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呼吁教辅读物少些“孪生子”

2019-03-01 17:00:54 来源:网络

“这几本有什么区别呀?”“要不我也买这本吧!”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北京阅”甜水园图书文化港听到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辅读物时的发问。

在开学季教辅读物购买热潮中,记者发现,教辅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家长和学生普遍感到选择困难,书店方会依据读者需求给出建议和指导,出版者也在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力求高质量发展。

读者:选择“凭感觉”“随大流”

“我已经挑了40分钟了,光是这些书名就看得头晕!”2月24日,在“北京阅”甜水园图书文化港2层为上五年级的孩子选购教辅的赵女士对记者说。

“53天天练”“1课3练”“黄冈小状元”“北大绿卡”“金星教材全解”,《5年中考 3年模拟(初中语文)》《阅读小卷 初中语文8年级A版》《新版学而思秘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八年级)》《新版思维导图伴你学 初中数学》《衡水重点中学状元手写笔记 物理(初中版升级版3.0)》……记者看到,在中小学教辅读物中,每个年级、每个科目都有多个系列、多个品种,从功能分类看,又包括同步类、专题类、试卷类、教材全解类、中高考类等。

这样一组数字不难看出教辅读物的巨大市场需求——

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7年,教学用书新版841种,重印3466种,总印数2800万册(张),总印张369814千印张;与上年相比,新版品种增长38.32%,重印品种增长3.31%,总印数增长1.16%,总印张增长9.19%。

由于需求巨大、门槛较低、利润偏高等因素,教辅读物的市场化程度近年来逐步走高。伴随教辅读物的品种、门类、功能逐渐完善的是同质化现象日渐严重——内容、书名甚至封面、开本等大同小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选择带来困扰。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和学生向记者表示,面对教辅读物的书海,他们感觉“有些内容都差不多”“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在挑选、购买时多是“凭感觉”“看情况”“随大流”。

书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对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质化教辅,书店作为销售方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北京阅”甜水园图书文化港2层销售教辅读物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市各区使用的教材不同,因而读者的需求也不同。“有的家长会特别仔细地让我们比较一些读物的区别,我们也会为此提前了解情况,做好准备。”

西安图书大厦文教楼层经理王新红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1月1日至2月23日,西安图书大厦教辅类图书销售码洋125万元,与上年同期销售的123.6万元基本持平。她告诉记者,小学教辅销售近几年持续增长;初中教辅销售略有增长,主要集中在中考试卷、“课后必读”阅读类;高中教辅销售同期略有下滑。

王新红结合自己的销售经验谈道,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由老师推荐购买某种图书,也有不少家长想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扩展,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对权威、正规的教辅读物和畅销读物进行推荐。中学生相对有自主选择能力,针对同类产品通常会自己加以甄别,“近些年慢慢由老师指定购买转变为学生自主购买”。

在沈阳市新华书店图书运营中心教辅业务负责人王娜看来,虽然当前教辅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但这对教辅读物的整体销售没有影响。她介绍说,会有一部分家长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请他们帮助推荐,工作人员也会将同质化的品种进行比较后,根据读者的具体需求将适合的品种推荐给他们。

“近几年,教辅读物的销售期越来越短,以多品种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读者需要的是有品质、适合学生的品种。”王娜表示。

出版者:苦练内功出新求精

教辅读物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策划思路、体例编排、板块设计等,无一不需要精雕细琢,但低水平重复、同质化出版,依然是教辅读物的顽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的观察是,教辅读物市场基本是“以销定产”,甚至会出现一个主编挂名几十、上百本图书的现象,因此整个教辅读物市场上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的推销就显得特别重要。就一些不太知名的图书来说,低折扣会占有优势。”

“学生、家长、教师都希望获得适合自身需要的优质教辅,教材教辅的出版涉及公民教育和未来希望,关系重大,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改善。”倪明表示。

倪明建议:控制教辅出版总量,如在国家层面上对总量进行规划,再落实到相关省份和出版社;设置从业人员的门槛,主编、编写者、审稿编辑都应有相关经历和资历,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要求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审稿编辑必须具有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检查教辅读物质量,在注重编校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等,同时强化出版规范,杜绝“一个书号、不同版本、不同内容”;规范销售环节,许可班级集体少量使用教辅,但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发票备查;开展优质教辅图书评选,并通过公示环节使其经得起检查和监督;建立编读往来平台,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与沟通,让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作为出版社,应明确哪些职责与使命,促进教辅出版高质量发展?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陈晓丽的思考是,出版者应该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全面分析市场数据,在确定合理的选题后,结合自身开发能力、优势资源,推出特色产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要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教辅市场中脱颖而出,良好的品牌必不可少。陈晓丽表示,出版者要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创新战略,充分利用专业出版社的强大作者队伍和专业编辑团队。在内容上,依靠自身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题目设计上,结合课程改革理念,寓教于乐,注重实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要从源头上提升教辅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单位应通过组织编辑深入学校、定期进课堂、进行专业学习等,着力提升编辑的综合素养。

