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冠图》:一个京昆互动的标本

2018-10-16 08:30:48 来源:网络

◎张之薇

9月18日,沪上贴出“京昆传奇”《铁冠图》,以串折连缀的方式登场,奚中路领衔《对刀步战》,柯军领衔《别母乱箭》,蔡正仁领衔《撞钟分宫》,史依弘领衔《贞娥刺虎》,一经开票便售出大半,自然是因为几位角儿同台不易。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有,《铁冠图》在1949年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以串折的方式上演过了。当经年不演的剧目突然现身沪上,海报上的广告语不吝惜以“天地宝藏,绝版再现”的词汇为其造势,多少有点旧时沪上梨园界以海报先声夺人的做派。这其中,也寄托着今人对清末乃至民国梨园界的无限想象。

王朝落幕之际的哀伤穿透时空

昆曲《铁冠图》距今最近的热演的确在民国。据记载,民国15年(1926年),上海的徐园贴出了《铁冠图》的全本串演,《探山》《营哄》《捉闯》《借饷》《对刀》《步战》《拜恳》《别母》《乱箭》《撞钟》《分宫》《守门》《杀监》《刺虎》等14折,由今天被称为昆曲火种的“传”字辈上演。汪传钤、周传瑛的《对刀》《步战》,汪传钤、郑传鉴的《别母乱箭》,顾传玠的《撞钟分宫》,张传芳的《刺虎》,皆为之后他们的代表戏码。

那是一个昆曲“传”字辈的全盛时代,昆曲虽然式微,但依旧有相当的影响力;那也是一个京剧伶人尊奉以昆曲打底学戏的皮黄鼎盛之年,因此许多京剧名角都演过《铁冠图》。谭鑫培、尚和玉、杨小楼、余叔岩、陈德霖、梅兰芳、程砚秋……这些京剧名伶对昆曲《铁冠图》的学习、搬演,不仅让昆戏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京剧之中,而且产生了如《对刀》《步战》《别母》《乱箭》《刺虎》这样的“京昆”戏码。

文化学者吴小如曾经说:“所谓‘京昆’,是指徽班进京后,花部乱弹取雅部而代之,到了道咸年间,京剧由形成而进入内廷,在京剧戏班里由京剧演员演出的昆曲剧目……他们演出的这些剧目,跟南方的仙霓社和北方的高阳班都不一样,风格迥异,情调全殊。”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剧目保留着整套昆曲曲牌。其实京剧对昆曲的“拿来”,或者说昆曲在京剧中的渗透是可以上溯到京剧孕育形成之际的。

昆曲《铁冠图》被京剧名伶“拿来”搬演更使得该戏在清末民国长期盛演不衰。曾经那么火爆的《铁冠图》,在1949年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成了冷戏。但是当我们把《铁冠图》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格局下来揣测这位佚名的作者时,他对一个王朝落幕之际的哀伤表达却令人动容:英雄忠义却难挽狂澜的悲壮;山河破碎时不同个体的大义大节;社稷轰然倒塌时刻皇帝的孤独、迷惑、无所依托。这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文人的悲情表达,却因为关注历史困境下的个体心灵而可以穿透时空,感动今人。

京昆两个周遇吉,前英勇后悲壮

《铁冠图》作为京昆界共赏的剧目,更重要的意义当然是在“场上”。且不说之前提到的民国14折,单这次的《对刀步战》《别母乱箭》《撞钟分宫》《刺虎》几出就囊括了老生戏、武生戏、官生戏、旦角戏,丰富的行当使得不同折子的观赏点不同,魅力也不同,让观众可以一个晚上尽情领略京与昆的不同韵味。

奚中路的《对刀步战》可谓一个开场大赏。这出戏无论在京剧界还是在昆曲界都能者极少,奚中路的《对刀步战》宗京剧武生尚(和玉)派,饰演的周遇吉是长靠老生应工,陈麟饰演的李洪基是长靠武生应工,两个人物虽都扎大靠,却各有不同,一个老成稳重,一个年少英姿。而李洪基那套极尽繁复的起霸,将其即将出征前的状态表现得颇具仪式美。

