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漫步与思考

2018-10-12 08:39:41 来源:网络

“美学”一词自打问世以来,就自带神秘性。

潘知常所著《中国美学精神》,洋洋洒洒58万字,从“本体视界”“价值取向”“心理定位”和“感性选择”这四个角度,综合性解密中国美学。

美学并非高不可攀,但足以阐释生命的境界。看《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中那甜美、悠然的微笑,达芬奇和拉斐尔要赞美的不光是面上的庄慈,更是发自人物内心的真善美。

中国美学讲究以慧心去挖掘寻常,称为“采集不可见的东西之蜜”,又多与“真”血脉相连。

孔子进一步强调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社会性,认为世间和谐贵在非强制性的道德,唯有普及“仁”这个既内在又超越的终极价值,含蓄体现了美学的使命。

歌德视美为人类精神:“我深信它就像太阳,用肉眼来看,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照耀着。”

美学是一门庞杂的体系,博大精深,又见仁见智,没有真正的定论。

潘知常在书中说:“美学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无穷的智慧。”相信这是最本质的回答了。

维特根斯坦也有过论言:“早期的文化将变成一堆瓦砾,最后变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灰土。”可谓异曲同工。

该书以“关于生命的存在与超越”为论述角度。其中第二篇《中国美学的价值取向》,从艺术观出发讲“物物而不物于物”。艺术与非艺术并无鲜明界限,世间一切皆可为诗画。

中国艺术的本体自觉始于魏晋。

以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美学观为例,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决然归隐田园,爱艺术却不唯艺术,只是以之为体道途径,为人生而艺术。

“以审美心胸从事现实事业”,正是中国美学价值取向中最为深层的内容,也是美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映衬了陶渊明的美学思考,“对生命有限的彻悟,对生命无限的归复”。

潘知常贯通艺术和美学,将中国美学的观点划分为言(形式层)-象(再现层)-意(表现层)-道(意蕴层)四种层次,分别阐释了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如诗歌的声辞,绘画的笔墨为形式层;艺术之中的外在世界,由“形似”转向“神似”,庄子为个中翘楚,美在道而不在物;艺术之中的内在世界,由“言志”转向“缘情”,寓情于景,崇尚意境,实现了“意”与“象”的互联;最为深层的美感效应,所谓“味外之味有神韵”,即指此。清人方熏也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四种层次剖析精辟,既递进,又熔融。

第四篇《中国美学的感性选择》讲到明中叶后的启蒙美学,新兴的“趣味美学”取代了“意境美学”,弘彰“性灵”与“自我”,着力突出人的感性情欲,开辟更适合容纳自身的理论格局。

较之古典美学,启蒙美学突破了中和原则,开创了以情为本的创作之风,提倡自然美和朴素美。当然它也存在致命的局限性,如把势利心、富贵心以及“认欲为理”说成是人类的本性,一度造成审美标准的混乱。

美学是尚未被规定的存在,没有哪个学者可以真正穷尽谜底,这是不幸也是大幸。它永远向未来敞开,期待后人的理解与演进。

潘知常认为,对待美学要还以本来面目,不能“照着讲”,而要“接着讲”,像不断逐日的夸父,与它一同漫步,一起思考,才能使中国美学走向澄明。

,Realtek高清晰音频配置 美学中的漫步与思考

相关: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 1990年12月22日,《北京日报》2版 1989年12月6日,《北京日报》2版 1990年12月7日,《北京日报》1版 1990年12月7日,《北京日报》3版 1989年7月13日,《北京日报》2版 1990年7月11日,《北京日报》2版 1991年3月8日,《北京日报》3版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这首由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渴望》主题曲传遍大江南北,剧中人物的悲欢与..

民国传记热请降降温一段时间以来,“民国范儿”颇受推崇,一度呈现了民国学术热、民国教材热、名人传记热。 放眼出版业,围绕民国名人的传记一出再出,不胜枚举,套用伟人的那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真是“才读张恨水,又闻张爱玲”。 据我的观察,像张爱玲、徐志摩、张恨水、陆小曼、郁达夫、周作人等有故事的民国名人,大都有不下十几到几十种传记版本。 写这些传记的作家,有的身居京城,有的生活在基层,有的是大作家,也有的名..

