接纳自己的无力

2019-05-26 23:24:20 来源:网络

▌陈梦溪

王蒙曾说,他希望作家中真正有医生,而不仅是有成名前行医的记录——“咱们这里有个毕淑敏”。

近日,毕淑敏出版了三部心理学相关作品《与自我狭路相逢》《心灵的万千气候》《修养情绪的处方》,笔者因此来到她家采访。

毕淑敏的客厅正中墙上挂着巨幅油画,巍峨的雪山脚下有几个帐篷,帐篷上画着红十字,;油画正对的一面墙是四组宽阔的书柜,柜中大多是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茶几上放着一本浅蓝色的手册,那是前不久她参加全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会议时拿到的资料。这间客厅的布置无意间点出了毕淑敏身份的复杂性——最早是毕医生,后来写作成为毕作家,再后来学习心理学,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21年前,毕淑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师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学习心理学。

朋友告诉她,林教授要在北京办一个班。毕淑敏问,入学有什么条件?朋友说,好像没什么条件,本科毕业就行,研究生毕业的毕淑敏学历关过了。接着问:还有什么?朋友说,还得交学费。毕淑敏想了想,这个也没什么问题。最后问:这位老师学养如何?答学养很好。毕淑敏很快就去报名了。“好像不是特别艰巨,不需要我下个挺大的决心,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试试看我能学还是不能学,太难了坚持不了就算了,无非是损失点学费。”毕淑敏改行的过程似乎水到渠成,好奇心驱使她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先学再说。

学习过程确实艰苦,不能像之前写作时自由操纵时间,而要早起晚归听课。加上她没有心理学的基础,直接念研究生,课上讲三个知识点对她来说就有十三个,而另外十个同学们都会。两年后,林孟平在北师大继续办博士班,毕淑敏又申请读博士,这四年时间,她一直追随林教授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

北师大东门口有家日式餐馆,林教授、毕淑敏和同学黄淑真常去吃,午餐时间针对当日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提问、答疑、交流、探讨。黄淑真发现,毕淑敏“剖析问题独到犀利,直指痛处,切中要害,常常让我耳目一新,时而被震撼,时而被感动”。这种独特的洞察力与长年写作分不开。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文学,都是关于人的。毕淑敏看来,写作与心理咨询的跨度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这个人为何有这样的行动?里头一定有动机,我们所有的行动都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就出现,也许一时间找不到联系,但一定深藏着联系,我坚信这一点。”

学完后,毕淑敏突然萌生了开办心理诊所的想法。过程曲折,第一步到工商部门申请起名便一再受阻。她认为诗意的“沙漠白杨心理咨询中心”被打回来,因为重复。她不相信北京还有一家叫“沙漠白杨”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她,不光是心理咨询中心,还有很多种类合在一起,拼音和缩写都不能重复。办事人员建议她用自己的名字来注册,就叫“北京毕淑敏心理咨询中心”。毕淑敏特别希望这个名字批不下来,结果一周后报来的消息竟是顺利通过。当时就刻了公章,板上钉钉。那时她尚在世的母亲调侃:你怎么把自己的名字当了店名字号了,这样是不是跟“王致和臭豆腐”一样了?

“我只有向前,开办了三年的心理咨询中心。当时没有依托大学,没有依托慈善机构,没有依托医院,就是想看一看凭学到的知识,面对广大民众,这门科学是不是有生命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就这样毕淑敏做了三年的一线临床心理咨询师。

这三年,门庭若市。心理咨询师都是毕淑敏硕士班博士班同学,工作很忙,都是抽空来做心理咨询。毕淑敏开始说好一周只上一天班,后来压力越来越大,变成每周五天全部要在咨询中心接待全国各地的来访者。