二人阵前的三个回合开打无疑是《对刀步战》的最大看点,对枪酣畅淋漓、比刀咄咄逼人,刀枪把子每一次触碰皆严丝合缝。第三个回合二人以鞭步战,动作更是配合得干脆利落,凌厉生风。而周遇吉最后的那套趟马表演,从观马、上马、惊马、制马到策马扬鞭的虚拟身段动作更是叹为观止。

有了《对刀步战》这个英勇善战、沉稳大气的周遇吉,《别母乱箭》的这个周遇吉才真正丰满起来。如果说,前一个周遇吉还在让观众为这个英雄的稳、狠、猛而折服,那么后一个周遇吉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英雄“人”的本色。奚中路与柯军,二人各为京、昆两界的武生翘楚,他们的同台竞技让我们看到了京剧和昆曲的巨大差异。京剧的武戏一般开打则不唱,在演员的功架上更为注重;而昆曲的表演讲究边舞边唱,要求演员唱做兼擅。

从体验人物内心出发,唱出人物的情感,再由情感给出外部的表情、身段和技艺,是昆曲塑造人物的方法。柯军的这个周遇吉,有歌有舞有念白有武打,最终传情达意。作为人子的周遇吉,通过母亲这一角色情感层层递进,拜母、瞒母、劝母、逼母、别母,内心技巧和外部技巧同步推进,英雄的两难和无奈对应着演员腿上的跪、手上的剑、背躬的腰,乃至于眼睛,通过手眼身法步让这个周遇吉的内心立起来。

而遭遇全家自尽的周遇吉不容停当就得继续上阵杀敌,内心的情感复杂而悲痛,《乱箭》中开打、枪花、各种翻身又极尽武戏特点。最具浓烈悲情的是,《乱箭》的周遇吉,通过开打与眼神的配合,以及搓步、180度转体僵尸、翻身僵尸等技艺,将身中乱箭而目盲后的周遇吉跌跌撞撞、四处乱打、临死最后一搏的壮烈表现得令人泪目。

“蔡皇”的《撞钟分宫》:“空王冠”的最佳例证

一个周遇吉,前后两出,如此迥异,或许也是《铁冠图》清末民初“每贴客必满”的一个原因吧。然而,我想《铁冠图》的魅力还不仅仅止步于此,一部戏被艺人从案头之作转为场上之作,让“一部剧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行当中流传”(戏剧理论家傅谨语),或许才是这部戏不断失而复传,冷而又热、终究没被彻底遗失的真正原因,这里凝结的是不同年代伶人的智慧和创造。

《撞钟分宫》这出戏一定是熟稔场上的伶人将它赋予生命力的,因为,这两折戏并未在传奇案头本中发现关目,留下的最初记载就是在清末民初的《昆曲粹存》这样的演出曲谱中,但是至今它已成为《铁冠图》演出中最熠熠生辉的一折。这说明一个道理,对于戏曲来说,只有以“场上”为出发点的创作才是最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蔡正仁的《撞钟分宫》无疑是当晚的燃情点。当今数一的大官生,当笛子一响起,那支【桂枝香】从“蔡皇”口中唱出的时候,一个心力交瘁、励精图治也枉然的崇祯皇帝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勾起了我们对个体在绝境下的悲悯之情,而这份悲悯与国、与家相互绞缠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皇帝是至尊与渺小的集合体,他诠释着拥有权柄却最无力的悲凉,他是“空心王冠”的最佳例证。这个末世皇帝,当最后喊出那一句“苍天哪,恨只恨三百载皇图一旦抛”的绝响时,无疑将皇帝之孤独、之荣辱的落差表现得痛彻心扉。

穿透人心的大哀伤绝不是《撞钟分宫》的唯一“筹码”,作为一出曾经盛演不衰的昆曲折子,该戏中所展现出的情景交融、舞台时空的自由流传都归于演员的“身上”,让我们窥得昆曲表演之大美。《撞钟》一折,吃了闭门羹的崇祯,与太监王承恩相携,边唱边做,载歌载舞,唱出了阴云密布的心情,唱出了风雪夜踉踉跄跄的艰难,也唱出了二人趱行、登楼的行动,可谓景、情、人系于一身。

