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转瞬即逝的美

2018-11-05 11:41:21 来源:网络

主题: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感受古都之美

时间:2018年10月21日下午2点-4点

地点:北京坊PageOne书店三层

嘉宾:止  庵  著名学人及随笔、传记作家

蔡景晖  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王  烁  艺术家

主办:PageOne书店、新经典文化、青马文化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作者是瑞典学者喜龙仁,他在1920年到1921年间走遍了北京城,拍摄了许多城墙和城门的照片,为这些珍贵的遗迹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和影像记录。

北京不仅被视为建筑史上的奇观

更曾被视作“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主持人:北京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之一,不仅被中外学者们视为建筑史上的奇观,更被视作“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城墙和城门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北京的地标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过往的辉煌。

整个北京城大概找不到比这个书店更适合聊城墙和城门的地方了。刚才大家从三楼上来的时候应该都看到了PageOne北京坊书店最具特色的景点,那扇正对着正阳门的大玻璃。正阳门就是前门,处于北京的南北中轴线上,在古代专门走皇上和皇后的龙凤车辇,是北京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其实正阳门早在义和团运动时就已被拆毁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重建后的正阳门。

今天的主题图书《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作者是瑞典学者喜龙仁,他在1920年到1921年间走遍了北京城,为我们拍摄了许多城墙和城门的照片,为这些珍贵的遗迹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和影像记录。

今天有幸邀请到三位嘉宾参加活动,他们分别是著名学者止庵老师,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蔡景晖老师,还有艺术家王烁老师。

止庵老师和蔡景晖老师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烁老师是在北京上学、工作了很多年。请用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概括一下你们印象中的北京。

王烁:“大”吧。

蔡景晖:我觉得是“变”,今天看到的北京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北京完全不是一个城市。

止庵:他要说是“变”,我就说是比“变”还大的那个“变”。我小时候经历的北京和现在相比确实不是一个北京。

主持人:每个人对北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你们认为北京美在哪里呢?

王烁:我那天过来画画,看对面,因为天气很好,就觉得很美。之前我没有见过城门,书中的照片给了我许多画画的灵感。实景也很好看。

主持人:北京这座城市一直在变迁之中,每个人对它的认识都不一样。止庵和蔡景晖老师见过更老、更美的北京城,可能对现在的变化感到惋惜,就觉得不是那么美。

止庵:也不是,我在这里住了五十几年。以前的生活比现在苦很多,我小时候住在胡同里面,没有柏油路,都是土路,并没有那么好。我今天来这儿做活动,也不是想发思古之幽情。从生活来说,肯定比以前便利多了。以前晚上7点钟,这座城市就睡着了,而现在夜里还有人活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我们没法回到过去。

变化有很多是不能不变,这是一种必然。世界上大的城市,巴黎、东京甚至京都,城市的变化都非常大。大城市可能都难逃变化的命运。

北京城的破坏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义和团烧房子,火烧到了珠市口

主持人:《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这本书,讲到了很多北京的历史变迁和建筑之美,三位看完书后有什么感触呢?

蔡景晖:这本书一方面从实用性的角度记录了很多关于城墙的数据,但同时作者也清晰地意识到城墙的实用意义已经不大了,更多是美学上的意义。他用大量的文字写了城墙城门的美和价值,我非常认同。我从小在北京长大,不停地搬家,住过很多地方,宣武门、阜成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等等,关于这些地方,书里有大量有意思的描述。他说东直门入春和初夏的时候景色非常好,也提到了在城墙上看北京西山的秋色……这些都让我感同身受。即使是今天,我依然看到北京西山的秋色,尽管跟当年相比,现在北京的城墙城门可能只剩下了几个影子,但是这些影子依然能让我们感觉到当年的美。

王烁: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写到了一点,和现代人抱怨有些地方脏乱差一样,书里写到城墙下面堆满了垃圾,破旧不堪,马上就要塌了,好像和现在某些地方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觉得城门要保存到今天需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了。

主持人:问一下止庵老师,这本书的作者、瑞典人喜龙仁,有的书也把他称作喜仁龙,您更倾向于哪一个?

止庵:最早是有人译作“喜仁龙”。作者写这书是1920年代,但他实际上早就到中国来了,他会写中文。他自己写的就是“喜龙仁”,所以喜龙仁应该是正确的。

主持人:书中的照片是喜龙仁从1920年开始拍摄的,而北京城从1915年就开始拆了,止庵老师能否跟我们讲一下北京拆城墙的这段历史?