盲人音乐家上演钢琴专场音乐会昨晚(11日),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舞台上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盲人。在这场“音乐光明行——音乐照亮未来·钢琴音乐会”中,作曲家、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代博及多位盲人艺术家带来了《悲怆奏鸣曲》《匈牙利狂想曲》等作品。 本场音乐会由SAE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基金首席专家、著名钢琴家盛原发起,演出的盲人演奏家也有不少音乐专业的学生,如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大四学生来佳俊、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

2018年北京电视秋交会直击行业痛点 互联网影视版权纠纷高发昨天(11日)是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秋季)进行的第二天,两场重磅论坛“撞题”了——上午进行的“首届中国剧本推优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以及下午进行的“首届互联网影视著作权高峰论坛”,都不约而同地把焦点集中在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上。 在“首届中国剧本推优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北京影视艺术学会、北京仲裁委员会等发起并联合224家影视制作公司、239名编剧会员代表、66..

“歌唱北京”新作品音乐会唱响国家大剧院说到歌唱北京的作品,大家都会想到传唱多年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如今有什么歌唱北京的新作?昨晚(11日),国家大剧院“歌唱北京”新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唱响,8首以歌颂北京为主题的歌曲迎来了世界首演。在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的执棒下,金郑建、王凯、么红等12位艺术家及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管弦乐团共同带来了一场动听的音乐会,唱出了他们对北京深深的热爱。 “歌唱北京”..

海报艺术大师与红磨坊◎王加 展览:经典·劳特累克作品展 时间:2018年9月30日至 11月4日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这位曾于19世纪末巴黎名噪一时却英年早逝的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凭其一己之力捧红“红磨坊”的海报艺术先驱,终于得以在21世纪的中国北京开启个人首场专题艺术展。国庆节前夕,由北京画院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美术馆共同策划的“经典·劳特累克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两年一展的珍贵纸本收藏..

漫画元老王敦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北新书局曾编辑、出版了一套“民间童话集”,编者署名林兰。然而就是这个“林兰”,却牵出了一件文坛公案。 原来,为满足小读者要求,北新书局曾多次组织编者“林兰女士”与读者见面,而彼时出场的均是书局老板李小峰的夫人蔡漱六;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赵景深在向客人介绍蔡漱六时,也还直称其为“林兰女士”。蔡漱六对此并未有任何说明和解释。然而,六十年代初期却有人发现,“林兰”乃是李小峰的笔名,..

漫画史上未尽的传说——手冢治虫与《火鸟》“给我一支笔。” 手冢治虫最后在医院对护士说的这句话,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传着,然而他本人说完后,那双手却再也没有力气握住画笔,所有他生前未能完结的剧情停留在了那一刻,所有他笔下的人物也将不再长大、变老。 《火鸟》便是他笔下未尽的传说之一。 1954年,手冢治虫开始执笔《火鸟:黎明篇》,直至1988年的《火鸟:太阳篇》完稿,三十四年的时间里,这个系列一直在他笔下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剧情,而他的一生也不过是六..

一个晚清文人的书事◎陈益 徐兆玮,江苏常熟人,一个生活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学者。清光绪十六年考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后赴日本学习法政,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常熟县代理民政长。民国元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他留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日记,厚厚六册。日记表明,他每天几乎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做与读书有关的事。从他对书单和书事的记述,不难窥视变迁中的晚清文化趋向。 比如,《棣秋馆辛丑日记》光绪二十七年十月的一则记述:“至..

河北迁安进京展示水城文化以“魅力水城新时代,京迁文创共发展”为主题的“水城迁安展示周”在京举办。水城迁安展示周活动共设置了“水城迁安展示周主题展览”、“主题圆桌论坛”和“京迁两地文化之旅互访考察活动”三个板块。 据介绍,“水城迁安展示周”主题展览活动,主要展现迁安营商环境、特色产业、文创产品以及合作落地项目发展情况;迁安郭宝皮影、汇远手工桑皮抄纸、众智汇轩小辕、马兰巧娘等文创企业代表参展;“映像迁安”展区展示了迁安部分..