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有生之年,每个写作者也许都将与AI狭路相逢

2019-03-21 10:39:18 来源:网络

前不久,作家走走告诉我,她和她的创业团队用一款AI软件“读”了2018年20本文学杂志刊发的全部771部短篇小说,并以小说的优美度,即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节奏变化的规律性,以及结构的流畅程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打分。结果是我发表在《小说界》2018年第四期的《出神状态》被选为年度短篇,与排名第二的莫言老师的《等待摩西》之间差距仅有0.00001分。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我的《出神状态》里恰好也用到了由AI软件生成的内容,这个算法是由我原来在谷歌的同事、创新工场CTO兼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编写的,训练数据包括我既往的上百万字作品。

“一个AI,何以从771部小说中,准确指认出另一个AI的身影?”走走在随榜单一同发布的《未知的未知——AI榜说明》一文中发问。确实,从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算法到标准都完全不同的两个AI,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共振?这给一桩偏向理性与逻辑的事件披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最后我发现,是我帮助机器完成了一篇小说的写作

回到最初,第一次有和AI合作的想法还得追溯到2017年下半年。其实机器写作并不是新鲜的事情,包括微软小冰写诗,自动抓取信息生成金融新闻的程序等等,但是作为高度复杂的文学金字塔顶端,小说所要求的逻辑性、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于人物、情节、结构、文法不同层面的要求,目前的AI必然尚未达到这样的能力。王咏刚听了我的想法之后也非常兴奋,他本身也是个科幻迷和科幻作者,还出过一本叫《镜中千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编写深度学习的写作程序其实不难,Github上都有一些现成的代码可以用,难的是如何通过调整参数让它写出来的东西尽量接近我们现有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审美。输入了上百万字的我的作品之后,AI程序“陈楸帆2.0”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和主语,来自动生成每次大约几十到一百字以内的段落,比如《出神状态》中的这些:

游戏极度发烫,并没有任何神秘、宗教、并不携带的人,甚至慷慨地变成彼此,是世界传递的一块,足以改变个体病毒凝固的美感。

你露出黑色眼睛,苍白的皮肤如沉睡般充满床上,数百个闪电,又缓慢地开始一阵厌恶。

你再次抬头,把那些不完备上呈现的幻觉。可他离开你,消失在晨曦中。绸缎般包围。

王咏刚告诉我,经过大批量语料学习之后,AI程序已逐渐习得我的写作偏好——在使用祈使句时爱用什么句式、描写人物动作时喜欢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或副词等。在掌握了关于语句的统计规律后,在写作环节,AI程序便会从大量语料中随机找到一些词,并把这些词汇按照写作规律拼接在一起,形成句子。比起文学,它更像是统计学与数学。

第一次看到AI程序写出来的句子时,我觉得既像又不像自己写的,有先锋派的味道,像是诗歌又像俳句或者佛谒。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没有逻辑性,也无法对上下文的剧情和情绪产生指涉性的关联,为了把这些文字不经加工地嵌入到人类写作中去,我必须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最后我围绕着这些AI创作的语句去构建出一个故事的背景,比如说《出神状态》中人类意识濒临崩溃的未来都市,比如《恐惧机器》中完全由AI进行基因编辑产生的后人类星球,在这样的语境中,AI的话语风格可以被读者接受并被视为合理,而且是由人类与他者的对话情境中带出,从认知上不会与正常人类的交流方式相混淆,因此它在叙事逻辑上是成立的,是真实可信的。

这次AI与人共同创作的实验性并不在于机器帮助我完成写作,而在于最后我发现,是我帮助机器完成了一篇小说的写作。

人-技术之间的关系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经验,文学不该回避也无法回避

除了参与AI榜单评选的《出神状态》一文,在日前出版的新书《人生算法》里,也用到了这个AI写作程序。所以王咏刚老师在序言里说这是人类最后一个独立写作的纪元,它不单单是人+机器,而是人与机器的复杂互动,其中对于“作者性”的探讨重要性超出了故事与文本本身,可以称之为行为艺术。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相信机器将更深入地卷入人类写作和叙事中,未来的文学版图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暧昧而有趣。

《人生算法》整本书都是讨论人与AI共生的关系,六个故事从不同个体的视角去探讨一个人类/后人类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新世界中寻找自我的位置和意义。其中包括了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等等我们熟悉的主题,但当出现了机器这样一个他者角色之后,所有的故事都变得不一样。而书中所有的设定都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样让人爱恨纠结的未来其实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比如以前也有很多作品写人跟机器恋爱,但都是把机器当成人去写。但如果从机器的逻辑来看,它其实是对人的情感模式的学习和模仿。人对自己的情绪、感情的认知,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楚,也许爱情本身就是被文化慢慢建构起来的一个东西,是能够通过学习去模仿的。所以在《云爱人》里我写道,通过算法,“让机器爱上你”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这跟机器有没有爱完全没有关系,它能够给你爱的感觉,就足够了。事情但凡加上一个“感”字,就很有意思。“感”才是真实的。我们都只能有真实感,而无法拥有真实。

这也是我对于现实主义写作的看法,我把这种风格命名为“科幻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写作方式,主要表现在逻辑的可认知性和美学上的自然主义,科幻现实主义则响应这样一个问题:科技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无法想象如何剥离了科技成分去讨论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然而,我们的纯文学长期以来都忽略了这种现象,或者说它没有能力去把握和处理科技的问题。科幻现实主义要深入思考科学、科技在人的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与人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它如何从不同层面影响了每一人对于自我、他者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我们对于技术有怎样的想象?我觉得这是科幻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立场。

