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斯跨界执导歌剧《采珠人》

2019-05-17 09:57:45 来源:网络

经常观看国家大剧院所制作歌剧的观众,对大剧院歌剧中豪华的布景会有很深刻的印象。5月15日国家大剧院与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采珠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导演维姆·文德斯在剧中运用了他擅长的电影手段,舞台看似简洁没有什么实景,却运用投影、灯光等手段将沙滩、岛礁、丛林等环境营造得十分准确,使整个歌剧充满了浪漫的意境。

电影导演执导歌剧近年来是国际歌剧的一股潮流,维姆·文德斯执导的著名影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柏林苍穹下》等在戛纳电影节斩获过最佳导演等奖项。

法国歌剧经典《采珠人》创作至今已有150多年,故事从女主角莱拉和两位男主角祖尔迦、纳迪尔的重逢开始。两位好友久别重逢再续友情,纳迪尔没有遵守与好友的承诺,偷偷结识了莱拉;尽管有誓言在先,莱拉还是爱上了纳迪尔,命运之轮开始转动。

中国首演现场,舞台上几乎没有常见的实景装置,大幕拉开后的金色沙滩全靠投影和的灯光营造……在幕与幕间隙,纱幕上滚动的海水投影,或缓慢或湍急,随着故事的进程变化,营造出海岛的环境氛围。

谈及为何会选择《采珠人》这部歌剧,文德斯坦言“我做《采珠人》这部歌剧的初衷是想让音乐成为最主要的。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舞台环境,里面有很多可看的,但是让音乐更突出一些。”

在文德斯看来,歌剧可以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舞台艺术形式。为什么说它危险呢?与电影可以进行后期剪辑不同,舞台表演是直接和观众交流、没办法更改的。与此同时,文德斯认为这也是舞台艺术的魅力所在:“如果一定要说这部歌剧和电影有什么相似性,我觉得是在某种程度上做减法。”

,文德斯跨界执导歌剧《欧元汇率走势 采珠人》

相关:

516件套甘肃国宝“组团”亮相国博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徙遽(仆)铜盉……昨天(16日),“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516件套精品文物以时间为轴,为观众呈现了以史前大地湾文化、甘肃彩陶文化、河陇青铜文化、早期秦与西戎文化、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甘肃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甘肃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中的国家一级文物超过六成。 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是一个梳着齐刘海..

赋予散文创作蓬勃生命力《荷塘月色》《雅舍谈吃》……说起一篇篇名家散文,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在篇幅并不长的文章中,有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有回溯千年的上下求索。散文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有若即若离,亦有直抵内心的触动。围绕新近出版的名家散文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相关编辑、评论家,和他们一起感受名家散文的魅力。 让读者有共情有共鸣 散文作为一种颇受大众喜欢的文学体裁,读起来不累,不需要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单独看一..

寻诗中打动人心处传统中国文学的精粹何在?在诗。传统中国诗歌的精粹何在?在唐诗。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开唐诗课,并大声提出:“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之所以要讲“诗唐”,闻一多的理由是:“(一)好诗多在唐朝;(二)诗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到唐朝达到了顶点;(三)唐诗的体裁不仅是一代人的风格,实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诗体。”他还说:“诗唐”..

记录五十年文化人生“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是近年来冯骥才通过个人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其所亲历的1966—2013年文学、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包括《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朝内大街166号》《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4部。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这4部作品全面记录了冯骥才近50年文化生活的风雨历程,尽显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坚守和担当,也以大量珍贵、生动的细节,道出冯骥才的人生智慧与文化感悟。 ..

哲学社科文献中心APP上线 收录学术期刊超2000种记者16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APP上线,供用户方便快捷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免费使用学术资源。 据介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门户网站www.ncpssd.org)于2016年12月上线。近3年来,该文献中心资源内容不断丰富,资源总量已达1700余万条。其中,国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超过2000种,论文超过1000万篇。目前,用户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抖擞传统 记录传统文化之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综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短视频以更低门槛的艺术创作加上社..

《三个和尚》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儿童剧“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1981年,导演徐景达将这一家喻户晓的谚语改编成十几分钟的动画片,成为几代人难忘的童年记忆。2014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将《三个和尚》搬上舞台,辗转五大洲演出百余场。今年,《三个和尚》将作为中国儿艺近年来儿童剧创作的优秀代表,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从一句谚语到一部舞台剧 调皮捣蛋的小和尚、贪吃偷懒的胖和尚、酷爱经文的瘦和尚,三个和尚一台戏,将原本言简..

文创IP使用要合理5月8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公布,旨在推动文物资源信息有序开放,合理开展文物资源授权使用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坚持问题导向而产生的文本。尤其在当下广受各界关注的文创领域,《指引》势必将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非要在全国博物馆的工作重点中找个“同类项”,文创应该算一个。近年来,得益于部分文博机构的积极探索和民众消费..

让曾经“活”在当下 让传统接续未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这是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当今的博物馆愈加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通过重新定义自身,不但变身为面向大众的、全民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极具历史和当代交融性的城市会客厅,而且具有了更多的交互性。众多博物馆让文物“开口”说话,以观众为中心,正在让自身成为文化中枢,成为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 博物馆不单单是展示过往,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引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幕5月16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北京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金早指出,“亚洲数字艺术展”的举办,正是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的回应,是以新兴艺术形式在“文化+科技”跨界领域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这对于激发亚洲创新活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