止庵:《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里面写的这些城门,我亲眼见过或可能见过的有四个:西直门、安定门、东直门、崇文门。东直门是1965年拆的,西直门是1969年拆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崇文门,大概在1966年的秋天,我的母亲带着我去那里,我还记得当时用手触摸城墙的感觉。

说一下北京还剩下的城楼。从咱们书店这个位置,大家看到的是前门,也就是正阳门,其实已经是不完整的了。以前这门楼和箭楼之间有个瓮城。为什么北京所有城门都是带瓮城的?瓮城是军事用的,把敌人引到里面,把里面的门关上,再把敌人消灭。

这座城楼的历史并不悠久。北京城的破坏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义和团烧房子的时候,火烧到了珠市口。北边都烧光了,两座城楼也都烧掉了。所以,慈禧1902年回来的时候,这两座城楼都只有城台没有城楼了。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城楼实际上都是1902年以后修的,到现在一百多年。

还有德胜门的箭楼,在喜龙仁的书里也写了。最后还剩的是明城墙遗址公园内城的东南角楼。现在剩下就这四个城楼。

不存在文物意识就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

没有旅游意识就更不知道它还能带来什么价值

止庵:我小的时候,城的大小就是现在的二环以内。从东直门走到西直门,从永定门走到德胜门,北京就这么点儿大。明代的北京就是这么大。今天坐地铁10号线路过两个地方——健德门站和安贞门站,还有13号线光熙门站,这些地方的门早就没有了。这些门是在北京的北边。后来明朝灭了元朝后,城市南迁,把北边拆掉后才有了现在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在元朝的时候是城外。到了明朝,内城往外移了一里地,就移到前门这条线,并且修了一个外城,就是我们现在所在位置。我小时候这里还叫外城。外城最南边一直到永定门,西边到广安门,东边到广渠门。外城比里边的内城宽,宽出来的两个角各有一个城门,就是东便门、西便门。

刚才说了内城和外城,内城里面还有一个皇城。天安门是皇城的南门,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还有东安门、西安门,围成一个圈,就是皇城。现在王府井有一个地方叫皇城根,就是原来皇城的地方。

喜龙仁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个城市其实已经被破坏了。皇城已经有一部分不存在。东华门1912年就已经没有了。我小时候还听人讲过他1950年目睹西华门着火的情景:一个炸油饼的油锅着火了,火苗顺着墙蔓延开,一直到西华门。

这些城墙的拆毁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是以前城门有实用性,目的是防卫,后来防卫作用不存在了,原来的功用就丧失了,而且成为了交通的障碍。在喜龙仁的书里,每一张图下面都有标尺,每个城门洞大概五六米宽七八米高。过去坐马车和坐轿子可以通过,现在如果开车可能有点费劲。

以前这儿有前门火车站,要把城墙开个口才能通火车,1903年因为要修火车就开始拆城墙了。现在北京有些地名叫豁口,新街口豁口、北小街豁口、十条豁口……“豁口”这个词的原意就是把城墙拆一个可以通过的口子。

北京第一次大规模破坏城墙是在1915年,北京修了环城铁路,铁路环绕着内城,每个城门有一站。过去的城墙外面有一条护城河,护城河外面是庄稼地,铁路就修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每个城都有一个瓮城,环城铁路就修在瓮城的位置,在喜龙仁拍摄书中这些照片的时候,北京东西南北的瓮城都已经被拆了。只有崇文门没被拆掉。最开始是因为交通的缘故开始拆掉城墙城门的。

第二个原因可以追溯得更遥远。比如洛阳或者西安这样的古都,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因为后朝要拆前朝的都城。只有清朝的时候没有这么做。

现在大家有文物意识和旅游意识,这在我年轻的时候是不存在的。不存在文物意识就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没有旅游意识就更不知道它还能带来什么价值。如果这些城墙城门都保留下来,北京会来很多很多的游客。

当时的人觉得这些城墙和城门唯一的用途是什么呢?就是有砖。1969年,北京各处都挖防空洞,我们学校也组织学生到东直门搬城砖,一天只能搬一块,因为城砖很大很重,好多砖上面都刻了造砖人的名字。我小时候听家人讲,砌城砖的时候要用江米汤,我记得特别清楚,确实城砖上面有很多米粒。

北京城的改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00年庚子事变

以前北京根本没有厕所,没有路灯,也没有柏油路

主持人:止庵老师曾写道:“予生也早,北京城墙城门都曾见过,后来都拆了,真真可惜了,可惜了。”能否分享一下您从小到大发生过的与城墙城门有意思的故事?

