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画“牛人”卢云山

2019-03-21 10:38:20 来源:网络

烫画也叫烙画、烫花或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烫出烙痕并构成完整图案的绘画类作品形式。烫画不仅吸取了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能展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多种色调,给人以既古朴典雅又不乏现代艺术元素的审美享受。

烫画根据其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木板烫画、葫芦烫画、宣纸烫画、布艺烫画、皮革烫画等。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有一位年近七旬的烫画“牛人”卢云山,能在牛皮上烫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巨幅作品。

卢云山出生于1950年,打小就对画画儿着迷。18岁时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舞美系。有一次,卢云山去拜访李志恒教授,被他家墙上挂着的一幅木质烫画深深吸引。毕业后,他没有直接去工作单位,而是留下来向李教授学习烫画创作。自从与烫画结缘,卢云山就再也无法割舍对烫画的热爱,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在创作实践中他发现,在木头上烫画,时间久了容易褪色。他琢磨着换些别的材质试试,比如纸张、丝绸,但效果并未有显著变化。于是他又把视线转移到当地随处可见的牛皮上。起初,牛皮经电烫笔描画之后调色很好,但不久后,褶皱出现了,美感顿失。用不同的牛皮反复尝试,结果还是让他失望。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朋友卖给他一些作画用的美国牛皮。这种牛皮没有出现起皱的问题,烫出的画面唯美舒展。有了合适的牛皮之后,卢云山的创作顺风顺水。

卢云山的烫画题材涉及花、鸟、人物等,由此开创了花鸟人物派烫画。他的牛皮烫画线条流畅,画面清晰,形象生动,充满动感和张力。烫画对火候的掌控、力度的把握等技术要求极高,而生活经验、文化积淀、艺术涵养等更是决定作品艺术成色的内在要素。所谓“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这在卢云山创作的《鄂尔多斯婚礼》《那达慕福娃三艺》《鄂尔多斯生日》《鄂尔多斯祝寿》等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卢云山对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一直渴望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蒙古族灿烂的民俗文化。从1990年开始,卢云山频繁出现在鄂尔多斯牧民的婚礼现场,为他的创作捕捉和积累素材。十几年间,他累计参加了107场婚礼,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礼金。去牧民家,经常要翻山越岭步行百十里路。鄂尔多斯婚礼一般在秋后举行,天气转冷,忍饥受冻是家常便饭。除了给新人的礼金、礼品,他还要买些酒和奶茶,送给见多识广的老人,向他们请教婚俗的细节。为了能更好地与牧民交流,卢云山刻苦学习蒙语。

谈到自己为创作所付出的努力,他十分感慨:“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我欠了十几万元的账,一度背着家人拿钱来买材料。我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全是为了省钱。工资1000多元全花在这儿了,有时揭不开锅了,想跟朋友借,又开不了口……”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2000年,卢云山开始与弟子王彩霞着手创作《鄂尔多斯婚礼》牛皮烫画长卷。《鄂尔多斯婚礼》陆续修改了9次,2004年完成初稿,2008年定稿。全卷总长26米,宽90厘米,分10个图组。图绘人物716人,蒙古包43顶,牲畜不计其数。采用特制的电烫笔烙绘,不易褪色。这幅烫画长卷展现了完整的民俗文化图景,它以婚礼程序为系列,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场面恢宏而又细致入微,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作品问世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金奖等多个奖项。

卢云山将传统的木头烫画拓展到皮革、布、骨头等材料上,极大地丰富了烫画的类型和技法。他创作的布烫画《听琴》在北京亚运会展出时荣获金奖。他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卢云山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烫画代表性传承人。他还利用内蒙古极为常见的沙子进行艺术创作。他创作的沙雕艺术品耐久性强,不怕风吹日晒雨淋。沙雕作品《牧民生活》、沙石画《鸿运当头》成为新时代的沙料艺术杰作。

前来跟卢云山学习烫画的学生很多,他格外留意其中的“有心人”。“只有真心喜欢的人才能坚持下去。”卢云山说,“跟烫画打了一辈子交道,不希望这项技艺失传,带弟子传技艺是我的责任。学生跟我学烫画,不用交学费,我还给付工资,让他们解决了生活问题,才能专心学习这门艺术。”

,企业制度建设 烫画“牛人”卢云山

相关:

首个学龄前亲子文旅实验室挂牌3月20日,全国首个专注于“学龄前亲子文旅”主题研究的机构“学龄前亲子文旅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据介绍,这次成立的实验室最终目标在于让亲子旅游从说教到陪伴,从游玩山水到体验人文,从单向旅游到互动旅游。实验室准备把以“洛宝贝”为代表的学龄前动画IP巧妙融入旅游线路,实现《洛宝贝》IP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全世界的亲子家庭提供一个新的旅游选择。 由大业传媒集团推出的52集系列动画作品《洛宝贝》刚刚在央视动画频道..