“教辅顾名思义是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的,如何更好地辅助教学是关键。”陈晓丽谈道,出版者要提升立体化服务意识,将纸质图书进行立体化开发,大力研发推出配套数字化产品,使数字化产品承载更多优质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

,家长呼吁教辅读物少些“孪青岛啤酒奥古特 生子”

相关:

音乐剧《搭错车》即将北京上演经典电影《搭错车》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于4月20日登陆北京展览馆剧场。据悉,该音乐剧去年7月在中国台湾出发,除了北京,还将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上演。 1983年经典电影《搭错车》被多次翻拍改编成电视剧、音乐剧,此次全新改编音乐剧,将用年轻创新的呈现手法,舞台灯光虚实转换,听觉与视觉的细腻结合,重现电影中感动揪心的真情故事。据悉,该音乐剧去年在中国台北、厦门、多伦多、温哥华演出,首战上演时,李宗盛给予了..

《尚博祖屋》童年的故乡 温暖的记忆青年作家、诗人杨宏伟是浙江省德清县尚博村人,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继出版诗集《远方的诗:年轮》之后,这部洋洋洒洒49.9万字的散文集《尚博祖屋》2018年底问世,饱含着他对故乡血浓于水的感情。 这部著作是作者7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追忆童年与故乡的怀旧散文集,内容温馨感人。本书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者在家乡的童年生活,记载人物有他的祖父母、外婆、父母等亲人,以及村民、老师、同学等,还有各种小动物,充..

《北京法源寺》登台国家大剧院由田沁鑫编剧、执导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下周起将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板块。该剧以诸多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思辨戊戌,直面历史进程,充满中国文人气息,自2015年首演至今深受观众喜爱。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李敖同名长篇小说,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领衔主演。作品以北京法源寺为背景,讲述在“天公无语对枯棋”的沉疴晚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爱国人士为中国寻找出路的过程。小说..

莫言与张大春话汉字台湾作家张大春日前携新书《见字如来》亮相北京郎园虞社文化空间,与他的好友、著名作家莫言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汉字“前世今生”的深度对话。在现场,两个同样对中国汉语言文字怀有深切情感的作家、小说家,以“咬文嚼字”的解字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汉字文化和字词源流的心得体会和文人雅趣。 《见字如来》是张大春新近出版的一本关于字词辨析的新书,书中的部分内容源自他在《读者文摘》杂志所撰写..

即使是最张扬的幻想,也不能脱离现实的根之前的几十年,我以极大的热情写作了“男生贾里”和“小香咕系列”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近年来,我写了“小鸟公主”“变形学校”“王子的冒险系列”等,从现实生活切入幻想世界,将温暖可触的现实和缤纷斑斓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我的体会是,如果把现实主义题材的叙述比作一望无际的肥沃原野,那幻想作品就是广袤无垠的天空。 写“小鸟公主”的初衷,是我去为孩子们进行文学启蒙。演讲接近尾声,一名三年级女孩举起她的小手..

我们每个作家编织的,都是时代瑰丽梦境的一角走过20多年的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变革了书写和阅读方式,也交织形成巨大蓬勃的产业市场,成为眼下尤其活跃的文化现象。 就在这周,“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作家协会主办,24部年度推优作品集中亮相。在这批网文小说中,丁墨的《挚野》尤其亮眼。从悬疑爱情题材的《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到挑战商战范畴的《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再到涉猎流行音乐领域的《挚野》..

中和节 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今年正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些都家喻户晓;但你知道吗,在它前一天,二月初一,是中和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鲜为人知的古老节日。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汉家分刺诸侯贵,一曲阳春江水清。”唐代陈羽的一首《和王中丞中和日》,向我们展示了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中和节,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习俗活动呢? 中和节的由来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从民众日常生活中自然..

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

电视节目弘扬主旋律也要用心讲故事“主旋律题材作品越来越好看了。”这样的声音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收获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类型化道路越走越稳健。《鸡毛飞上天》《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剧集也不断刷新人们对主旋律作品魅力的认知上限。而在电视节目领域,《闪亮的名字》《赶考路上》等综艺节目与主旋律基调的融合也正在带来一场全新的语态变革。 随着现实主义创作的强势回归,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电..

音乐综艺节目如何避免审美疲劳今年开年,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声入人心》收官,《歌手2019》第二期开播,这让2019年音乐综艺的开局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也让观众看到了2019年音乐综艺的一点创新。 一段时间以来,曾经的现象级音乐综艺节目经历了“综N代”的制作之后,无论是收视表现还是观众口碑,都显得力不从心。音乐综艺节目应在创新中找到突破口,才能令观众眼前一亮。然而,在扎堆化制作、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如何打破天花板定论,如何在坚持音乐内核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