止庵:我小时候的北京很小,站在东西向马路上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西山。上世纪80年代,电视里播一个关于下水道堵塞的广告,里面有句话说“住进楼房多幸福”,我听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小时候住的北京城很不舒服,并没有多好的记忆。过去的房子都比较破,下雨会漏雨,顶棚和窗户都是用纸糊的,一下雨房顶就漏。房顶会先鼓一个大包,必须拿棍子捅一个小洞,水才能流下来。家里要预备一个盆,用来接漏下来的雨。

冬天要生炉子,早晨最怕炉子灭了,还要上班,只能等晚上回来再生火,生着火已经十一二点了,还没有吃晚饭。

以前院里面有厕所,有淘茅房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就是做这个工作的。背着粪桶,把粪舀起来,不能倒在自己脑袋上,要正好倒在桶里,这需要特别好的技术,因为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倒自己脑袋上。

跟大家另外讲一点。北京城的改造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1900年庚子事变。庚子事变后外国人占领了一部分北京,以前北京根本没有厕所,没有路灯,也没有柏油路,这些都是1900年以后建的。

但是也有好的记忆。以前这个城市的节奏很慢、很安静。人们很早就睡觉了。城市有树、有鸟叫,胡同里还有弹棉花的、崩爆米花的,和现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没法仅仅对这两种生活做审美意义上的评价,不能说过去的北京有多美,而现在北京有多丑。

但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就没有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始终没有保护的意识,假如这些都保留下来的话可能全世界的游客都跑这儿来了。所以我觉得文物意识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早一点有,结果就会好得多。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新星出版社这个版本是我见的所有版本里面照片最清楚、译文最流畅的。除了照片之外,文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喜龙仁把城墙分为一段一段,每一段是哪朝修的,是什么样子,都做了描述。好多年我不明白怎么能上到城门上面去,这本书里写了,原来城下面的宽度是15米左右,上面的宽度是10米左右。外面和里面是不一样的,外面很陡才能御敌,里边是斜的和楼梯一样,一块砖错开一块砖。我们当年拆城砖,其实里面不全是砖,还有土。梁思成就说过,拆完之后,里面的土运出来很麻烦。

说了半天,我归纳一点:历史在发展,我们无可奈何。假如这个城墙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北京城可能是现在整个世界上最热的旅游景点。

如果大众的审美标准提高了

相信遗憾的事情就会少一些

蔡景晖:我同意止庵老师说的,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能够一定程度保留下来,北京会是全世界最吸引人的一个地方。

我去过西班牙的多莱多,法国的阿维尼翁。最著名的是克罗地亚的古城,我是十多年前去的,黄昏的时候上了城墙,景色非常棒。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内外的差别。在清晨的时候,站在城墙上看太阳升起,也是特别好的体验。

全世界这样的地方很多,国内也有很多。像西安、南京、平遥,包括新建的大同。

主持人:您觉得这些城市和北京有什么不同?北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蔡景晖:第一,这些城市都比较小,而北京的规模非常宏大。北京城的宏大和复杂程度是无与伦比的。第二,北京城是整体规划的,城门和城墙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和概念是独特的。

王烁: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些城门如果重建出来是否可行?但是对于老北京人来说,重建之后的感觉肯定不太对。

蔡景晖:我个人觉得重建是特别不靠谱的,北京不太可能。大同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煤炭是大同核心的产业,当产煤业不能再支持这个城市的时候,就要去找新的增长点。大同本身是座历史古城,而且很多旅游资源,比如云冈石窟、黄岩寺等等,所以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进行规划。这个例子是孤例,很难在别的地方复制。况且大同的重建本身是不是成功也不好说。

止庵:不能复制一个新城。喜龙仁当时看到的北京城已经破破烂烂了。这个城市有一定的沧桑感和年代感,重建之后就没有这些感觉了。

蔡景晖:这一百年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快的一百年,我们要面对这个事实,不光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抗拒变化是不现实的,要拥抱变化。

另一方面,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刚才止庵老师说到了文化的价值、旅游的价值,我觉得可能还有美的价值。今天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我们还需要提高人的审美标准。如果大众的审美标准提高了,我相信遗憾的事情就会少一些。