一次媒体采访,她说,我已经三千岁了!记者瞪大眼睛,她哈哈大笑说,这样听上去是不是像个老妖怪?那么五百岁好了。几天后媒体报道,有的写“毕淑敏活了三千岁”,有的写“毕淑敏活了五百岁”,朋友问她,你到底活了多少岁?“我觉得自己特别老,假如一个人来访告诉了我他生命中的一段,我会觉得好像多活了十年。”毕淑敏说。

“诊所工作人员筛选后通常会把问题比较重的人分到我手里,我觉得有压力。不少来访者说:我就是要毕老师做心理医生。一时安排不了,就等,有从春天等到冬天的来访者说,来的时候树叶才发芽,现在树叶已经落下,何时能轮到我们?”毕淑敏深感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批量生产,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加班加点。即便加班加点,时间长了,医生陷入到一种枯竭的状态,这个对他本人和来访者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呢?把这些写成书,是不是能够给更多的人帮助?这也促使我把诊所关门,回去重新做作家。”一本书如果能有几千读者,是做心理咨询一年都达不到的数字。

做心理咨询精神高度紧张,一天下来仿佛虚脱。毕淑敏每次咨询五十分钟,休息十分钟,每天八小时就是极限了,如果不小心做了十小时,第二天“脑子就串了”,敏锐的觉察力就钝起来。咨询者往往表面说一层意思,后面还有不可言说得更深层的意思,有时还会声东击西,说这个问题,但可能不是这个问题。对方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叙述节奏等方方面面释放的信息,心理医生都要快速处理和判断。

“这是个互相有影响的职业,要把强度控制在适当范围,所以心理医生的自我觉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你觉得不行了,明天一定要降低工作频率,你情绪不是特别好,也不能鼓励自己坚持,因为这是精度很高的脑力活动。”毕淑敏打了个比方,“辣椒不可能老吃,这两天上火就不能吃了,要捡清淡的吃。”她会看看书,但与以往不同,这书得确知是比较正面积极的才敢看,阴暗、血腥、暴力的,她都不敢看。

遇到无法解决的病例,毕淑敏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无力感。医生不是万能的,心理医生与病人彼此的配合并不总能达到最好,甚至悲剧发生,这都是要面临的挑战。好在一步步走来,毕淑敏逐渐接纳了自己。

她变得更有忍耐力。以前遇到顽固的病人不禁心急火燎:为什么你如此沉迷,这样会带来伤害!现在不那么急了,她将其视为生命的过程。“就像我们看到小朋友都想让他快点长到十八岁,但他一定是慢慢成长的。”毕淑敏说,心理问题真的不能着急,心理医生一定要给来访者时间,坚信他内心的火会燃烧起来,拼命吹、拿扇子扇有时候适得其反。

毕淑敏至今遇到心理上最大的坎儿是父母过世。“父母在,你会觉得和死亡之间有个防火墙,父母一旦逝去,你就直面死亡。”毕淑敏那段时间很难,除了哀伤,更多的是孤独感,“我们怎么面对亲人的死亡,怎么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那时她已开始学心理学,虽在理论上知道这是必须走的过程,但仍然要一步步走过。心理学让她明白,不管是这样的苦难,还是今后遇到的其他困难,你必须要告诉自己:我仍然在痛苦当中,我没有办法让事情不发生,但我坚信可以过去。

以前做手术时同事们感叹毕淑敏“有一双大手”,那日见面特别留意了,确实她的手比大多数女性的手要宽大、厚实。这双大手如今不用来修补人生理的伤痛,而是抚平人们心理的创伤。

我愿意去突破我的人生

书乡:您曾说目前国内大多人面临心理问题时,多采用的是“中国式倾诉”,那就是抱怨、倒苦水,并没有选择行之有效的科学心理疏导方法,这是您写这些心理学普及类文章的原因吗?