昆曲表演艺术乃戏曲表演之大成,而昆曲表演之细腻或许是对戏曲有一定了解的观众才能体察更深。深夜企望敲钟召唤文武百官的崇祯,三次催促王承恩敲钟,三次希望落空, “蔡皇”的手法、眼法、身法、表情的变化,把凄风苦雨中等待的崇祯帝一点点送到了绝望的顶峰。而《分宫》围绕一支【园林好】展开,帝、后、女儿、太子四人合唱、独唱交相进行,通过每位演员的身段、唱念、调度的丰富表现,密织出了一副帝王家生离死别的图景。情感是戏曲表演的魂,昆曲的伟大在于“空舞台”上却能够形成密不透风、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场。

浓烈的《撞钟分宫》之后是《贞娥刺虎》,行当又流转到了旦角。昆曲中的贞娥是刺杀旦,以阴阳变脸的技巧为最大的特色,而由昆入京经陈德霖、梅兰芳搬演之后,作为“京昆”戏码的《刺虎》面目却是大不同的。杀人对贞娥来说并非信手拈来,而更多是因为“蒙国母娘娘善待”而决心为君报仇,与其说她此举是国仇之下的忠义,不如说更多是出于家恨,这恐怕就是这出《刺虎》最关键的心理支撑点。所以,我们看到史依弘饰演的贞娥是更细腻而非脸谱化的人。

一上场,她虽身着凤冠红蟒扮作公主,真实的身份却是宫女;她虽是洞房的新娘,但实际又是暗藏匕首的刺客。这是一出有极富戏剧性,也极有现代感的戏,难怪梅兰芳将其拿到美国演也极轰动,关键在于这个贞娥有着丰富的心理和明确的戏剧动机。史依弘的《刺虎》前半场极大地借助表情、眼神、打背躬等手段变现贞娥的强颜欢笑、假意逢迎和暗藏杀机的复杂心理。待换上青褶子腰包、银头面散发之后,可以说此时的贞娥也卸下了伪装,她准备孤注一掷“刺虎”了,此场突出的是一个“怕”和“狠”。柔弱女子面对“一只虎”待真正交锋之时自然力不从心,但又必须完成刺杀。所以瞬间胆怯、迟疑和抓住机会之后的狠、恨,则是通过外部的抖袖、手法、步法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个贞娥是丰满的,又是节制的。

实际上,观赏《铁冠图》不啻在观赏一个京、昆发展互动的标本。清初,它以昆曲入世,在《缀白裘》这样的昆折流行本中还有《别母》《乱箭》《刺虎》等数折可见,随着“花雅之争”京剧的最终胜出,昆曲的一些剧目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京剧中,形成“京昆”,比如这次的《对刀步战》《刺虎》。而同时,由于昆曲一度几近断裂,今天我们看到的昆曲《别母乱箭》《撞钟分宫》其实又在挖掘搬演中借鉴、吸收了京剧的诸多成分。这种互流和互哺最让人感动。

,《铁冠图》:一个京昆互动在线测试打字速度 的标本

相关:

时光清浅,心意绵绵霏霏暮雨念湿一袭青色衣衫。发丝缠绕的双眸在风花雪月的尘缘里迷离、凄婉。梅开一度。有一束嫣红在苍白邂逅过后显了点点清寒。红颜。袅袅寡欢。是醉梦里遗失的一支旧簪。 斜风细雨。薄薄微凉。浸润着些许过往的心事。我的依恋渐行渐远在素心里显得有些惘然。等到白雪覆盖了美丽山川、凝固了那份心底的想念。东吴的客船是否还会停泊在家门前?只担心春风吹绿江南。桃红李白肆意渲染。轻舟已过万重山! 悄悄托风儿寄语春江水暖。水..