当下,技术在我们的社会链条中扮演着特别关键的角色,大众的话语生产和意义建构,往往与技术紧密结合。我们可能觉得父母那一辈人会不适应今天急速变动的新技术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可能适应得比你我更快更好——某种意义上这还蛮可怕的。比如你回家时会发现爸妈的智能手机全都用上了某宝,他们非常热衷那种消费返点的电子支付模式。这种情境之下,你不可能逃离科技的语境去讨论现实主义。

科幻是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文类,并不是只有所谓的“硬科幻”才是科幻,真正的科幻不分软硬,它们都是基于对或然情境下人类境况的推测性想象。越来越多的科技从业者、企业家、教育工作者、艺术家等都从科幻作品中汲取灵感,或者说学会用科幻的视角去重构现实。因为正如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说:“科幻也许是未来最重要的文类”,它处理的是我们在传统文学观念中往往被忽视的人-技术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现在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经验,是无法回避的。所有行业的精英需要跑得更快,看得更远,他们更像是时代的先锋,需要用直觉去创造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科幻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模式。

毕竟在有生之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与AI,与机器,与更多超出想象的他者相处,也许这就是文明车轮滚滚前进的冷酷法则。

(作者为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

,陈楸帆:有生之企业债和公司债 年,每个写作者也许都将与AI狭路相逢

相关:

喜剧《与丘比特同谋》在京上演3月6日至24日,由戏逍堂戏剧工坊推出的爱情喜剧《与丘比特同谋》在北京剧空间剧场上演。 该剧故事围绕一对大龄青年男女江山和娃娃的坎坷爱情展开。当代都市剩男剩女泛滥,连天上的众神都发愁了,于是派爱神丘比特去帮助江山和娃娃相爱。没想到,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他们的灵魂,却没射中他们的身体,由此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该剧首演于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全国加演超过1000场,深受城市青年观众的喜爱。 该剧主创表示,作品..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迈出第一步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共计15个片区..

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开播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前晚登陆央视一套。影视剧从刘少奇少年入学开蒙讲起,着重呈现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卓著功绩,带领观众感受革命先辈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 《共产党人刘少奇》展现了刘少奇从一个懵懂的山乡伢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卓越领袖的人生历程,描绘了一代革命者如何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找寻救国真理和探索建设新中国道路的故事。20世纪初,八岁的刘少奇被父亲领着入馆开蒙。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书写纳兰性德的家国故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在红墙黄瓦的光影中,在迂回隽永的诗词吟诵中,古典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日前开启了2019年巡演。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2019年巡演由“中演院线”运营,剧目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支持,由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舞蹈学院共同..

AI会代替艺术家吗?从工厂的流水线,到削面的机器人,再到小朋友的虚拟伙伴,人工智能(AI)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了。被认为是人类智力活动顶峰的艺术创造领域,也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踪。人工智能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担忧,比如人工智能这么发展下去,还有需要我们人类的地方吗? 不久前的一些最新动向,加深了这一担忧。据媒体报道,几个月前,首幅AI绘制画作《EdmonddeBelamy》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约..

黑龙江省美术馆 版画凸显黑土之魂“走,去看看索菲亚大教堂!”来哈尔滨旅游的人,断然不会错过这座见证哈尔滨“华洋杂处”历史的经典建筑。 而那些更懂这片黑土地文脉赓续的人,则会悄悄拐到大教堂后的地段街97号。坐落于此的一座仿古典主义老建筑,门楣上镌刻着“黑龙江省美术馆”七个清丽隽永的大字,引得过往行人直想进去探访。 版画立馆镌刻黑土文化 “我们馆藏13000多件作品,有8000多件是版画。而其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则是3000多幅从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

烫画“牛人”卢云山烫画也叫烙画、烫花或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烫出烙痕并构成完整图案的绘画类作品形式。烫画不仅吸取了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能展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多种色调,给人以既古朴典雅又不乏现代艺术元素的审美享受。 烫画根据其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木板烫画、葫芦烫画、宣纸烫画、布艺烫画、皮革烫画等。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有一位年近七旬的烫画“牛人”卢云山,能在牛皮上烫出气势恢宏、波澜壮..

首个学龄前亲子文旅实验室挂牌3月20日,全国首个专注于“学龄前亲子文旅”主题研究的机构“学龄前亲子文旅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据介绍,这次成立的实验室最终目标在于让亲子旅游从说教到陪伴,从游玩山水到体验人文,从单向旅游到互动旅游。实验室准备把以“洛宝贝”为代表的学龄前动画IP巧妙融入旅游线路,实现《洛宝贝》IP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全世界的亲子家庭提供一个新的旅游选择。 由大业传媒集团推出的52集系列动画作品《洛宝贝》刚刚在央视动画频道..

“苏大强”揭开多少孝悌观的更迭家庭,中国影视作品里长久的主题。尤其是距离大众更近的电视剧,往往被视为观察当时家庭观念的一个窗口。正在热播的《都挺好》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它深入到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家长里短,剖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到底难在哪儿。同时该剧也引发思考,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你我,该怎样念好家庭的“经”、走好人生的路;我们能否寻找出问题的最优解,以消解社会迭代过程中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内部、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应激..

历时五年,天一阁家底终摸清天一阁藏有古籍共计2.2万种、15.8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课题组对天一阁所藏515种地方志全部影印出版,其中不乏精湛的善本和稀见的珍本。 本报宁波3月20日专电(驻浙记者蒋萍通讯员刘海波)“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结项鉴定会日前在宁波召开。天一阁藏有古籍共计2.2万种、15.8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天一阁文献最系统最全面的清理。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