毕淑敏:通过我个人学习心理学,我觉得心理学知识好像特别枯燥,里面有很多专业的名词,那些案例也不是特别适合大众来阅读。我就想写一些这样的书,第一不要那么学术化,到底是普通百姓读的嘛。真的讲非常深的知识,那就很痛苦,现在有大量的医生出书,把常见病可以掰开了揉碎了来普及,我很想做这样的事情。心理学既然是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的一门科学,最后还是要落实在让大多数的人能明白这件事情,真的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乡:现在许多年轻人因为自己产生了心理问题,从而开始关注并学习心理学,但有人说医者难自医,您对自我医治心理问题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毕淑敏:如果问题比较严重的话还真不能自我治疗。但如果只是一般的情绪,你应该对此有所觉察,就像普通人病了要上医院,你起码知道自己有没有病。体力下降、情绪不安,可以尝试着自己努力去调整,但严重的时候还需要去请教专业帮助。天天宅在家里是可以的,但要到社会活动都不能适应的程度就不能算健康。

书乡:现在网络上有人倾诉抑郁症的感受,并提出想要自杀,网友只能尽量去安慰、开导,但往往不能挽救其生命。您作为医生看到这样的现象会怎么想,如果看到这样的事情您会怎么做?

毕淑敏:还是需要求助专业的人员,网友们自发的安慰固然是有温暖有鼓励,但如果到了抑郁症的情况,就不是一般的开导一下,关爱一下能够摆平彻底扭转的,还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书乡:您怎么看抑郁症越来越多发的现象?

毕淑敏:可能抑郁症越来越高发,是这个时代带来的问题。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温饱得以解决后,人对精神领域要求更高,如果温饱都不能解决,当务之急就是全力以赴去解决生理的问题,这个我们学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人都知道。衣食无忧后,这种精神的探索、孤独、茫然、绝望就会比原来多一些。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件好事,但因此失去了很多动力,不再需要去奋斗。那么在这个时候让自己有新的兴奋点,让自己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让自己能够持之以恒的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兴奋感和好奇心,是自己要负的责任。

书乡:国内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主动干预并矫正对方的做法或想法,会给咨询者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念。现在国内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审核已经停止了,您是怎么看待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

毕淑敏:那天我去开人本主义心理学大会时说,全中国大概需要一百零二万名心理医生,但是我们现在只有几万合格的心理医生。缺口大概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这次大会上还提议要有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当心理医生。原来那个好像没有这么高的学历的要求,和那种专业训练的时间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我们要培养有职业操守,有各方面专业修养,有时间、有经验的人,因为心理医生面临的是那么脆弱的求助者,是一份高品质的工作。

书乡:如果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出现心理问题,应该选择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室还是私人心理咨询机构?

毕淑敏:现在三甲医院里的心理医生都还是比较有修养的。我在诊所常会碰到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状,但患者自己不察觉,只是觉得心理上有些问题。我个人觉得首先去三甲医院去看,在医院里面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好处,心理咨询机构的医生没有处方权,但医院精神科的医生是可以用药的。在三甲医院,抑郁症可开处方药,双管齐下做心理治疗。我们以为只是心理问题,很有可能已经是精神方面有些疾病了。

书乡:现在许多人有“完美主义”倾向,您在书中多次提到要“接纳自己”,如何做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呢?

毕淑敏:这个世界一定是特别复杂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要觉得世界应该全都是阳光和美好,永远鲜花盛开。一定有阴霾,一定有厄运,一定有居心叵测,一定有一些苦难和折磨在等待着我们,它就是生命的常态。只要你自己不屈服,珍视生命的价值,就可以走完一生。我自己就特别能接受我的软弱或是无计可施,甚至绝望。但我不会沉浸在里面,我会努力去找出那个能够让自己重新焕发起力量的点,我愿意去突破我的人生。

,毕淑敏:女武神的骑行 接纳自己的无力

相关:

数字化时代 纸书路在何方▌曾子芊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一直作为人类文化的标志以及人类思想的载体存在。除却书作为传播媒介所拥有的功能性以外,书籍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有时,它代表着博学与美德,象征着智慧的传授。从中世纪一直到现代社会,许多圣者、政治家、神职人员和作家的肖像都或是手持书本,或是以有着满架书籍的书房做背景,书籍让他们看上去严谨而博学。 有时,书籍还是权力和魔法的象征甚至化身。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中,米兰..