止庵:我觉得蔡老师说得非常对。当年有人坚决主张拆掉城墙是出于认为城墙没有实用性的原因。在他们的言语背后也有一个审美意识,他们认为这些城墙很丑、很破。我查阅了北京这些城门拆除的年份情况,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喜龙仁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这本书里写到的城门中,越破败的城门越是先被拆除。而喜龙仁不喜欢新建的城门,他对盖得很新的德胜门就不喜欢。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前门箭楼、前门门楼,还有德胜门的箭楼,现存的这三座都是喜龙仁最不喜欢的,他觉得不好看,太新。

最可惜的是西直门,因为西直门的建筑是非常完整的,包括城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还包括水门和陆门,都在1969年拆了。现在的地方在我小时候还是一条河,是北京内城的护城河。2号线地铁其实是护城河的河道,你们坐地铁的时候可以想象头顶上以前有一条河。

关于北京城的保护只有梁思成等少数人说过

之前很少有人重视这些

止庵:关于审美的问题,需要多大的审美意识呢?《巴黎烧了吗?》这本书里面讲到当年德军占领巴黎,希特勒下令撤退时烧毁巴黎。但是当时的将军震慑于巴黎城市的美,就没有执行命令。这说明美光是个人的感受还不够,一定要有共识,当美达到共识的时候,这些文化才能被保存下来。

当年埃菲尔铁塔修了之后,莫泊桑来到铁塔上面说:“我来这儿就是因为,这是巴黎唯一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地方。”但是过了很多年后,我们发现埃菲尔铁塔慢慢融入巴黎,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北京也一样,以前没有高楼,后来才有的。我知道审美很重要,可是审美在生活当中的度在哪里呢?什么时候我们得为审美做牺牲呢?如果还住在北京城里面,那所有的马路都不能修宽,不能用公共汽车。

现在北京有两座门,一个建国门,一个复兴门,在喜龙仁书里是没有的。因为它们不是门,是日本人入侵北京的时候扒开的两个口子。以前长安街是一条很窄的街,从东单到西单就结束了,再往前就是死路了。后来是日本人占领北京的时候,把路给打通了,就是在城墙扒开一个口子,西边的叫长安门,东边的叫启明门,实际上根本没有门。到1945年光复以后,就改了名字,一个叫复兴门,一个叫建国门。拆掉这些地方的城墙是出于公用考虑,从审美角度、旅游角度、文物角度我确实不支持拆城墙,但是从公用角度来讲,这些城墙确实没法和现代生活相匹配。

王烁:刚才两位老师讲的时候,我一直想:为什么一定要把城拆了呢?为什么不能在旁边建一个城?

止庵:日本人最早提出来这种方案,在北京城外另建一个北京城,地点都选好了,就在五棵松。后来梁思成也提过,但是没有被采用。

主持人:这些东西为什么没有实施呢?请止庵老师讲一下。

止庵:1950年梁思成提过另外一个方案:可以保留原来的城墙,在城墙上种花种草,把护城河也留住,整个环城做成一个公园。但是,也没有被采用,主要是当时觉得这是没用的。

以前没有旅游的概念,中国人到了八九十年代才开始有旅游的概念。我小时候家里来外地人得到派出所报告。没有旅游概念人们就觉得这些城墙没有效益,所以留着没用。

提问: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历史留下来的东西是文化,是需要保护的呢?

止庵:确实很奇怪,关于北京城的保护其实只有梁思成等少数人说过,而他提出的时候北京城已经开始破坏了,之前很少有人重视这些。而喜龙仁独具慧眼,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城墙城门的美。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了,已经比喜龙仁晚了大概60年左右。后来我们才又建了遗址公园,又重修了永定门等等,已经比喜龙仁晚了快80年了。

整理/雨驿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转瞬即朝美惠香 逝的美

相关:

从“文治鼎盛”云端跌落的宋徽宗宋徽宗大概是历史上最没争议的皇帝,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出奇一致——文化巨人,治国“小白”。他统治时期,北宋文化全面开花,文学、书画、瓷器……都达到巅峰。可他任用奸臣,挥霍无度,表面繁荣之下是断崖式下跌的国力。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这种描述,暗藏着一个判断,即宋徽宗对文化的追求与其帝王身份极不相称。当然,按照儒家的看法,帝王理应具备文化修养。但此处所谓修养,是指对儒家经典的掌握与运用。..