“苏大强”揭开多少孝悌观的更迭家庭,中国影视作品里长久的主题。尤其是距离大众更近的电视剧,往往被视为观察当时家庭观念的一个窗口。正在热播的《都挺好》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它深入到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家长里短,剖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到底难在哪儿。同时该剧也引发思考,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你我,该怎样念好家庭的“经”、走好人生的路;我们能否寻找出问题的最优解,以消解社会迭代过程中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内部、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应激..

历时五年,天一阁家底终摸清天一阁藏有古籍共计2.2万种、15.8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课题组对天一阁所藏515种地方志全部影印出版,其中不乏精湛的善本和稀见的珍本。 本报宁波3月20日专电(驻浙记者蒋萍通讯员刘海波)“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结项鉴定会日前在宁波召开。天一阁藏有古籍共计2.2万种、15.8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天一阁文献最系统最全面的清理。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

“现象级”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这部法语音乐剧堪称“现象级”,首演当年就拿下了法国音乐界最高奖项“NRJ音乐奖”的年度最佳剧团、最佳法国新人和最佳法语歌曲。演出在多地一票难求,不少乐迷甚至多次买票进剧场观看。音乐制作相当惊艳,剧中出现的原创歌曲与莫扎特作品均为20首左右,演员的唱功也非常扎实,加上丰富的现场互动,极具感染力。 不过,法语音乐剧一向音乐出彩、剧情偏弱,这与他们的制作方式和理念有关,“法扎”也不例外,剧情基本上是经典电影..

《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磨刀石”从一般的演出市场规律来看,春节后通常是淡季。然而今年,这两部作品却一票难求,并且都出现了“复刷率”较高的现象—— 经典的魅力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茶馆》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人们仍然愿意走进剧场再次观看。上演超过60年依然一票难求,几乎每年开票都有观众熬夜排长队购票,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了。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此次纪念演出..

《史记》中无法厘清的问题或许能够得到合理解释简牍是出土文献中内容最为繁杂、难懂的部分,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的简牍文献已经不起“亲近”。出版,成为人们“亲密接触”这些遗珍最可行的路径。 记者昨天获悉,今年年内,将有《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悬泉汉简(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叁)(肆)》等一大批重量级的简牍文献在沪出版。它们的面世,将有助于学界解开诸多历史谜团。甚至,司..

李广平:流行音乐应扎根民族文化中国目前的流行音乐,可以说到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时代。流行音乐的脚步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各种综艺节目和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让各种各样的歌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组成今天中国流行音乐多元交响的大合唱。 追根溯源,中国最优秀的原创流行音乐,其实是在世界潮流与本土文化的双重滋养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也是音乐风格独特、音乐历史悠久、音乐人才众多的..

谈艺:文艺创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中国豫剧有300年的历史,目前十几个省份有豫剧,并有专业院团163个。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进行了剧种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豫剧的网络点击量排第一位,在互联网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作为一名豫剧老兵,我这大半生中演了45年的戏,从业余剧团干起,到现在当了32年的院团长,演遍了31个省份,出访了29个国家和地区。几十年下来,关于豫剧乃至传统戏曲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我也有..

不落桅的八里桥潘悦 王鹏 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通州新八里桥桥梁主体结构完成,目前已具备通车条件。新八里桥位于古八里桥上游约152米处,新桥通车后,近600岁的古桥将“退休”,不再通行机动车。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自古多山多水,也多桥。旧时有拱卫京城的四大古桥:京东南马驹桥、京东八里桥、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这些古桥地处交通要道,历史悠久,其中对北京意义最为重大的当属京津要塞——八里桥。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因东距通..

《沂蒙山》民族歌剧创作的新追求阳春三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沂蒙山》共6幕,40个唱段,时长超过150分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的鱼水之情,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弘、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为沂蒙精神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女主角海棠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