国博展出弗吉尼亚美术馆珍宝精妙绝伦的明代嵌宝石金冠、别具匠心的青金石“石上鸟”胸针、充满春之气息的茉莉花镶钻项链……5月30日至9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弗吉尼亚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届时,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珍藏的123件20世纪珠宝艺术珍品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意遴选的11件(套)馆藏文物将为观众带来一场艺术文化交流的视觉盛宴。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弗吉尼亚美术..

去北京文博会看“老胡同文创展”“老胡同的文创新生活”展览,西山永定河红色旅游和特色民俗文化展示,高清LED大屏和4K电视技术下法海寺明代壁画“立体重现”……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第十四届北京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9日至6月1日在国展举办。从今年开始,北京文博会纳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文博会以“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举办综合活动、展览展示、..

古籍善本何以为文化续脉 为时代添彩 【“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系列稿件三】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漆永祥 据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统计,我国现存成书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约20万种。在如此汗牛充栋的海量古籍中,哪些书算是善本,哪些书不算善本,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范畴,也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据。一般而言,一部古籍若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三居其一,即属善本。但随着时代的下移..

市文化执法总队查处晋江文学城 晋江:认真整改 5月23日,晋江文学城微博发布整改声明。 千龙网讯 按照北京市扫黄打非“净网2019”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根据群众举报线索,5月23日,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联合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市委网信办、市新闻出版局、市通信管理局等单位,对北京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某网站进行检查。经查,在该网站登载的网络作品中,《不知悔改的男人》等作品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毒害。 鉴于该公司对网络出版物..

“国防万映”优选70部爱国主义影片集中展映记者近日从“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2019年度重点工作发布会上获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防万映”从5月中旬起优选70部爱国主义影片,通过院线和互联网在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展映活动。 据了解,70部爱国主义影片由中国电影基金会组织军地有关国防教育、电影专家学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创作的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国防军事题材电影中精心遴选,其中包括《建国大业》《霓虹灯下的哨兵》《南昌..

紫禁城里藏着一座西式建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彰显着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互鉴启迪的主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文明也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升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开放成长。 有着近600年历史的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然而少有人关注到,在这片昔日的明清皇宫建筑群中,竟隐藏着一座西式建筑——它就是灵沼轩。 灵沼轩位于紫禁城东六宫,其前身是延禧宫。始建于明代的延禧宫原本为木结构建筑,历..

综述:喜看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开启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讲述交流互鉴的生动故事。乘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东风,人们得以与亚洲文明亲密接触——亚洲文化嘉年华及文明巡游、文明联展、美食节、文化展演、影视周等亚洲文明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格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帧帧美好画面。 彰显亚洲风采 难忘5月15日夜晚。亚洲文化嘉年华在“鸟巢”上演,来自世界各国的8000多名演职人员献上各具特色的歌舞表演,生动诠释亚洲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晚,世..

“北京礼物”首批认证543件商品“花丝镶嵌”工艺的花丝手包, 新北京绢人唐娃娃和老北京兔儿爷,充满“北京味道”的老北京十三绝和京八件糕点……一件件标记北京名片的精巧礼物琳琅满目。昨天,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创立的“北京礼物”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品牌发布和企业签约仪式。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御茶膳房、设计之都等54家企业的543件商品通过了“北京礼物”的首批认证,成为代表北京形象的“北京礼物”。 “北京礼物”分为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

专家研讨京剧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夯实京剧研究基础,拓展京剧研究视野,促进京剧研究向纵深发展,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院团管理者以及京剧爱好者近1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通过主题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就相关文献进行交流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万曙介绍了其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