不过分迎合的胡雪岩 “人设”反而不会崩◎解三酲 中秋之际,《亲爱的,胡雪岩》在北京结束了这一轮的巡演。北方的中秋要比南方少一丝甜香,胡雪岩生长于杭州,1988年那部托名于他、主打多角恋爱的台湾言情剧,名字里便嵌进了“八月桂花”。三十年人随风过,“满腹相思都沉默”,其主题曲《尘缘》却是“只有桂花香暗飘过”,时常成为我等电视儿童在KTV里的接头暗号。 胡雪岩和许多身处乱世而有大能量的人一样,经历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跌..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一面旗帜近期观看央视一套37集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恰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电视剧里温州人的奋斗精神。使我想起十八大报告里面的一句话:“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温州一家人》里面的主人公。就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澳大利亚芭蕾碰上中国广场舞在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如火如荼上演之际,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一场古典与通俗碰撞的“舞蹈大会”。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家日前走进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与文化馆舞蹈队的广场舞队员们进行互动交流和舞蹈展示。 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作为世界顶级的芭蕾舞团,是澳式芭蕾的杰出代表。而成立于1990年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舞蹈队,尽管队员年龄在30岁至65岁不等,但大家对舞蹈都有共同的热爱。舞蹈队首先展示了一段..

十三岁的婚礼我看不清你的脸。不知道你的眼睛里洋溢着是喜悦幸福还是充满着茫然不知所措。我只看到小小的你趴在刚刚长出个头的有一点小小伙子的新郎官的背上。 你穿着粉红色的婚礼礼服。头上盖着粉红色的盖头。小腿努力的向后抬起。因为哪红色的高跟鞋根本套不住你哪小小的脚。 你的父母说:没有办法。在我们这里。绝大多数的孩子到了初中就不读书了。回家娶妻生子是常态;我们也不赞同孩子这么小就结婚。但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 我真的想知..

冬日静好,轻嗅流年的花香冬天真的来了。就在今天。披一肩寒流。吹一路口哨。站在我的面前。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布满冰霜。与我近距离对峙。我不得不打了一个寒颤。加强了保暖措施。四季变换。冷暖无常。就像一些喜怒哀乐。该来的总是会来。该走的总是会走。世间万象。都有它独特的循环规律。我们惟有敬谨如命。即便是与一些宿命的安排。狭路相逢。也要从容地走出逼仄。才能放眼辽远广阔的世界。 江南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的冬天来的那么狂野。忽如一夜春风..

心缱绻,爱你如初红尘陌上。人流熙攘。总有一种遇见。闪亮夺目于千千万万人之中。是你命中唯一的喜欢;总有一朵心花。在恋恋风尘之中。悄悄盛开。成为你一生最美的守候。念与不念。有些人。都在心中;见与不见。有些情。终存灵魂。 一个偶遇的微笑。浅浅。暖在了心底;一份遥远的陪伴。默默。感动了生命。总有那么一个人。虽远隔千里。却无时无刻不把你放在心里;总有那么一颗心。虽不能相随。却于丝丝缕缕的牵念中。渴望与你相逢。 “对我来说。..

梦里最忆兰江水兰江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又名瀫(hú)水、兰溪。由衢、婺两水汇合于兰荫山下。再由南向北流经兰溪市区。直至建德梅城。全长46公里。市境内长22.5公里。为钱塘江最大支流的一段。 唐代诗人戴叔伦。官至容州刺史。在其《兰溪棹歌》中如此描述雨后的兰江美妙夜色: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人将兰溪夜色描绘得如此景境清幽。令人陶醉和神往。正因如此。历史上在两宋时期。..

农历2014-10-17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对自己说声。“生日快乐!”瞬间的。自己长大了。开始学会了。淡笑一切。 走。众人路; 看。世界繁华。 拍。自然美; 听。人间冷暖。 写。浮沉事; 想。沧海情爱。 致自己(农历2014.10.17) 这一天。放任自己好好的去反思、认识、了解着自己。

梅溪的秋天梅溪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其源头位于浦江的大黄岭(大洪、大王)。向西流经兰溪的横溪、墩头、横木、马涧、香溪、官塘六个乡镇。在杨村汇入兰江。河道全长50.3公里。称之为“百里梅溪”。 横溪是我的故乡。横溪之名也是因梅溪而成。 记忆中的故乡。梅溪水清澈见底。不温不火。潺潺流动。大小村落分散在梅溪两岸。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多田少。远远望去。梅溪就像一条忽隐忽现的丝带。轻轻柔柔地飘在一幅山水画中。 说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