一天生活清晨 为了生活要去工作 匆匆忙忙 要去那不平坦的地方 轰隆隆 一阵机器工作过后 立马变成了新景象 可以栽花 可以建房 可以成为美丽的地方 一天的辛劳和汗水 换来了收获和喜悦 西方已现晚霞 好  收工了 因为明天 还要迎接升起的太阳 9·2义春写于绍兴 QQ:835945458

年华散尽,梦一场(5)你第一次背对着她说再见。在你潇洒转身离去时。 在不远处。你望着她一步一个台阶。走向四楼。消失在转角处。 她终究还是选择了离开。对这你没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说是不想左右她的决定。其实自己心里明白。是时候该了断了。 当初的自私。占有欲。让她在大学美好的时光里没有谈一场恋爱。她拒绝着追求者。在你空闲的时候发信息给你。讲电话。你方便时。也会出来见见她。陪她一起吃个饭。散会步。 借着夜色。也许会有些许暧昧举动。..

十六初来金黄的圆月悬挂天迹 恰若黎明的温馨到来 西方已逝的残霞 成了晦明难测的云 而你。手中的书本 翻开。阖上 转眼之间 一个世纪已经消逝 惟有九月 通往未知的门向你敞开 九月纯洁的精灵 让我在这浓重的夜里 告诉你 星星会呼唤黎明 总有一种欢乐 会在你的心中永存 即使这夜的温柔也消逝于 梦的幻曲里 请诉说你的欢乐 那是已翻开的书页 文字的源流涌向了你 那是已阖上的足迹 心中的欢愉笼罩了你 或是。你去年回家的路上 捡起片片凋零的..

九月初来闲散过了仍是熟悉的恒温 两个月的哲思 撞上五个月的烦恼 请你。不要过分地为此烦忧 朗朗书声汇成生命运行的轨迹 而你在轨迹之上。缓步行进 当秋风的长剑无声地划破天空 希冀变成梦里的鼾声 月光依旧平静地睁开眼睛 望着那些被吹散而去的落叶 像纷飞的雪。坠入丛林深处 请你。不要过分地抑郁 这秋天。是诗人感怀的季节 又怎能成为你的不幸 九月初来 而来临的却不是九月 我知道。这季节 会存在你的心中。如火如荼 ..

无意深刻任何一种深刻 都会残留痕迹 再轻的划痕 都有疤的记忆 轻风掠过水面 水面随即平复 抺过一层层伤心的记忆 好象一切从未发生 而在每一付平静面孔下 多少泪水还在不屈的挣扎 不要问不去说 只在暖阳下衔山花一朵 哼一段小曲 轻一些再轻一些 你能听懂秋虫的歌

倦鸟余花千鸟飞尽的寂寥; 百花凋谢的空落; 欲梦还醒的奈何; 而今。唯有窗前静坐的沉默…… 终究还是沉了下去。 无力、无心的挣扎。 仅仅是徒劳无功的举措…… 呵呵。 那么。还有什么? 值得守候? 还有什么。难弃难舍? 放了。放了。放了吧…… 执手提笔。已写不出解脱。 散了。散了。散了吧…… 痛过。累过。也不会再重新来过。 淡了。淡了。淡了吧…… 还谈什么对与错? 再如何斩钉截铁的承诺。 亦抵不过此时此刻夜雨下的柔弱。 也..

青春逐梦——致自己像一朵悄悄映入天空的花火。折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青春就这样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诞生在我们的生命中。 可惜。那虽然美丽的花火。燃烧的岁月只有那短暂的一瞬间。过后的残壳落入黑暗中。带给我们迷失和彷徨。 但并不需要慌张。因为远方还有明星。那璀璨的星河指引着梦想的方向。只要勇敢地追逐。梦想终会抵达。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星星的方向。但依然我的心还在流浪。没有落地归根。也没有红尘归宿。有的还是我梦想的希望..

界限一场沉默的雨。 没有风的前奏。 也没有雷电的伴鸣。 静静的坠落在这个夜里。 寒凉的雨滴。 是你的泪水。 不为幸福。 不为悲伤。 只是突破了承载的极限。 一只南飞的雁。 排不出一字。 也排不出人字。 孤单的划过黄昏的天空。 秋的思念。 带着离别的感伤。 不是远行。 不是归去。 只是已经到了告别的季节。 一棵无言的树。 摆动着枝条。 还有晃动的树叶。 悄悄地记录了那些时间。 干枯的树皮。 是我的心伤。 不会流血。 不会流泪..

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高调。但不能跑调。 早起。告诉自己。内心笃定。就没有什么能把你打败。即便有伤害。也只是一瞬间的妖魔鬼怪。平静的内心如大海。往前走。就会很愉快。拒绝从来都是实用的艺术。不该见的人少见。不想做... 世界上有种大傻子。他们自己最难过的时候。却还在安慰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